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资料四门课笔记合订本123.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929727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资料四门课笔记合订本1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资料四门课笔记合订本1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资料四门课笔记合订本1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资料四门课笔记合订本1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资料四门课笔记合订本12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教育学笔记Part 1 高校教学原则1. 教学原则的概念P130:它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基于教学实践经验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是成功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准则(实践性、科学(合理)性)。2. P131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启发教学、因材施教原则,学记(中国古代第一部教育文献)中总结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原则;北宋朱熹提出循序渐进法;P152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教学论鼻祖)提出教学原则体系。3. 高校教学原则(8条)P131-139: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科学性:指教学给予学生的应是反映客观真理的知识,教学要反映当代最新的科学成就;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都要符合青年的特点;思

2、想性:指教学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方向,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英国教育家洛克:教学过程不仅要钻研“学问”,更重要掌握“德行”。要求:a. 确保教学方向性和科学性;b. 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须符合现代科学发展水平;c. 充分发掘教材内在思想性(注意不要脱离教材内容空洞说教,而要“以文载道”,寓思想性于教学中);d. 科学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积极个性品质。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不考大题)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与发展;教师与学生是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孔子“不愤不启,不悱

3、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学生处于困惑状态;启:指导学生怎样思考;悱:学生的想法不知怎样表达;发:指导学生怎样表达);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教育要诱导,而不是牵着学生走;激励学生的意志,而不是强迫其顺从;给予学生启发,但又要保留余地)。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高深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努力促进他们的智慧、才能得到发展。知识与能力不成正比()能力知识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不考)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正确理论教学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和掌握教材,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行统

4、一(美教育家杜威)的规律。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不考)要求:a. 直观性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b. 在直观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维,将归纳和演绎相结合(归纳:个别到一般;演绎:一般到个别;类比:个别到个别)。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不考)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提出,要求:a. 使全体学生都得以发展,面向全体,孔子提出“有教无类”;b. 个别差异,有的放矢,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博与专相结合高等教育专业性的内在要求,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发展趋势的客观反映,包括专业教育(纯粹)和通识教育(深井教育);要求:a.明确专业教学

5、目标和计划,使每门课程、每种教学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来组织;b. 在专业教育的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洪堡是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和语言学家,19世纪初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1810年创办柏林大学,首开大学科学研究的先河,教育的目的:教育人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去进行符合道德原则的行动。要求:a. 用过程教育代替结论教育;b. 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环境;c. 把研究列为考核学生学业的重要指标。洪堡提出建设新大学2原则 P23-25:a.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b. 学术自由。上述八条教学原则构成一个相互联系

6、、相辅相成的整体,它必须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各项教学目标的实现。论述题:结合你所任教的学科和专业,对教学原则八条中的条进行评述。大题(论述题)a. 什么是教学原则;b. 教学原则体系的具体内容;c. 选择其中23条,结合自己所教学科进行论述。答:a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基于教学实践经验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是成功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准则。 b教学原则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博与专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统一Part 2 高校教学方法1

7、.教学方法的概念P148: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传授与学习教学内容所运用的手段和途径,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故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施教活动的总和()。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知道怎样学习的人。2. 高校教学方法特殊性 P148:三个递增,三个递减:学生自主作用,教师教的作用;教学的发现性,传习性教育;参加直接实践,接受间接经验。3. 高校基本的教学方法 (知道每一种有哪些方法(选择题)P149-150:以语言传递教学信息为主的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等;以学生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如练习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讲授

8、法:最基本、最常规和最有效,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给学生较多的知识内容,教学效率高;缺点: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要求:明确的目的性;内容的科学性;内容的逻辑性;语言的感染性。P150问答法:亦称答辩法、谈话法,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经验和知识基础,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得出结论,从而巩固已知获得新知。要求: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必须表达清楚、准确、简明扼要;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讨论法:亦称辩论法,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围绕一定问题经过一定准备,在课堂上或小组里各抒己见、互相争辩。演示法:指教师配

9、合讲授或谈话,把实物、教具呈现给学生,或向学生做示范,说明或印证所教知识,该法始于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参观法: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到课外、校外的现场观察相关的事物和现象,以获取新知巩固已知。练习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根据教学需要所设计出来的问题,以深化和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各种技能和形成良好行为方式。4. (小题)高校其他的教学方法(综合教学方法)P154:案例法: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首创;发现教学法: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程序教学法:20世纪50年代美国斯金纳提出。5.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

