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代码 10530 学 号 200901040064 分 类 号 密 级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谢觉哉统战思想研究学 位 申 请 人 肖玲令 指 导 教 师 周锦涛 副教授 学 院 名 称 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学 科 专 业 中共党史 研 究 方 向 统一战线与政党运动 二一二年四月十八日Research on Xie Juezais united front thought during the the new democrat revolution period Candidate Xiao Lingling Supervisor Zhou Jintao College
2、 Philosophy and history culture college Program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pecialization The united front and the Movement of Political Parties Degree Mster of law University Xiang tan University Date April ,18, 2012 湘潭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
3、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
4、中国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在其革命实践中十分重视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对于工农联盟,谢觉哉提出在中共的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不忽视第二个联盟的政策,在不同革命时期,对贫雇农、中农、富农以及地主采取的政策不同。对于国民党,谢觉哉在利用一切因素开展国民党上层统战工作的同时,不忽略对其中下层的统战。对于中间力量,谢觉哉指出在中国这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里,中间力量关系到中国革命的成败,在革命实践中,提出了从政治上和生活上与他们交朋友的统战政策。对于少数民族,谢觉哉十分重视少数
5、民族的统战工作,在革命实践过程中,提出了民族自治等民族政策。对于妇女,谢觉哉指出号称“全民战”的抗日战争,如果没有占半数的妇女参加进去,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他强调在对妇女开展统战工作时,要有政治纲领,其次要重视妇女人才的培养,此外,还要将这些人才融入到革命实践中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谢觉哉在中共统战政策的指导之下,针对不同的阶级和力量,在不同的革命时期,提出了不同的联合政策,形成了其统战策略。概括起来,主要是:共产党内部的统一是统战工作开展的前提;第二,面对不同的革命力量,尤其是资产阶级,要根据不同的革命时期采取不同的态度,要坚持从斗争中求团结的原则;第三,在开展统战工作时,要利用一切因素
6、尤其是民运和舆论因素来促进统一战线的壮大。谢觉哉统战思想是对党的统战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统战方式和策略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今后统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谢觉哉;统一战线;政策;实践AbstractThe united front is a magic weapon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obtain the victory of th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the CPC must unite all possible
7、revolutionary classes and strata in all sorts of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organizing a united front . During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period, the elder proletarian revolutionist Xie Juezai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ted front in his practice of revolution. For the al
8、liance of the workers and peasants, Xie Juezai proposes never ignore the second Union polic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The policies on the poor peasants and farm laborers and middle peasants, rich peasants and landlords are different in various periods. For the KMT, Xie Juezai uses all factor
9、s for the unified battle line in the upper class, meanwhile never ignores the united front of the lower class. For the middle forces, Xie Juezai points out that in the society with the ends being small and the middle being large, the middle forces is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10、 In the revolutionary practice, he puts forward to the strategy of making friends with them both in political and daily life. Moreover, Xie Juezai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minority of unified battle line work and proposes the national autonomous national policy. Rather, Xie Juezai points out
11、 that the so-called national war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cannot be successful without the efforts of the women which accounts for half of the population, he emphasizes that there should be a political program and also stresses the innovation of them, in addition, such women would be put into
