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第五单元
第一课:《美丽的贵州》教学反思
一、教学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总结思想品德课、社会课实践的基础上,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为了加强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同时有利于解决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而设置的一门综合课程,也是旨在以帮助学生学会参与社会生活,学会做人为核心的综合性课程。此课程具有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的特点。因此,采用观察、调查、讲述、交流、表演等行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进行引导,是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指导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学进行评价的依据之一。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理念,本课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知识几个方面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能用画笔、相机等记录下自己眼中的家乡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鼓励学生为建设家乡多做贡献。
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运用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之美。以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为切入点,突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为建设家乡多做贡献的教学重难点。
三、教材分析
四、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有一定了解,但对家乡风景的美感受不深,积累不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运用采用观察、调查、讲述、交流、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得到体验和感受。
五、教学活动设计
1、在“知家乡美景”教学活动中,我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安排学生在课前搜集家乡美景的相关资料:图片、文字等,利用多媒体课件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家乡美景的美。我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谈自己了解的家乡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家乡美景,唤起了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用画笔、相机等方式记录下的家乡美景,谈出自己观赏家乡美景时的感受。
3、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综合性特点,我进行了本课程与语文、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充分利用各科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说、议、画、写、演、唱、跳等活动中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口表达,用心表演,得到多种感官、多种方式的感受、体验和领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