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历年全国自学考试软件工程试题简答题答案.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9301197 上传时间:2025-03-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历年全国自学考试软件工程试题简答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5年历年全国自学考试软件工程试题简答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10月自學考试软件工程试題 简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題5分,共30分) 31. 什么是需求规约?简述需求规约的基本性质。 答:需求规约是壹种软件项/产品/系统所有需求陈說的正式文档,它体現了壹种软件产品/系统的概念模型。需求规约壹般需要满足壹下4個基本性质: 1. 重要性和稳定性程度:按需求的重要性和稳定性,對需求進行分级; 2. 可修改性:在不影响其他需求的前提下可轻易修改壹种單壹需求; 3. 完整性:设备被遗漏的需求; 4. 壹致性:不存在互斥的需求。 32.什么是模块耦合?简述常用的模块耦合类型及其设计原则。 答:模块耦合:是指不壹样模块之间互相依赖程度的度量; 几中常見模块耦合类型為:内容耦合、公共耦合、控制耦合、標识耦合、数据耦合等; 设计原则:假如模块间必须存在耦合,就尽量使用数据耦合,少用控制耦合,限制公共耦合,防止内容耦合。 33.UML給出了那些体現关系的术語?简述它們的概念。 答:1.為了体現各类事物之间的关系,UML給出了体現关系的术語:关联、泛化、细化、依赖; 2.关联是类目之间的壹种构造关系,是對壹组具有相似构造、相似链的描述; 3.泛化是壹般性类目和它的较為特殊类目之间的壹种关系; 4.细化是类目之间的語义关系,其中壹种类目规约了保证另壹种类目执行的契约; 5.依赖是壹种使用关系,用于描述壹种类目使用另壹类目的信息和服务。 34.简述RUP的定义和特點。 答:RUP是基于壹种過程框架,為软件開发,即為進行不壹样抽象层之间映射安排其開发活動的次序,制定任务和需求開发的制品,提供了指导;并為對项目中的制品和活動進行监督与度量,提供了對应的准则; RUP特點是:以用况為驱動,以体系构造為中心,迭代、增量式開发。 35.简述软件测试环节及关注的内容。 答:软件测试环节及关注的内容有如下几點: 1. 由于软件錯误的复杂性,在软件工程测试中应综合运用测试技术,实行合理的测试环节:單元测试、集成测试、有效性测试和系统测试; 2. 單元测试关注每個独立的模块; 3. 集成测试关注模块的组装; 4. 有效性测试福按住检查与否符合顾客所見的文档; 5. 系统测试关注检查系统中所有元素之间的协作与否合适,整個系统的性能。功能与否到达。 36.简述瀑布模型以及可适应的状况。 答:1.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存周期的各项活動规定為按固定次序而连接的若干阶段工作,形如瀑布流水,最终得到软件产品;2.瀑布模型在支持构造化软件開发的复杂性、增進软件開发工程化等方面起著很大作用;3.该模型适应的状况、需求已被很好的理解,切開发组织非常熟悉為实現這壹模型所需要的過程。 全国1月自學考试软件工程试題 简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題5分,共30分) 31.简述软件需求的分类及其关系。(P23-24) 答:软件需求可以分為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2大类;功能需求规定了系统及构件必须执行的功能;非功能需求又可以分為性能需求、外部接口需求、设计约束和质量属性需求。