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解决问题(一)》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9294545 上传时间:2025-03-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决问题(一)》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解决问题(一)》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因为简单应用题是一切应用题的基础,所以今天我们从简单应用题入手,进入解决问题的复习。[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 ⊙回顾与整理 1.简单应用题。 (1)明确: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2)简单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①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找出应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②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意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正确解答并标明单位名称) ③检验。(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及结果是否正确,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2.复合应用题。 (1)引导明确: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2)解决复合应用题常用的方法。 ①分析法。从问题入手逆推,寻找解题条件,直至所需条件都已知。 ②综合法。从题中已知条件入手,逐步推导,直到求出所求问题。 ③图解法。把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用线段图或其他图形表示出来,使分析的问题具体、形象。 (3)常见复合应用题的类型、特点及解法。 ①“平均数”问题。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或者已知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②“归一”问题。文字中常带有“照这样计算”的字样或暗含着单一量不变。 ③“归总”问题。题中暗含着总量不变,即乘积不变。 ④“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计算路程、时间或速度。 ⑤“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⑥“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⑦“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 (4)明确每种类型应用题的解题关键和解法。 ①“平均数”问题。 解题关键:确定“总数量”和与“总数量”相对应的“总份数”。 解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②“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种对应量中求出单一量(即归一),再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要求算出所求量。 解法:总数÷份数=单一量 单一量×份数=总量(正归一) 总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 ③“归总”问题。 解题关键:找到题中隐含的总数。 解法:单一量×份数=总数 总数÷另一个单一量=这个单一量对应的份数 总数÷另一个单一量对应的份数=这个单一量 ④“行程”问题。 关键要先弄清速度、时间、路程、方向、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解答。 [结合图示,引导学生弄清行程问题的一些规律: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总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的总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速度快的在前):路程差=速度差×时间] ⑤“和差”问题。 解题关键:先把大、小两个数的和转化成两个大数的和(或两个小数的和),再求另一个数。 解法:(和+差)÷2=大数 大数-差=小数或(和-差)÷2=小数 和-小数=大数 ⑥“和倍”问题。 解题关键:找准标准数(即1倍数),一般来说,题中说是“谁”的几倍,就把“谁”确定为标准数。 解法:和÷(倍数+1)=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⑦“差倍”问题。 解法:两个数的差÷(倍数-1)=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典型例题解析 1.课件出示例1。 一个学习小组有12名同学。在一次语文考试中,小红请假,其余11人的平均分是86分,后来小红补考的成绩比12人的平均分还高5.5分,小红考了多少分? 分析 这道题可采用“移多补少”法先求出12人的平均分。由题意可知:12人的平均分比11人的平均分高5.5÷11=0.5(分),12人的平均分是86+0.5=86.5(分),则小红的成绩为5.5÷11+86+5.5=92(分)。 解答 5.5÷11+86+5.5=92(分) 答:小红考了92分。 2.课件出示例2。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一段时间过后,两车在距两地中点100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 分析 要求A、B两地的距离,必须知道甲、乙两车相遇的时间。甲、乙两车在距中点100千米处相遇,也就是说在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的应该是200千米。由题意可知,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20千米,从而能够求出甲、乙两车相遇的时间,进而求出A、B两地的距离。 解答  100×2÷(60-40)×(60+40) =200÷20×100 =1000(千米) 答:A、B两地的距离是1000千米。 ⊙探究活动 1.课件出示探究题目。 3台织布机一天织布720米,照这样计算,增加15台同样的织布机后,一天共织布多少米? 2.小组合作,探究解法。 3.汇报、交流解题思路及解法。 预设  生1:先求出一台织布机一天织布多少米,然后求出(15+3)台织布机一天织布多少米。 720÷3×(15+3)=4320(米) 生2:先求增加的15台织布机一天织布的米数,再加上原来3台织布机一天织布的米数。 720÷3×15+720=4320(米) 生3:15是3的5倍,那么15台织布机一天织布的米数也是3台织布机一天织布米数的5倍,因此可以用倍比法解题。 720×(15÷3)+720=4320(米) 生4:也可以用倍比法直接求(15+3)台织布机一天织布的米数。 720×[(15+3)÷3]=4320(米) 4.小结。 这是一道“正归一”应用题,解这道题的关键是抓住“工作效率”不变这个条件来思考。无论是先用除法求出单一量,再用乘法求出总量,还是用倍比的方法来解答都可以。 ⊙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类型的复合应用题的特点和解法? ⊙布置作业 1.教材78页1、2题。 2.教材80页8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一) 解决问题(一)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