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本科生实习报告书
教学单位 ___________
专 业 ___________
班 级 ___
学生姓名
学 号 _____
指导教师
测量实习
2015/2016学年 第 2学期
实习时间: 2016 年 6月 25 日-2016 年 6 月29 日
目 录
前言................................................................2
第一章 实习目的,要求及准备........................................3
1.1 实验要求 .......................................................3
1.2实验仪器和工具. ................................................3
1.3实验小组分配安排. ..............................................3
第二章 实习内容....................................................4
2.1图根控制测量....................................................4
2.1.1目的与要求....................................................7
2.1.2实验仪器和工具................................................9
2.1.3步骤与方法....................................................4
2.1.4实验注意事项..................................................5
2.1.5数据处理......................................................5
2.2经纬仪导线测量..................................................6
2.2.1目的与要求....................................................6
2.2.2计划与设备....................................................6
2.2.3方法与步骤....................................................6
2.2.4注意事项......................................................7
2.2.5数据处理......................................................7
2.3点的高程放样....................................................7
2.3.1目的与要求....................................................7
2.3.2计划与设备....................................................7
2.3.3 方法与步骤 ..................................................8
2.4点的平面放样....................................................9
2.4.1实验仪器和工具................................................9
2.4.2实验原理......................................................9
2.4.3实验步骤.....................................................10
2.5断面图的绘制...................................................11
2.5.1断面图的绘制方法.............................................11
2.5.2断面图的标注.................................................12
附表一:图根水准测量..............................................12
附表二:成果表....................................................13
附表三:导线测量原始数据水平角观测................................14
附表四: 点平面距离测量............................................15
附表五:经纬仪闭合导线坐标计算....................................16
心得体会 .........................................................17
前言
工程测量教学实习是在理论教学之后,在实习场地集中进行的实践性教学,是巩固深化促进理论知识学习的必要环节。通过学习使我们不仅能系统地掌握测量仪器操作及施测、业内计算、地形图绘制、场地平整、建筑物定位、线路测设、纵横断面图测绘等基本技能。
我们小组是城市14-2班的第二小组,图根水准测量和图根导线测量的地点是学校的图书馆前。本次实习与之前的课堂实习和简单认知实验相比,时间显得更加集中,内容涉猎更为广泛,且完全立足于实际,故程序更加系统。是加深我们对书本知识进一步理解,掌握与综合应用的重要渠道。极好的锻炼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的第一个要完成的任务是图根水准测量。在图根水准测量中,需要在图书馆前选8个高程控制点,每两个控制点之间测一站。每站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在30~50米,测量时,将仪器摆到两个站点的距离大致相等的位置,要求距离之差不超过五米。测量时应用双面尺法进行,测量顺序可以是后-后-前-前,黑红面读数差不超过±4mm(K+黑-红),黑红面高差较差不得超过±6mm。
实习第二个任务是进行图根导线测量。在图根水准测量中,我们也是在图书馆前选了8个图根点,组成一条闭合导线作为平面控制,两个相邻图根点的距离在50m之内。按图根导线的要求进行观测,用经纬仪以测回法(一测回)测水平角,上下半测回水平角之差不得大于40″,导线的角度闭合差不得大于60″,n为测站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得大于1/2000.经检查核对外业观测数据,确认合格后,方能进行内业计算,求出各图根控制点的平面坐标,绘制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实习的第三个要完成的任务是高程点位放样。我们在图书馆前集合,随后由指导教师分配任务,要求各组找出一个平面,要求各点高程相同。测量中的重点环节是要在墙上找出高程相同的三个点,再进行检测。
实习的第四个要完成的任务是地形图试图。