功能需求是整個软件需求的主体,没有工鞥需求就没有性能、外部接口、设计约束和质量的需求;壹种非功能需求可以用于1個功能需求。 32.什么是模块?什么是模块内聚?請列出從低到高的常見内聚类型。(P56,57,58,59) 答:模块是执行壹种特殊任务的過程以及有关的数据构造。内聚是指壹种模块内部各個成分之间互相关联程度的度量。從低到高的内聚类型:偶尔内聚;逻辑内聚;時间内聚;過程内聚;通信内聚;次序内聚;功能内聚。 33.什么是状态?什么是状态图?简述实际应用中只用状态图的作用。(P107-108-113) 答:状态是类目的壹种实例在其生存中的壹种条件或状况;期间该实例满足這壹条件,就执行某壹活動或等待壹种消息。状态图是現实状态机的图,强调從壹种状态到另壹种状态的控制流。從实际使用中状态图的作用:创立壹种系统的動态图和创立壹种場景的模型。 34.简述RUP中需求获取的基本环节和有关制品。(P132) 答:需求获取的环节和有关制品: 1. 列出候选的特性,有关制品是特性表; 2. 理解系统語境,有关制品是领域模型或业务模型; 3. 捕捉系统功能需求,有关制品是用况模型; 4. 捕捉非功能需求,有关制品是补充的需求過针對特殊需求的用况。 35.简述黑盒测试技术的要點。(P186) 答:黑盒测试技术的要點: 1. 支持测试工程模型的中间部分; 2. 事务流测试技术是将途径测试技术用于功能测试的产物,是壹种实用的功能测试技术,通過事务的操作逻辑发現软件中的錯误; 3. 事务流测试技术是基于软件规约的,對錯误的假定是软件通過了与预想不壹样的事务途径; 4. 基于事务的基本操作;事务流测试技术的最大問題和最大代价是获取事务流程图及用例设计; 5. 事务处理流程测试要到达基本的测试覆盖。 36.简述增量模型以及可适应的状况。(P224) 答:增量模型意指需求可以机构化分组,形成壹种個增量,并形成壹种构造,之後對每壹种增量進行瀑布開发。用增量模型開发的前提是需求的节後花,模型适合“技术驱動”的软件产品開发。 全国10月自學考试软件工程试題 简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題5分,共30分) 31.简述需求的基本性质。 答:需求的基本性质: 1. 必要性,该需求是顾客所规定的; 2. 無歧义性,该需求只能用壹种方式解释; 3. 可测性,该需求是可進行测试的; 4. 可跟踪性,该需求可從壹种開发阶段跟踪到另壹种阶段; 5. 可测量性,该需求是可测量的; 32.简述在進行软件系统/产品的需求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對措施。 答:面临的挑战: 1. 問題空间解释; 2. 人与人之间的通信; 3. 需求的变化性; 应對措施:為了应對三大挑战,提出了系列软件開发措施,面向数据构造措施,面向對象措施等。 33.什么是类?什么是對象?什么是类的构成成分? 答:类:类是壹组具有相似属性、操作、关系和語义的對象的描述; 對象:對象是类的壹种实例; 类的构成成分:类名、属性、操作。 34.什么是RUP?它有什么特點? 答:RUP:即统壹软件開发過程,它是基于UML的壹种過程框架,為软件開发,即為進行不壹样抽象层之间映射安排其開发活動的次序,制定任务和需要開发的制品,提供了指导;并為對项目;并為對项目中的制品和活動進行监控与度量,提供了對应的准则; RUP的特點是:1.以用况為驱動;2.以体系构造為中心;3.迭代、增量式開发。 35.简述人們有关软件测试目的的认识所經历的几种阶段。 答:软件测试的几种阶段: 1. 第壹阶段认為软件测试和软件调试没有什么区别; 2. 第二阶段认為测试是為了表明软件能正常工作; 3. 第三阶段认為测试是為了表明不能正常工作; 4. 第四阶段认為测试仅是為了将已察覺的錯误風险減少到壹种可接受的程度; 5. 第五阶段认為测试不仅仅是壹种行為,而是壹种理念,即测试是产生低風险软件的壹种训练。 36.简述喷泉模型以及可适应的状况。 