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权威预测试卷重点资料.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9336489 上传时间:2025-03-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权威预测试卷重点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权威预测试卷重点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1小题,每题2分,共42分) 1“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重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  )教育目标论。 A.神学的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某些教育思想家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奉出发论述教育目标,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神学的教育目标论”。从宗教的立场出发所阐发的教育目标具备明确的终极价值性,具备较高的精神含量.它对我们思考人与教育的精神实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如下对文化老式与教育发展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 A.文化老式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 B.文化老式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标确实定 C.文化老式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的性质 D.文化老式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政策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文化老式制约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的方式。而教育性质则受制于政治经济制度。 5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标的理论基础是(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 C.赫尔巴特的《一般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名师详解]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的,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当作是当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又是对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社会主义教育目标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措施论指引和理论上的依据。故正确答案为D。 6对影响人的诸多原因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遗传对人的发展提供也许性 B.人的身心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不过人接收环境影响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人的发展应完全由教育来负担 D.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答案:C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升过程,其实行次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详细情况.可有多个开端和次序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德育的实行次序要依据个人特点和需求进行。 9义务教育的最本质特点是(  ) A.普遍性 B.强制性 C.免费性 D.公共性 参考答案:B 10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性是(  )。 ①强制性②普遍性③基础性④地方性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的特性。 11小时候听过的故事,至今还能自然而然地记住,指的是(  ) A.故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机械识记 D.意义识记 参考答案:B 12“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经典地体现了注意的(  )。 A.指向性 B.集中性 C.稳定性 D.分派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重要考查注意的特性。 [名师详解]注意的集中性指注意指向于一定的事物时所持有的聚精会神的程度。当人们用心注意某一事物的时候,在乎识中极其鲜明清楚地反应这一事物,而周围的其他事物则含糊不清。 13教学工作的中心步骤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与修改 D.教学评价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工作的中心步骤”,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名师详解】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步骤,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4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明的语词,按材料的逻辑关系,写下重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  ) A.复述方略          B.元认知方略 C.精加工方略 D.组织方略 参考答案:D 15在心理辅导的行为演习中,系统脱敏法是由(  )首创。 A.皮亚杰 B.雅各布森 C.艾里斯 D.沃尔帕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重要考查系统脱敏法。 [名师详解]肌肉的松弛训练法是由雅各布森首创的。在心理辅导的行为演习中,系统脱敏法是由沃尔帕首创。在心理辅导中,理性情绪辅导法是由艾里斯首创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6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基本特点的是(  ) A.普遍性 B.强制性 C.免费性 D.选拔性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选拔性。义务教育不是选拔教育,也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国民基础教育。 17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 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18初次提出了“教育遵照自然”的观点的学者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解析】B.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初次提出了“教育遵照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小朋友心剪发展的规律对小朋友进行分阶段教育,这也成为日后强调教育要重视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19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个(  )。 A.认识过程 B.教师教的过程 C.学生学的过程 D.双边活动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过程的本质”,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师生正是通过在传授、接收知识的过程中去认识客观世界的,并同时提升自身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因而,教学过程本质上首先是一个认识过程。 21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此教师处在成长过程中的(  )阶段。 A.关注发展 B.关注学生 C.关注情境 D.关注生存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师成长阶段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福勒和布朗依照教师的需要和不一样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处在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他们常常关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怎么看我?领导是否以为我干得不错等。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阐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8分,共32分) 23感觉是一个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任何感觉的产生,都需要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刺激物。二是感觉器官。 参考解析 对【解析】感觉是一个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任何感觉的产生,都需要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刺激物。二是感觉器官。 24教育目标受政治经济生产力影响,但与文化没多大关系。 参考解析 错误。教育目标受政治制度影响,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目标的制度。而社会生产力对人才的培养规格向教育提出要求。同时,一定的文化类型即社会主流文化也制约着教育目标的制定。如“学而优则仕”就受我国老式主流文化的影响。 25 .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高等教育延伸。 参考解析 错误。理由: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28简述课程评价的三种模式 参考解析 课程评价的三种模式分别为:目标评价模式、目标游离模式、CIPP模式。 29简述班主任的作用。 参考解析 (1)班主任是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和灵魂。为了充足发挥各科教师的作用,班主任必须对各科教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教育效果。 (2)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作为组织者,班主任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来创建一个学生集体,并且要使各方面的影响保持一致,并最有效地发挥作用;作为组织者,他还要组织班级内各组员诸方面的活动,力求使组员能在友好的气氛中取得最大程度的成长。作为领导者,他要以其声望、权威、影响力去启发、组织和控制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的行为围绕教育目标有效地展开。教育者不但以自身的力量和品格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还要创建班集体,创建一个能对其组员产生教育影响的集体。 (3)班主任是确保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者。学生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影响交互作用下成长的。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首席实行者。因此,班主任要协调这三者问的关系。使之形成影响学生的合力。 (4)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的纽带。班级是学校的基层教育单位,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它与其他组织存在着纵横交织的关系。从纵向关系来看,它与党、团、队之间,与年级组、教诲处和校务委员会之间存在着业务关系和思想关系。班主任只有正确落实上级领导的意图和指示,围绕学校的育人任务来开展工作,才能确保班级任务的完成,进而确保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从横向来说,班级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关系。班主任只有知彼知己,才能率领本班走在前面。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8分,共36分) 30 开学很快,陈老师发觉王平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王平这么的同学缺乏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激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陷,但你也有不少优点,也许你自己还没有发觉。这么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某些优点,否则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王平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优点。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王平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重要利用了哪些德育标准和措施。 参考解析 陈老师的措施用得恰到好处,不但树立了王平同学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并且陈老师的这种做法也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重要利用了知行统一标准,正面教育,疏通标准,并在利用中“活化”了标准,以及利用了自我涵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措施。 31 语文教师将评过的试卷发下来后,学生们开始议论各自的成绩。小梅考得很糟,她以为自己不是写作文的料,总是不能写出老师所要求的东西。小康也没有考好,但他懂得自己这段时间没有好好用功,已经预料到自己的不好。他想多花点时间,争取下次不再出现这么的情况。小芳一看到自己只好了B,很吃惊。他以为是老师没有好好读他的作文。小齐只好了c,不过他并不以为倒霉,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好好学习这门课,能及格他已经很高兴了。 (1)请依照归因理论分析案例中四名学生对考试成败进行归因的特点。 (2)怎样利用归因理论变化案例中悲观归因学生的倾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参考解析 小梅将考试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原因--能力不济。小康将失败归因于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原因--努力不够。小芳将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原因--教师评卷。小齐将失败归因于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原因--运气。 四个人中只有小康的归因是积极的。其他三个学生的归因都是悲观的。要激他们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变化他们的归因方式,引导他们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学习措施不当等能够控制的内部原因。其次,要给学生创导致功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