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练习
姓名 学号
一、我学会了
1、地形的类型:陆地地形主要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
山地
高原
丘陵
平原
盆地
海拔
相对高度
特征
2、地形与等高线特点:
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
鞍部
峭壁
山脊
山谷
3、地形变化 (1)内力作用:使地表的起伏 。(形成高山,深谷,高原)。
(2)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是指 , , ,波浪,
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是使地表处于 。(削低高山,填平深谷)
二、 我理解了
4、等高线从低处往高处凸出的地方是---------------------------------( )
A.鞍部 B.峭壁 C.山脊 D.山谷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B.丘陵是指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地
C.山地是指海拔500米以上起伏很大的高地
D.高原是指海拔500米以上顶面平缓的高地
6、浙江省的地形,以哪两种为主体------------------------------------( )
A.高原、山地 B.高原、平原 C.平原、丘陵 D.丘陵、盆地
7、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的地形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盆地
8.在等高线图中,说法错误的是---------------------------------------( )
A.等高线重叠部分表示峭壁 B.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谷
C.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D.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顶
9、小华同学从下边的地形等高线图中得到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
A.CB比DB坡度更陡 B.A处比B处海拔高
C.E处是山脊
D.B、D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米
10、以下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风 B.流水 C.火山 D.冰川
11.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受到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 B.波浪 C.冰川 D.风力
1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搬运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
13、下列有关内、外力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因为内力作用使地表
变得起伏高低
C.内力作用使高山削低、盆地填平,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
D.干旱地区的外力因素是冰川,湿润地区的外力因素主要是流水
14、读“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①________,③________。
(2)河流C、D中水能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建在____(填“C”“D”或“E”)处最
合适。
15、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写出以下序号所代表的地形部位。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⑦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