答:喷泉模型以及可适应的状况有如下几點: 1. 喷泉模型体現了软件创立所固有的迭代和無间隙的特性; 2. 喷泉模型阐明了软件活動需要多次反复; 3. 喷泉模型還阐明活動之间没有明显的间隙; 4. 该模型重要适应于面向對象技术的软件開发。 全国1月自學考试软件工程试題 简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題5分,共30分) 31.什么是需求规约?简述需求规约的作用。 答:需求规约是壹种软件项/产品/系统所有需求陈說的正式文档,它体現了壹种软件产品/系统的概念模型。 需求规约的作用: 1. 需求规约是软件開发组织和顾客之间壹份实际上的技术协议書,是产品功能及其环境的体現; 2. 對于项目的其他大多数工作,需求规约是壹种管理控制點; 3. 對于产品/系统的设计,需求规约是壹种正式的、受控的起始點; 4. 需求毁约是创立产品验收测试计划和顾客指南的基础。 32.通過長期的软件開发实践,人們总結出了哪些模块设计的启发式规则? 答:通過長期的软件開发实践,总結出了实現模块“高内聚低耦合”的启发式规则: 1. 改善软件构造,提高模块独立性; 2. 力争模块规模适中; 3. 力争深度、宽度、扇出和扇入适中; 4. 竭力使模块的作用域在其控制域之内; 5. 竭力減少模块接口的复杂度; 6. 力争模块功能可以预测。 33.什么是类?什么是對象?简述类在建模中的重要用途。 答:类是壹组具有相似属性、操作、关系和語义的對象的描述。對象是类的壹种实例。类在建模中的重要用途: 1. 模型化問題域中的概念。使抽象模型中的概念模型转化為系统模型中的类; 2. 建立系统职责分布模型; 3. 模型化建模中使用的基本类型。 34.為何RUP要与UML壹起才称得上是壹种面向對象開发的措施學? 答:RUP和UML事壹堆“姐妹”,它們构成了壹种特定的软件開发措施學。其中,UML作為壹种可视化建模語言,給出了体現事物和事物之间关系的基本术語,給出了多种模型的体現工具;而RUP运用UML提供的术語和工具定义了需求获取层、系统分析层、设计层和实現层,并給出了实現各层模型之间映射的基本活動以及有关指导。 35.简述软件测试和软件调试之间的区别。 答:软件测试和软件调试之间的区别有如下几點: 1. 测试從壹种侧面证明程序员的“失败”,调试是為了阐明程序员的對的; 2. 测试已知条件開始,使用预先定义的程序且有预知的成果,不可预見的仅是程序与否通過。调试是以不可知的内部条件開始,除记录性调试外、成果不可预見的; 3. 测试是有计划的,并要進行测试设计。调试不受時间约束的; 4. 测试是壹种发現錯误、改正錯误、重新测试的過程,调试是壹种推理過程; 5. 测试执行時是有规程的。调试的执行往往规定程序员進行必要的推理; 6. 测试常常是独立测试组在不理解软件设计的条件下完毕的。调试必须有理解详细设计的程序员完毕; 7. 大多数测试的执行和设计可有工具支持。调试時,程序员能运用的工具重要是调试器。 36.简述演化模型以及可适应的状况。 答:演化模型体現了壹种弹性的過程模式,由某些小的開发步构成的,每壹步經历需求分析、设计、实現和验证,产生软件产品的壹种增量。通過這些迭代,最终完毕软件产品的開发。可适应的状况:只要针對事先不能完整定义的软件開发的。 10月自學考试软件工程试題 简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題5分,共30分) 31.简述初始需求发現的常用技术。 答:初始需求发現的常用技术有如下几點: 1. 自悟:需求人员把自已作為系统的最终顾客,审阅该系统并提出問題; 2. 交談:為了确定系统应當提供的功能,需求人员通過問答方式,直接問询顾客需求的是壹种什么样的系统; 3. 观测:通過观测顾客执行其現行的任务和過程,理解系统运行的环境,尤其是理解要建立的新系统与現存系统、過程及工作措施间必须進行的交互; 4. 小组會:举行客户和開发人员的联席會议,与客户代表共同開发需求; 5. 提炼:复审技术文档,并提取有关的信息。 Top Top Top 32.