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主流程:
一、复习巩固,切入课文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剪枝的学问
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呢?课文中的“我”在探究这个学问的过程中,有着一番心理变化。让我们和课文中的“我”去一起去体验他不同的心情。——(出示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指名读词语)。
师:请仔细观察这几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是写作者的心情。
生2:写作者的心情变化。
活动一:
1.快速地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这四个词语,用铅笔圈画下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
2.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作者的心情首先是 ,接着 ,然后 ,最后 。
师:指名读活动一。
生:画句子,读词语。
师:指名说一说。
(1)指名读句子(有没有都画下来)
(2)作者的心情首先是 ,接着 ,然后 ,最后 。
二、细读课文,体会内容
活动二: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我的心情“充满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原因的句子,用铅笔画下来,仔细读一读
2.小组内交流,体会我心情变化的原因。
(一)交流“满怀好奇”
师:(出示“满怀好奇”)“我”好奇什么?(指名回答)
生:读画出的句子(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出示句子)
师:被你们这么一说,我也好奇了,走进王大伯家的桃园看看吧,看看他有什么秘诀。
(二)交流“一脸疑惑”
师:(出示第二节,指名读)走进桃园,你们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
生: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师:看到这个情景,“我”“一脸疑惑”(出示“一脸疑惑”),那么,“我”疑惑什么呢?
生:为什么要剪掉这些枝条?......
师:对啊,谁见了这情况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让我们来问问王大伯(出示问句,指名两位学生读),一起问(齐读)。
(三)交流“将信将疑”
师:王大伯是这样回答的(出示第三节,师读)王大伯还说来年就靠这些留下的枝条结桃子啰。你们相信吗?
生:相信,因为...... 或:不相信,因为......
预设:相信①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王大伯的话很有道理,使我相信来年会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实。
②接着,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王大伯是那么有信心,我也有信心了。③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不相信①枝条越多,桃子才会越多。枝条少了,桃子不就少了吗?②王大伯剪枝剪得那么快,假如剪错了呢?虽然是种桃能手,但也会有失手的时候呀!③眼见为实,我还没看到结出的桃子呢。
师:(启发说不同观点)“我”也是/却是这样想的(出示“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他这是在——(怀疑、不相信),是的,文中的“我”也是这样一半信一半不太信,用一个词就叫——(出示“将信将疑”)。
(四)交流“又惊又喜”
师:事实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年,我们再次走进桃园。春天的桃园(指名读“春天到了......飞舞”)你看到了什么?
生:红云片片、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华佳娜飞舞。
师:看来,去年冬天剪去的那些不结果实的枝条并没有影响桃园的美丽景象。你预测一下,王大伯的桃园能丰收吗?为什么?
生:能,花开得好,桃子肯定好。/蜜蜂多,果实肯定多。
师:现在还只是预测,事实如何呢?(出示第五节)自由读读,“我又惊又喜”,“惊”什么?“喜”什么?
生: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桃子又大又多、又红又大,让人欢喜。
惊:王大伯说的话真有道理。
三、总结课文,悟出感受
师: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有道理的话(出示句子:“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
生:(读这一句话)。
师:是呀,王大伯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了剪枝的学问。请齐读课题:剪枝的学问
生:(齐读课题)剪枝的学问
活动三:快速读课文,思考完成练习。
王大伯每年冬季,他就要减少(只吸收营养不接果实的枝条),保证来年增加(更多更大的果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减少是为了增加)。
师:课文中,减少了什么,增加了什么?
生:减少了无用的枝条,增加了桃子。
师:是呀!原来有时候“减少”是为了“增加”呀!(师板书:“减少”是为了“增加”)例如,少开一次车,__________;少用一些纸巾,——————;少吃一些没有营养的零食,————————————;少玩一会电脑游戏,——————————......
师:课文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减少是为了增多。这就是剪枝的学问让我们明白的道理。
师:除了课本上的学问,还可以从哪里得到学问?
生:跟老师学。
生:在大自然中学。
生:在生活中学。
师:是呀,(出示: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课文带给我们的感受。
师:王大伯是一个种桃能手,他能准确判断出果树上的无用枝,知道如何剪。可见,各行各业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能人,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四、布置作业
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片段。
2.向父母、朋友请教,想想身边有没有“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事例,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
附板书:
26、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减少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