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李紫红
教学目标:
1、 了解苏轼这首婉约词的艺术特点。
2、 能准确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3、 体悟词中所传达出的愁绪。
教学重点:
1、 了解苏轼这首婉约词的艺术特点。
2、 能准确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教学难点:
体悟词中所传达出的愁绪。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词的有关内容,熟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释了解文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关于宋词你了解多少呢?(请学生来说说词的相关知识)
二、 走近苏轼——我所了解的苏东坡(自由谈)
三、 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苏 东坡贬 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 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看。章质夫慧眼 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
四、 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教坠 ②无情有思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从教坠 ②娇眼
3、指导学生逐字逐句讲解全词。
五、品味欣赏词作:
(一)初读 感知其意象美
问题探究:本单元主题是“花之君子”,周敦颐把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赋予了君子的形象,那么在本词中苏轼把漫天飞舞的柳絮又赋予了怎样的形象呢?
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无情有思→无人怜惜,飘零坠落,满怀愁思
(“有思”杨花化作春日思妇,花人合一)
(二)再读 体悟其情感美
问题探究:学生边读边找本词的词眼(惜),那么此人在惜什么呢?
上片从“惜”字生发:
“ 抛家傍路,无情有思”→写杨花之态,惜其飘落无归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写杨花之神,惜其忽飞忽坠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摄出杨花之魂,惜其忽往忽还
下片“惜”意愈深: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惜春事已了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惜杨花历经风雨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惜杨花沾泥带水
小结:惜柳絮→惜春光→惜自己
(三)三读 品味其艺术美
1、意境高远:
形神兼备,描写细腻生动,不仅写了杨花的形、神,而且写景“言情”在杨花里倾注了自己的深挚情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构思别有洞天:
采用拟人手法,把咏物与写人有机巧妙地结合起来,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完整的思妇形象,写柳絮的际遇绾合着思妇的际遇,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六、名句赏析: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一句,有何作用?
总结上文,它由眼前的杨花,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
七、作业:尝试将此词改写成一段现代散文
八、板书:
杨花形象:无人怜惜
↓
春日思妇:伤感忧伤
↓(寄托)
词人:孤独漂泊之感,寂寞失落之怨,无可奈何之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