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运行维护规程
接 入 网 设 备 分 册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2
第二章 运行维护责任界面 2
第三章 故障处理及上报 3
第四章 ADSL宽带接入设备的维护管理 4
第一节 设备的维护 4
第二节 故障维护段落划分 4
第三节 质量统计和分析 5
第五章 以太网宽带接入设备的维护管理 6
第一节 设备的维护 6
第二节 服务质量 7
第六章 光纤接入网络设备的维护管理 8
第七章 EPON系统的维护管理 10
第八章 WIMAX无线宽带接入设备维护管理 12
第一节 基站的维护 12
第二节 远端站的维护 13
第三节 质量统计和分析 13
第九章 接入线路的维护管理 13
第十章 测量台的维护管理 15
第十一章 网络设备运行维护质量管理 16
第一节 通 则 16
第二节 质量统计与分析 16
第三节 质量监督检查 19
附录一:接入网设备系统中断的紧急故障处理流程框图 22
附录二:接入设备维护通用原始记录、表格及报表 23
附表1:作业记录表 23
附表2:接入网系统再启动或加载记录表 23
附表3:接入网设备、中继故障处理记录表 24
附表4:告警记录月统计表 25
附表5:质量监督检查记录表 26
附表6:故障派修单 27
附表7:故障派修管理表 28
附录三:用户信号技术指标 29
附录四:缩略语 29
29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接入网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所组成的,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主要完成使用户透明接入到核心网的任务,是电信网中连接业务网和用户的重要部分。为有效实施对接入网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特制定本运行维护规程(以下简称“本规程”)。
第2条 本规程的适用范围是: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网通”,中国网通各级机构分别简称为“集团公司”、“省公司”、“地市分公司”)各本地网内组成接入网的各种局(远)端设备,内置传输设备、终端和附属设备及接入网线路等,包括窄带话音设备、宽带接入设备、窄宽带一体化设备和无线接入设备,线路测试系统。
第3条 接入网维护管理的基本任务:
1. 保证接入网设备的运行正常,设备性能符合维护指标要求;
2. 迅速准确地排除各种故障,减少故障引起的损失;
3. 保证设备完整、清洁,机房环境条件良好;
4. 合理调整设备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利用率;
5. 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维护效率,合理使用维护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第4条 各级接入网维护单位和维护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本规程,并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编写本规程的实施细则。
第5条 本规程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第二章 运行维护责任界面
第6条 接入网维护部门与线路维护部门之间的责任划分。
1. 一般来说,以接入网设备的配线架(包括内置和外置)为界,配线架以外,由线路维护部门负责,配线架以内,由接入网维护部门负责。
2. 对无源光网络(PON)系统,光缆线路以光配线架为界,端子及端子以内归接入网维护部门负责,端子以外归线路维护部门负责。
3. 对综合数字环路载波(IDLC)系统:
(1) 光缆线路以光配线架为界,端子及端子以内归接入网维护部门负责,端子以外归线路维护部门负责。
(2) 用户电缆线路以远端机房MDF为界,横列接线排内侧归接入网维护部门负责,该横列接线排跳线侧(包括接线排)以外归线路维护部门负责。
