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323470 上传时间:2025-03-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浅谈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    关键词:任务驱动 任务 情境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      若询问100位学生:你喜欢上计算机课吗?至少会有99个回答:喜欢!学生的这种回答不全是来自计算机课的感受,而是在社会、家庭、从各方面、从各个领域接触计算机后,对计算机新奇而独特的优越性的喜爱。因此,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他们对计算机课的期望变为失望,不论学生的计算机“功底”多么参差不齐,都不能“纵容”随心所欲。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一节课的40分钟里,用10分钟讲授和演示,剩下的时间给学生上机练习,教师来辅导答疑。每一节课都要求学生学会几个技巧,完成一个阶段内容,也就是一个“成品”或“半成品”。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教师答疑并提醒全体注意,这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循序渐进,学生操作及时,学有所得。      二、如何设计有效的驱动任务      任务在“驱动”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因而在设计任务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容易让学生调动原有的智力背景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三、如何来构建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动机是“为了什么”,目的是“达到什么”,没有动机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促使学生形成动机,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 分析任务    提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这个时候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让学生采取看书自学(发现问题)——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实践应用(巩固知识),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习过的,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稳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都是由学生提出,在学生最初还没有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对于某些任务,在这一步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一次都提出来,对于一些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只有亲自做到那一步才有可能提出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再去提出并解决相应的问题。任务驱动对于学生,开始是模仿,制作出与教师的“成品”一样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接踵而来的便是丰富多采的创造作品,这就是由任务驱动引发的学生的无穷的创造力。   3、评价检查,给予学生成就感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包括教学思路、教学过程,还有教学效果。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为着任务、为着制作一件“成品”或“半成品”去动手操作,去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例如:flash中“投蓝”动画中,在测试时同学们会发现小球在球框的外侧落下,方法是涂抹蓝球框圆的一部分弧;进而引出“层”移动、复制、粘贴,复制移动“层”等等,逼你提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当大功告成,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立刻又在考虑:我不能白做,应留在我的磁盘上!接下来就学存盘——一节课没停手,既没感觉累也不感觉枯燥,难道这不说明你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完成了任务,不是考试合格了吗?每个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应该交流展示,大家讨论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四、总结       总之,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2、《教学交流》杂志2006.5.6.7期    3、《中国电化教育》,13、2006.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