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全真模拟试卷(一)上午试题(考试时间9001130,共150分钟)1.本试卷的试题中共有75个空格,需要所有解答,每个空格1分,满分75分 2.每个空格对应一个序号,有A、B、C、D四个选项,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选项作为解答。在某个计算机系统中,内存地址与I/O地址统一编址,访问内存单元和I/O设备是靠(1)来辨别的。(1) A.数据总线上输出的数据 B.不一样的地址代码 C.内存与I/0设备使用不一样的地址总线 D.不一样的指令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机系统的编址方式,考生必须要了解内存和I/O设备在计算机系统中是怎样编址的,并怎样辨别这些地址。
2、所谓统一编址,就是将内存和I/O设备的地址放在一个连续的地址空间内,对于内存和不一样的I/O设备,它们的地址在这个连续的地址空间内被划分为不一样的块。这些地址块有一个范围,对这个范围内的地址进行寻址,则能够访问对应的设备。因此,统一编址的方式是依照不一样的地址代码来辨别不一样的设备。USB是(2)。(2) A.并行总线 B.串行总线 C.通用接口 D.通用串行接口总线 【解析】USB 是一个通用串行接口总线。它可连127个设备,占用1 个中断,支持12Mbps数据传输率。一个32K32位的主存储器,其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总和为(3)根。(3) A.64 B.47 C.48 D.36 【解析】32K
3、32位的存储器,其数据线需要32根;32K是其容量大小,依照2的n次幂321024能够计算出:n15。于是最少需要15根地址线,因此,所需的地址和数据线总和为47。 下面有关系统总线的描述中,正确的概念是(4)。(4) A.地址信息和数据信息不能同时出现 B.地址信息和控制信息不能同时出现 C.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不能同时出现 D.两种信息源的代码不能在总线中同时出现 【解析】在系统总线中,地址信息、数据信息、控制信息是能够同时出现的。为了便于辨别它们,任何两种信息源的代码不能在总线中同时出现。CMM模型将软件过程的成熟度分为5个等级,在(5)使用定量分析来不停地改进和管理软件过程。(5) A.
4、优化级 B.管理级 C.定义级 D.初始级 【解析】CMM是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分级结构能够描述为:初始级:软件过程的特点是无秩序的,有时甚至是混乱的。软件过程定义几乎处在无章法和步骤可循的状态,软件产品所取得的成功往往依赖于极个他人的努力和机遇。可重复级:已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可用于对成本、进度和功效特性进行跟踪。对类似的应用项目,有章可循并能重复以往所取得的成功。已定义级:用于管理的和工程的软件过程均已文档化、标准化,并形成了整个软件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所有项目均采取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适当修改后的标准软件过程来进行操作。已管理级: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有详细的度量标准。软件过程
5、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定量的认识和控制。优化级:通过对来自过程、新概念和新技术等方面的各种有用信息的定量分析,能够不停地、连续地对促进过程进行改进。除第一级外,每一级都设定了一组目标,假如达成了这组目标,则表白达成了这个成熟级别,自然能够向下一级别前进。CMM体系不主张跨级别的进化。因为从第二级开始,每一个低级别的实现均是高级别实现的基础。信息隐藏概念与(6)概念直接有关。 (6) A.模块的独立性 B.模块类型的划分 C.软件结构定义 D.软件生命周期 【解析】本题考查模块独立性、信息隐蔽等知识点。模块化软件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实现模块化设计的重要指引思想是分解、信息隐藏和模块独立性。信息
6、隐藏:模块内部的数据与过程,应当对不需要了解它的模块隐藏起来。只有那些为了完成软件的总体功效而必须在模块间互换的信息,才允许在模块间进行传递。“隐蔽”意味着有效的模块化能够通过定义一组独立的模块而实现,这些独立的模块彼此间仅仅互换那些为了完成系统功效而必须互换的信息。这一指引思想的目标是为了提升模块的独立性,即当修改或维护模块时减少把一个模块的错误扩散到其他模块中去的机会。虚拟存储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7)理论,这个理论的基本含义是指程序执行时往往会不均匀地访问主存储器单元。依照这个理论,Denning提出了工作集理论。工作集是进程运行时被频繁地访问的页面集合。在进程运行时,假如它的工作集页