12、 the revolutionary practice.During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period, Xie Juezai proposes different joint policies for various classes in different period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CPC, which forms the united front strategy of his own. It can be concluded as following: firstly, the unity of the CP
13、C is the premise of united front work; secondly, the principle is seeking unity in the struggle which means different policies should be taken in different periods for various classes, especially for the bourgeois; thirdly, all factors should be used to promote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united front,
14、 especially the MDC and the public opinion factors in developing the united front . Xie Juezai s united front policy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s united front theory, the united front methods and strategies provide significant experience for Chines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as
15、 well as the launching of the unified battle line in the future with a certain reference.Keywords: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Xie Juezai; united front;strategy;practice 目 录绪论1第1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谢觉哉统战思想形成的条件41.1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其理论依据41.2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统战经验及教训是其实践依据61.3 崇高的党性和优秀的个人品格是其主观条件7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谢觉哉统战思想的形成发展过
16、程92.1 萌芽阶段 (1919年-1927年)92.2 探索阶段(1927年-1937年)122.3 基本形成阶段(1937年-1945年)142.4 继续发展阶段(1945年-1949年)15第3章 谢觉哉统战思想的基本内容173.1 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173.1.1 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必须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和依靠173.1.2 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要不断扩大第二个联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193.1.3 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要正确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203.2 国共合作是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基本保障213.2.1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开展国民党上层统战工作213.2.2在
17、对国民党上层开展统战工作的同时,不忽视对其中下层的统战工作233.3 中间力量是关系到革命成功与否的关键243.3.1 中间力量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243.3.2 实践工作中对中间力量的统战措施253.4 民族问题在统一战线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63.4.1 抗战时期兰州民族概况273.4.2 民族统战的开展273.5 妇女统战是谢觉哉统战思想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283.5.1 妇女统战在统一战线中占重要地位283.5.2 妇女统战工作的开展及成就29第4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谢觉哉统战思想的基本方式314.1 在统战工作中内部一致是做好统战工作的前提条件314.2 在统战工作中坚
18、持从斗争中求团结的原则314.3 在统战工作中坚持统战方式多样化32第5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谢觉哉统战思想的意义355.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谢觉哉统战思想是毛泽东统战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355.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谢觉哉统战思想对当时历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365.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谢觉哉统战思想的继续发展及其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影响36结束语38参考文献39致谢41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241 绪 论1 研究缘起 自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提出“统一战线”起,统一战线思想就随着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发展和壮大,得到丰富和深化,逐渐成为一门研究无产阶级如何团结同盟者、如何与同盟者共同
