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三年级快乐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一、情况分析:
本人担任三年级的快乐数学社团的教学。经过两年数学学习,从学生学习情况、知识技能情况以及日常行为规范情况来看,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特别是对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但自我控制力不强,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二、指导思想:
通过社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的运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展示学生的数学才华。
三、活动目的:
1.通过社团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学史的介绍,增强学生数学文化的积淀,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方式。
3.通过专题培训,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
4.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与课外读物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的能力。
5.通过开展竞赛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四、活动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开放活动空间,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间的关系。
2、课内拓展与课外延伸相结合原则: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它将跨跃时间界限,丰富学生的数学感知、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
3、主题性原则:社团活动的主题鲜明,符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4、合作性原则:根据学生差异合理分组,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共同成长。
五、实施措施:
1、以新课程一理念和新课程纲要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依据,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2、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课上组织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把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落实下去,课后坚持写教学后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4、采用边教边反思边调整的主法,不断修改,完善教学内容。
5、做好对学生的评价工作,完善评价体系。
6、加强怀其他老师交流,并积极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提高效率。
7、认真备课、选择适合中段学生年龄特征的内容,数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六、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内容
周次 内容
第五周 口算除法
第六周 笔算除法
第七周 室外活动
第八周 统计、求平均数
第九周 室外活动
第十周 年、月、日
第十一周 口算乘法
第十二周 室外活动
第十三周 笔算乘法
第十四周 室外活动
第十五周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第十六周 室外活动
第十七周 公顷、平方千米
第十八周 室外活动
第十九周 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