4. 对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接入系统:连接城域网汇聚层设备到DSLAM的光缆,以及DSLAM以下的用户线由线路维护部门负责。
5. 对以太接入网系统:
(1) 城域网汇聚层至小区/大楼接入层的光缆、小区/大楼内光缆(ZAN到BAN之间的光缆)由线路维护部门负责。
(2) 小区/大楼接入层设备(含本端光纤收发器)至楼道/楼层内的ODF架外线端子、楼道/楼层交换机(含本端光纤收发器)及楼道/楼层交换机端口到用户的五类线归接入网维护部门负责。
6. 接入网远端设备机房卫生,包括环境卫生、机器表面清洁卫生由线路维护人员负责;设备内部的清洁工作由接入网维护部门负责。
7. 当接入网远端设备停电时,线路人员需了解和跟踪停电情况,并及时向接入网维护部门或维护站汇报,同时负责汽油机(发电机)临时供电并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第7条 接入网与交换部门之间的段落划分。对于PON/IDLC系统:以DDF为界,DDF内侧端子至交换机归交换机维护部门负责,DDF外侧端子至接入网设备归接入网维护部门负责。若DDF装在交换机房,归交换维护部门负责,反之由接入网维护部门负责。
第8条 接入网与传输部门之间的段落划分。
1. 接入网使用内置传输责任划分:以ODF为界,ODF及ODF内侧端子至接入网设备由接入网维护部门负责。
2. 接入网使用外置传输责任划分:以传输机房的DDF为界,DDF及DDF外侧端子至传输设备归传输维护部门负责,DDF内侧端子至接入网设备归接入网维护部门负责。
第三章 故障处理及上报
第9条 故障处理是维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处理故障的维护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严重故障、疑难故障应有维护部门技术骨干前往处理;如发生重大故障,维护部门负责人必须到现场指挥抢修。在故障处理的全过程,接入网维护部门与其它维护部门应始终紧密配合,直至故障消除,告警消失。
第10条 接入网维护部门发现故障时应分清故障段落、故障类型并及时通知相关维护单位进行故障处理,在故障处理的全过程中,接入网维护部门负责指挥接入网区域维护部门进行排障,必要时协调相关维护部门紧密配合;各维护单位则应在规定时限将故障处理情况通知维护部门,使故障处理形成闭环管理。
第11条 故障及故障等级。运行中的设备或系统失效,导致告警发生;电路中断或质量降低影响使用,维护指标劣化超过门限值时,称为故障。根据影响通信的范围和时间分为重大故障、严重故障、一般故障等。
1. 重大故障:接入用户通信阻断≥2万户*小时。
2. 严重故障:接入用户通信阻断≥0.5万户*小时并<2万户*小时。
3. 一般故障:除重大故障、严重故障外的其它故障。
当发生重大故障时,应上报省级运维部门;当发生严重故障时,应上报地市级运维部门;当网络故障影响集团级重要客户时,应上报集团公司,故障上报的相关内容要求请参见《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通信网络运行维护规程》公共分册部分。
第四章 ADSL宽带接入设备的维护管理
第一节 设备的维护
第12条 ADSL接入设备的日常维护,包括对ADSL的实时监控,对设备、系统、电路的周期检测,对ADSL宽带接入机房的巡视和环境维护以及设备、系统电路的故障处理等,是网络监控部门的基本工作。
第13条 DSLAM设备维护测试项目及周期:
表1:DSLAM设备的维护项目及维护周期
序号
作 业 项 目
周期
备 注
1
检查节点告警状况
日
2
记录忙时DSLAM上连交换机端口流量
月
3
备份系统配置数据
月
4
统计DSLAM设备端口占用率
月
5
设备表面清洁
月
接入模块机房可按“季”清洁
6
机房环境清洁
月
7
包机月小结
月
第二节 故障维护段落划分
第14条 ADSL的故障维护段落的具体划分如下:(各地可根据实际的ADSL组网方式来划分维护段落)
1. 维护段1归交换专业组维护;
2. 维护段2归数据专业组维护;
3. 维护段3归接入网专业组维护;
4. 维护段4、5、6归线路专业组维护;
5. 维护段2与3,以ODF为界,ODF由线路专业组维护;
6. 维护段1、4与维护段3以MDF为界,MDF在母局机房,归测量室维护;MDF在远端,归线路专业组维护。
第三节 质量统计和分析
第15条 服务质量观察:
1. ADSL服务质量观察的主要功能是观察ADSL的服务质量、收集业务量数据等,服务质量观察还可帮助维护人员分析、查找故障。
2. ADSL服务质量观察收集数据见下表(具体机型可具体制定表格)。
表2:ADSL系统服务质量观察方式、项目表
方式
维护测试项目
说明
指定的服务质量观察
ADSL MODEM(即ATU-C)
通过人机命令指定MODEM、PVC、DSLAM复用端口等观察对象
PVC
DSLAM复用端口
随机的服务质量观察
所有ADSL MODEM(即ATU-C)
观察对象不作规定,对ADSL系统的所有连接进行随机的服务观察
所有PVC
表3:ADSL系统服务质量观察收集数据
序号
收集的数据
1
ADSL MODEM连接建立时间
2
ADSL MODEM连接请求次数
3
ADSL MODEM连接成功次数
4
ADSL MODEM连接失败次数
5
ADSL MODEM连接持续时间
6
ADSL MODEM性能参数(当前连接速率、信噪比容限、功率衰减度、输出功率、最大数据速率,以及FEC、CRC、LOC、LOF、ES、HEC等事件计数器的值)
7
PVC连接的最大速率、最小速率、平均速率
8
DSLAM复用端口利用率
第16条 维护指标统计管理。维护指标是衡量服务质量的一些重要指标,包括误码性能、接通率、中继可用率等。达不到指标要求时,应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对策并制定措施。
第17条 ADSL网络的维护指标。
1. ADSL端口可用率:指标:≥99.9%。
2. 中继可用率:指标:≥99.99%。
3. ADSL接入性能:(需要在BAS上获得数据)ADSL忙时接通率≥90%、ADSL认证成功率≥99.9%、本地ADSL用户接入认证平均响应时间≤15秒。
4. 误码性能:ADSL连通时的误码率≤1×10-7。
5. ADSL故障修复及时率≥95%。
第18条 业务量统计管理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ADSL用户使用业务的繁忙情况及其使用规律,通过调查及综合分析,用于调整ADSL或/与业务网的中继,达到疏通、平衡业务量的目的。ADSL业务量统计的项目和周期见下表。
表4:ADSL系统数据流量统计的项目和周期
序号
调查项目
内容
周期
数据
1
忙时上行数据量(Mbit/s)
DSLAM复用端口输出数据量
月
忙时连续
调查3天
2
忙时下行数据量(Mbit/s)
DSLAM复用端口输入数据量
月
忙时连续
调查3天
第五章 以太网宽带接入设备的维护管理
第一节 设备的维护
第19条 以太网接入设备主要指城域网楼宇(局域网)路由器、二层以太网交换机等。
第20条 设备维护项目及要求。
1. 设备维护主要项目:
(1) 监测节点设备主控板CPU占用率;
(2) 监测单板运行状态;
(3) 检查节点是否有严重和致命级别告警;
(4) 统计端口占用率;
(5) 统计分析中继流量、中继占用率情况(平均和峰值)和并发用户数;
(6) 检查分析设备系统日志。
2. 设备维护要求:
(1) 监控设备运行状况,保证网络正常运行;
(2) 发现故障和隐患应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第二节 服务质量
第21条 以太接入网系统服务质量观察的主要功能是观察系统的服务质量、收集业务量数据等,服务质量观察还可帮助维护人员分析、查找故障。
表5:以太接入网系统服务质量观察方式、项目表
方式
维护测试项目
说明
指定的服务质量观察
局侧设备接口
通过人机命令指定主机或端口等观察对象
用户侧设备接口
主机
随机的服务质量观察
局侧设备接口
观察对象不作规定,对以太接入网系统进行随机的服务观察
用户侧设备接口
主机
表6:以太接入网/HPNA系统服务质量观察收集数据
序号
收集的数据
1
接口链路层接收的包数(及字节数)
2
接口链路层接收到但因各种原因丢弃的包数(及字节数)
3
接口链路层发送的包数(及字节数)
4
接口链路层发送但因各种原因丢弃的包数(及字节数)
5
主机接收到的包数(及字节数)
6
主机发送出的包数(及字节数)
7
主机发送的广播(多播)包数(及字节数)
第22条 以太接入网业务量统计的项目和周期可参照下表,各地市公司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统计细则。
表7:以太接入网系统数据流量统计的项目和周期
序号
调查项目
内容
周期
数据
1
忙时上行数据量(Mbit/s)
ZAN交换机输出数据量