19、奋斗的学科。综观中国革命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统一战线始终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建设和改革成功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地位和作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起来的,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决定的。毛泽东早在1939年就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6与毛泽东同时代的革命家、“延安五老”之谢觉哉,是中国共产党内较早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人。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科学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为丰富和
20、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谢觉哉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法学界的先导、社会活动家、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人和“延安五老”之一,已为党史和国史学界的诸多学者所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说来对谢觉哉的研究还是相对冷落,研究专著大部分集中在80年代中后期。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对谢觉哉的宪政思想和法制思想上,而且研究范围也不广。除了对其宪政思想和法制思想研究相对较多外,谢觉哉的其他思想,如统战思想、新闻思想很少涉及。尤其是他的统战思想,仅有周爱香写的论抗战时期谢觉哉在兰州的统战思想,更不用提及专著了。因此笔者希望通过自己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统战政策以及谢觉哉在这段时间的工作
21、实践进行考察,试图对其统战思想作一浅显的探索。2 研究现状谢觉哉研究总体说来比较冷落,研究专著也主要集中在8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回忆性文章占多数。文献史料方面:有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谢觉哉文集,该书是谢觉哉投身革命和建设,致力于党的宣传教育、政权建设、司法工作、统一战线等方面做出重要史绩的实录;谢觉哉传编写组编的谢觉哉传,该书主要讲叙他的革命经历,重点突出他对政权建设、司法工作等方面作出的贡献,还写了他的思想和作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谢觉哉日记,该书记载着谢觉哉从1919年起到1971年逝世,五十多年的革命历程;此外,还有谢觉哉杂文选、谢觉哉诗选以及谢觉哉书信选等史料。这些书也是笔者研究谢觉哉统战思
22、想的主要参考资料。专著方面:有马连儒的谢觉哉评传,该书采用著述、日记、书信、诗词等第一手资料,论述了谢觉哉思想的发展以及他对中国革命的主要贡献。此外,还有以回忆谢觉哉的革命经历为主的回忆录以及用文学形式来表现他革命经历的作品,如王定国编写的谢觉哉(1884一1971)、丁浪著的谢觉哉爷爷的故事、中共宁乡县委员会编的怀念谢觉哉同志、徐洪生写的谢觉哉的故事、新闻研究资料编辑室编的谢觉哉与新闻工作、成云东写的长夜投枪记.谢觉哉的故事、谢觉哉、徐特立的故事以及谢老在兰州等著作。学术论文方面:虽然学术界发表的涉及谢觉哉的论文很多,但主要是写他的民主宪政思想和法制建设思想。这些论文总的来说分为以下几类:第
23、一,以谢觉哉宪政思想为研究对象尤其是民主宪政思想。王定国在一个有历史意义的创议回忆谢觉哉同志为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作的历史贡献中阐述了谢觉哉对人民民主政权所做的贡献;陈瑞云在谢觉哉与民主建设中论述了谢觉哉关注基层民主;李惠玉在谢觉哉: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奠基人中论述了谢觉哉在民主与法制方面的见解和贡献;郑素一在谢觉哉的民主宪政思想述评中明确的提出了他的新民主主义宪政建设思想;梁凤荣在谢觉哉对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制度建设的贡献一文中,从选举制度方面说明了谢觉哉宪政思想中的选举观;此外还有学者从不同时期分析了谢觉哉的宪政思想,如孙志贤在论民主革命时期谢觉哉的宪政思想一文中分析了新民主革命时期谢觉哉
24、的宪政思想;何正付在抗日战争时期谢觉哉的乡村民主政治思想中分析了抗日战争时期谢觉哉的乡村民主政治思想;易凤葵在建国后谢觉哉司法思想与实践中着重论述了建国后谢觉哉关注巩固政权建设等。 第二,以谢觉哉的法制建设思想为研究对象。有的学者对他的人民调处工作进行研究,如梁凤荣的建国后谢觉哉司法思想与实践;有的学者对他的法制思想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如何正付、韦杰延写的谢觉哉法制思想述略;有的学者着重研究了谢觉哉的司法论,如何正付谢觉哉司法思想简论;易凤葵的谢觉哉:公正司法的典范新中国第三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则论述了谢觉哉对司法的建立与完善的贡献;还有学者研究了谢觉哉建国后的司法思想和实践,如梁凤荣建国后谢觉哉
25、司法思想与实践等。就目前笔者所收集到的资料和了解的情况,国内对谢觉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民主法制思想这一块,而国外对谢觉哉这一课题的专门研究,现今暂缺。3 研究的方法及意义 笔者在写文章时坚持以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为指导,以文献分析法来引用和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等有关统一战线思想的经典论述,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关于谢觉哉统一战线思想的文献史料,对材料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谢觉哉的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内容;此外,笔者还采用了史论结合法,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历史人物,立足历史事实,把握统一战线思想的客观规律性,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关于笔者写这篇文章的意义,首先:从学术上说
26、关于谢觉哉的统战思想,迄今为止,很少有学者做专题性研究,没有专注性的论文或专著,因此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其次:从现实上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谢觉哉在宣传、党务、统战和政治战线上都很活跃,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国后,他依旧在民政、司法等领域工作,为中国新生政权的巩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因此研究谢觉哉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统战思想,对于团结一切力量来进行革命和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 创新点和不足 首先,学术界对谢觉哉统战思想的研究没有专注性的论文或专著,很少有学者做专题性研究,所以从选题上,研究谢觉哉的统战思想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其次,将谢觉哉的统战实践工作和他的革命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梳理他
