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鹿泉区寺家庄镇中学 吴利红
一、文本解读:
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作者以淡而不浅、哀而不伤的情感记叙了英子的成长历程。插叙手法的运用使现实和回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同时把这一切设计在英子毕业当天,让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英子迅速的成长历程,更让读者体悟到了一种深沉而博大的父爱。伏笔手法的运用使作品的含蓄美更胜一筹。文章的结构之美、花落后的奉献之美、成长路上的收获之美、文笔的淡雅之美在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情感教育的佳作,所以在教学中应反复让学生去读,在读中思,思考英子的成长历程;在读中品,品味文章含蓄的语言美,品味美丽的语言中饱含的深沉父爱;在读中悟,感悟成长的酸甜苦辣;在读中寻,寻找花落后的生命之美。
三、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肿胀、叮嘱、恐惧、骊歌、花圃”等词的读音和字形,并能理解运用。
(2)初步理解伏笔和插叙手法的运用。
(3)体会本文父亲对“我”严中有爱的深情,并从“我”的成长中得到启示,从而更深刻地认识生活,体味亲情,理解亲情。
(4)感悟“长大”的真正意义,从他人的成长经历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温情导入,勾起学生的细腻情感
“生命是一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是啊,花开时美,花落时也美。因为它会化作春泥去呵护来年的花。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一篇来自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爸爸的花儿落了》,让我们一同来找寻爸爸的花落之后,都留下了些什么?
(耳听着李叔同《送别》音乐声,眼看着幻灯片中飘飞的花瓣,老师轻缓的导语,慢慢地将学生带入英子的世界。)
板书: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二、走进文本,追忆英子的童年往事
(一)检查预习
课前大家都进行的认真的预习,下边老师来检查一下:
出示幻灯片:
1. 辨读音:
肿胀(zhàng) 骊歌(lí) 花圃 (pǔ) 辨字形:衣jīn(襟)
玉zān(簪)花 鸡毛dǎn(掸)子
2.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
林海音(1918—2001),台湾女作家,原名林含英。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
她以写小说、儿童文学、散文见长,代表作小说《城南旧事》。本文就选自《城南旧事》。
(二)整体感知:
同学们预习的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一同走进英子,追忆她的童年往事,寻找她的成足迹。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文中都写了哪些事?
1. 理清文章事件及顺序:出示幻灯片
爸爸去世,“我”毕业长大。
别夹竹桃
探望爸爸
赖床受罚, 不再迟到, 送花夹袄
主任讲话,唱骊歌
想起期望我长大的人们
闯练汇款
毕业典礼前
毕业典礼结束
毕业典礼中
现实
回忆
毕业典礼就要开始
父亲生病 爱花但不 能料理花
2.学习插叙:
①让学生看幻灯片,找出现实中事和回忆的事(初步感知插叙)
幻灯:有现实,有回忆,用现实引出回忆,现实与回忆穿插,这种记叙顺序就是插叙。
②找出过渡句(深层理解插叙)(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幻灯:插叙是叙述的方式之一。其特点是在原来的叙述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另一段叙述。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插叙的内容,或是过去的事,或是另外一件事,它对情节的发展、内容的补充、主题的表达,都有积极作用。
3.找出文章线索并理解题目含意。
线索①毕业典礼:通过理清文章事件感知。
线索②花:让学生填空后得出答案
理解题目含意: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4.再读,找寻英子成长的足迹,英子的变化。(板书)
刚才我们一起随着英子的思绪,在她毕业典礼那天回想了许多往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英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英子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文中找出依据,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提示:
①毕业典礼前:依赖爸爸――典礼中:还想着让爸爸送花夹袄――毕业典礼后:镇定安静的面对爸爸的去世
②小学一年级时:赖床迟到,被爸爸打后再没有迟到过。――毕业时:成为优秀毕业生。
③胆怯、害羞――有勇气胆量了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爸爸的花无情地凋谢了,六个弟弟妹妹还不懂得生离死别的苦痛,他们只知道玩沙土,抢玩意儿!面对如此惨境,英子却表现出了惊人的镇定和安静。那么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使她能够镇定、安静地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呢?在她成长的道路上,爸爸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思考一下,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本节你都有哪些收获,整理出来,制成知识卡片,下节课和同学们共享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