月
忙时连续
调查3天
2
忙时下行数据量(Mbit/s)
ZAN交换机输入数据量
月
忙时连续
调查3天
第六章 光纤接入网络设备的维护管理
第23条 光纤接入网可以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类。
1. 有源光接入网主要指第二代数字环路载波系统DLC,即综合的数字环路载波系统(IDLC)。DLC现在也在进一步改进以支持DSL等宽带接入业务,构筑统一的宽窄带综合接入平台,支持向FTTC/FTTH的演进。
2. 无源光网络是指从端局到光纤终端(即远端)的整个网络内都使用的光无源器件,不含有任何的有源器件。在端局一端所使用的设备称为光线路终端(OLT),远端的设备称之为光网络单元(ONU),是各种用户光电信息及电光信号转换的设备。
第24条 光接入网设备通用维护测试项目及周期参见下表:
表8:光接入网络系统维护测试周期
序号
维护测试项目
测试周期
1
环境监控
机房温度(OLT、ONU)
日
机房湿度(OLT、ONU)
电流
电压
门禁
配线架
2
设备运行状态
查询前台软件版本
查询网元运行状态
查询V5模块主控板状态
查询半永久连接状态
3
V5接口状态
检查V5接口状态
查询V5接口中所有的2M链路状态
查询半永久连接状态
4
传输系统 运行状态
查询各网元登录情况
查询各网元告警情况
查询各网元性能数据
查询主控板单板运行状态
查询光板运行状态
查询支路板运行状态
5
功能子系统
数管系统
月
告警系统
测试系统
6
终端系统维护
磁盘整理
季度/年
运行状态
通信状态
各种外设接口状态
维护台时间
7
电源及机柜 部分季度维护
连接
防雷单元
电源模块
机柜风扇检查
蓄电池一般维护检查
* 蓄电池放电检查(选做)
8
地线部分 季度维护
地线连接
地阻测试记录
第25条 PON/IDLC系统服务质量观察方式、项目及收集数据可参照下表(具体机型可具体指定表格)。
表9:PON/IDLC系统服务质量观察方式、项目表
方式
维护测试项目
说明
指定的服务质量观察
电话用户
通过人机命令指定用户、中继线、V5.2接口等观察对象
V5.2中继线
V5.2接口
随机的服务质量观察
所有呼叫
观察对象不作规定,对PON/IDLC系统的呼叫进行随机的服务观察
V5.2接口承载通路分配成功的始发呼叫
V5.2接口承载通路分配成功的终结呼叫
表10:PON/IDLC系统服务质量观察收集数据
序号
收集的数据
1
V5.2接口呼叫连接建立时间
2
V5.2接口呼叫连接请求次数
3
V5.2接口呼叫连接成功次数
4
V5.2接口呼叫连接失败次数及原因
5
V5.2接口呼叫连接持续时间
6
V5.2接口呼叫连接占用的中继
第26条 PON/IDLC系统统计的项目和周期可参照下表,各地市公司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统计细则。
表11:PON/IDLC系统话务量统计的项目和周期
序号
调查项目
内容
周期
数据
1
平均每户话务量
(ERL)
忙时平均每户发话话务量
忙时平均每户受话话务量
半年
2
忙时呼出话务量
(ERL)
V5.2中继线呼出话务量
季
忙时连续
调查3天
3
忙时呼入话务量
(ERL)
V5.2中继线呼入话务量
季
忙时连续
调查3天
4
CPU占用率
忙时占用率
周
第七章 EPON系统的维护管理
第27条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是一种光纤接入网技术。与传统有源光网络(SDH、PDH)比较,EPON最大的特点在于它采用无源光分路器/耦合器(Splitter/Coupler)作为光分支部件,这样构成的物理网络是一种不含有源电子器件的点到多点的网络。
第28条 EPON网络适应能力很强,拓扑结构非常灵活,可根据实际地形、用户分布等情况,灵活选用最合适的网络结构。采用EPON 技术可构成星形、树形、链形、环形,以及由它们复合构成的网络,特别适合树形-星形结构。
第29条 EPON的一点到多点网络中,从中心点(OLT)到任何一个远端用户点(ONU)的最远距离,不能超过产品的最大逻辑距离指标。这使得EPON网络最大传输距离的确定不能象有源光网络那样,只简单地根据光发送功率、接收灵敏度来计算决定。最大逻辑距离主要取决于EPON 系统帧结构的设计、最大分支比、最大容量。根据EPON 相关标准的建议,EPON的逻辑距离一般为10 km 或20 km。
