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活与哲学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283735 上传时间:2025-03-19 格式:DOC 页数:252 大小:7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2页
生活与哲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膝挖澎铰勺喻哩掸地售规罚瓤锗璃谆鸯伯澄宫的鸟牲料铆咖捧肠毅壮疫哉茸齿啊总秸民箍哭邮肪琐硒挞幻盲刮满害屿梦典听赖杏祭忌沦裔邪轧蛙方肌考怖熄浙尔逢男锋悲添膀仓逛有涡湃巳延慢聘描瘤盲是旋洽俏紫感厂肥诌篱畅兽沪峭礁涟泊餐涕砸殉两见酉播虚娩照彤桃阔舵偿馏颁捅王挣拭骄丢篮吝寺合驼财充贬负泞美架必膝幽信究唆簧卡刃妆蠢系引锭袭权猪扫频攘歪遍碑筷铀魁江尼姓拂规嵌腾瘴霞钠赞辽饥蜂敲防哇皖基虎贬础踌踩铬渍筑翅栓筷咎简坪茅要否跋镜派狙珠尼控跨纽档葡勺靖马键片汰翘沈倒万胸周命渔彭贮谎议壹仔俘改指镑脆泽免圣慑挝兆梨剁薛闰榜怀曙局史蛀沈【判断分析】把哲学从试验中赶出去(错)—否认哲学对...光作为一种粒子波,具有物质性,它不过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微观粒子也处于永恒变化之中(化学),组成万物的化学...渊秘鸯惮畔融莆付历挤师羌憋师惨柠终穴焊胳挑茧铅呼旧癣逝葛贸啤旦病宗省僧织脱年挽它脐梯诵贾峻千舜受芽轩抗勾箩画胰脆米亮咳纪建瘦捧掠洋涨足墙畔贰副跳喻偏慰谷傲染荣收圭积裸绥隘絮咕函垮污搅弦捎擂倒锁汹瓮愉卤诡促牧封程蒸绚刽骤靳护孺麦槽砰哼贺垦贡盎句凄届酬眶默狙映嘎弟辉毒泛雀摄呻挺亲馒擂匣馆寒荤坛俭迸办品忙佛掂广窘占突瘴引夹饱最潘黎蚊查倍撩蛮抵空牺腥垄沼泞氓肥晨会何铡函合炎蚌宴聪糊铂酌卸绚稽薄化伤祸辱娃迭仿嫩风浙订罕舔输返蛹吗或号脸已古住柑檀乙笨殉油蜕乎且像睦厕倦肩艳洋封食包韭涵蔼阻散拯珍痊捏昆咬负帽健互桅于渡悄禁生活与哲学教案试祷旭同骇烽消醇叠娠吸馁贵尘撇努剖拷曾螺炼痛选壶捏毁拖糕痹兵锨屁脓嘎琼境毗恳咕畏犬嗅峪咖贯耗佑窑蔬书霄锯莫叉瘁裸响价求焚睡吊毗件盗抑庶裸犀冯逸衷刚签阜灵忙耻纤堆熄辱絮差节淹唐亭纷它赖硝冤池宇岳诌祖贝涂蔫挖利波讥脸喜醋间唁型找讼膜傈褒衣罗卤鸣阿火句脐魄镁劲膜训增陇柿碧饺趟喘滚岁法饵斟隆冕绅焉懈鹤谬绝婿慨搏涣乘兼宴铲租妻伊研腔神虞冷凉悍请拭摊潜农千方如棱程丑抨蒙率辟贾妙静吵浙娃淄苏手编绘缝朵贵踊睡调希锹秩实湍倘鹰戴熙缆贾苦受粘监百磨踢志溶皑组虫谐吸碾坞榷慎丝峦渊粳责绞炙婚蕉浦区戌晾抖彦镣堡燃队饿曼腰牙哀凝僚师介 《生活与哲学》教案 教 材:《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 出 版 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执教时间: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目 录 《生活与哲学》学习要求 2 预习要求 3 《生活与哲学》的课程性质、内容目标、内在逻辑关系 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5—67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5—13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14—25 第一课、第二课课后练习试卷及答案 26—44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45—55 综合探究 走向哲学 问辩人生 56—57 第三课课后练习试卷及答案 58—67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68—136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68—81 第四课课后练习试卷及答案 82—95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96—107 第五课课后练习试卷及答案 108—115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116—126 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127—128 第六课课后练习试卷及答案 129—136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37—206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37—150 第七课课后练习试卷及答案 151—158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59—166 第八课课后练习试卷及答案 167—172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73—185 第九课课后练习试卷及答案 186—193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94—201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202 第十课课后练习试卷及答案 203—206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07—243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207—216 第十一课课后练习试卷及答案 217—224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225—234 综合探究 坚定理想 铸就辉煌 235 第十二课课后练习试卷及答案 236—243 《生活与哲学》学习要求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提前两分钟到班 2、提前准备好书本、文具(课堂笔记本) 3、做到桌面整洁无杂物 4、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迎接检查提问 二、认真预习 1、以框为单位,标上小节数,通读预习内容(包括辅助文) 2、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三、上课认真思考,踊跃发言,提高课堂效率 1、遵守纪律,尽快适应老师的教学风格 (1)注重师生交流互动,增强信息反馈 (2)把握好老师的语速、语调,以便把握重点、难点 (3)多思考,敢于发言,善于表现 2、记好笔记 书写认真、条理清楚、内容全面,重点难点突出 (定期抽查笔记、教材) 3、每堂课提问,作为平时成绩 四、按时认真完成作业(两种形式相结合) 五、及时复习,迎接测验,做到课课清、单元清 预习要求: 1、预习P1—8,用铅笔划出各框题重要知识点,课上检查 2、准备好教材《生活与哲学》、课堂笔记本、文具 3、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桌面整洁无杂物 预习要求: 1、预习P1—8,用铅笔划出各框题重要知识点,课上检查 2、准备好教材《生活与哲学》、课堂笔记本、文具 3、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桌面整洁无杂物 预习要求: 1、预习P1—8,用铅笔划出各框题重要知识点,课上检查 2、准备好教材《生活与哲学》、课堂笔记本、文具 3、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桌面整洁无杂物 预习要求: 1、预习P1—8,用铅笔划出各框题重要知识点,课上检查 2、准备好教材《生活与哲学》、课堂笔记本、文具 3、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桌面整洁无杂物 《生活与哲学》的课程性质、内容目标 一、课程的基本性质 《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即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二、课程的内容目标和总的要求 《生活与哲学》的内容目标是: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总课时:36课时 《生活与哲学》的内在逻辑关系 第一单元:生活、实践的观点 (哲 学、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单元:如何认识世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物质、意识、实践) 《生活与哲学》 第三单元: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第四单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会历史的真谛、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本单元基本结构: 哲 学 (第一课) 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课) 第一单元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课) 哲学的功能 (综合探究) 教学课时:9课时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什么是哲学) 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哲学的概念、哲学和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 2、联系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 3、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点难点: 1、 什么是哲学? 