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9304443 上传时间:2025-03-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沁园春·长沙》精品学案 【学习指导】 《沁园春·长沙》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与高一新生刚刚进入高中生活,开始高中学习的时间节点亲密相连,与高中生正值美好青春年华的时间段紧密相连。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要紧紧围绕“青春”的主题,将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入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索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中,号召生命的崭新活力。 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填写了这首词,抒发了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体现了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要注意领会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品味其中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 【素养目的】 1.明确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感受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鉴赏这首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1.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从写景的角度理解有关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把握词作在意象选择上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学习措施】 1.语言品读法:诵读——美读——成诵 2.点拨法:抓关键词语,点拨学生理清脉络,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这样评价毛泽东的作品:他(毛泽东)的作品,给老式的诗词开辟了一种崭新的境界,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坚强的革命意志,博大渊深的胸怀,厚实的文学修养,高超的体现艺术。 他还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确实如此,我们从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中已经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和磅礴气势。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知人论世 1.理解作者—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2.理解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毛泽东此时也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步,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基本确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3.理解文体知识 ⑴定义:词,又称 ,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 ”或“ ”,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因此又称为“ ”。 ⑵特点:词有 ,句有 ,字有 。每首词均有一种曲词名称,叫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在《沁园春·长沙》里面,“ ”就是词牌。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⑶词牌和词的标题的区别: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重要内容。长沙,作为这首词的标题,揭示这首词的重要内容均与诗人当年在长沙求课时有关。 ⑷词的分类:①按字数的多少分 (58字以内)、 (59—90字)、 (90字以上)。最短的小令只有14字,最长的长调有200个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分段,词中称为片、阕、叠。单调词不分段;双调词分两段,上片下片;此外有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很少见。②按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斥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三、初读课文 1.字词正音 百舸( ) 怅( )寥廓( ) 峥嵘( )方遒( ) 浪遏( ) 2.朗诵技巧指导: l 节拍:是由义脉联络决定的。 ①四字句,二二式。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但“橘子洲头”,则需三一式,即橘子洲/头 ②五字句,一四式。如:恰/同学少年(不可读成:恰同/学少年),问/苍茫大地 ③七字句,二五式。如: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是“以……为粪土”,前后关系不可破坏) ④七字句,四三式。如:万类霜天/竞自由 ⑤八字句,三二三式。如: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l 重音: ①领起性重读:看、怅、问、恰。 ②强调性重读:红、尽、碧、争、击、翔、竞、主、峥嵘、挥斥、激扬、粪土、击、遏。 l 呼应: 上片“看”字领起的七句,下片“恰”字引起的七句,一气对应,渐快渐高,“竞自由”、“万户侯”须收缩有力。 任务:根据指导,边读边标划整首词的节拍和重音。 四、文本研究 Ø 思索1.在朗诵的基础上,请学生们概括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分别找到统领上下阕的关键字词(诗眼),并概括全词描述了哪几幅图画。 思索2.请同学们齐读上阙“看”领起的七句,看看诗人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大美体目前哪里,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⑴一种“看”字一直统领到哪?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 ⑵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次序有什么特色? ⑶在这几句写景的句子中,你觉得哪些动词用得最佳?为何? Ø 思索3.品读诗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Ø 思索4.试概括上片重要内容。 Ø 思索5.请同学们齐读下阙“恰”字引起的七句,说说诗人刻画了一群什么样的同学少年形象。“同学少年”的精神风貌怎样? Ø 思索6.总结下阕是怎样回答“谁主沉浮”问题的? Ø 思索7.试概括下片重要内容。 五、技法点拨—巧用对比 【技法指导】在景物中蕴含丰富的情感,把感情蕴含于景物之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写作手法,通过景物抒情可以到达景生情,情生景的效果,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彰显出作者伟大的胸怀。这样的写法能使文章含而不露,深切感人。这首诗的景,富有吞吐古今的伟大气魄,写到搏击长空的雄鹰,翱翔水中的小鱼,竭力地体现出一种要冲破牢笼的力量。诗人在景物描写中巧妙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把自己的伟大的救国救民的胸怀体现的淋漓尽致。重要体现为如下两方面: 六、明晰主旨 试概括本词的主旨。 七、素材积累 毛泽东名句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2)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雪。——《忆秦娥·娄山关》 (3)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4)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5)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6)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7)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8)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9)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10)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八、作业 课下诵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交流自己想到的景、情、人、事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