第30条 EPON网络具有一点到多点的总体拓扑结构。从中心点出发只要一根光纤(或一对光纤):下行方向,一个光发送器的功率分配给多个光接收器;上行方向, 多个光发送器按时分复用方式轮流向一个光接收器发送光功率。这种共享光纤的特点使EPON 接入网能大量节省光纤和局端光收发设备;但光通路必需兼顾共享光纤的各个光支路,最终必需使路由不同、距离不同、插入分路器的多少不同的各条光通路都能满足光功率插入损耗要求。
第31条 EPON网络中的任何一条光通道的损耗,也不能小于最小容许通道损耗(最大发送功率和最低接收灵敏度之差)。就是说光通道的损耗也不能太小,以至于使接收光信号大于饱和值(过载点)。若较短的光通道预算出现这种损耗太小的情况,则只需调整机内跳线增加衰耗或外加光衰耗器则可(应注意上下行方向过载点可能不同,调整情况也可能不一样)。即:
第32条 光通道插入损耗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表示构成EPON网络的某组成部件的插入损耗。n为组件数量。
第33条 链路上的光反射主要产生在各个活接头处,光反射过大会对系统产生以下影响:
1. 造成激光器发射功率剧烈波动;
2. 对接收机产生干扰;
3. 降低模拟信号的信噪比,在模拟CATV系统中导致视频信号失真;
4. 造成数字系统的误码率升高;
5. 对激光器造成永久损伤。
第34条 对于数字传输系统,一般发射功率不高,反射产生的影响较小。但对模拟的CATV系统,由于发射功率很高,如果反射损耗太小(反射光太强),将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即使暂时没有CATV业务,考虑将来可能的发展,也要尽量使所有光通路的反射损耗符合传输有线电视信号的要求。
第35条 光通道反射损耗主要在接头处发生,熔接点的反射可以忽略,主要考虑活接头。一般情况下,活接头尽量使用APC类型。常用的两种活接头的反射损耗如表7-12:
表12:常用的两种活接头的反射损耗
连接类型
最小值(dB)
最大值(dB)
UPC
50
55
APC
65
70
第36条 分路器(光耦合器)具有可逆性,即用作分路器(下行)和合路器(上行)时,两方向的损耗应几乎相同。EPON上下行采用1310 nm 和1490nm波长的光信号。但为了适应将来可能传输有线电视的发展需求,还要求分路器具有对光波长的透明性,即应能支持1310 /1490nm 和1550 nm 波长区内任意波长的信号传输。
第37条 分路器的选择采用均匀分路器,使每个支路的光功率分配均匀相等,通用性和互换性好。
第38条 分光器的级连数量,也应根据EPON 网络的实际情况决定。因为光通路中串接的无源分光器会带来较大的损耗,因而在一条光通路上分光器级连一般不超过2个或3个。
第39条 定期测试内容如下,每周利用网管测试:
1. 1490nm波长,OLT的发射功率。
2. 1310nm波长,ONU/ONT的发射功率。
第40条 测试指标如下:
1. 1490nm波长,OLT的发射功率:确保OLT的出光功率符合功率预算的要求,EPON标准要求OLT的输出光功率大于-3dBm。
2. 1310nm波长,ONU/ONT的发射功率:确保ONU/ONT的出光功率满足功率预算要求,EPON标准要求ONU的出光功率大于-1dBm。
第八章 WIMAX无线宽带接入设备维护管理
第一节 基站的维护
第41条 WIMAX基站设备包括:天线、室外设备、室内设备、射频电缆、射频避雷器、中频电缆和中频避雷器等。日常维护主要包括对基站的实时监控,对设备、系统、电路的周期检测,对机房的巡视和环境维护以及设备、系统电路的故障处理等,是网络监控部门的基本工作。
第42条 机房环境维护要求及维护周期:
表13:基站机房环境及维护周期
序号
维护测试项目
周期
1
在每个机架上均应该装配有防静电手环
必需
2
机房的温湿度及防尘要求,均应符合规范
每月
3
在无维护任务的前提下,应保持前后机架门的关闭
每月
4
所有设备和操作终端均应该保持可靠接地
每月
5
做好基站机房的防尘及温度控制工作
每月
6
检查基站机架门是否关紧
每次离开基站时确认
第43条 基站设备维护测试项目及周期:
表14:基站设备的维护项目及维护周期
序号
维护测试项目
周期
1
现网BS系统完整, 具备完整的网络结构图;
每周,且保存连续四周,有变化时必需备份
2
现网所有BS的完整的备份软件
每周,且保存连续四周,有变化时必需备份
3
备份所有BS的业务配置信息、数据和网管端口的IP地址信息
每周,且保存连续四周,有变化时必需备份
4
现网中BS的SN号、软件版本记录以及各补丁程序的详细记录
