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人一题——剪纸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实践研1.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343618 上传时间:2025-03-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人一题——剪纸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实践研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人一题——剪纸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实践研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剪纸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实践研究 引言:《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发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 一、课题研究背景 1、严峻的形势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辉煌的历史曾经灿若星辰,令多少人叹为观止。但是,在时代的变迁中,由于人们观念的转变,它几经沉浮,几经沧桑,终于在如今这个“时髦文化”异军突起的年代,蒙上了厚厚的岁月的尘埃。我们何以能让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样的先进、文明的社会中得以流失,保持沉默呢? 因此,必须让新一代的中学生去关注它,去了解它,最重要的继承它。 2、课改的趋势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在<艺术与文化>一节中指出:“在课程中,一方面增加本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内涵,使学生通过对民族艺术的学习……懂得尊重地方民族文化传统,学会感受各民族艺术的风格和丰富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同时 ,它还是中学艺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综合性的课程建设应该以自己的民族艺术文化作为基石,这将会对弘扬民族艺术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3、学校的需要 作为一所的农村中学,如何立足本地本校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及体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求?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剪纸,在美术方面,我们选择了剪纸作为突破口,主要原因有几个:1、剪纸材料简单,方法易学,门槛低,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满足农村孩子学习艺术的愿望,有助于学生个性和良好素质的形成,从而陶冶学生情操。2、它集审美与创造于一身,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我们认为挖掘剪纸这一民间艺术蕴含着的丰富资源,不仅能丰富补充艺术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3、我校通过几年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在设施、师资上都有一定的条件,为课题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基于上述原因,2012年末,在榆林市教育局教科室的指导下,我校开始为更科学、更规范的开展剪纸教学构建本课题方案。2013年6月正式成为了榆林市十五重点课题。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1、传统文化的教育——传统文化充满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根,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活力之源。因此,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能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并培养学生深刻的民族自豪感。 2、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综合性的活动把单一的绘画技能培养转化为多技能,多层次的知识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3、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 4、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采取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本课题所指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体现的是学生利用剪纸这个优秀传统文化来同语文、音乐、美术等课程进行的整合的综合运用。 5、综合实践活动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中国是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等等,大多随着岁月的变迁,有的已萎靡不振,有的已濒临灭绝。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关于拯救和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工程时,中国的非物质文化终于看到了曙光。因此,我校与时俱进,积极行动起来,以“剪纸”为题材开展综合性的活动。 2、人文课程论。《艺术课程标准》是以培养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的,是在多学科综合的艺术教育活动中,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于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和提高。课标明确指出,艺术课程就是一种人文课程,就是要运用艺术感人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3、多元智能理论。根据美国哈佛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学说,认为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目前所能够测量的东西仅仅是语言和数学逻辑。由此,他提出了智力多元论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其余的七种智力均能在艺术学习中获得发展。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它为构建本校的艺术教学特色提供了政策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凸现美术教育的价值与理念 (1)通过剪纸活动的开展,来培养学生对祖国民间艺术的热爱,健全学生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在活动中培养具有剪纸特长的能手,提高创造能力,使其获得成功,增强信心,进而将向上的动力迁移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上,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运用剪纸工具与材料简单,制作方便,语言特殊(以镂空为主),并以撕、剪、刻与折、叠、拼、染等不同媒材与手法的接触,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与新鲜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2、进行剪纸艺术的传承和交流 著名音乐教育家、从事“人类四大高级感官论”赵宋光先生强调:近代的艺术教育,当务之急就是调整手段、知识技能与遗产精品、人文内涵的相互关系,把屏障改位媒介,把每项知识点与技能的教学过程改造成体验遗产精品内涵的一条条通道。赵先生希望学生能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来认识、理解、运用剪纸这个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达到达到对剪纸的继承、传播与创新的目标。 3、提高教师教科研的水平 通过研究、探索剪纸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组织、评价方法,基本规律,产生一定数量的理论成果,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提高教师开发、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的能力。 