7、面都在(8)内,能够使该进程有效地运行,否则会出现频繁的页面调入/调出现象。(7) A.全局性 B.局部性 C.时间全局性 D.空间全局性【解析】虚拟存储的定义能够从两个方面来了解:从专业角度看,虚拟存储实际上是逻辑存储,是一个智能、有效地管理存储数据的方式;从用户角度看,虚拟存储将使用户使用存储空间,而不是使用物理存储硬件(磁盘、磁带);管理存储空间,而不是管理物理存储硬件。虚拟存储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局部性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含义指程序执行时,往往会不均匀地访问存储器,也就是说,某些存储空间也许被常常访问,而有的也许访问量较少。依照这个理论,Denning提出了工作集理论。工作集是进程运行
8、时被频繁地访问的页面集合。在进程运行时,假如它的工作集页面都在主存储器内,就能够使该进程有效地运行,否则会出现频繁的页面调入/调出现象。 (8) A.主存储器 B.虚拟存储器 C.辅助存储器 D.优盘【解析】虚拟存储的定义能够从两个方面来了解:从专业角度看,虚拟存储实际上是逻辑存储,是一个智能、有效地管理存储数据的方式;从用户角度看,虚拟存储将使用户使用存储空间,而不是使用物理存储硬件(磁盘、磁带);管理存储空间,而不是管理物理存储硬件。虚拟存储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局部性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含义指程序执行时,往往会不均匀地访问存储器,也就是说,某些存储空间也许被常常访问,而有的也许访问量较少。
9、依照这个理论,Denning提出了工作集理论。工作集是进程运行时被频繁地访问的页面集合。在进程运行时,假如它的工作集页面都在主存储器内,就能够使该进程有效地运行,否则会出现频繁的页面调入/调出现象。 (9)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要求,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一个公认机构或主管机构同意,以特定形式公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9) A.标准化 B.协议 C.标准 D.工作流程【解析】国家标准GB 3935.1-83中对标准的定义是:“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要求。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同意
10、以特定形式公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该定义从标准产生的基础、制定标准的对象的性质、标准的本质特性以及标准的格式和颁发程序等不一样侧面揭示了“标准”这一概念的含义。 商品条码是在流通领域中用于标识商品的(10)通用的条码。条码中的(11)供人们直接识读,或通过键盘向计算机输入数据。(10) A.行业 B.国际 C.国内 D.企业【解析】商品条码是在流通领域中用于标识商品的国际通用的条码。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条码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标准化条码EAN。我国于1991年4月正式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我国通用商品条码国家标准的结构与EAN条码结构相同,由13位数字码以及对应的条码组成:前缀码(
11、3位)、制造厂商代码(4位)、商品代码(5位)和检查码(1位)。其中3位前缀码是标识国家或地区的代码,由EAN统一分派给各国家(地区)的编码组织,我国的国家代码为“690”;制造厂商代码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一分派给各个申请厂商,每一个制造厂商的制造厂商代码都不一样,在世界范围内惟一。商品条码尚有北美地区通用的商品条码UPC,其结构与国际通用的商品条码EAN有所不一样。我国推广应用EAN条码,UPC条码重要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我国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的某些类商品需要申请使用UPC条码。条码是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识,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条码中的条、空组合部分称为条码符号,条、