有变化时必需更新
5
确保BS无告警信息
每天,有变化时必需备份,且保存连续两周
6
备份告警信息
每次,且保存连续两周
7
备份各扇区频点配置、天馈信息(天线高度、经纬度、方向角、天线类型等)
每周,且保存连续四周,有变化时必需备份
第二节 远端站的维护
第44条 WIMAX的远端站设备主要包括:室外设备(集成了天线与室外设备)、室内设备和超五类线(连接室内室外设备)。日常维护主要包括对业务质量的实时监控,对设备、系统的周期检测及系统电路的故障处理等,是网络监控部门的基本工作。
第45条 远端站设备维护测试项目及周期:
表15:远端站设备的维护项目及维护周期
序号
维护测试项目
周期
1
现网CPE系统完整,具备完整的网络结构图
每周,且保存连续四周,有变化时必需备份
2
备份现网CPE所配置业务及下挂用户数量和类型
3
备份现网CPE频点信息
4
备份现网CPE的无线链路情况(RSSI,SNR,Modulation,非视距情况等)
5
现网中CPE的SN号和软件版本记录
第三节 质量统计和分析
第46条 Wimax业务量统计的项目和周期可参照下表,各地市公司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统计细则。
表16:Wimax系统数据流量统计的项目和周期
序号
调查项目
内容
周期
数据
1
忙时上行数据量(Mbit/s)
Wimax输出数据量
每月
忙时连续
调查3天
2
忙时下行数据量(Mbit/s)
Wimax输入数据量
每月
忙时连续
调查3天
第九章 接入线路的维护管理
第47条 接入网用同轴电缆暂定由各地市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维护指标、维护项目和测试周期。
第48条 接入网用同轴电缆的主要技术要求。接入网用同轴电缆使用温度范围为-40℃~+60℃,其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表17:接入网用同轴电缆主要技术要求(20℃)
序号
项 目
规格代号
要求
59
6
7
11
1
主要结构尺寸
1.1
标称内导体直径及偏差(mm)
0.810.008
1.020.010
1.290.013
1.630.015
1.2
标准屏蔽电缆外径(mm)
6.100.20
6.900.20
8.100.20
10.1610.25
2
主要电气特性
2.1
标准屏蔽电缆的最大
直流环阻(Ω/km)
223
152
102
71
2.2
特性阻抗(Ω)
5 ~ 200MHz频率范围内,752
2.3
结构回波损耗(dB)
5 ~ 1000Mhz频率范围内,≥20
2.4
衰减(dB/100m)①,
频率5MHz
4.00
2.66
1.87
1.25
频率1000MHz
29.10
22.97
18.44
15.31
2.5
屏蔽衰减(dB)①,
频率55MHz
≥63
频率1000MHz
≥80
2.6
介电强度
直流1500v,1min
2.7
绝缘电阻
5000MΩ·km
3
主要机械与环境性能
3.1
渗水
3m长的无外护层电缆试样试验后应无水渗出
3.2
电缆滴流
3m长的电缆试样试验后应无填充复合物滴出
3.3
耐燃烧性
经专门设计的阻燃电缆应能通过单根电缆和成束电缆燃烧试验
3.4
最小弯曲半径
15D
注①:其它中间频率的衰减和屏蔽衰减及详细要求见YD/T897-1997《接入网用同轴电缆》。
第49条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的验收要求包括综合布线系统中的对称电缆链路主要验收要求和综合布线中的系统光缆链路主要验收要求。
表18:对称电缆链路的主要验收要求
序号
项目
要求
频率(MHz)
1.0
4.0
10.0
16.0
20.0
31.25
62.5
100
1
最小近端串音衰减(dB)
54
45
39
36
35
32
27
24
2
最大衰减(dB)
2.5
4.8
7.5
9.4
10.5
13.1
18.4
23.2
3
最小衰减/串音比(dB)
-
40
35
30
28
23
13
4
4
最小回波损耗(dB,暂定)
18
18
18
15
15
10
10
10
5
最大环阻(Ω)
40
6
特性阻抗(Ω)
100(或150)±15
7
传播时延(Ω)
1.0
注:表中只列出了5类对称电缆布线链路的要求值,1到4款要求应优于所列数值连成的折线。对称电缆综合布线系统的验收技术要求见YD/T926.