5、实施学校的素质教育 通过本课题的组织实施,营造全校师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意识和研究氛围,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二)研究的内容 由于本课题的研究带有探索性,我们从学校科研、教师能力水平等实际出发,将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突出重点,初步达到课题研究的目标。 1、在剪纸活动中开发和利用校内外文化资源,初步形成校本课程的研究。 2、我们生活周围蕴含着丰富我文化资源,无论是校内的文明风尚,环境建设,信息网络,还是校外社区资源,地方资源等都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存在着。运用剪纸来开发这些资源无疑是教育学生,体验生活的活教材。运用学生身边的典型素材与现象教育学生,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易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校校本课程资源。努力形成一套学生易于掌握又喜爱的剪纸知识、技能的教学材料。 3、剪纸活动开展的组织形式,有效途径、方法,基本规律及特点的研究。 4、探索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教育教学策略和评价机制,以争取研究理论水平的提高和研究机制的完善。 5、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剪纸这刚优秀的民间艺术。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1、学科:剪纸兴趣小组及美术课 2、教师:以武福祯老师为主的全体美术教师 3、学生:全校中学学生(以中年级学生为主)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经验总结法、问卷法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实践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  愉悦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人文性原则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形成共识,实施素质教育,打造艺术教学品牌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意义重大。艺术教学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渠道,利用我校已有的条件、基础,开展适合于学生的艺术教学活动可能,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与学校艺术特色教学品牌的打造。 1、组织健全,运行有效 本课题一经确立,我校即在组织、运行制度上实施有效措施,规范操作。课题组由韩世权校长亲自担任课题总负责人,分管副校长、教研室主任作为课题研究指导的中坚力量,市美术教学能手任组长,全校美术教师参与其中;课外成立了 “剪纸社团”;落实了奖励措施;组建了安边中学剪纸微网。 2、学习现代新理念,推动研究进程 如何革除传统剪纸教学中的弊端,提高现代中学剪纸课堂教学的含金量?一直是我们关注的话题之一。全组人员认真学习了《艺术课程标准》《美术课程标准》,以及现教育新理念,转变观念,寻求理论支撑,引导课题实验,推动研究进程。 3、分层次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学校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提高师资教学水平及知识,是本课题顺利得以实施的基本条件。面对我校美术教师对剪纸的钻研,我们创设条件让其外出学习。回来后再组织教师集中学习。 (二)在实践中,探索剪纸教学的有效途径 实践出真知。我们以行动研究的方式来探寻中学剪纸教学的有效途径,并对几个关键性问题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与探索: 1、学生对剪纸艺术有多少了解? 课题实验开展之始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背景,知识面作一番了解,以便今后能作好对比。为此,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200份反馈数据的统计显示:有15%的学生对剪纸稍有了解,有62%的学生是在学校里了解的,有58%的学生和家长对学习剪纸表示欢迎与支持,有91.5%的同学希望剪纸艺术能发扬下去。这说明我们当地学生对民间的剪纸艺术了解的并不多,更谈不上喜欢或是能成为自己的特长。但希望它能在现代社会中延继下去是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心声,而且延续的主要场所仍然有懒于学校。 2、中学生剪纸具有哪些特点? 搞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把握本课题实施的研究方向,找到问题的关键。我就这个问题与中国剪纸学会会员、陕西分会理事郑洪娥进行了交流,她说:“这方面涉及到怎样来培养和评价中学生剪纸?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我认为好的学生剪纸作品,除了要很好的掌握剪纸语言(直线条、锯齿形、夸张变形等)外,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我根据教学实践也进行了一些总结:构图自由灵活;题材丰富,富有想象力;造型生动夸张;用色鲜明,传情达意。 3、怎样来实施有效的中学剪纸教学? ①关注学生的情感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学生与民间剪纸爱好者之间在学习的背景、组织与兴趣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再加以剪纸的技术性强、实践性高,往往使人忽视了对学生情感需要的关注,而教学一旦离开了人的情感参与,艺术也会让人索然无味,最终对学习失去兴趣。 ②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剪纸教学比较注重教师的教,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临摹示范的注入式为主要手段,以剪像为评价标准,学生学习被动,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培养。为此,新课改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③创新教法,寓教于乐。学生好奇心强,玩性大,有意注意的时间又很短暂,沉闷不变的课堂只会令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如遇比较平淡的教学内容时,就要在教学的形式上求变,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不感到苦,真正由“苦学”变为“乐学”。 4、构建怎样的剪纸课堂教学流程? 根据实践,我们把它分为:观察——鉴赏——创作——评价——拓展五个环节。 观察是学生感知客观世界,获取表象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进入鉴赏阶段的桥梁。鉴赏,往往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创作,是衡量学生审美能力的显性依据之一,此环节应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评价,要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的审美理解得到外显,以便教师把握时机更好的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拓展,主要是强调剪纸与生活,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组织开展更深入的探究活动。 5、开发怎样的剪纸校本课程? 随着我们对校本课程不断深入的研究与理解,在充分考虑了它的适应性、本土化的基础上,终于编著成了安中剪纸校本教材,它的主要特点是:①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考虑到由于学校校本教材一旦编著完成,就要制版发行,一般不再进行修改,缺少灵活性和互动性,我们把它看作是静态的教材。为了克服它的缺陷,我们配合发行了校刊《巧巧手剪纸报》,通过互动性强的专栏,来发表学生的每课习作与心得,实现教材与学生更为密切地交流。②校本教材以校为本。我们充分考虑到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立足于本校实际,内容全部选自我们学校的人与事,它具有非常浓烈的张小特点,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特色。③内容编排分层次。校本教材是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