12、空分别由两种不一样深浅的颜色(一般为黑、白色)表示,并满足一定的光学对比度要求,其目标是便于光电扫描设备识读后将数据输入计算机。条码中对应条码符号的一组阿拉伯数字称为条码代码,条码代码供人们直接识读,或通过键盘向计算机输入数据。条码符号和条码代码相对应,表示的信息一致。 (11) A.商品代码 B.条码符号 C.条码代码 D.商品条码【解析】商品条码是在流通领域中用于标识商品的国际通用的条码。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条码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标准化条码EAN。我国于1991年4月正式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我国通用商品条码国家标准的结构与EAN条码结构相同,由13位数字码以及对应的条码组成:前缀码(3
13、位)、制造厂商代码(4位)、商品代码(5位)和检查码(1位)。其中3位前缀码是标识国家或地区的代码,由EAN统一分派给各国家(地区)的编码组织,我国的国家代码为“690”;制造厂商代码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一分派给各个申请厂商,每一个制造厂商的制造厂商代码都不一样,在世界范围内惟一。商品条码尚有北美地区通用的商品条码UPC,其结构与国际通用的商品条码EAN有所不一样。我国推广应用EAN条码,UPC条码重要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我国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的某些类商品需要申请使用UPC条码。条码是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识,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条码中的条、空组合部分称为条码符号,条、空
14、分别由两种不一样深浅的颜色(一般为黑、白色)表示,并满足一定的光学对比度要求,其目标是便于光电扫描设备识读后将数据输入计算机。条码中对应条码符号的一组阿拉伯数字称为条码代码,条码代码供人们直接识读,或通过键盘向计算机输入数据。条码符号和条码代码相对应,表示的信息一致。 通信子网一般由OSI参考模型的(12)。(12) A.低三层组成 B.高三层组成 C.中间三层组成 D.以上都不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OSI参考模型的知识,需要对7层模型具备一定程度的了解。在OSI模型的7层中,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属于通信子网;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属于资源子网。 SNA网的体系结构中,端用户与O
15、SI的(13)层次相对应。(13) A.传输层 B.会话层 C.表示层 D.应用层【解析】见表1所示。表1SNA与OSI层次对应关系 OSISNAOSISNA应用层 端用户 网络层 通路控制 表示层 NAU服务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 会话层 数据流控制 物理层 物理链路控制 传输层 传输控制 在IP地址中,159.202.176.1是一个(14)。 (14) A.A类 B.B类 C.C类 D.D类【解析】IP地址共有5类,A类C类地址依照网络规模来选用,一般A类(IP范围为1.0.0.0127.255.255.255)、B类(IP范围为128.0.0.0191.255.255.255)地址用于
16、大型网络,C类(IP范围为192.0.0.0223.255.255.255)地址用于局域网中,D类(IP范围为224.0.0.0239.255.255.255)用于组播业务,E类地址保存。 TCP软件能够提供(15)个不一样的端口。 (15) A.28 B.210 C.216 D.232【解析】按照TCP协议要求,其允许长达16位的端口值,因此TCP软件能够提供216个不一样的端口。设信道的码元速率为400波特,采取4相DPSK调制,则信道的数据速率为(16)bit/s。(16) A.300 B.600 C.800 D.1000【解析】4相DPSK调制就是用4种相位不一样的码元来表示二进制的比