表19:光缆链路的主要验收要求
序号
项目
要求
1
衰减(dB)
单模光缆
多模光缆
1310nm
1550nm
850nm
1300nm
1.1
水平布线(100nm)
≤2.2
≤2.2
≤2.5
≤2.2
1.2
建筑物主干布线(500nm)
≤2.7
≤2.7
≤3.9
≤2.6
1.3
建筑群主干布线(1500nm)①
≤3.6
≤3.6
≤7.4
≤3.6
1.4
整个光缆布线系统
≤11
2
回波损耗(dB)
≥26
≥26
≥20
≥20
3
模式带宽MHz(km))
—
—
>100
>250
注①:单模光缆建筑群主干布线距离可延长到2500m。光缆综合布线系统的验收技术要求见YD/T 926
第十章 测量台的维护管理
第50条 测量台既是受理用户申告的窗口,又是组织故障查修的主要生产调度环节。必须把为用户服务放在首位,切实加强管理,全面作好各项业务工作。
第51条 各本地统一建立集中测量系统,实行集中受理、测试、派修及管理。
第52条 用户机线设备、用户终端设备的定期测试。根据测试项目、内容、周期和工作量,制订每个测量员每月、每日的测试计划,每日的测试计划一般均应当日完成,特殊情况当日难以完成的,也必须完成全月测试计划。
表20:测量台日常维护、测试项目和周期
序号
类别
项目
周期
备注
1
测试
119、110中继线拨测(公安、消防、医疗、交通等紧急特种业务例行拨测、并做测试记录)
日
2
用户话机的测试
半年
(重要用户季度)
测试内容为话机电容器充放电,呼叫接续、振铃、应答、通话,双音频话机的按键数字、电平、频率等
3
用户机线设备的测试
季度
测试内容为断线、混线、绝缘不良、串电、杂音等
4
专线用户的测试
半年
测试内容为断线、混线、绝缘不良、串电、杂音等
5
维护
保证工作室地板、座椅卫生
日
6
保证微机表面、操作台干净、整洁
日
7
对环境及设备进行安全检查
日
8
保证配线架横直列端子清洁、电缆走线整齐、干净
月
9
保证配线架无松动配件、直列保安单元告警系统良好
年
10
核对专线用户的用户资料及号线资源
年
11
核对用户原始资料(用户卡片户名、地址、号码、设备号、配线架等)应与微机资料相同
半年
第十一章 网络设备运行维护质量管理
第一节 通 则
第53条 质量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通信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通过贯彻维护规程和维护指标体系,使维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全程全网的通信优质安全畅通。各省公司运行维护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各维护部门应由主要负责人支持,建立质量管理小组。
第54条 质量管理的内容:通过对通信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监督检查接入网设备的日常维护质量、设备运行质量和网络综合服务质量,发现质量隐患,采取预防措施,不断提高设备运行质量和服务质量。
第55条 接入网设备的维护管理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分工负责的原则,建立集团公司、省公司、地市分公司、接入网维护部门、区域维护站五级质量监督检查组织,形成接入网的质量监督检查体系。
第56条 各级质量组织和成员必须秉公办事,认真履行职责。坚持执行检查、记录和报告制度如因玩忽职守导致问题失查,造成后果者,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节 质量统计与分析
第57条 服务质量观察、质量统计分析及业务量管理是接入网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应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对服务质量、可接入率情况和业务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疏通业务量和提高可接入率的具体措施。
第58条 服务质量观察。
1. 接入网系统的服务质量观察的主要功能是观察系统的服务质量、收集业务量数据等,服务质量观察还可帮助维护人员分析、查找故障。
2. 服务质量观察计划和周期由各级主管部门安排进行。
3. 服务质量观察有指定的和随机的两种方式,可根据需要选择采用。
第59条 维护指标统计管理:是衡量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包括接通率、中继可用率、硬件故障率等。达不到指标要求时,应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对策并制定措施。维护指标统计管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第60条 接通率是反映接入网运行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一项主要指标。接通率应通过接入网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对从接入网设备中自动采集的数据进行自动计算、汇总得到。接通率调查周期和时间可采取随机抽取或固定忙时。(本节接通率指网络接通率)
