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受生活数学 享受数学生活单文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不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让生活与数学“亲密接触”呢,下面我就与各位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把
2、生活引入数学课堂 一提“数学”二字,学生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自觉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帮助他们接触实际,了解生活,这样才能拉进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在课堂上要设计更多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及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1、用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来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根据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3、导入新课的方法。比如本次校本教研课周长的认识一课,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 周长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机械地学习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沈洁老师在一开始就设计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小蚂蚁围着树叶跑一周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然后又出示生活中的游泳池、篮球场以及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指出他们的周长。这样从视觉到触觉,从具体到抽象,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在学生建立了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上导入新课。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同时又强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2、用丰富的生活素材灵动教学
4、在教学过程中,课本上所展示的知识相对来说是非常单一、静态的,那么,如果把学生的生活经历拿来作为素材,从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气氛,又能使课本知识和生活经历更好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整体、客观的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灵动的运用数学,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收集平时的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的价格资料;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然后在课堂上把这些资料展示出来作为教学资源,学生自然会觉得非常亲切、真实,在课堂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在教可能性的大小时
5、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见过福利彩票销售吗?”大家顿时情绪高涨,兴趣盎然。“买彩票的人一定能中奖吗?”似懂非懂的问题立即引起学生的深思,有的说,能中奖;有的说,可能中奖;有的说,如果没有买到奖票就不可能中奖;有的说,如果每张彩票都是奖票,那就一定能中奖。在一个个问题的回答中,同学们明白了“可能、不可能、一定能”产生的条件,知道了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如果100张彩票中有1张奖票,任意摸出一张,可能摸到哪一张,有几种可能,摸到奖票的可能有几种,占几分之几?”学生踊跃回答。“如果100张彩票中有2、3、4、5张奖票,任意摸出一张,摸到奖票的可能性分别有多大?”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学习
6、这一部分内容时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能更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并敢于质疑,敢于大胆探索,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印证和补充,又是一种对生活的适应。二、把课堂带向生活中的数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即孩子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那么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将课堂带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感受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1、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既满足了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让学生体
7、会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我曾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你能说出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形的,而不是方形的?”有的学生很快说出:因为圆形的盖子美观。我适时引导他们:“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这个问题呢?”学生及时地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交流。最后得出:因为圆的直径相等,圆形的盖子翻起时,不怕掉下去这一结论。经常这样指导,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和头脑去想生活中
8、的现象。不但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2、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数学源于现实并用于现实,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归宿。人人要学习有用的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重视挖掘教材与生活实际有联系的因素。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去,从而体验到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如学习了“分类”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整理自己的书包和书桌,让整理好的学生来说一说他是按什么进行分类整理的;学习了“生活空间”的前、后、左、右后,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学校的前、后、左
9、右分别是什么地方;学习了“统计”,让学生统计教室内各种清洁用具的数量、统计一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人数,统计班里学生是在那个季节出生的;在学完“认识人民币”后,有意识的布置一次社会实践任务,让每个孩子拿10元钱去超市购物。在这次活动中,就有许多学生出现了不会算账的想象,有的是口算不过关,有的是弄不清元、角的关系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都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么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我认为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们课内感受生活数学,课外享受数学生活。让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能像吴正宪老师所说的那样:“为孩子们烹调出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大餐”而不懈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