10、新P159:每一种方法都有它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机械地应用到所有的具体教学中去,即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简答)其选择依据P160:依据教学具体目的和任务;依据教学内容特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依据教师自身素养条件;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要求。启发式教学方法(小题)P160: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前提下,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的泛称,不具有一套具体模式和教学环节。Part 3高校教学过程1. 教学要素P124:学生、教师、教

11、学内容、教学媒介和教学环境。2. 教学过程实质:认识过程说、认识交往说和多种活动并存的多本质说。3. 教学过程P12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4.(大题)教学过程三性(或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P125-128:特殊性、双边性、发展性特殊性(扩展):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与一般认识活动的对象不同;教学认识的条件和形式与一般认识活动有所不同;科学家和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教学认识过程是有时限的。(特殊在什么地方)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而是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亦即再发现的过程()。双边性(不用扩展):教师主导作

12、用;学生主体;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不仅体现在认识方面的交流和分享,还有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影响。发展性(不用扩展):智力指人们认识、适应和改变外界环境的心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力阶段:感知运动();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任务的心理特征。5. 高校教学过程特点(选择)P129-130:专业性:高等学校教学的过程是以专业作为基本教育单位进行的,是通过学习专业性的间接经验而实现的,是为了培养专业人才而展开的;独立性:就师生双边活动的关系而言,独立性

13、体现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过程;创造性:就认识活动的结果而言,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从事一定的科学研究,有所研究有所创造的过程;实践性:从教学过程完成之后与社会实践阶段的衔接关系来看,高等学校教学过程还具有鲜明的实践性。Part 高校教学组织形式及环节1. 教学组织形式(记住) P140:为了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诸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组合方式和工作形态,包括教学活动的规模、师生活动形式、教学活动时间和教学活动场所。2. 教学组织形式类型P140-142: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小组教学)、导生制、班级授

14、课制和远程授课,其中,班级授课制和个别教学是两种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小题):最好形式,将学生按年龄、文化程度编成班级,由教师按固定的课程计划分科实施教学的形式,是各类各级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由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我国始于(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中国近代第一所完整意义上的大学)。其优点(背会):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育对象;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缺点(背会):不能充分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与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优缺点是简答题)个别教学:教师对单个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和分组教学反过

15、来成了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远程授课:借助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电视广播等视听技术来传递教育教学信息,实现不同地点实时的、交互的、有选择性的教学,起步于世纪年代中期,美国首开先河。(小题)3. 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趋势:小规模化、短学程化和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小题:三化)4. 高校教学环节组成:课前、课中和课后备课(论述题)P144:教师为教学做的准备工作,也是教师的自我学习与教学研究的环节,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基本保障,备课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怎样做,看明白自己组织语言)备教材: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教学目的和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

16、点难点,注意广泛阅读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备学生: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社会特征等,了解他们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备方法: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需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写出具体的教案。上课(课中):评价上好课的标准:(背会)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述清晰和气氛活跃。考核与评价(课后):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都是课外(后)活动,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整个大学阶段学习效果的一次总考核。Part 5高校教学内容(课程)1. 课程P113-114:英国斯宾塞最早用“课程”一词,

17、原意为“跑马道”,后引申为“学习的进程”或“学程”;指教学科目、教学活动及其安排、进程的总和。课程就是指教学科目()。2. 高校课程特征P114:专业性(高等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高级专门人才,开始专门化课程);探究性(须引导学生探究并掌握高深的、专门化的文化科学知识);前沿性(把大学生引向专门领域文化、科研的最新前沿)。3. 高校课程结构(补充)P114-117:普通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显性课程(课表上列举的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非用言语陈述的、非正式的、对学生有潜移默化作用的教学内容)。4. 高校课程编制类型(补充)P117-119:学科课程(迄今为止还没有被

18、其它课程编制所取代的课程);关联课程(一组相互联系和配合的学科);融合课程(将相邻学科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学科);广域课程(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形成一门新的课程);问题课程(核心课程,围绕重大问题组织教学内容);活动课程(经验课程,侧重学生直接经验,动手做)。5. 高校课程内容P119-121: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社会对某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含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及其主要教学形式和学时的分配;学分制: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高校逐步推行学分制;19世纪70年代起源

19、于美国哈佛大学。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照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包括说明部分(阐明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以及教科书编选依据、教学方法提示)、正文部分(主要课题、要目或章节,教学内容、基本论点和教学时数,练习、作业、实验等主要教学环节)和附录部分(各种教学参考书和资料)。6.教材P121:含教科书、讲义或讲授提纲等,是课程内容的直接表达,也是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就是教科书()。7. 高校课程资源P122:除教材外,还包括学术著作、习题集、思考题集、习题答案、自学指导书、实验指导书、参考书目、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

