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县区中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方案
一、背景概述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医联体、区域卫生系统、多级医疗卫生网络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依然存在一些短板问题,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服务能力参差不齐、医患关系紧张等。针对以上问题,实施县区中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可在提高医疗资源整体效率、改善医疗服务供给、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缓解民众就医难、看病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工作目标
建设县区中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以完善健全县区中医院医疗服务体系为重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医患关系,使市民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方便的医疗保健服务。
三、工作内容
1. 建立县区中医院联合体。将县区中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医疗联合体的理念、原则、范围和内容等要求相互联系、合作,建立县区中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
2. 推动医疗资源共享。将县区中医院的医疗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建立预约挂号系统、医联体专家会诊、互联网远程医疗平台等方式,实现县区居民对优质医疗资源的分享和使用,同时还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对县区中医院医疗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提高整个县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3.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医院间的质量管理机制和评估体系,通过共享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开展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及标准化。
4.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通过工作流程再造,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推行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管理平台,优化病人就诊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满意度。建立健全县区中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信用评价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医患信任度。
5. 促进人才共享合作。通过合作培训和经验分享,提高县区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四、工作要求
1. 建立健全医联体领导小组和工作机制。
2. 切实加强县区中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间的联系协作,实现医疗资源共享。
3. 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电子病历建设,并实现跨院、跨区域、跨部门医疗信息共享。
4. 加强人才培训和经验分享。
5. 完善区域卫生服务连续性管理。
6. 加强县区中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建设。
7. 严格落实各项政策和管理制度。
五、工作机制
建立一个由县区中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县区中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设立医联体领导小组和协调办公室,协调各参与方间的联系、协作和实施工作。
六、总结
县区中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决策的必要举措,将对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整体效率,促进人才共享和支持基层医疗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改善政府和市民之间的关系,实现市民对于更加优质、快捷的医疗保障需求的现实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