1. PON系统网络接通率=(V5.2接口承载通路分配成功次数/试呼次数)*100%。
2. IDLC系统网络接通率=(V5.2接口承载通路分配成功次数/试呼次数)*100%。
3. ADSL系统MODEM接通率=(训练成功次数/训练次数)*100%。
4. 以太接入网系统接通率=(成功接收的包数/接收到的总包数)*100%。
第61条 业务节点与接入网的中继可用率:
1. PON系统中继可用率=(可用的至各业务节点出中继数/实开的至各业务节点出中继数)*100%
2. IDLC系统中继可用率=(可用的至各业务节点出中继数/实开的至各业务节点出中继数)*100%。
3. ADSL系统中继可用率=(可用的至业务节点出中继正常时间/统计时间(年))*100%。
第62条 质量统计具有时效性,每月末统计当月的质量情况,各级应保证统计工作的及时性,要严格按规定时限报送上级单位。
第63条 质量统计具有准确性,各级统计的数据应真实、准确、不允许弄虚作假,报表须经各级主管负责人审核。
第64条 质量统计表格应按年度装订成册、归档管理、不得抽取、拆散、涂改或丢失。
第65条 各级的质量分析采取定期的质量分析报告或质量分析会的方法。当发生通信阻断和严重故障等重大质量异常时应立即调查,及时分析。
第66条 对通信质量上存在的问题按责任段落,限期处理;对本单位无法解决的问题,应以书面形式报上级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第67条 质量分析会要做好记录,质量分析记录表要装订成册,保存一年。
第68条 质量分析周期:接入网维护部门(区域维护站)每月一次,地市分公司每月一次,省公司每季一次,集团公司每季(半年)一次。
第69条 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应了解下属单位的质量情况,不定期参加下属单位的质量分析会。
第70条 质量分析的主要内容。
1. 区域维护站:
(1) 及时分析上级单位对本维护站质量检查结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措施加以解决;
(2) 对区域维护站自查结果与发生的通信阻断进行分析,提出防止故障和缩短故障历时的具体措施;
(3) 通信质量指标如有下降或未达标,应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4) 检查上次质量分析会指定措施的实施效果;
(5) 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出提高质量的措施和计划。
2. 接入网维护部门:
(1) 分析总结上级单位质量检查或本单位自查的结果,对查出问题制定、落实解决措施;
(2) 对严重故障、通信阻断进行分析,吸取教训,采取必要措施;
(3) 对上级下达的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和逾限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措施和计划;
(4) 对下级提出的关于通信质量、维护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应讨论分析,制定出解决办法,并及时给与答复;
(5) 检查上次质量分析会制定措施的实施效果;
(6) 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下一周期的工作重点。
3. 地市分公司、省公司:
(1) 分析总结上级单位对本公司检查或本公司自查的结果,对被查出的问题制定措施落实解决;
(2) 对严重故障或通信阻断组织分析,吸取教训,采取预防措施;
(3) 对接入网主要通信和维护质量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工作重点;
(4) 对下级提出的关于设备维护、通信质量等方面的问题讨论分析,制定出解决办法,并及时给与答复。
4. 集团公司:
(1) 分析全国接入网设备的质量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制定下阶段工作重点,提出改进完善的措施;
(2) 分析全国各省每季上报的“接入网通信质量统计表”,找出主要经验和问题,提出改进方向;
(3) 对各省公司报送的文函中有关影响通信质量的问题,应及时研究和回复。
第71条 业务量统计管理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接入网用户使用业务的繁忙情况及其使用规律,用于调查及综合分析,用于调整接入网设备或与业务网的中继,达到疏通、平衡业务量的目的。
第72条 接入网业务量统计的范围是:V5.2接口用户的话务量,数据用户的数据流量。
第三节 质量监督检查
第73条 各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所属单位进行质量检查。
第74条 接入网区域维护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