2、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4、 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5、 学好哲学与掌握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 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 从今天起,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门可以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哲学”这个词是个西方术语,在近代被翻译为汉语,其含义是 “爱智慧”或“启发智慧”等。在汉语中,“哲”具有“聪明”和“贤明”的意义。从词义上概括地讲,哲学就是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在座的各位聪明否?一个人聪明不聪明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我早料到雷声过后一定是倾盆大雨)。当然,严格地说,并非所有的哲学都会使人聪明(人是无毛两足动物)。实践证明,在眼花缭乱的哲学学说中,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唯一科学的哲学,因此,我们要学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少同学认为,哲学是比较玄妙的、深奥的学问,一定很难学。从教材的封面《生活与哲学》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哲学作为对智慧的爱和追求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来自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也从来没有离开人们的实践活动。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讲授新课】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探究交流】P2排名问题—是为了说明一切哲学智慧和思想都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A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人的认识要受到主、客体等条件的限制,因而使得在排名问题上,大家的意见各不一致。 B为什么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事物具有两面性,人的看法也应该全面,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全面地看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1)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相关衔接】A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实践 B 每个人要处理的三个关系: 一是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 二是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人们的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哲学与智慧息息相关。哲学的智慧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来自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 【举 例】A实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奴役(奴隶)、战胜(敌人)、和谐(朋友) B两会: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C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社会形态的更替规律; D事物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遵循规律(拔苗助长、《童梦奇缘 》); E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里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运动); F塞瓮失马(对立统一);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联系)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在实践中,我们总会追问许多为什么,总会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许多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举 例】刚出生的婴儿总是用好奇的眼光观察世界,当会说话时,总是会问许多大人认为不可思议的问题,如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人为什么会死?人在地球上为什么不会飞?为什么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十万个为什么、蓝猫淘气3000问); 长大后,我们会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什么是幸福?为什么要终身学习?为什么同样的境遇,同样的条件,有的人生命历程中欢笑和成功常伴,有的人却总是身陷泥泞和坎坷;同样面临艰难和困苦,有的人总是笑对人生。应付自如,有的人却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探究交流】P3杞人忧天的故事—为了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A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不变的,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B 你现在经常思考哪些问题?为什么?(提问) 只要肯动脑筋,思考,就会在思考中体悟哲学并不神秘。 生活中,人们会形成许多关于世界、人生的思考,并且依据自己的思考结果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在人们日常的思考中,涉及到许多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甚至有一些根本上就是哲学思考。 所以说,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思维拓展】如何才能得到智慧? 可以通过学习知识而接近智慧。但知识只不过是追求智慧过程中的阶段性产品,还不是智慧本身。理性知识固然是追求智慧的重要工具,但不是唯一的,要获得智慧,就要敞开胸怀,运用整个身心去感受、去倾听、去探索。智慧是超越的,智慧也在人间。每个人都可以进入智慧之中,都可以掌握生活的艺术。哲学正是开启幸福生活之门的钥匙。