资源描述
《阿福的新衣》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大家有没有跟妈妈去做过衣服?(做过)你知道吗?,做衣服时要“量体裁衣”。只有量得准确,做出来的衣服才合体。可是,一个叫阿福的人在做衣服时就发生了一个笑话。想知道吗?(想)打开课本第75页,谁能看着这四幅图,给大家讲一个数学故事?(学生思考)
师:谁的故事编好了,把你的小故事跟小伙伴讲一讲。谁能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呢?
师:你第一个把小手高高举起来,你来讲吧。(学生讲故事)敢发言真不错,奖给你一朵小红花。
师:谁再来讲一讲?(指生讲)真棒,再动动脑筋,你的故事会更精彩。
师:我也会讲这个故事,我可以讲吗?(可以)
阿福到一家裁缝店做衣服,于是师傅开始测量阿福的身长,结果是三拃,袖长是二拃,肩长是一拃。刚巧师傅有事要出门,于是让徒弟做,徒弟非常高兴,用自己的手测量出了一拃、两拃、三拃。来做新衣的阿福穿上新衣,一脸的不高兴:“太小了!”。师傅用手量了量,说:“告诉你身长三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小徒弟觉得很冤枉,拍着小脑袋想:这是怎么回事?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长度单位的统一
师:刚才我们听了故事,你知道一拃是怎么回事呢?(学生思考,指生回答一拃是从哪到哪)
师:大拇指尖到中指尖撑开的最大距离就是一拃。(边说边演示)
师: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小组先讨论一下。
谁来说一说?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多生回答)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听明白了,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周珂含,请你到前面来,我们来演示一下。
师:我当师傅,你来当徒弟好吗?
(比手、比拃)师:我们一起用自己的拃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好吗?
(开始测量,交流各是几拃)
师:我明白了,一样的桌子,老师的手大,你的手小,所以结果不一样。徒弟给阿福做衣服的时候,也是这种情况,对吗?(对)
师:那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小组讨论一下)
谁能说一说?
生1:师傅手量,师傅做。
生2:徒弟手量,徒弟做。(师:你的想法真独特,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3:用尺子量。(你真聪明!)
师总结:对,只有用同样的标准去量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2、学生观察探究,认识尺子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生尺,仔细观察,你发现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大约1分钟)
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一听。(1分钟)
谁来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生答:有数字。(师:它们是用来表示刻度的。这些数字都是从几开始的?(0)你知道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吗?(起点))
小竖线。(师:这些长短不同的小竖线都叫做刻度线。在较长的刻度线下面都标有数字。)
字母CM(板书:CM。CM语文上读CM。数学上用英语读CM。在数学中表示什么呢?我写在黑板上,看看谁认识这个词语:板书:厘米。(生齐读)看谁的嘴巴巧,能像老师这样用完整的话说一说:CM表示厘米。再读一遍好吗?
CM是国际长度单位厘米的表示方法,是人们在测量较短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厘米的认识。(板书:厘米的认识)。
3、动手操作,认识1厘米
师:我们知道了CM表示厘米,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出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1厘米?(学生活动)
谁来说一说?
生:0—1(师:注意说准确完整,从0刻度线到刻度1是1厘米。)
生:1—2,师:还有呢?
师:其实后面还有很多1厘米,现在先仔细观察这些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回答)
师: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确实尺子上每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手放在0刻度上,慢慢滑向刻度1,感受一下1厘米。你觉得1厘米怎么样?(很短) 低头看看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再用小手比较准确表示出1厘米有多长,为什么你们从不同尺子上量出的1厘米都是一样长的?老师建议咱们尺子对尺子比比看,瞧瞧我们尺子上的1厘米是不是一样长?我们比的是什么一不一样长?所有尺子上1厘米长度都一样,因为1厘米这个单位是统一单位。
你觉得1厘米这个单位怎么样?测量比较小的东西长短用1厘米,在你的身体或者周围哪些物体长度大约是1厘米?我也发现身上有一个地方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我这个手指这里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你们也找找自己哪个手指宽度大约是1厘米。
师:认识了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吗?你怎么知道这是2厘米?大家这么快就找到2厘米,我想出个题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敢)
师:0-3是几厘米、0-4?0-5?怎么回答这么快?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
师:0-几就是几厘米,为了便于读数,通常测量时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
师:你知道2-5是几厘米?你怎么想出来3厘米的?3-8呢?除了数还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快速的知道3到8是5厘米呢?(小组讨论一下)
师小结:在不从0刻度开始找一段距离的时候,用后面的较大数字减去前面较小数字就得到了这段距离的长度。自己验证一下,是不是?(学生验证)
4、测量
(1)、认识了尺子,认识了厘米,你会用手中小尺子来量量身边的东西吗?(能)
师:真自信,请出我们的小棒朋友,先猜一猜一下它是几厘米?(学生估计)
你估计的准吗?量一量才知道。快量一量吧。(学生测量)
量出来了,是几厘米?(6厘米)
师:谁上来介绍一下刚才你是怎么量的?(指生介绍)
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师:你们同意谁的意见?说说你的理由。测量一般从0刻度线开始。
刚才谁估计的是6厘米,你用什么方法估计的这样准确?(乱猜可不行呀,老师刚才也估计出了是6厘米,你想知道老师是怎么估计的吗?刚才我们说了我们的手指宽度大约是1厘米,我这么一比量,哎,大约有这么6个手指这么宽,所以我觉得它是6厘米。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
(2)测“一拃”的长度。
师:认识了厘米,现在我们就来测量一下自己的一拃的长度。
自己测量一下,同桌互相测量。(指生回答自己的一拃有多长。)
指生到板前测量老师的一拃。再次强调测量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3、老师这里遇到点困难,你愿意帮助我吗?(愿意)
你们看这把尺子发现了什么?
断的尺子没有0作为起点了,还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吗?(能)怎么量?
到底行不行呢?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一下。(小组讨论)
方法想好了吗?那谁愿意上来帮老师测一下这条纸条的长度?大家看看它的长度是几厘米?
现在我们知道了断尺也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测量时不一定必须以0作为起点,可以以任何数作为起点。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
独立测量图形中各线段的长度,填在书上。小组内交流测量的方法及结果。
学生汇报填写结果并对学生测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进一步体会测量的方法)
2.自主练习2:
小蟋蟀能跳多远?填一填。
学生独立观察,填写结果。(加强对刻度尺的认识,认识测量方法的条件性与灵活性。)
3、学生活动:
师:你还想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从信封中取出表格,选择你喜欢的物体,小组内合作,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把结果记录到表格中。同时把估测的结果与实际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看看你估测的准确程度如何。(学生操作)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以后我们会认识更多的长度单位,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现在学会测量了吗?课后回家量量自己喜欢的物体的长度。这节课你高兴吗?我也很高兴,能和咱们班这么一群爱动脑筋,敢说敢想的小朋友一起上课是一件快乐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