20、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报刊、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以及校外的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公共图书馆、工厂、农村、科研院所等;选中了的资源即为教学材料。8. 高校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补充):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性质职业化;课程方向人文化。9.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尔于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开创了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Part 6高校教师和学生1. 教师P189: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其特征是本质特征(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和形式特征(教师必须从教于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2

21、. (小题)高校5部法(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2.12,五届人大常委会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10.31,八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基本法),1995.3.18,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0.2.12,八届人大常委会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2.12,九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人大常委会通过基本法以外的法律(单行法),人大通过基本法。3. (小题)教师角色P189-190:传授者;管理者;代理人。4. 教师角色特征P190:具有综合职能的社会角色,集合了多种其他社会角色的

22、职能;具有专业特点的社会角色(a.专门知识技能、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b.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c.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具有特殊地位的职业角色。5.(小题) 高校教师价值(3基本任务或3职能)P192-193:教学: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科研: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服务社会:通过知识传播及运用直接为社会服务。6. (大题)教学基本任务P192-193: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创造性地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7. 高校教师劳动特点P194-196:复杂性,决定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

23、(a.由其脑力劳动的复杂性决定;b.由其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c.体现在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上);创造性,决定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示范性,决定教师要有强烈的自警自省意识(a.学生向师性决定教师劳动示范性;b.身教重于言教体现教师劳动示范性);群体性,决定教师应有高度协作意识。(小题)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体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学生的向师性决定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身教重于言教体现教师劳动的示范性。8. 教师教育情意的概念P198:教师从事教育专业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兴趣、自我意识等;4方面:教育理想(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是推动教师自我发展与提高的巨大动力);教育情操(教师在对

24、教育教学工作理智型的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上的情感体验,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教育性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教师自我(教师对其工作的自我体认与自我反思)。9.(大题:5条记住,概括成自己的话) 高校教师素质(补充):政治思想素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勇于坚持真理);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集体);文化素质(具备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能力素质(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学实验和研究能力);身心素质【a.身体素质(体质健康、耐受力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b.心理

25、素质(开朗的心胸、愉快的情绪、顽强的毅力)】。10.(了解) 高校教师权利P201-202: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11. (小题)高校教师资格认定P203-204:对高校教师任职条件的基本要求,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4方面要求【必须是中国公民,且遵守我国法律(先决条件);热爱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具有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必备条件);具备研究生或者本科毕业生学历或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有认定资格。12. 高校教师职务(专业技术职务)P204-205:教授

26、、副教授、讲师和助教;任职条件【高等学校教师必须具备本科以上的学历;本科学历教师在担任四年助教期间,已取得助教进修班结业证书或已学习过硕士研究生主要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良好,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的,才能晋升讲师;研究生班毕业或者第二学位或者硕士学位毕业,承担两年以上助教职务可申报讲师;博士学位获得者可依其教学、科研水平直接确定讲师。博士学位获得者在承担两年以上讲师职务后可申报副教授;本科及硕士学历教师须承担五年以上讲师职务方可申报副教授。对教授的任职条件要求更高。如担任五年以上副教授职务;由学科领域广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教学成绩显著,系统地承担过两门以上课程的讲授工作;发表出版过有创见

27、性的论文、著作,主持过有较大意义的研究课题等等】。13.(大题:怎样理解)高等教育对象身心特殊性P86-87: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具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丰富的知识面;具有较好的品德修养;具有较为远大的理想;面对的压力较大;心理成熟度还不够高。14. (可看可不看)高校师生关系(补充):高校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进行交往、联系而结成的关系;3表现:社会学意义上(高校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建立的工作、组织关系);心理学意义上(高校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建立的认知、情感关系);伦理学意义上(高校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建立的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关系,依靠责任感和义务感巩

28、固)。15.高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途径(补充):认识和理解学生;树立威信,提高业务素质,完善人格;让学生积极参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Part 7高校科学研究1.(小题) 科学研究P166-167:高校的重要活动,是实现高校三大职能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高校水平的重要标志。重点大学(加大科研数量);本科大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专科及师资薄弱院校(创造条件开展科学研究)。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校科研科从19世纪初算起;德国洪堡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于1810年创办柏林大学,首开大学科学研究的先河;洪堡(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1808年,被任命为普鲁士教育部长),洪堡原则(教学与科

29、研相统一、学术自由);从洪堡开始,出现教自由和学自由。2.(大题) 科学研究在高校中作用P169-172: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获取报酬权是学科发展的基础;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3 .(大题)高校开展教育研究的意义P177:只有通过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研究,通过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用正确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4. (小题)高校教育研究内容P177:研究教育对象;研究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5. (小题)科学研究起点P178:发现并提出(