27、的统战思想,对其统战思想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在文章的内容上,在对工农、国民党、中间力量、少数民族以及妇女等开展统战实践工作中,提出了一些新的统战措施、观点和政策。虽然文章有一定的创新,但由于笔者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有限,对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解和论述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在写文章时,尤其是在分析谢觉哉的统战对象上,由于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身份出现了重复,因此对其应归于哪一部分不太明确;同时由于条件限制,可以参考的论文资料不是很丰富,因此文章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第1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谢觉哉统战思想形成的条件 谢觉哉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新闻学先
28、导、社会活动家、人民司法制度和政权建设的奠基者和“延安五老”之一,他的理论丰富而全面,在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占重要地位,尤其是他的统战思想为我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1.1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其理论依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谢觉哉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基础。在中国革命斗争过程中,谢觉哉创造性地运用、吸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等革命家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以其指导中国革命工作,初步形成了他的统一战线体系。可以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谢觉哉指导中国革命斗争的思想指南,也是谢觉哉统战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在为无产阶级创立革命理论和纲领、制定革命战略和策略时,就提
29、出要建立无产阶级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早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11890年恩格斯在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也提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恩格斯.1890年德文版序言(1890年5月1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
30、4-265这里的无产者,不只是指国内的无产阶级,还包括国外的无产阶级,并强调指出只有无产阶级自身团结统一,才有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建立自己的政权。 列宁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以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斗争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统一战线思想。虽然他的统战思想是以俄国国情为根本立足点,但其精髓,对中国革命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他曾提出“我们应当懂得,单靠一支先锋队还不能实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列宁.在全俄东部各民族共产党组织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19年11月22日).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80,“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只有尽最大的力量,同时必须极仔细、极
31、留心、极谨慎、极巧妙地一方面利用敌人之间的一切裂痕,哪怕是最小的裂痕,利用各国资产阶级以及各个国家内资产阶级各集团或各派别之间的一切利益对立,另一方面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最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尽管这些同盟者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靠不住的、有条件的” 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25。列宁强调无产阶级要尽最大的可能与其他阶级联合组成同盟军,壮大革命力量,以获得革命的成功。毛泽东在马列主义指导下,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在革命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他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共产党如果不能争取中间阶级的群众
32、并按其情况使之各得其所,是不能解决中国问题的”。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83在毛泽东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实践中非常重视和发动中间力量。这一措施对中国取得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谢觉哉积极拥护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少年时在父母的影响下,谢觉哉颇具正义感,同情穷苦人,“应做好人”、“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的朴素道理对其品格的塑造和革命道路的指引产生了深远影响。1910年谢觉哉在朋友的推荐下到安化县培婴学校任教,在校长的影响下,开始对时局和政治投以注意力。1911年,谢觉哉考入湖南商业教员讲习所,在何叔衡的影响下开始接受新