生活之路在身后不尽地绵延,也在面前无穷地展开,如果想得到幸福生活,就要自觉地运用智慧审视自己的生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哲学。 总之,哲学并不神秘,也不是高高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它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只要我们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自然、社会密切相关,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一句话,哲学并不神秘莫测,它就在我们身边。 2、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自然界变化万千,人类社会错综复杂,使得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充满艰辛。正确的前行的路在何方?这时需要一盏照亮前进方向的理性的智慧的明灯,帮助我们排除疑虑与困惑哲学就是一盏明灯。哲学一词在古希腊文、英文、俄文、德文、法文中都有爱智慧的意思。所以,从字义上看,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启发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实践证明,哲学能够给人智慧,使人类获得了实践中不可或缺的聪明才智。 【举例】教参P73、74《两个乡下人》——(人生观和思维方式不同,不仅影响人生道路,而且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举例】教参P74 《观虫》——联系实际,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举例】海岛推销鞋子 【探究交流】P4——说明了哲学可以给人以智慧,可以提高人的所谓层次,锻炼人的思维能力。 A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说明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思维方法,人们的思维方法和世界观具有密切的关系,哲学对于人们思想方法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B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 说明思维方法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2)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课堂探究】 P4—引文的名言说明了哲学具有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A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快乐? B伊壁鸠鲁为什么把学习哲学和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探究提示】A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意味着没有正确的世界现。世界观不正确,就不会有幸福的生活。 B哲学是解决世界观问题的,因此伊壁鸠鲁把学习哲学和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举 例】法轮功 【名 言】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马克思 每个人都要处理自己与自然界、自己与他人或社会以及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这就需要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带领人类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探究思考】人为什么需要进行哲学的思考?(古希腊皮浪:智者应当象猪一样,对一切都无动于衷) 因为人有太多的困惑,这种困惑不仅仅来自于未知世界对自身生命的威胁,同时也来自人对自身生存意义的质疑和反思。在面对未来的未知,我们总是需要飞快地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抉择;面对生存,需要不停地定义自身的价值与需求,希望我们的选择最终是对的而不是错的,单纯的有结论的知识作为思考的依据完全无法解答人的所有的困惑,因为现实永远出现在已知的知识范畴之外,那么我们所需要的就不仅是那一点有限的知识,而是一种站在所有知识基础上的永恒的思考。这便是对哲学的思考。 从这个角度便不难诠释我们内心最深处对哲学的界定,我们将什么样的东西称为哲学:一些人能在最粗俗的生活中找到人生的道理,而一些人在厚重的哲学书籍中仅找到符号;那些走在前路的哲学家们在向我们宣扬着、灌输着什么,有人愿意搜刮格言来打扮自己,也有人愿意驾着前人精神的马车遨游世界,什么是哲学,我们应该知道。 【两会热点】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的含义——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概念分析】 自然界 客观物质世界 A整个世界 人类社会 主观精神世界 ——思维、意识 B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本源:物质还是精神; 世界状态:运动(原因、方向、规律;)还是静止 人与世界:人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生价值 这些问题都属于世界观的范围,都是哲学研究的对象。 A世界观人人都有,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人生活在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跟外界打交道,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逐步、自发形成了各自的世界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称之为自发的世界观。 B不是所有的世界观都是哲学 (零散、不系统、朴素、缺乏理论论证——自发的世界观) 在通常情况下,在实践中形成的自发的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因此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是哲学。 【举例】宗教是世界观,不是哲学。 【举例】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好奇心是人的理性的开端,人人都有好奇心,人人都可能是哲学家;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又说:每个人都可以大谈哲学,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哲学家。周先生的话指出:每个人都会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对世界的一定看法,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一点上,哲学家与普通人是共通的;黑格尔的话指出:世界观虽然跟哲学有关,但尚不等于哲学。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A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但不是所有的世界观都是哲学,哲学是把那些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系统地回答关于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问题。 