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陈涉世家导学案九年级.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9323709 上传时间:2025-03-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涉世家导学案九年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陈涉世家导学案九年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永兴九年制学校语文导学案 年级 九年级 学科 语文 时间 月日 探究案 课题 陈涉世家 课时 三课时 诵读感知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编制人 刘芳 审核人 将军身被坚执锐: 第一课时 一、 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课文。 (2)听读课文 ,注意划分停顿并读准字音。 请划分句子停顿 :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3) 分组分层朗读。 二、(合作交流)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理解文意,并回答下列问题。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尽量可以复述课文内容,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自主探究)细读课文的第一段,思考: 1、第一段写了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2、这里从那几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陈胜的情况。 3、理解下列两句的意思。 苟富贵,无相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从这两句中你可以看出陈胜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第二课时 一、 合作探究,深入感知课文。(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 1、学生齐读第二段,概括第二段主要内容。    2、 请找出起义的时间、地点、发起者、参加者及其人数。    3、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4、陈胜在起义前对当时的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他是怎样分析和估计的,请简要述之。     二、学生齐读第三段,概括第三段主要内容(小组讨论,选一名代表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  5、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对这种做法你是任何评价的?  6、陈涉发动起义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什么?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  总结: 学 习 目 标 1、 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学习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2、 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3、 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陈涉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才干。 4、 运用对话分析陈涉的形象,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 5、 学习陈涉少有壮志、壮有所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决心和意志。 6、了解这场农民起义的意义,认识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重点 难点 重点: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及意义; 难点:学习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学习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预习案 知识储备 1、 走进作者 司马迁, 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 ,夏阳人。自幼受父亲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基础。42岁时开始写作《史记》。后由于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是上,获罪下狱,被处官刑。为完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历时10多年,终于写成历史巨著《史记》。 2、了解文体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不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记”(记历代帝王政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二“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书中史料翔实,作者思想倾向也极为鲜明。例如课文《陈涉世家》,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鲁迅称它为 。 3、读课文,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阳夏( ) 辍耕( ) 鸿鹄( ) 闾左( ) 当行( ) 度已( ) 陈胜王( )  罾( ) 间令( ) 篝火( ) 忿恚( ) 毋斩( ) 鞭笞( ) 攻蕲( )     徇( )    殉( ) 数谏( ) 谪戍( ) 4、掌握下列重点词句的含义。 闾左: 谪戍: 屯大泽乡:      皆次当行:               会: 指意:             度已失期:        法皆斩 :         举大计 :             等死: 死国: 天下苦秦久矣 :          以数谏故:               上使外将兵 :      楚人怜之:              或以为: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陈涉的形象,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 2.整体把握课文的思路。 3. 总结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表现力。 用心品读课文,体会《史记》的风采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共同探讨下列问题) 1.通读课文,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温馨提示:结合上两节课学的,从陈胜的语言入手) 2.理清全文思路。思考:文章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为什么? 3.陈涉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司马迁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试说明理由。 文言文中要注意的 一、文言文在表达上常出现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有些句子还形成了特有的固定形式。讨论下边句中加点词的词义和用法: 1、项燕为楚将( 〕 上使外将兵 ( ) 公将鼓之( ) 2、以数谏故( ) 杀之以应陈涉( ) 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祭以尉首〔用,拿,介词〕 以上两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不同,词性也不相同,有的读音也不同,应该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的意思,确定们不同的意义。 二、再讨论下边句中成分省略情况: ①衣食所安,(吾)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人。主语 介宾短语中的宾语 ②一鼓作气,再(鼓)而(土气)衰,三(鼓)而(士气)竭。谓语 主语 谓语 主语 ③扶苏以数谏(上)故,上使(之)外将兵。宾语宾语 ④独守丞与(之)战(于)谯门中。宾语 介词 由以上4个例句可以看出,文言文中成分省略的句子是常见的,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为最多。理解翻译时应根据上下文意思补出。 拓展练习 (一)当堂检测 1. 填空。 ①《陈涉世家》选自( ),它是一部( )巨著,也是一部( )巨著。鲁迅赞誉为“ 。”作者司马迁是( )(填朝代)史学家、文学家。 ②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索)是( ),根本原因是( )。 2、解释下列多义字在句中的含义: 次 皆次当行,为屯长(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 数 数有功( ) 卒数万人( ) 会 会天大雨( ) 皆来会计事( ) 故 扶苏以数谏故( ) 广故数言欲亡( ) 书 乃丹书帛曰( ) 得鱼腹中书( ) (二)比较阅读。 文段一:陈胜者,阳城人也。……杀之以应陈涉。(全文) 文段二: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比至陈:( ) (2)或说陈王曰:(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燕雀”比喻 ,“鸿鹄”比喻 。 4、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5、段A中点明陈胜社会地位的句子是“ ”;表现他对现状不满的句子是“ , ”。 6、段B中体现陈胜为王后践诺“ , ”的句子是“陈胜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而从段B的整个内容看,陈胜最终还是________了这一诺言。 7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 启示: 。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充分表现出了陈胜的远大志向,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立志或理想的名言?收集3—5句。你有自己的关于理想的座右铭吗(名言或自创都行)?你打算怎样为实现你的理想做准备? 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