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构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美国研究者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也就是说,一个习惯的形成,一定是一种行为能够持续一段时间。
一、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
1.师生问候
2.上下楼
3.上课
4.发言
5.读书
6.作业
7.课间活动
8.卫生
1.师生问候
进校:
① 每天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要立正站好,面带微笑,两眼看着老师问好,其他 时间看到老师时,两眼看着老师摆手问好。
② 早晨在校园内见到同学也要轻声问好,也可摆手问好;到了教室里就可以轻声说同学们好。
③ 孩子主动回头和家长说:“再见”,用话语让家长放心,轻声慢步走进教室。
教师要求:教师要面带微笑轻声回答:“你好”或点头微笑,摆手还礼
楼内:
① 见到老师、同学微笑招手致意。
② 见到客人,主动问候,面带微笑,摆手问好;客人离班应主动向客人告别。
上下课:
① 要求老师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做好准备,待铃声响后,站在讲台下注视全班同学示意即将上课。
② 教师和学生互相问好。学生要迅速起身向旁边跨出一步后直立,要求两眼注视老师双手贴紧裤线。
教师要求:老师应当按时完成授课任务,严禁拖堂。
放学:
① 放学时学生齐声向老师说:“老师再见”,或“老师您辛苦了,拜拜”等等。
② 学生见到家长时,要举手示意说:“谁谁接我来了,我可以走了吗?”得到同意后,方可离开。
评价与考核:
① 老师要表扬为主,树立榜样,鼓励大多数,不批评,多纠正,如:一个学生没做好,同样两句话,教育的效果却不同,“你怎么没做好”、“你看他做的多好”,因此老师的说话要讲求艺术。
② 采用发小奖片、评小标兵、定期发小奖状、小红花等形式鼓励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做的好,这个时间不要太长,因为学生小,意志力差,要在短时间内让他看到效果。
2.上下楼
平时行走:
① 慢步、轻声、右行
② 手不摸墙,走在靠墙的第一块方砖内,单排行走。
③ 脚不蹭地,不踢墙。
④ 上下楼不乱摸扶手,不踢栏杆往下的铁片,不跨越台阶,不向楼下仍杂物。
升旗、课间操行走:
做到两个九:闭上嘴、轻轻的,紧跟上。
不推挤、不落队、不出队。
3.上课
课前:
① 坐在座位上,将书包放在腿上,打开书包将第一节课的书本拿出,左边的同学将书本放在左上角,右边同学将书本放在右上角,两边的同学将书靠墙放,中间放铅笔盒,然后拿出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
② 将书包拉链拉好后,放在抽屉之内。
③ 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等待上课,上课需要的文具在上课前准备好。
课中:
① 坐:双脚平放,双手自然放在腿上,后背自然靠在椅背。
② 起立坐下:从椅子上站起并站直;向外侧跨出一步;立正站好,双手紧贴身体两侧,眼睛注视前方,声音洪亮地回答问题。
课后:
上完课后,必须将桌子、地面收拾干净,人走桌净。然后按要求到指定地点排队,排队时要每人一块砖,刚开始时一臂距离,到后来就用目测。
老师指导:
1.先要教会学生进座位的方式
① 在座位边站直;
② 左右的同学分别迈出右、左腿向桌内跨进一步;
③ 站直拿下书包;
④ 坐在座位上。接着让学生观察书放在哪,然后说出这样放的好处,最后要求学生实践。
2.激发兴趣(游戏)与严格训练相结合:
3.老师对以上要求的行为必须给学生做示范,接着让学生学着做,然后找出最棒的,让学生再跟着做。可以利用每周五的班队会时间进行评比。
4.老师提前进入教室并对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进行巡视检查。
5.教师把情况记录在课堂日志上,以备随时进行调整。
评价:尽量以建议的口气提出。让学生养成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准备。
4.发言
① 举手的姿势:自然举起右手,胳膊肘不碰桌子,举手同时不出声,五指并拢向老师示意,得到许可后向旁边跨出一步后直立,信心十足的大声回答.
② 如何声音洪亮地回答问题: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统一标准、评价与奖励
5.读书
① 正确的读书姿势:脚平放在地上,书直立于桌面,左右手拿稳书读;读毕,轻轻的合上书,然后不发出响声,把书放在指定的位子上。
② 一名学生朗读时其他学生应张着嘴不出声的跟读。
评价:轻拿轻放不影响他人,声音洪亮展示才能,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
6.作业
① 书写姿势:三个一
② 交作业:后面的同学将作业本轻轻的碰一下前一位同学的肩膀,前面的同学分别从两侧双手举过肩膀接回作业本后,迅速传给前面的同学,依次下去,由第一排的同学点好本子数目放在桌子右侧。
③ 做到不许回头、不许讲话、不许弯腰弓背
④ 每天作业写在记事本上,家长签字,家长可以写寄语。
⑤ 老师对每天的作业要有评价,如打五角星、印红花、写激励性的语言等。
⑥ 定期进行作业展示。
7.课间活动
① 下课出教室的学生要排成单队,要慢步、靠右行走。下楼的同学要靠楼梯扶手拐小弯,上楼的同学要靠墙壁走直角、拐大弯。
② 上下楼人多时要学会侧身礼让。
③ 水壶的摆放可以随班而定。
④ 去完卫生间后,洗手时水流要小,洗完后应把双手的水在洗手池内抖一抖。
提示:课间老师与学生交谈时首先做到轻声,行走在楼梯、楼道时主动右行,为学生做出表率;在学生去做事时,不要对学生说:“快点、快跑……”等催促语。
8.卫生
① 课间保洁:保证座位周围地面干净,没有纸屑。
② 喝水后及时盖上杯盖,有水洒出时要及时擦干净。
③ 课间及时调整桌椅。
④ 进餐厅用餐时,使用肢体语言,人走桌净。
提示:开学一周后可以物色两、三个有能力的学生,来协助老师检查。
为了保证学生的各种习惯能持久的坚持下去,首先老师要有恒心、有毅力、持之以恒;其次和学生比耐力;最后教研组要每天或一周进行定期交流。
二、学习习惯的养成训练
1.重视数学语言发展,为聪明插上翅膀。
① 课堂上的数学语言要老师一点一点、一节课一节课逐步渗透给孩子。
② 在孩子表述的过程中,再结合手势来帮助理解;
③ 有意识的激发帮助孩子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习惯:“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因为……所以……”;“我来给他补充”等等。
2.鼓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
① 鼓励孩子尽可能的用多种方法解答;
② 在比较中总结、概括、提升;
③ 老师的设问要有价值,有思考的空间;
3.把孩子推上讲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培养孩子表达能力及自信心的另一妙招就是经常向孩子“请教”,把孩子推上讲台,做孩子的“学生”。
4.进行有效训练
数学能力要通过各种训练才能逐步形成,没有训练,就不可能有能力。精讲20分钟,交错训练20分钟。
我们老师要做有心人,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的进行反思和调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自由时间是根,它滋养着教育艺术的枝和叶。”上好一堂课后,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然后从容地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清理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捕捉课堂教学时的某个细节,及时记下课堂中的一个精彩的小插曲或倏忽而至的灵感!——这样的一份闲情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