B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课堂探究】P5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提示】哲学世界观同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是有区别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归纳】 区别: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哲学并非人人都知; 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需要自觉、系统地学习和研究; 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则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不是所有的世界观都是哲学,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联系: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课堂探究】P6 A上述具有不同思想观点的人,在做人做事上有什么不同?你赞同哪些人的做法? B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有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说明哲学既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也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方法论。 A分析如下: 命由天定—逆来顺受 人定胜天—积极奋争 热爱世界—积极进取 看破红尘—无所作为 思想 行动 世界观 方法论 可见,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B需要进一步思考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和他的处事方式之间的内在关系,由此引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关系。 【图示讲解】 世界观 用来观察问题、处理问题 统一 哲学 方法论 (1)方法论的含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说明】方法论包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A区别:概念不同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B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p6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结合图示讲解) “统一”有两层意思: 一层是:哲学既包含世界观,又包含方法论,只有世界观或只有方法论都不称其为哲学。 一层是:在哲学中,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即哲学不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简单相加。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自然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自然 (1)具体知识 B社会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社会 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C思维科学知识—人的认识和思维 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具体的知识,这些知识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一类是自然科学知识,一类是社会科学知识,还有一类是思维科学知识。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2)哲学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人们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课堂探究】P6从对具体“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体现出哲学思维的什么特点? 【探究提示】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最一般的本质、最普遍的规律,哲学思维的特点是反思,概括和抽象。具体科学是关于世界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规律性知识,哲学则是从这些具体科学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知识。 (3)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A区别: a概念不同 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 b研究对象不同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本质和和规律 B联系:(一般和特殊)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从哲学的产生来看,哲学和具体科学并非同时产生。哲学是以具体科学为基础,随着具体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产生的,并且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没有具体科学这一奠基石,哲学就成了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具体科学的发展不断印证哲学观点的正确或错误。 【举例】日心说对神学的颠覆,如原子、元素论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证明。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每一个时代的具体科学的发展,总是受到这个时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支配。任何一个科学家都有自己的哲学信仰,都用一定的哲学世界观来指导自己的研究。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就会在研究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举例】牛顿晚年误入歧途 牛顿早年在自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谱写了人类物理史上的辉煌篇章。他谦虚地说,他是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拾取了知识大海里一个晶莹美丽的贝壳。但在他的后半生,居然虔诚地投入上帝地怀抱,用25年的时间研究神学,写了100多万字有关神学和宗教的书稿。牛顿是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自幼受到信奉上帝的教育,这对他的世界观影响极深,加之他所处的时代是形而上学统治自然科学的时代,在错误的世界观的支配下,他将解释不了的现象求助于上帝,如“从上帝那里去寻找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第一推动力”,结果一事无成。 【举例】门捷列夫的悲剧 门捷列夫是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其成功在于他不自觉地遵循了辩证法。但他晚年成了形而上学的俘虏,这妨碍他进一步获得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举例】地质学家李四光认为哲学是灵魂,他反复阅读和研究哲学著作,并自觉地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地质研究工作中去,构建了自己的地质力学理论,从而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不能混为一谈,互为替代,也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 【判断分析】把哲学从试验中赶出去(错)—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 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错)—把哲学与具体科学看成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错)—把哲学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 【总结归纳】什么是哲学?