17、特信息,因此每个码元能够表示2 bit的信息,码元速率为400 Baud,即每秒能够传送400个码元,因此每秒能够传送4002 bit800 bit信息,数据速率为800 bit/s。 对一路信号进行频移键控(FSK)调制时,若载波频率为fc,调制后的信号频率分别为f1和f2(f1f2),则三者的关系是(17)。当对多路信号进行调制时,调制后各信号的频谱(18)。信号抵达接收端后通过(19)分离各路信号。WDM与FDM工作方式很相同,但WDM调制的是(20)。ILD是(21)使用的设备。(17) A.fcf1f2fc B. C. D.f2f1fc【解析】对一路信号进行 FSK 调制时,若载波频
18、率为 fc , 调制后的信号频率分别为 f1 和 f2 (f1f2),三者具备关系fcf1f2fc。 当对多路信号进行调制时,调制后各信号的频谱不重叠且不连续。 信号抵达接收端后通过带通滤波器分离各路信号。 WDM 与 FDM 工作方式相同,但 WDM 调制的是波长。ILD 是WDM使用的设备。 (18) A.相同 B.连续 C.部分重叠 D.不重叠且不连续【解析】对一路信号进行 FSK 调制时,若载波频率为 fc , 调制后的信号频率分别为 f1 和 f2 (f1f2),三者具备关系fcf1f2fc。 当对多路信号进行调制时,调制后各信号的频谱不重叠且不连续。 信号抵达接收端后通过带通滤波器
19、分离各路信号。 WDM 与 FDM 工作方式相同,但 WDM 调制的是波长。ILD 是WDM使用的设备。 (19) A.解调器 B.带通滤波器 C.载波发生器 D.终端软件【解析】对一路信号进行 FSK 调制时,若载波频率为 fc , 调制后的信号频率分别为 f1 和 f2 (f1f2),三者具备关系fcf1f2fc。 当对多路信号进行调制时,调制后各信号的频谱不重叠且不连续。 信号抵达接收端后通过带通滤波器分离各路信号。 WDM 与 FDM 工作方式相同,但 WDM 调制的是波长。ILD 是WDM使用的设备。 (20) A.时间 B.频率 C.波长 D.相位【解析】对一路信号进行 FSK 调
20、制时,若载波频率为 fc , 调制后的信号频率分别为 f1 和 f2 (f1f2),三者具备关系fcf1f2fc。 当对多路信号进行调制时,调制后各信号的频谱不重叠且不连续。 信号抵达接收端后通过带通滤波器分离各路信号。 WDM 与 FDM 工作方式相同,但 WDM 调制的是波长。ILD 是WDM使用的设备。 (21) A.TDM B.ATDM C.WDM D.FDM【解析】对一路信号进行 FSK 调制时,若载波频率为 fc , 调制后的信号频率分别为 f1 和 f2 (f1f2),三者具备关系fcf1f2fc。 当对多路信号进行调制时,调制后各信号的频谱不重叠且不连续。 信号抵达接收端后通过
21、带通滤波器分离各路信号。 WDM 与 FDM 工作方式相同,但 WDM 调制的是波长。ILD 是WDM使用的设备。 在LAN拓扑机构中,(22)结构是具备中心节点的拓扑;(23)能够用令牌传递或用CSMA/CD控制媒体访问的拓扑;(24)仅使用象令牌传递这么确实定性的媒体空转法。(22) A.总线型 B.星型 C.环型 D.树型【解析】本题重要考查总线型、星型和环型拓扑结构的定义和特性。(23) A.总线型 B.星型 C.环型 D.树型【解析】本题重要考查总线型、星型和环型拓扑结构的定义和特性。(24) A.总线型 B.星型 C.环型 D.树型【解析】本题重要考查总线型、星型和环型拓扑结构的定
22、义和特性。网络发生了阻塞,其依照是(25)。(25) A.伴随通信子网的负荷的增加,吞吐量也增加 B.网络节点接收和发出的分组越来越少 C.网络节点接收和发出的分组越来越多 D.伴随通信子网的负荷的增加,吞吐量反而减少 【解析】阻塞是指抵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来不及处理,以至引起这部分乃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网络通信业务陷入停止,即出现死锁现象。死锁是网络通信业务陷入停止的状态,是阻塞严重的最坏成果。网络运行状态的衡量指标是吞吐量。网络发生阻塞时,吞吐量伴随网络负荷的增加反而下降,网络死锁时,吞吐量接近零。由分析懂得,通过吞吐量的多少能够判断目前的网络运行状态
23、 在数据通信中,将信道上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26)。(26) A.解码 B.编码 C.调制 D.解调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的概念。编码是指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时使用的措施,常用的编码技术是脉冲码调制PCM技术。一般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要通过三个过程,称为解调,即采样、量化、编码。模拟信号例如声音通过PCM编码后转换成数字信号,就能够采取数字方式进行传输了。在接收方,要将该数字信号还原为发送端的模拟信号,称为解码。一般,通信是双向的,因此通信双方既要编码,又要解码,一般用一台设备实现,即编码解码器。调制是指数字调制,即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