什么是模块的控制域?什么是模块的作用域?并對分析題32图中3個模块构造图的优劣。 B A C E E F C D A B F D E F D C A B 答:模块的控制域:是指這個模块自身以所有直接或间接附属于它的模块的集合; 模块的作用域:是指受该模块内壹种鉴定所影响的所有模块的集合; 按照启发式规则:应竭力使模块的作用域在其控制域内。可知,C最佳,作用域在控制域中,并且鉴定的位置恰當。B很好,作用域在控制域中,不過鉴定所在的位置過高。A最差,作用域在控制域之外。 33.什么是用况(Use Case)?什么是用况图?壹种用况图壹般包括哪些模型元素? 答:用况(Use Case):從外延上說它体現了参与者使用系统的壹种方式,從内涵上說它规约了系统可以执行的壹种動作序列,并對特定的参与者产生可見的、有值的成果; 用况图:是壹种体現系统功能模型的图形化工具; 壹种用况图壹般包括的模型元素是:主題、用况、参与者、关联、泛化、依赖。 34.简述演化模型,及其与RUP迭代、增量式開发之间的关系。 答:演化模型重要针對事先不能完整定义需求定义软件開发的,在顾客提出待開发系统的关键需求的基础上,软件開发人员按照這壹需求,首先開发壹种关键系统并投入运行,以便顾客可以有效提出反馈,接著软件開发人员根据顾客反馈,实行開发的迭代過程,每次迭代均由需求、设计、编码、测试、集成等阶段构成,通過增長或修正,产生软件产品的增量,最终完毕软件产品的開发; 由此可見,RUP的迭代、增量式開发是演化模型的壹种变体,它规定了软件開发“大的”阶段:初始阶段、精化阶段、构造阶段、移交阶段,并规定了每次迭代的目的。 35.简述白盒测试技术的要點。 答:白盒测试技术,又称為构造化测试技术,它根据程序的逻辑构造,以控制流程图作為被测對象建模工具; 經典的是途径测试技术,途径测试大体有語句覆盖、分支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途径覆盖等测试方略; 這几种不壹样的测试方略之间具有偏序关系,即途径覆盖的测试度量最强,而語句覆盖最低。 36.简述螺旋模型以及可适应的状况。 答:螺旋模型以及可适应的状况分為如下几點: 1. 螺旋模型是在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两者所忽视的風险分析所建立的壹种软件開发模型; 2. 螺旋模型沿著螺旋线,經历制定计划,風险分析,实行工程,客户评估等4個方面的活動,自内向外每旋转壹圈便产生壹种更為完整的新版本; 3. 该模型适应的状况:项目的開发風险很大或客户不能确定系统需求。 4月自學考试软件工程试題 简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題5分,共30分) 26.简述软件工程的概念与发展。 答: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師应用计算机科學理论和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原则的措施,按预算和進度实現满足顾客规定的软件产品的工程,或以此為研究對象的學科。 软件工程的发展有如下3點: 1.20世纪60—80年代 瀑布模型;過程化語言;支持工具 2.20世纪80年代至今 软件复用技术;软件生产管理;面向對象語言 3.近几年 软件复用技术;构建技术、平台技术、需求工程技术、领域分析技术、应用集成技术等。 27.简述需求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答:软件需求以壹种技术形成,描述了壹种产品/系统应當具有的功能、性能和其他性质。 需求的基本性质有如下5點: 1. 必须的,该需求是顾客所规定的; 2. 無歧义的,该需求只能用壹种方式解释; 3. 可测的,该需求是可進行测试的; 4. 可跟踪的,该需求可從壹种開发阶段跟踪到另壹种阶段; 5. 可测量的,该需求是可测量的。 28.