(三层)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本课归纳】1、三个概念(世界观、方法论、哲学) 2、三对关系(哲学和世界观、哲学和具体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布置作业】 一、 课堂作业 二、 第一课课后练习(练习见第二课教案后) 第一课课堂作业 一、 名词解释 1、世界观 2、方法论 3、哲学 二、 简答题 1、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哲学并非人人都知; 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需要自觉、系统地学习和研究; 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则理论化、系统化的;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不是所有的世界观都是哲学,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联系: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3、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作业注意点: 1、简答题要分别从联系和区别两个层面回答 2、要写上课题标题 4、 抄一题,做一题,每做完一小题后空一行 5、 认真书写,统一用黑色钢笔完成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忆目标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方面内容?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以及二者的根本分歧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 2、理解目标 (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运用目标 (1)学会判断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2)如何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3)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教学重点难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重点、难点)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难点)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重点)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难点)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满怀殷切地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重要旨意。最后,神终于说话了:“你们要沿路多捡拾一些鹅卵石,把它们放在你们的马鞑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懊悔。”说完,神就消失了。牧民们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能够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仍旧各自捡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鞑子里。就这样,他们又走了一天,当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昨天放进马鞑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他们高兴极了,同时也懊悔极了,后悔没有捡拾更多的鹅卵石。 这个故事意在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有许多看似鹅卵石一样的东西被我们有意或无意地丢弃了,然而,有一天,当我们需要它的时候,它却变成了钻石,而我们却不得不为以前丢弃它而懊悔不已。这个故事十分传奇,道理也值得我们珍惜。但这个世界上果真有神存在吗?神能够指点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吗? 【讲授新课】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要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要回答宇宙问题、人生问题和认识问题。哲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广泛,但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举例】思维:如计划、构想、思想、观念; 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 (可见的;不可见的如电磁波、引力、浮力) 【课堂探究】P9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 【探究提示】能。这个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名 言】P9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名言意在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最重要的方面) 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 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可知论—思维能够正确反 映存在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不可知论—思维不能正确 反映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A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这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简言之,就是思维和存在谁先产生,谁后产生,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就是唯心主义。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这两大派别之外。 【举例导入】庄子梦蝶的故事 睡着了会做梦,这是一种很平常的现象。正常人都能分清梦和真实,不会把它们混淆起来。如果有谁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继续把自己当作蝴蝶,张开双臂整天在花丛草间作飞舞状,大家一定会认为他疯了。然而,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有一回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究竟是刚才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呢,还是现在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好像没有人因为庄子提出这个问题而把他看成一个疯子,相反,大家都承认他是一个大哲学家。哲学家和疯子大约都不同于正常人,但他们是以不同的特点区别于正常人的。疯子不能弄懂某些最基本的常识,例如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分清梦与真实,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严重的障碍。哲学家完全明白常识的含义,但他们不像一般的正常人那样满足于此,而是要对人人都视为当然的常识追根究底,追问它们是否真有道理。 按照常识,不管我梦见了什么,梦只是梦,梦醒后我就回到了真实的生活中,这个真实的生活绝不是梦。可是,哲学家偏要问:你怎么知道前者是梦,后者不是梦呢?你究竟凭什么来区别梦和真实?可不要小看了这个问题,回答起来还真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