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
学 校: 清丰县第三实验小学
任教班级: 五 年级 班
任教学科:科学
姓 名:骆社民
二O一三年十一月
课题名称
2 蹦床里的学问
班级
科目
课时
执笔人
执教人
授课时间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试验,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什么是弹力,,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有什么特性。
2、通过自己亲身实验,如玩蹦床、橡皮筋拉长,了解一定限度内,弹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导入:
二分析交流
三制作“小小火箭发射塔”。
四交流新发现。
玩蹦床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谁可以勇敢的站起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和疑问呢?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什么叫弹力,什么是弹性?并让学生大胆猜想弹力是这样产生的?
二、向学生介绍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了解生活中弹力的应用。
实验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做的实验可以是拉弹簧秤,或者是橡皮筋)通过实验,观察如何判断弹力的大小。
、小组之间先整理实验结果进行交流,结合以下问题:
你们的猜想正确吗?有什么新的发现?
2、全班进行交流。
总结新的发现:
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弹力知识,自制一个“小小火箭发射塔”。
制作过程中,可以结合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并及时纠正:
如果我们把弹簧或者橡皮筋无限拉长,会把火箭射出无限远吗?
我们前面做出的结论正确吗?有没有需要修正的?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
(教学流程图)
导入——分析交流——制作——交流新发现
七、课堂检测设计
八、小结
九、反思
,采取的方法是教唱法。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但有的节奏还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达到熟能升巧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