简述以构造化分析措施建立系统功能模型的建模工具和建模過程。 答:工具:DFD,数据流图是壹种描述数据变换的图形化工具,其中包括的元素可以是数据流,数据存储,加工,数据源和数据潭。 過程有如下4點: 1. 建立系统环境图,确定系统語境; 2. 自顶向下,逐渐求精,建立系统的层次数据流图; 3. 定义数据字典; 4. 描述加工。 29.简述次序图的概念、构成和重要作用。 答:次序图的概念:用来描述為了完毕确定事务、對象之间按照時间消息交互的次序关系; 次序图的构成:次序图是壹种交互图,即由壹组對象以及准時序组织的對象之间的关系构成,其中還包括哲學對象之间所发送的消息。 次序图的重要作用:次序图作為壹种描述在給定語境中消息是怎样在對象间传递的图形化方式,在使用起進行建模時。 30.简述增量模型的优缺陷。 答:長处有如下3點: 1. 第壹种可交付版本所需要的成本和時间是较少的,從而可減少開发由增量表达的小系统承担的風险; 2. 由于很快分布的第壹种版本,因此可以減少顾客需求的变更; 3. 容許增量投资,即在项目開始時可以仅對壹种或两個增量投资; 缺陷有如下3點: 1. 假如没有對顾客的变更规定進行规划,那么产生的初始增量也許會导致够来增量的不稳定; 2. 假如需求不像初期思索的那样稳定和完整,那么某些增量就也許需要重新開发,重新公布; 3. 由于進度和配置的复杂性,也許會增大管理成本,超過组织的能力。 31.简述CMMI模型支持的两种過程改善途径。 答:能力等级是壹种過程改善途径,该途径可是组织针對單壹過程域不停改善该過程域、成熟度等级也是壹种過程改善途径,该途径可使组通過关注壹组過程域不停改善壹组有关的過程域。 10月自學考试软件工程试題 简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題5分,共30分) 26.简述软件工程的概念与发展。 答: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師应用计算机科學理论和技术及工程管理原则和措施,按预算和進度实現满足顾客需求的软件产品的工程,或以此為研究對象的學科。 1.20世纪60-80年代——瀑布模型;過程化語言;支持工具 2.20世纪80年代至今——软件复用技术;软件生产管理;面向對象語言 3.近几年——软件复用技术:构件技术、平台技术、需求工程技术、领域分析技术、应用集成技术等。 27.简述需求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答:软件需求以壹种技术形成,描述了壹种产品/系统应當具有的功能、性能和其他性质。需求的基本性质: 1. 必要的,该需求是顾客所规定的; 2. 無歧义的,该需求只能用壹种方式解释; 3. 可测的,该需求是可進行测试的; 4. 可跟踪的,该需求可從壹种開发阶段跟踪到另壹种阶段; 5. 可测量的,该需求是可测量的。 28.简述以构造化分析措施建立系统功能模型的建模工具和建模過程。 答:建模工具:DFD,数据流图是壹种描述数据变换的图形化工具,其中包括的元素可以是数据流,数据存储,加工,数据源和数据潭。 建模過程: 1. 建立系统环境图,确定系统語境; 2. 自顶向下,逐渐求精,建立系统的层次数据流图; 3. 定义数据字典; 4. 描述加工。 29.简述次序图的概念、构成和重要作用。 答:次序图的概念:用来描述為了完毕确定事务、對象之间按照時间消息交互的次序关系; 次序图的构成:次序图是壹种交互图,即由壹组對象以及准時序组织的對象之间的关系构成,其中還包括這些對象之间所发送的消息; 次序图的作用:次序图作為壹种描述在給定語境中消息是怎样在對象间传递的图形化方式,在使用其進行建模時。 30.简述增量模型的优缺陷。 答:增量模型的長处: 1. 第壹种可交付版本所需要的成本和時间是较少的,從而可減少開发由增量表达的笑系统承担的風险; 2. 由于很快公布的第壹种版本,因此可以減少顾客需求的变更; 3. 容許增量投资,即在项目開始是可以仅對壹种或两個增量投资; 增量模型的缺陷: 1. 