30、有价值)的问题。6.(小题)高校科研管理方法与形式P184:激励法(有经济激励、目标激励、精神激励、组织激励等);计量法(运用数学的方法对高校科研进行量化的管理)。(只要这2种)Part 8高校发展的社会基础1. (简答)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P44-48: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政治对社会的各个领域具有强大的、广泛和深刻的作用,对高等教育发展同样不能例外,6作用: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置、人才的培养、教育内容的取舍和教育方式的选择,均以是否有利于封建国家政治统治秩序为依据);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社会的阶级关系,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地位,直接制约高等

31、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或价值目标);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211工程:1993年启动,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985工程:1998年5月,江泽民在北大百年校庆上宣布:“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因此,以985工程为名开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工程);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a.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思想;b.主流意识形态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发挥着相当明显的作用);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a. 扩大高等教育机会;b. 调整教育结构;c. 改革高校入学制度);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a. 举办高等教育机构;b. 规范社会

32、高等教育机构)。2. (小题:知道哪些属于经济制约)经济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P53-54: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教育投资/GNP(国民生产总值)本世纪末达到或接近4%,目前为3%(贫困:4%、发展:7%、发达:超过7%)】;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决策(P28-29莫利尔法案,赠地学院如康乃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3. 基础教育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作用P64-66:基础教育质量制约高等教育质量;基础教育规模影响高等教育规模。基础教育也称国民基础教育(义务教育),一般指中小学教育。P

33、art 9高等教育的价值与功能1. 高等教育政治价值P68-70:促进社会政治延续【a.促进社会政治目标的实现(为统治阶级培养政治领导人才;通过培养政治意识和政治热情,提高专门人才参与实现社会政治目标的能力);b.维持和发展社会政治关系(高等教育除了通过培养政治人才,补充统治阶级的政治力量,它还能通过对现存的社会关系进行“合理化”解释,并以系统化、理论化的形式向学生灌输相应的思想意识,使学生认同、服从并适应社会政治格局)】;推进社会政治生活(a.通过提高统治阶层的文化水平而使管理趋于科学化;b.提高民众的政治素养,增强国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高校里的政治教育具有系统化、理论化

34、的特征,故对人的思想影响更为深远,容易使人形成比较完整而稳定的思想体系,从而使人们的政治行为更具约束力与影响力)。高等教育再生产着社会政治关系()。2. (大小题都有可能)高等教育经济价值P71-73: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a.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舒尔茨、贝克尔;b.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舒尔茨计算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归因于教育);(大题)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a.社会中很大一部分收入分配差异是由所受教育的差异引起的;b.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随着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由教育的差别而引起的收入差别不会增大,而会逐渐减少)。人

35、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3. 高等教育科学价值P73: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a.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将已有的科学知识经过合理的编排与加工,传授给受教育者;b.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中高等教育是最重要的途径,因为高等教育所进行的知识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人类需要大量时间探究才得以发现的科学研究成果);创造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在传输人类已知的科学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在生产一些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从而扩大人类已知的科学知识)。4. (小题)高等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P75-76:传承文化(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文明成果得以延续和传

36、承);改造文化(a.高等教育工作者具有较强的文化选择与改造的能;b.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创造新的文化5. (大题)高等教育个人价值(知识改变命运)P77-79: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a.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者贝克尔的年龄-工资曲线: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工资是变化着的,人在缺乏经验的青年时期,工资较低,中年时期,工资达到最高点,以后,工资又下降;b.年龄-工资曲线的顶点,根据人的受教育水平而变化,与较高的受教育水平相联系而逐渐向上移动;c.有形收入与无形收入的存在);提升个人社会地位(高等教育可以使人脱离父辈所从事的职

37、业与地位,而且能够有较多机会进入从事脑力劳动的职业阶层)。知识改变命运,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6. 补充论述题: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人才,也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应该直接满足社会现实的需要,请对这些观点加以阐述。这是高等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观,前者是个人本位价值观,后者是社会本位价值观。个人本位价值观: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标,强调教育要为人本身的需要服务;社会本位价值观:从社会发展需要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标,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两种价值观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个人本位价值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尊重人性,以

38、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突出个体创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但它实际上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集合,使得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而社会本位价值观肯定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密切于社会的联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容易助长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影响社会的长远利益,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历史上出现高等教育在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中的单项选择,已被证明为一种教训,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要寻找两种价值选择之间的协调与整合。7. 高等学校职能(价值、基本任务)P82: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发