33、学,逐步向革命的新文化战士转变。五四运动后,谢觉哉等人的思想进一步明确起来。1919年谢觉哉在国庆感言中提到:“救国的途径,在于国民自觉自动起来管国家大事” 谢觉哉传编写组.谢觉哉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0,提出全民救国意识。1921年在何叔衡、毛泽东、周世钊的介绍下,谢觉哉加入了“新民学会”,走上了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的道路。1921年春节宁乡归来后,谢觉哉更深刻的认识到封建军阀和官僚政客的本质,开始更多地阅读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除了阅读共产党宣言、新青年、新潮外,还阅读了共产主义ABC、各国社会思潮、迷信与心理、解放与改造和多种介绍苏联革命的进步书刊,此外还听了从无政府主义到
34、共产主义的比较、泰谟松的经济观念、文化运动与农村改造等演讲,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来要求和改造自己。1925年谢觉哉到湘江中学任教,在这里,他开始彻底摆脱政治偏见的影响,认识到要改革社会不能靠改良,不能寄希望于官僚政客,不能对封建军阀存有幻想。他明白了:要振兴中华,必须赶走帝国主义,必须打倒封建军阀,而这个目标又必须靠马列主义和共产党才能实现。谢觉哉正是凭借自己对马列主义和共产党坚定不移的信仰,在何叔衡、姜梦周的介绍下,于1925年下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他从封建秀才到共产党之间的全部路程,实现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转变。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国民党省党部派谢觉哉去做贺耀祖的工作,争取将其
35、拉入北伐行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大屠杀;5月17日夏斗寅在宜昌发动反革命政变;5月21日许克祥发动“马日事变”。面对瞬息万变的革命局势,谢觉哉的信仰始终是坚定的,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他始终坚持用马列主义来作为其思想指导。1.2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统战经验及教训是其实践依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没有广大同盟军的有力支援和共同奋斗,革命是不可能胜利的。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决定采取积极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孙中山在中共的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工、扶助农工的三大政
36、策,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形成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在这一统一战线政策号召下,根据当时国民党省党部的决定,谢觉哉开始对当时徘徊在十字路口观望的贺耀祖 1927年8月12日,贺耀祖率部队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师长,打开南京后升任四十军军长,从此,他对共产党的感情增进了。他认为参加国民革命军这一光荣的组织是为工农大众做事,一定要为组织争光,于是从打开南京那年起他就把名字“耀祖”改成了“耀组”。做统战工作,这是其对国民党统战工作的首次实践活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策略,
37、制定了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和消灭地主阶级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在这一政策指导下,谢觉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统战工作,对团结农民和国民党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意见。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强大的敌人势力和残酷的抗战形势,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同胞们”“一切有爱国天良的军官和士兵弟兄们”“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神圣事业的党派和团体的同志们”“一切有民族意识的热血青年们”“一切关心祖国的侨胞们” 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中)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16起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党中央的指示,谢
38、觉哉为了进一步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方面在开展对国民党上层统战工作的同时重视下层统战工作;另一方面,谢觉哉在“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工作期间,将兰州作为苏联对华的物资援助的中转站,最大限度的缓解了各抗日根据地的供给;此外,他还针对当地的民族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集团不顾全国人民的意愿,坚持独裁专政,一面进行假和谈的政治欺骗,一面发动反革命内战。在这一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联合工农商学兵各被压迫阶级、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人民团体、各地华侨以及其他爱国分子组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党中央的正确引导下,谢觉哉指出在开展统战工作时一定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39、在有原则的基础上灵活的开展统战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对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等中间人士的统战工作,来壮大革命力量促进中国革命取得成功。1.3 崇高的党性和优秀的个人品格是其主观条件 作为一名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和杰出的革命家,谢觉哉具备成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即崇高的党性。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谢觉哉在国民党内工作,面对复杂的革命局势,谢觉哉坚定对共产党的信仰,当有人为其安全考虑,劝他退党时,谢觉哉坚决拒绝,他说:“我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我的组织是共产党” 谢觉哉传编写组.谢觉哉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3。1932年蒋介石对湘鄂西苏区发动猛烈攻势,谢觉哉不幸被俘。被