假如没有對顾客的变更妖气進行规划,那么产生的初始增量也許會导致後来增量的不稳定; 2. 假如需求不像初期思索的那样稳定和完整,那么某些增量就也許需要重新開发,重新公布; 3. 由于進度和配置的复杂性,也許會增大管理成本,超過组织的能力。 31.简述CMMI模型支持的两种過程改善途径。 答:能力等级是壹种過程改善途径,该途径可是组织针對單壹過程域不停改善该過程域、成熟度等级也是壹种過程改善途径,该途径可使组通過关注壹组過程域不停改善壹组有关的過程域。 10月自學考试软件工程试題 简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題5分,共30分) 26.简述何谓系统模型以及软件開发中所波及的系统模型分类。(P19) 答:所谓系统建模,是指运用所掌握的知识,通過抽象,給出该系统的壹种构造——系统模型。系统模型分為两大类,壹类称為概念模型,描述了系统是什么;另壹类统称為软件模型,描述了实現概念模型的软件处理方案。 27.简述需求规约的定义,并写出需求规约满足的基本性质。(P28) 答:需求规约是壹种软件项/产品/系统所有需求陈說的正式文档,它体現了壹种软件产品/系统的概念模型。 需求规约壹般需要满足壹下4個基本性质: 1. 重要性和稳定性程度:按需求的重要性和稳定性,對需求進行分级; 2. 可修改的:在不過多地影响其他需求的前提下,可以轻易地修改壹种單壹需求; 3. 完整的:没有被遗漏的需求; 4. 壹致的:不存在互斥的需求。 28.简述构造化措施总体设计的任务、环节和模式。(考纲解析P25) 答:总体设计的任务是把系统的工鞥需求分派到壹种特定的软件体系构造中。 变换设计的基本环节如下: 1. 设计准备——复审并精化系统模型; 2. 确定输入、变换、输出這三部分之间的边界; 3. 第壹级分解——系统模块构造图顶层和第壹层的设计; 4. 第二级分解——自顶向下,逐渐求精; 事务设计的基本环节如下: 1. 设计准备——复审并精化系统模型; 2. 确定事务处理中心; 3. 第壹级分解——系统模块构造图顶层和第壹层的设计; 4. “第二级分解”——自顶向下,逐渐求精。 29.什么是用况图?简述用况图的构成成分以及用况之间的关系。(考纲解析P42/見書P105) 答:用况图是壹种体現系统功能模型的图形化工具,它包括六個模型元素,分别是主題、用况、参与者、关联、泛化、依赖。 主題是由壹组用况所描述的壹种类,壹般是壹种系统或者子系统。 用况通過壹组動作序列规约系统功能,体現了参与者使用系统的壹种方式,它是系统開发设计的起點,是类、對象、操作的源,是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的输入之壹;是分析和设计、制定開发计划和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的根据之壹;应用于系统的用况是回归测试的最佳的源;应用于整個系统的用况是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的最佳的源。 关联是壹种参与关系,是操作者与用况之间的唯壹关系。 用况图可认為系统建模,描述软件系统功能的行為构造,也可以對业务建模,描述企业或组织的业务過程构造。不管是對系统建模還是對业务都波及系统/业务語境的模型化和系统/业务需求的模型化。 30.简述演化模型及其合用場所。(考纲解析P92) 答:演化模型重要针對事先不能完整定义需求的软件開发的。在顾客提出待開发的关键希求的基础上,软件開发人员按照這壹规定,首先開发壹种关键系统并投入运行,以便顾客可以有效地提出反馈,即提出精化系统、增强系统能力的需求;接著,软件開发人员根据顾客反馈,实行開发的迭代過程;每壹迭代過程均由壹需求。设计、编码、测试、集成等阶段构成,為整個系统增長壹种可定义的、可管理的自已;假如再壹次迭代中,有的需求不能满足顾客的规定,可在下壹次迭代中予以修正。 31.简述CMMI提出所基于的基本思想。