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与朱元思书》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14705 上传时间:2025-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朱元思书》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与朱元思书》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王桂荣 教材分析: 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在信中,作者用生动而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带的富春江山水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之情。现存为节文。 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代的文学家、史学家。出身寒贱,自幼好学且有才华。所作诗文,清拔而有古气,颇为时人所赞赏,亦深得梁武帝萧衍的喜欢。遂延入朝。虽然吴均的诗文华美,风靡当世,但其为人耿直,又私下撰写《齐春秋》,获罪于帝,旋罢官。随复起用,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吴均久涉官场,深知其中劣风,心厌久之,怀出世之意,当为常理。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也可窥其一二。 本文的形式上是六朝所盛的“骈文”(也称“四六文”), 骈文讲究对仗、韵律、藻饰,后畸形发展,文而无质,故佳品不多。如本篇者,实罕不多见。 因此,教学中,以为侧重点应放在: 1、朗读教学,以读促悟,在读的过程中去感受本文的的“文质兼备”;熟读成诵,整篇积累,为今后的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与作者的文本对话中知时知人知文,感悟作者的真性情及其所好所恶。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 3、对本文所涉及的古汉语的相关知识进行积累。 学生分析: 本文出现在九年级的上学期。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应该不陌生,并应该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知识。即便掌握得不是十分好,相对于本文的内容以及课标的要求,完成上述的内容,也不应该很困难。 达标措施: 教师努力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逐步去感知、感悟,最后达成积累的目标。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为主,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拔。 课时安排:教学参考中建议1.5课时,对于我们的学生可能不会很好地完成。因此,授课前一定要强调学生的预习。 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本文出现的生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个别词语的特殊用法,以及本文的重点句子。背诵全文(落实到默写)。 2、根据注释、工具书或教师的点拔,较好地直译本文。 3、能力:通过个性化的朗读,悉习揣摩作者借助文本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自读感悟   合作交流   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爱国精神,熏陶高尚情操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修改化的朗读,悉习揣摩作者借助文本表达的情感。 自读感悟   合作交流   问题探究 难点:同重点 三、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我们常常这样地赞美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锦绣河山;自古以来,有多少画家,用他们的画笔描绘着我们的祖国;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诗篇歌颂着我们的祖国。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诗人和文学家笔下的祖国山河: 请用你积累的诗文原句来回答: 1、大气磅礴的洞庭湖:                    。 2、气势雄伟的泰山:                     。 3、庐山的瀑布                        。 4、西湖有早春                        。 5、壮美的三峡:                       。 6奇丽的大漠                         。 今天,我们在一起随着吴均的引领,去欣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江风光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打开书本。(题解:书,即书信。杜甫诗“家书抵万金”) 导读: 1、问题:在作者的眼里,一百许里的富春江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通过你的读书理解,你认为这里的山“奇”在哪里,这里的水又“异” 在哪里? (这样的问题,教师旨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顺便发现问题,以较好地驾驭课堂) 要求学生读出相关的语句(教师注意听读的语气、语调等) (在学生回答、补充、质疑后,教师简评之) 2、问题:身处此山此水,作者有怎样的感受呢? (在学生回答、补充、质疑后,教师简评之) 3、教师:我们要更好地理解文章,唯一的门径就是读, ①指导诵读:(出示问题) A、下面的句子应按怎样的节奏去读 风烟俱静,天山共色 水皆缥碧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B、在诵读中,下面的句子的重音应该落在哪里。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C、诵读中,下面的句子在舒缓或顿促方面该怎样处理。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学生思考上面的问题并试读。要求:1、同座相互读给对方听,共同找出最佳的方案;2、再与其他组的同学相互交流。) 学生举手,在班内诵读 要求:诵读之后,要说说自己这样读的感受及为什么这样处理的理由。 学生间相互探究、纠正、补充。 ②听范读(或录音) 范读后,由学生模仿读一至三遍。然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阅读,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悟义: 1、学生根据在读的过程中的理解,结合注释、工具书等,对文章进行直译。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2、学生交流译文,相互评价,有争议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之。 3、教师强调: 重点字词、重点语句的理解 ——例,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互相轩邈 横柯上蔽……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重点理解: 教师出示问题,要求学生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A、文中最能反映作者随心所欲、心神无束的一句是        。 B、文中最能概括富春江山水特点的一句是             。 C、文中以动写静,赋予景物以蓬勃向上之势的一句是        。 D、《小石潭记》中有一句:“潭中鱼可百许头,……影布石上。”本文中有与之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                      。 E、《三峡》中有一句:“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 本文中有与之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                      。 探究: 1、请学生思考:作者在本文中寄情山水,一个“从流”的“从”字就与出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和自己的惬意之情,并表达了自己“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独特感受。试问:作者为什么会有的感受? (相关链接:作者的介绍 此略) 教师小结:山水之美 世俗之恶 官场之险。 2、我们说本文“文质兼美”,请你找出有关的语句,简单地品评一下。 小结:    此略。要求学生当堂背诵。 后附板书: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寄情山水,心旷神怡。 钟爱自然,鄙弃世俗。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绘形 绘色 绘声 山之形貌:夹岸 寒树 山之态势:竞 轩邈 争千百成峰 山之声音:泠泠作响 嘤嘤成韵      千转不穷 百叫无绝 山之晦明:在昼犹昏 有时见日 奇山 一静一动 富于变化 相得益彰 水之湍急:甚箭 若奔 水之静澈:缥碧 千丈见底 直视无碍 异水 画面特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山水背景:风烟俱静,天山共色。 富春山水图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