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诗词鉴赏之品味炼字类》教案
三原县东郊中学 李小迎
教学目标:1、明确中考诗歌鉴赏考点。
2、掌握诗词鉴赏品味炼字类题目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诗词鉴赏品味炼字类题目答题技巧。
教学难点:规范灵活答题。
教学过程:
一、明确中考方向及要求
中考必考内容。多年来我省古诗词阅读均选自课外,2016年考察了课内古诗《春望》。 所以考生在平时应注意应注意课内古诗的学习,按照考点要求对课内古诗词从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同时注重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以不变应万变。
分值稳定,两个小题各二分,共四分。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察:
1、品味炼字
2、句子理解与赏析
3、把握主旨情感
4、想象描绘诗歌画面
5、赏析表达技巧
二、品味炼字类答题指导
1 、考查形式
(1) 对诗中的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诗中有一个词语直抒作者胸臆,请你指出来。
(3)此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4 )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2、炼字原则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追求一字传神。赏析时不能就字论字,应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3、题型示例,方法探究。
(1)陶渊明《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2)《钱塘湖春行》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
(3) 阅读曹操《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4)说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妙处
(5)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4、方法归纳
(1)结合该字一般含义,明确其在诗中的意思。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紧扣该字说出其表达的感情或烘托的意境。
(4)答题模式:字词本意+语境意(修辞/写作手法)+情感
三、实战演练
1、(2014 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山 行
〔清〕 姚 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 注】蘼芜(míwú):香草名。
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窈窕”一般是形容人形体美好的,在这里形容春风,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轻柔的春风带给人们美好的感觉。
2、(2016贵州安顺卷)颔联中两个字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答案:“争”和“啄”。 “争” 运用了拟人,写出了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歌唱,让人感受到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啄”字描写燕子忙着衔泥筑巢的情态.这两句着重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使全诗洋溢着活力与生机。
3、(2016山东济南)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透:穿透。(1分)榴花盛开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透过帘子映照进来,给人一种润泽、娇艳的感觉,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