(P282) 答:该模型基于過程途径思想,通過過程把软件质量的3個支撑點——受训的人员、规程和措施、工具和设备進行集成,以開发所期望的系统/产品。為此,CMMI紧紧围绕開发、维护和运行,把通過证明的“最佳实践”放在壹种构造中。 4月自學考试软件工程试題 简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題5分,共30分) 26.简述软件開发的本质。(P17/19) 答:软件開发的本质,即实現問題空间的概念和处理逻辑到解空间的概念和处理逻辑之间的映射。 27.简述常用的初始需求发現技术。(P26) 答:初始发現需求的常用技术包括如下几种: 1. 自悟。需求人员把自已作為系统的最终顾客,审阅该系统并提出問題; 2. 交談。為了确定系统应當提供的功能,需求人员通過提出問題/顾客回答這壹方式,直接問询顾客需要的是壹种什么样的系统; 3. 观测。通過观测顾客执行其現行的任务和過程,或通過观测他們怎样操作与所期望的新系统有关的既有系统,理解系统运行的环境,尤其是理解要建立的新系统与現存系统、過程以及工作措施之间必须進行的交互; 4. 小组會。举行客户和開发人员的联席會议,与客户组织的某些代表共同開发需求。其中:1)壹般是由開发组织的壹种代表作為手洗需求工程師或软件工程项目經理,主持這壹會议;2)必须自习地选择该小组的组员,不仅要考虑他們對目前和未来运行环境的理解程度,還要考虑他們的人品; 5. 提炼。复审技术文档,并提出有关的信息。 28.简述变换设计与事务设计的区别及联络。(考纲解析P20) 答:变换设计是在需求规约的基础上,通過壹系列设计环节,将变换型数据流图转换成系统的模块构造图。其基本环节是: 1.设计准备——复审并精化系统模型; 2.确定输入、变换、输出這三部分之间的边界; 3.第壹级分解——系统模块构造图顶层和第壹层的设计; 4.第二级分解——自顶向下,逐渐求精; 當数据流图具有明显的事务型特性時,也就是有壹种明显的事务处理中心時,则比较合适采用事务设计。事务设计的基本环节和变换设计大体相似。事务设计的基本环节如下: 1.设计准备——复审并精化系统模型; 2.确定事务处理中心; 3.第壹级分解——系统模块构造图顶层和第壹层的设计; 4.“第二级分解”——自顶向下,逐渐求精。 29.為了体現各类事物之间的关系,UML給出了哪些体現关系的基本术語?請简述其含义。(考纲解析P38) 答:為了体現各类事物之间的关系,UML給出了关联、泛化、细化、依赖等基本术語。 关联是對壹组有相似构造、相似链的描述,是类目之间的壹种构造关系; 泛化是壹般性类目和它的较為特殊类目之间的壹种关系; 细化是类目之间的語义关系,其中壹种类目规约了保证另壹种类目执行的契约,用壹种带空心三角形的虚线段表达; 依赖用于描述壹种类目使用另壹种类目的信息和服务,是壹种使用关系。 30.简述验证和确认的定义、作用和区别。 答:验证是指已經实現的软件产品是按照它的需求做的,是符合需求阐明書的; 确认是指已經实現的软件产品或产品组件在顾客环境下,实現了顾客的需要,是符合顾客需要的; 验证测试是指测试人员在模拟顾客环境的测试环境下,對软件進行测试,验证已經实現的软件产品或产品组件与否实現了续期中所描述的所有需求项; 确认测试是指测试人员在真实的顾客环境下,软件产品或产品组件不仅实現了需求中所描述的所有需求项,并且它也是满足顾客的最终需求的; 验证和确认两者的区别是测试环境和测试目的不壹样。都是软件产品在公布前必须要進行的测试活動。 31.简述CMMI成熟度等级的概念、划分和构成。(考纲解析P104-105) 答:成熟度等级是指到达预先定义的壹组過程域所有目的的壹种過程改善等级。 在CMMI中,应用于壹种组织過程改善的成熟度等级有5個: 1. 1级:初始级; 2. 2级:以管理级; 3. 3级:以定义级; 4. 4级:以定量管理级; 5. 5级:持续优化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自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