39、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既是高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为社会服务是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校应付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Part 10高等教育目标1. (概念)教育方针(大)(补充):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2. (概念)教育目标(中)P87: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人的基本要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总方向,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3. (概念)培养目标(小

40、)P93:各级各类学校确立的对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是高等教育目标在不同学校的具体化。4. (概念)课程目标(微)P95: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要求,期望一定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达到的程度。5. 单元目标P95:一门课程中各单元的具体要求。6. 教育目标性质P87-88:主观性(a. 以客观现实为前提,以客观因果性和规律性为依据;b. 不因出现于人的头脑成为一种观念就告终结,而是要作用于高等教育对象,并且在作用过程中不断地扬弃自己,使自己在对象身上客观化、现实化,是客观见之于主观,主观又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主客观相统一);复杂性(a.对人才的理解的复杂性;b. 教育主客体的复杂

41、关系之中)。7. (简答)高等教育目标意义(作用)P88: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结果起着规范的作用;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教育目标不仅是教育活动的指南,而且是教育评价的依据。8. 制定高等教育目标依据P90-93:社会发展的需要(a.反映政治和经济的需要;b.以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依据);人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通过满足人自身的发展需求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而满足社会的发展最终又是为了满足人本身的发展需求);(小题)制定教育目标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a.

42、心与身的关系(有了健全的身体,才能为心理发展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和保证;健全的身体在很大程度上也往往依赖于心理,心理素质不健康的人会患有各种心因性疾病,导致生命的危机);b.德与才的关系(德育第一,造成人才缺少;智育第一,对人才培养不利;德才兼备);c.社会性品德(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政治态度与倾向方面)与个性心理品质(个体心理活动的方式上的品质,如情感、情感与理智的协调、意志、自我意识、性格等)之间的关系;d.才智素质内部的知识、智力、能力的相互关系】。9. 分层次培养目标P93:两个基本层次,即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又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层次。10. 科类与专

43、业培养目标P94(补充):学科12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含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含体育学)、文学(含语言学、艺术学、图书馆学等)、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军事学、管理学】;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11. 课程目标分类P95:认知类(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理解和思维能力);技能类(行为、习惯、运动及交际能力);情感类(思想、观点和信念);应用类(应用前三类来解决社会和个人生活问题的能力)。12. (小题)(记住敏感的数据)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P96:美国学者马丁认为,如果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在校学生人数占这个国家适龄人口的比例在15 %以下,就可以认为这个国家的高

44、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如果这个比例在15 %到50 %之间,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则处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如果这个比例超过了50 %,则表明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高等教育阶段。19世纪中后期之前,世界高等教育属于英才模式。13学术人才与实用人才P97:学术人才(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如哲学家、数学家、史学家、物理学家等);实用人才(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如工程师、教师、医生、行政人员、企业管理者、表演艺术家、发明家等)。14(小题)通才与专才P98:通才和专才的区别通过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考察;知识面和职业应用面宽广的是通才;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单一的是专才。15我国高等教育

45、目标P102: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art 11素质教育(补充)(分析题,一定得看懂理解)1素质教育兴起背景:国际:a. 1972年,学会生存重新定义文盲的概念;b. 1979年,罗马俱乐部提出“学无止境”(用创新性学习取代维持性学习);c. 1989年,面向21世纪国际研讨会的主报告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提出,全面发展,对新思想和新机会开放;d.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识、学会动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知识经济

46、。国内:a. 1949-1978(30年),双基教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b. 1979-1982(4年),在双基教育基础上发展智力;c. 1983-1989(7年),非智力因素培养,如情感、心理等;d. 1990-现在,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创新教育)。相关文件颁布:a. 1999年6月13日,发展21世纪教育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决定;b. 2008年8月29日,温家宝主持会议,修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二个专题是推进素质教育研究。2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强调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提高,与片面

47、的急功近利甚至畸形的单纯应试教育相对立。3素质教育定位:是一种指导思想;必须贯彻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4素质教育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所有学生的素质都必须提高;每个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必须得到提高)。5素质教育任务:学生的自然素质(身体素质和生理素质);学生的心理素质(非智力因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知识与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心理修养能力);学生的社会素质(政治、思想道德、业务、审美和劳动)。6素质教育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7素质教育重点: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两翼)。8素质教育难点:发展情感。Part 11结尾(小题)1P14 在西方文明古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2P15 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3P15西周大学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大学也不例外。4P15私学中最著名的是齐国的稷下学宫,它是中国封建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5P16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建立。 6P18中世纪大学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7P19欧洲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中世纪大学的四大学科是文学、法学、医学、神学。8莫利尔法案P28-29:1857年,莫利尔提出一项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职业教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