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复件+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9293576 上传时间:2025-03-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件+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复件+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及答案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 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田圃(pú) 留滞(zhì) 喑哑(yīn) 襁褓(qiǎng bǎo) B.禁锢(jìn) 斗笠(lì) 丝缕(lǚ) 沁园春(qìn) C.渺茫(miǎo)彷徨(páng)怡情(tái) 汲取(jí) D.狡黠(jié) 要诀(jué) 劫难(jié) 咀嚼(jiáo)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藻饰  红妆素裹    段章取义   孜孜不倦  B.喧嚷    一代天骄    孤军奋战   味同嚼蜡 C.褴褛    敬业乐群    恼羞成怒   强聒不舍   D.嬉闹    狂妄自大   润如油膏   弥留之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注意成语的实际意义,切忌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 我们一进球场就看到了许多面国旗和一片欢呼声. B、 小王对自己能否学习电脑充满了信心. C 、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D、 弟弟不但很瘦,而且精神饱满. 5、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这一主题思想。 B.《雨说》用“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为副标题,表明这是诗人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 C.《星星变奏曲》表达了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对精神自由和安宁生活的执著追求。 D.《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诗人捕捉了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6.认真阅读下面这段话,找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4分) ①生活像一首歌,五彩斑斓,让我们学会品评,学会联想,学会咀嚼,学会欣赏。②品评每一朵牡丹与茉莉,暗香浮动与国色天香自是不同的境界;联想人生的起伏与变化,既使天又刮风,天又下雨,也潇洒而坦然;③咀嚼生活的平凡和伟大,豪迈壮阔是大海的生活,悠闲灵动则是小溪的生活;欣赏月亮的阴晴圆缺,欣赏世间的悲欢离合,每一种景至都是一种美,每一种感悟都是特别的收获。 (1)文中有两个错别字,应将 改为 。应将 改为 。 (2)划线句有一处语序不当的错误,请修改后抄到横线上 (3)划线句有一处搭配不当,请将修改意见写在横线上 7.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默写(9分) (1)请你再写出两句描写春雨的诗句 , 。 (2)在白居易《观刈麦》中,深刻揭露了百姓受苦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 。 (3)足蒸暑土气, 。 (《观刈麦》) (4)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5) ,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6)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7)《水浒传》的作者是 ,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小说。 8、九年级(1)班的同学正在举办“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的讨论会。假如也邀请你参加。你一定能完成下面的任务!(4分)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主题语。(1分) (2)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做呢?许多仁人志士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你能说出一个这样的名人故事吗?(1分) (3)你的一位同学在多次考试中,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但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通过本次活动后,你打算该怎样劝说他?(2分) 二、阅读分析。(4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7-----11题(共10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这首词总写北国雪景的是 ,写虚景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2分) 2.请你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一句作赏析。(3分) 3、如何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的含义?(3分) 4、反复默读词的上阕,用自己的话描绘上阕所写的景色。(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7~13题。(13分) ⑴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⑵“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⑶“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⑷“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⑸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__。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⑹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⑺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________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⑻“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⑼“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⑽“那有什么不好呢?” ⑾“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⑿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⒀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⒁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⒂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5、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中心的词语,作为本文的标题,将它写在横线上。(2分) 6、根据文意,在文中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2分) (1)_____ ______(2) 7、第⑺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第⑻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2分) 谜: 底: 9、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由记叙转入议论抒情的过渡句。(1分) 10、根据语境,解释第⒀段中加点词“芬芳”的意思。(2分) 芬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1、根据文意理解“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一句,并将你的理解写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共16分)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2.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会天大雨      会:适逢  B.上使外将兵    将:带领   C.为天下唱      唱:倡导  D.宜多应者      应:回答 13.“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字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把    B.因为    C.认为    D.凭借 14、翻译文中画线语句(6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15.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括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记叙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B.记叙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   C.记叙陈胜吴广起义的全部经过。        D.记叙陈胜吴广起义前的谋划。 16.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4分) (1)《陈涉世家》中表现全文主旨体现作者抱负的名句是                          最能表现陈涉蔑视封建专制秩序,激励众人奋起反抗的一句话是                 。 (2)陈涉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义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以人为鉴(4分)     郑公魏征①卒。征寝疾,上②与太子同至其第③,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④。征薨(hong)⑤,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谓侍臣日:“人以铜为鉴⑥,可正衣冠⑦;以古为鉴,可知兴替⑧;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zhen)⑨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没,朕亡一鉴矣。” 【注释】 ①郑公魏征:魏征在世时封为郑国公。魏征是唐太宗时名臣,常给太宗李世民提意见。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第:府第,封建社会中官僚的大宅子。④指:指名。衡山公主:唐太宗的女儿。叔玉:魏征之子。⑤薨:公侯死称薨。⑥鉴:镜子。⑦正衣冠:使衣冠正,把衣服、帽子穿戴整齐,这是使动用法。⑧兴替:兴衰。替,衰落。⑨朕:皇帝自称。 17.解释下列旬中加点的词(2分)     (1)郑公魏征卒                  (2)并为书石                18.文中唐太宗以三镜自照的话,言简意赅,说明了一个至今仍有借鉴作用的道理。请简要总括出这个道理的内涵:                                                                                                                      。(2分) 三、作文。(50分)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人、许多事、许多精神、许多情感……会伴你一路同行,令你铭记,令你感怀,令你奋进。请你以“          伴我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600字。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1、B 2、A 3、A 4、C 5、B 6、(1)字词:“既”改为“即”; “至”改为“致”。 (2分) (2)品评每一朵牡丹与茉莉,国色天香与暗香浮动自是不同的境界” (如果写的修改意见不给分)(1分) (3)病句:“一首歌”改为“一幅画”、“水彩画”、“万花筒”,或者将“五彩斑斓”改为“悦耳动听”等。(如果是修改后抄在横线上的不给分)(1分) 7、 略 8、(1)困难中我们走向坚强 (2)微笑改变生活  (3)微笑伴我成长。 (1)海伦.凯勒在逆境中站起。(2)将身体炼成钢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3)爱迪生笑对千次失败,终于为人类发明经久耐用的电灯泡。 别灰心,俗话说:“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胜利者”,请相信自己,你一定会从失败中站起来。 二、(一)(13分)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2分)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具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机勃勃。(3分) 3.历史上像秦皇汉武之类的英雄人物都已过去了,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诗人坚定自己一定不负历史的使命,能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出空前伟大的业绩。(3分) 4.略。(2分) (二) 5、刀之爱。6、侥幸(庆幸)。 7、成百上千把跳跃飞舞的刀;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梨农们砍树技艺的娴熟和姿势的优美。 8、迷:三月三奶奶砍枣树;底:储存养料,以利结果。 9、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10、酝酿(或酿造)。 11、在人生旅途上,人们应当有遇到困难和伤害的思想准备。 (四)17.(1)死 (2)写   18.说明要善于接受历史教训和别人的意见,使自己少犯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