40、俘后,谢觉哉根据当时的形势,在冷静分析当时的环境后做好了最坏的思想准备,甚至都想好了就义前的口号。后来当敌军营长要谢觉哉担任敌军团部的书记官时,面对敌人的诱惑,谢觉哉坚决地拒绝说:“我在苏维埃工作过,营长以共产党杀我,我绝不叫冤我是绝不能反共产党的” 谢觉哉传编写组.谢觉哉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0。正是源于谢觉哉对马列宁主义的执着及个人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才能在革命实践过程中更好、有效的开展统战工作,才能直视和解决革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谢觉哉是一个乐观的人,是一个典型的乐观主义者。面对中央苏区的不断壮大,为了巩固南京政权,蒋介石自1930年起就开始不断发动对中央苏区的进
41、攻。1933年蒋介石集团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当时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占统治地位,面对敌人的进攻,党中央主张采取“御敌于国门之外”等消极防御方针,最终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在这一情形下,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在红军长征途中,谢觉哉的乐观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红军撤离苏区前夕,谢觉哉在处理和销毁重要文件和珍贵资料时,唯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务部”的印章视若珍宝,他总怀着“印章是红色政权的象征,将来还用得着” 谢觉哉传编写组.谢觉哉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75的信念,长征途中,总是将这颗印章随身携带着。谢觉哉也总是乐呵呵的,行军时拄着棍子,有节奏地迈着步子。休息时,也常
42、和小伙子们一起半躺半坐的睡着,经常在理胡子的时候小声地给大家讲故事,总是鼓励大家要积极乐观,要能够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和光明。抗日战争时期,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时候,他也总是亲自接待着来访的民众,总是细心的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即使当时解决不了,也会给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许多人在谢觉哉的乐观情怀、诚恳待人的态度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的影响下,都主动表示愿意为建立统一战线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主观上说,这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谢觉哉统战思想的形成步伐,使其统战思想更具人性化魅力。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谢觉哉统战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只有经受得住历史的沉淀和实践的检验的理论,才能成为正确的、科学的理
43、论,才能用来指导实践工作。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也必然能够经得起考验,谢觉哉统战思想正是这样一个经得住实践检验的正确的思想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谢觉哉在中国国情基础上,结合中共的统一战线政策,形成了具有丰富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战线思想。笔者试图以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发展为主线,结合谢觉哉的革命实践经验,将其统战思想的形成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萌芽阶段(1910年-1927年)、探索阶段(1927年-1937年)、基本形成阶段(1937-1945)和继续发展阶段(1945年-1949年)。2.1 萌芽阶段 (1919年-1927年) 谢觉哉出生于湖南宁乡一个比较富有的农民家庭,
44、父亲谢恢前富有正义感,比较同情穷人,母亲姜氏常给谢觉哉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说和故事,在其母亲的影响下“应做好人”、“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的朴素道理早就铭刻在他的心里。“人必须要有靠的住的朋友:一个好汉要3个帮,一个篱笆要3个桩。” 谢觉哉.谢觉哉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377这是谢觉哉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讲的话,当时他的小脑袋里就装进了这个道理。1902年,谢觉哉到小金陀馆学习,在这里他结识了姜梦周、王凌波、何叔衡,后来与他们一道走进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行列,都成为了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1906年谢觉哉中秀才后成为乡里的名流绅士,凡是乡里的重大事情总会有他的一份请帖。在参加本乡
45、乡绅组织的一次“审盗案”时,深受正义感和道德观念熏陶的谢觉哉对穷苦百姓极是同情,对某豪绅的残暴行径极其反感,同周围群众一起提出质问。这次公审促使他与封建恶势力开始决裂。之后,谢觉哉再也不参与封建地主豪绅主持的任何活动,开始了教馆生涯。教书期间,他游历于穷乡僻壤之间,广泛接触劳动人民,目睹人民生活贫困,开始摆脱士大夫偏见,对社会的不公平提出大胆的疑问,逐渐实现了对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的转变。也正是在这几年里,谢觉哉经历了丧姐、丧母之痛,开始跟他岳父学习中医,为民除病。在行医过程中目睹穷苦百姓患病买不起药,越来越感到“社会的病大于人体自身的病” 谢觉哉传编写组.谢觉哉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3,于是弃医从教。1910年,谢觉哉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安化县培婴学校执教,受该校校长的影响,谢觉哉开始对时局和政治投以注意力。当年湖南发生米荒,在长沙“抢米”事件中,谢觉哉根据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写了一篇小评论。评论中,他指出:灾民有难,官府不但不管,反而和豪绅巨商串通一气,敲诈勒索,这是官逼民反。从这篇评论中,可以看出,他同情饥民,旗帜鲜明地站在饥民这一边,这篇评论也是谢觉哉卷入政治洪流的标志。1911年谢觉哉考入湖南商业师范教员讲习所,在何叔衡的影响下,扩大了政治视野,开始接受新学,逐步开始由朴素的反封建的文人向革命的新文化战士转变。1913年,谢觉哉从湖南商业师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