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诵读教材
七子之歌 闻一多
邶(bèi)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yì),冀(jì)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mǐn)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通“无”)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fú)法兰西之 Alsace-Lorraine 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译文:《诗经·邶风》中记载七子的母亲有外心,七个孩子就自责自己有过失,希望母亲回心转意。诗人作《凯风》的诗来怜悯,中国自尼布楚条约到旅顺大连的向外国租让,先后丧失的土地,离开了祖国的养育,受外国人的虐待,考虑他们的悲哀之情,要比《凯风》中描写的七子还要厉害,为此,就选择了和中华关系最亲切的七块地,各写了一首诗歌,借此来替他们抒发有孤独的苦而无处告诉的感情,缅怀祖国的哀痛,也以此激励全国人民的兴奋感情。国土丧失,日子已经很久了,全国人民漠然地对待。你没有看见法兰西的阿尔萨斯-洛林吗?“精诚所达到的地方,就算是金子和石头也能开裂。”真要是这样的话,我中华的“七子”的归来大概就在朝夕之间了!)
字词解释:
邶(bèi):古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汤阴南。
自怨自艾(yì):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今多指自悔自恨。艾:惩治。
冀以:冀(jì):希望。 凯风:见《诗经·邶风》。卫国有个妇人,生了七个儿子,因家境贫困,想要改嫁。她的儿子们唱出这首歌以自责。 以:用来。
愍(mǐn):同“悯”。 之:代七子。
尼布楚条约:1689年,沙俄与清朝政府订立的边界条约。 迄(qì):到。
旅大:旅顺、大连。 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臆(yì):臆测,推测。 盖:大概。 因:因此。 亡(wú):同“无”,没有。 哀忱:悲伤之情。 亦:也。 云尔:用于句末,以为“如此而已”。
既:已经。 精诚所至,金石能开:真诚所到达的地方,金子和石头也能开裂。
诚如斯:果真如此。诚:的确,确实。如:像。斯:这样。
其:表示推测,大概、恐怕。
一词多义 以1、冀以:来,用来2、以抒其孤苦:用来3、亦以励国人:用来
2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qiǎng bǎo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lǔ)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
我好比凤阕(què)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níng)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dàn)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yīn yūn)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zhuàn)。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hái)!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广州湾
东海和硇(náo)洲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髁(kē)。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九龙岛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
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旅顺,大连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luán)生的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地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们来回地蹴(cù)蹋,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地想念你!
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