24、程。常用的调制技术是将数字信号加载在高频正弦波上,对正弦波的幅度、频率和相位进行变换的技术。数字信号通过调制变换为模拟信号,就能够在模拟线(如电话线)路中进行传输了。通信双方既要进行调制,又要进行解调,调制和解调常用一台设备实现,即调制解调器。了解了上述4个概念,本题不难回答。 一次传送一个字符(58位组成),每个字符用一个起始码引导,用一个停止码结束。假如没有数据发送,发送方可连续发送停止码。这种通信方式称为(27)。(27) A.异步传输 B.块传输 C.并行传输 D.同时传输【解析】也称为群同时传输,即一次只传输一个用一位起始位引导、一位停止位结束的字符。该方式要求在传送字符的首末分别设
25、置1位起始符和1位或1.5位或2位停止符。它们分别表示字符的开始和结束。起始位是低电平(数字“0”状态),停止位是高电平(数字“1”状态)。异步方式实现简单,但传输速率低。因为每个字符都需补加专门的同时信息,传输字符的辅助开销多。异步方式适合用于低速的终端设置。 在局域网中,常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措施CSMA/CD、令牌总线和令牌环,IEEE 802.4标准采取(28)媒体访问控制措施,IEEE 802.5标准采取(29)媒体访问控制措施。其中(30)介质访问控制措施对最短帧长度有要求。假设这种网络的传输速率为10Mbit/s,信号在介质上的传输速度为200m/s,总线的最大长度是1000m,只考
26、虑数据帧而不考虑其他原因,则数据帧的最短应当是(31)bit。一个10Mbit/s的令牌环,其令牌保持计数器的设置值为10s,在此环上可发送最长帧为(32)bit。(28) A.TOKEN BUS B.TOKEN RING C.CSMA D.CSMA/CD【解析】1980年2月成立IEEE 802委员会(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lectronics Engineers INC,即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协会)。该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局域网标准,称为IEEE 802标准。 IEEE委员会为局域网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统称为IEEE 802标准。 IEEE 802.1:
27、局域网概述、体系结构、网络管理和网络互联。 IEEE 802.2:逻辑链路控制LLC。 IEEE 802.3:CSMA/CD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重要包括如下几个标准。 IEEE 802.3: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标准和物理层规范:定义了4种不一样介质10Mbit/s以太网。规范:10BASE2、10BASE5、10BASET、10BASEF。 IEEE 802.3u:100Mbps迅速以太网标准,现已合并到802.3中。 IEEE 802.3z:光纤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IEEE 802.3ab:传输距离为100 m的5类无屏蔽双绞线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IEEE 802.4:T
28、oken Passing BUS(令牌总线)。 IEEE 802.5:Token Ring(令牌环)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6:城域网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7:宽带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与提议实行。 IEEE 802.8:光纤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 IEEE 802.9:综合声音/数据服务的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10:安全与加密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包括:IEEE 802.11a、IEEE 802.11b、IEEE 802.11c和IEEE 802.11q标准。 IEEE 802.
