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角的初步认识》案例设计
中巴希望学校 张志林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38~39页例1、例2,第40页“做一做”及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重难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观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突破重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剪刀1把、三角板1块、白纸1张;直尺、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白纸各7张;长条12根;图钉若干。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揭示课题。
(1)感知生活中的角
①课件展示实物(红领巾、钟面、支架、吸管)。
②找一找以上实物中的角分别在哪儿,引导学生把角比画出来。(随着学生的发言,课 件演示,抽象出角)
③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方式一: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
方法二:现场收集生活中的角。
A老师交代收集的场地范围(教室)和交流的时间(2分钟)。
B学生收集、交流信息。
C反馈。(引导学生边说边比划出角)
(2)揭示课题。
通过探索,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咱们就一块儿去认识角。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 由学生自己动手现场演示,激发了兴趣,调解情绪,又活跃了学习气氛。】
二、实践感知,建立表象
(1)画一画,剪一剪。
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各种材料(直尺、三角板、剪刀、积木)。
①教师交代操作的要求:学生在以上材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在纸上画出角,再把它剪下来。
②学生自行选择工具,实施活动。
③集体交流:把剪下图形的一个角比画出来。
(2)摸一摸,探究角的特点。
①摸一摸刚刚比画的角,有什么发现?
②学生汇报可能出现以下情况:尖尖的。
A示范摸到角的哪个地方是尖尖的,引导全班学生再次感知。
B取名称。
其实这个尖尖的是一个点。(板书)知道了这个点叫什么吗?想给它叫什么?(把学生取的名称写下来)
C取得名称。(板书:定点)
平平的、直直的。
D引导全班再次感知。
E抓住学生发言,得出名称。(板书:边) (3)小结:像这样的图形我们说它是一个角。
(4)闭上眼睛想一想角的样子,可以用喜欢的方式比画比画。 【设计意图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 ,这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中引出角,并从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三、活动操作、巩固应用
(1)找一找。
①明确活动要求:不用眼睛看,在学具袋中摸出一个带角的图形。
②反馈摸出的图形有:
③分组交流:A、每个图形的角在哪儿?B每个图形有几个角?
(2)做一做。
①交代活动要求:在组内选择有用的材料(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卡纸、长条、图钉)制作一个你喜欢的角,然后展示在教室两边。
②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开始活动。
③组织学生参观作品。
④学生质疑、评价。
如:能告诉我这个制作的角在哪儿吗? 【设计意图 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而这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做活动角,让学生自主去发现角的三部分。】
四、总结
(1)小结:今天咱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关于它你了解了多少?(鼓励看书)
(2)延伸:关于角,你还想知道什么?
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查有关资料,了解有关角的知识,咱们下节课再继续交流。
板书设计(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