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中国移动PTN 3G业务对接配置指导规范
拟制
Prepared by
岳鹏
Date
日期
-10-21
评审人
Reviewed by
Date
日期
批准
Approved by
Date
日期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1.规范简介 2
2.组网介绍 3
2.1典型组网介绍 3
2.2业务流向说明 3
2.3保护方式介绍 3
3.配置指导 4
步骤1: 网元基本参数设置 4
步骤2: 端口参数设置要求 5
步骤3: Tunnel配置 6
步骤4: 以太专线业务配置 7
步骤5: LAG保护配置 9
中国移动PTN 3G业务对接配置指导规范
1.规范简介
随着移动承载网络业务的多样化发展, 3G业务已经成为PTN网络承载的最主要的任务。现针对杭州移动等地方出现的PTN网络承载3G业务的组网情况, 特制订本规范, 同时也供其它类似组网参考。
建议: U 采用V1R2C01版本, PTN3900/1900采用V1R2C01SPC500版本, PTN910/950采用V1R2C00SPC300版本。
2.组网介绍
2.1典型组网介绍
组网介绍: 当前国内的PTN业务以ELINE专线业务为主, 并推荐静态Tunnel承载。典型组网情况如下图:
图2.1:PTN 3G业务典型组网
2.2业务流向说明
业务流向: NodeB——PTN950——PTN3900——RNC
当前PTN开通的3G业务主要为移动的TD-SCDMA业务, 对于3G业务, 我们采用的保护技术必不可少。一般在PTN网络内部采用APS保护方式, PTN与RNC对接一般采用LAG保护方式, PTN与NodeB对接无保护。LAG保护分手工和静态两种保护方式, 本规范主讲静态聚合即采用LACP协议方式。
2.3保护方式介绍
综合各省的开局情况, 当前PTN与RNC对接保护场景一般是经过LACP协议进行静态LAG聚合, 采用负载分担方式。
静态LACP模式的优点是经过双向报文检测和协商的, 因此检测单纤故障、 中间传输设备故障等故障, 可靠性更高适用范围更广。同时, 经过LACP模式还可协商工作模式是主备模式还是负载分担模式。因此, 在LACP协议可对接成功的情况下, 优选负载分担方式。
应用场景
图2.2 : PTN与RNC启用LACP协议进行LAG聚合
PTN与RNC采用静态LAG聚合方式, 并采用负载分担模式。要求RNC与PTN接入设备采用双上行链路连接方式分别连接到PTN接入设备的两个不同端口, 采用GE端口对接。
3.配置指导
步骤1: 网元基本参数设置
按规划设置网元基本参数: IP、 ID、 名称、 Lsr-id、 接口IP。
( 1) 设置ID、 名称
( 2) 设置IP
1) 在网元管理器中选择网元, 在功能树中选择”通信 > 通信参数设置”。
2) 设置网元通信参数, 包括”IP”、 ”子网掩码”、 ”网关IP”。
( 3) 设置Lsr-id
( 4) 端口IP地址采用自动分配
在U 的【设置】→【端口IP地址管理】能够设置PTN接口IP的地址段, 设置后在搜索链路并导入光纤或者手工创立纤缆时能够选择是否自动设置接口IP地址。
步骤2: 端口参数设置要求
(1) PTN与RNC对接端口参数设置要求
PTN与RNC对接端口工作模式: 1000M全双工, 封装模式: 802.1Q
(2) PTN与NodeB对接端口参数设置要求
PTN与NodeB对接端口工作模式: 100M全双工; 封装模式: 802.1Q
步骤3: Tunnel配置
配置承载Tunnel, 能够采用自动计算路由。并在配置主用Tunnel同时创立APS保护组。
( 1) Tunnel配置, 协议类型为MPLS, 信令类型为静态CR, 标签采取自动分配。
( 2) APS保护组配置, 保护类型为1: 1, 倒换模式为双端
步骤4: 以太专线业务配置
(1) 以太专线业务配置中VLAN配置的数值为无线侧提供, 与RNC和NodeB对接端口设置为二层
(2) 配置业务的QOS默认级别及重标记颜色
(3) 业务配置完成后启用业务诊断测试
步骤5: LAG保护配置
PTN与RNC互联的两个端口采用静态, 负载分担聚合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