29、12:100VGAnyLAN迅速局域网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标准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29) A.TOKEN BUS B.TOKEN RING C.CSMA D.CSMA/CD【解析】1980年2月成立IEEE 802委员会(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lectronics Engineers INC,即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协会)。该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局域网标准,称为IEEE 802标准。 IEEE委员会为局域网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统称为IEEE 802标准。 IEEE 802.1:局域网概述、体系结构、网络管理和网络互联。 IEEE 80
30、2.2:逻辑链路控制LLC。 IEEE 802.3:CSMA/CD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重要包括如下几个标准。 IEEE 802.3: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标准和物理层规范:定义了4种不一样介质10Mbit/s以太网。规范:10BASE2、10BASE5、10BASET、10BASEF。 IEEE 802.3u:100Mbps迅速以太网标准,现已合并到802.3中。 IEEE 802.3z:光纤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IEEE 802.3ab:传输距离为100 m的5类无屏蔽双绞线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IEEE 802.4:Token Passing BUS(令牌总线)。 IEEE
31、802.5:Token Ring(令牌环)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6:城域网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7:宽带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与提议实行。 IEEE 802.8:光纤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 IEEE 802.9:综合声音/数据服务的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10:安全与加密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包括:IEEE 802.11a、IEEE 802.11b、IEEE 802.11c和IEEE 802.11q标准。 IEEE 802.12:100VGAnyLAN迅速局域网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
32、 IEEE 802标准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30) A.TOKEN BUS B.TOKEN RING C.CSMA D.CSMA/CD【解析】1980年2月成立IEEE 802委员会(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lectronics Engineers INC,即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协会)。该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局域网标准,称为IEEE 802标准。 IEEE委员会为局域网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统称为IEEE 802标准。 IEEE 802.1:局域网概述、体系结构、网络管理和网络互联。 IEEE 802.2:逻辑链路控制LLC。 IEEE 802.3:CSM
33、A/CD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重要包括如下几个标准。 IEEE 802.3: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标准和物理层规范:定义了4种不一样介质10Mbit/s以太网。规范:10BASE2、10BASE5、10BASET、10BASEF。 IEEE 802.3u:100Mbps迅速以太网标准,现已合并到802.3中。 IEEE 802.3z:光纤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IEEE 802.3ab:传输距离为100 m的5类无屏蔽双绞线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IEEE 802.4:Token Passing BUS(令牌总线)。 IEEE 802.5:Token Ring(令牌环)访问措施和物理层
34、规范。 IEEE 802.6:城域网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7:宽带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与提议实行。 IEEE 802.8:光纤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 IEEE 802.9:综合声音/数据服务的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10:安全与加密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包括:IEEE 802.11a、IEEE 802.11b、IEEE 802.11c和IEEE 802.11q标准。 IEEE 802.12:100VGAnyLAN迅速局域网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标准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31)
35、A.200 B.1000 C.500 D.100【解析】1980年2月成立IEEE 802委员会(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lectronics Engineers INC,即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协会)。该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局域网标准,称为IEEE 802标准。 IEEE委员会为局域网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统称为IEEE 802标准。 IEEE 802.1:局域网概述、体系结构、网络管理和网络互联。 IEEE 802.2:逻辑链路控制LLC。 IEEE 802.3:CSMA/CD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重要包括如下几个标准。 IEEE 802.3:CSMA/CD介
36、质访问控制标准和物理层规范:定义了4种不一样介质10Mbit/s以太网。规范:10BASE2、10BASE5、10BASET、10BASEF。 IEEE 802.3u:100Mbps迅速以太网标准,现已合并到802.3中。 IEEE 802.3z:光纤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IEEE 802.3ab:传输距离为100 m的5类无屏蔽双绞线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IEEE 802.4:Token Passing BUS(令牌总线)。 IEEE 802.5:Token Ring(令牌环)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6:城域网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7:宽带技术咨
37、询和物理层课题与提议实行。 IEEE 802.8:光纤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 IEEE 802.9:综合声音/数据服务的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10:安全与加密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包括:IEEE 802.11a、IEEE 802.11b、IEEE 802.11c和IEEE 802.11q标准。 IEEE 802.12:100VGAnyLAN迅速局域网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标准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32) A.400 B.200 C.100 D.300【解析】1980年2月成立IEEE 802委员
38、会(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lectronics Engineers INC,即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协会)。该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局域网标准,称为IEEE 802标准。 IEEE委员会为局域网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统称为IEEE 802标准。 IEEE 802.1:局域网概述、体系结构、网络管理和网络互联。 IEEE 802.2:逻辑链路控制LLC。 IEEE 802.3:CSMA/CD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重要包括如下几个标准。 IEEE 802.3: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标准和物理层规范:定义了4种不一样介质10Mbit/s以太网。规范:10BASE2、
39、10BASE5、10BASET、10BASEF。 IEEE 802.3u:100Mbps迅速以太网标准,现已合并到802.3中。 IEEE 802.3z:光纤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IEEE 802.3ab:传输距离为100 m的5类无屏蔽双绞线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IEEE 802.4:Token Passing BUS(令牌总线)。 IEEE 802.5:Token Ring(令牌环)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6:城域网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7:宽带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与提议实行。 IEEE 802.8:光纤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 IEEE 802
40、9:综合声音/数据服务的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10:安全与加密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包括:IEEE 802.11a、IEEE 802.11b、IEEE 802.11c和IEEE 802.11q标准。 IEEE 802.12:100VGAnyLAN迅速局域网访问措施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标准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如下有关增加VLAN的好处中,错误的是(33)。 (33) A.广播能够得到控制 B.机密数据能够得到保护 C.物理的界限限制了用户群的移动 D.互换机不需要重新配备【解析】增加VLAN需要重新配
41、备互换机,因此D是错误的。 RS-232C 是(34)之间的接口标准,其要求的电平表示方式为(35)。当使用 RS232C 连接有关设备时,电缆的长度不应超出(36)m。当用 RS232C 直接连接两台计算机时,采取零调制解调器方式,其连接方式为(37)。当计算机需要通过相连的 MODEM 发送数据时,依次设置的信号是(38)。 (34) A.计算机计算机 B.计算机终端 C.DTEDCE D.DCEDCE【解析】RS232C是由电子工业协会(EIA,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制定的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端接设备连接(DCE)的物理接口标准,
42、属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中的最底层,即物理层的协议标准。它要求了接口的机械、电气和功效特性。它采取的电平方式是负电压表示1,正电压表示0;连接有关设备时,电缆的长度不应超出15米;采取零调制解调器时,连接方式是信号对地接,两台机器的发送和接收数据线是交叉连接的。在(38)题中,注意的是,先清DTE就绪,然后再清MODEM就绪。(35) A.负电压表示 1,正电压表示 0 B.正电压表示 1,负电压表示 0 C.正电压表示 1, 0 电压表示 0 D.0 电压表示 1,负电压表示 0 【解析】RS232C是由电子工业协会(EIA,Electronic Industri
43、es Association)制定的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端接设备连接(DCE)的物理接口标准,属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中的最底层,即物理层的协议标准。它要求了接口的机械、电气和功效特性。它采取的电平方式是负电压表示1,正电压表示0;连接有关设备时,电缆的长度不应超出15米;采取零调制解调器时,连接方式是信号对地接,两台机器的发送和接收数据线是交叉连接的。在(38)题中,注意的是,先清DTE就绪,然后再清MODEM就绪。 (36) A.3 B.11 C.15 D.50【解析】RS232C是由电子工业协会(EIA,Electronic Industries
44、Association)制定的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端接设备连接(DCE)的物理接口标准,属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中的最底层,即物理层的协议标准。它要求了接口的机械、电气和功效特性。它采取的电平方式是负电压表示1,正电压表示0;连接有关设备时,电缆的长度不应超出15米;采取零调制解调器时,连接方式是信号对地接,两台机器的发送和接收数据线是交叉连接的。在(38)题中,注意的是,先清DTE就绪,然后再清MODEM就绪。 (37) A.用 25 针插座及电缆连接 B.用 9 针插座及电缆连接 C.信号地对接,一台计算机的发送(接收)数据线与对方的接收(发送)数据线相连 D.不能采取这种连接方式【解析】RS232C是由电子工业协会(EIA,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制定的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端接设备连接(DCE)的物理接口标准,属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中的最底层,即物理层的协议标准。它要求了接口的机械、电气和功效特性。它采取的电平方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