通过这次测绘实习培养我们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一般问题的能力;使我们能进行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及内业计算,掌握建筑物定位的方法;通过控制测量实习,能够达到比较熟练的使用经纬仪和水准仪。
第一章 实习目的、要求及准备
1.1 实验要求
1 加深对测量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和解决各类工程中测量实践的能力。
2 要求学生能进行导线测量和水准测量的外业观测及相应的内业计算,掌握点的平面和高程放样工作。
3 要求学生能进行并掌握建筑物定位。
4 通过本次实习,学生应该能够达到比较熟练地使用经纬仪和水准仪,并能够独立进行相应的测量工作的要求。
1.2 实验仪器和工具
1、DJ6经纬仪1台套(含脚架1个)
2、DS3水准仪1台套(含脚架1个,双面水准尺2根)
3、钢尺1把,
4、测钎2根
5、导线记录手簿1本和水准测量记录手簿1本
6、尺垫2个
7、斧子1把
8、钢钉10根
9、铅笔(4H)1支
10、小刀1把
1.3 实习小组分配安排
组长:高洪祥
组员:王德超、刘墨、汤文龙、柳博、刘洋、刘鹏宇。
第二章 实习内容
2.1 图根控制测量
2.1.1 目的与要求
1.了解DS 3型水准仪的基本构造,认清其主要部件的名称,性能和作用。
2.练习水准仪的正确安置、瞄准和读数。
3.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施测、记录、计算、闭合差调整及高程计算的方法。
2.1.2 计划与设备
1.实习时间安排为一天;
2.地点:图书馆
3.实验小组由7人组成:4人操作,1人记簿,2人扶尺;
4.实验设备:DS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根,尺垫2个,记录纸一本,三角架1个;铅笔1根。
2.1.3方法与步骤
(一)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1.安置仪器:
先将三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当,架头大致水平,并将架腿踩实,再开箱取出仪器,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
2.认识仪器:
指出仪器各部件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同时弄清水准尺的分划注记。
3.粗略整平:
双手食指和拇指各拧一只脚螺旋,同时对向(或反向)转动,使圆水准器气泡向中间移动;再拧另一只脚螺旋,使气泡移至圆水准器居中位置。若一次不能居中,可反复进行。(练习并体会脚螺旋转动方向与圆水准器气泡移动方向的关系。)
4.水准仪的操作:
瞄准——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松开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用照门和准星瞄准水准尺,拧紧制动螺旋,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位于视场中央,转动物镜调焦螺旋,消除视差使目标清晰(体会视差现象,练习消除视差的方法)。
精平——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管气泡两端的半影像吻合(成圆弧状),即符合气泡严格居中。
读数——从望远镜中观察十字丝横丝在水准尺上的分划位置,读取四位数字,即直读出米、分米、厘米的数值,估读毫米的数值。
5.观测练习:
在仪器两侧各立一根水准尺,分别进行观测(瞄准,精平,读数),记录并计算高差。不动水准尺,改变仪器高度,同法观测。或不动仪器,改变两立尺点位置同法观测。检查是否超限。
(二)普通水准测量
1. 在图书馆前选定六个高程控制点,连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相邻两个控制点的长度以安置2个测站为宜,每个测站长度30~50m。
2.在起始点和第一个待定点分别立水准尺,在距该两点大致等距离处安置仪器,分别观测黑面水准尺,得到后视读数 a黑和前视读数 b黑;然后再观测前视水准尺红面,得到读数b红,旋转水准仪瞄准后视水准尺红面,得到读数a红;检查所测数据是否超限,如超限重测,不超限则计算平均高差 h,然后进行下一站观测,依次推进测出h2、 h、h…。
3.根据巳知点高程及各测站的观测高差,计算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并检查是否超限。
2.1.4注意事项
1.仪器的安置位置应保持前、后视距大致相等。每次观测读数前,应使符合水准管气泡严格居中,并消除望远镜视差。
2.立尺员要思想集中,立直水准尺。注意巳知水准点和待定水准点上不放尺垫。仪器未搬迁,后视点尺垫不能移动,仪器搬迁时,前视点尺垫不能移动。迁站时应防止摔碰仪器或丢失工具。
3. 限差要求:黑、红面水准尺读数之差(黑+K-红)小于3mm;同一测站黑、红面(两次仪器高)所测高差之差应小于5mm;路线高差闭合差应在±20或±6 (mm)之内,L为公里数,n为测站数。超限应重测。
2.1.5 数据处理(见表)
2.2 经纬仪导线测量
2.2.1目的与要求
掌握经纬仪钢尺导线的布设、施测和计算方法。
2.2.2计划与设备
1.实习时间安排为一天;
2. 地点:图书馆;
3. 实验小组由7人组成:4人轮换操作,1人记簿,2人扶尺。
4. 实验设备:DJ光学经纬仪1台,钢尺1把,测钎2根,经纬仪导线测量记录簿1本。
2.2.3方法与步骤
1.在测区内选定由6个导线点组成闭合导线。在各导线点钉上小钉或用粉笔标定点位。绘出导线略图。
2.用钢尺往、返丈量各导线边的边长,读至毫米,平均值取至厘米。
3.采用测回法观测导线各转折角(内角),测1个测回。
4.计算:角度闭合差f=,n为测角数,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外业成果合格后,内业计算各导线点坐标。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第一个测回观测:
盘左:瞄准左目标A,用度盘变换手轮把度盘配置在零度附近(注意:大于0°),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左,记入观测手簿;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顺时针转动,瞄准右目标B,读取水平盘读数b左,记入观测手薄,计算上半测回角值β左=b左-a左。
盘右:瞄准右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右,记薄;逆时针转动照准部,瞄准左目标A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右,记薄。计算下半测回角值β右=b右-a右。
检查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是否超限,计算一测回角值β。
β=1/2(β左+β右)
3.第二个测回观测:
方法同第一个测回,不同的是盘左时,瞄准起始目标A时,应用度盘变换手轮把度盘配置在90°附近。
4.测站观测完毕后,当即检查各测回角值互差是否超限,计算平均角值。
测回法观测手簿
2.2.4注意事项
1. 瞄准目标时,尽可能瞄准其底部,以减少目标倾斜引起的误差。
2.导线点间应互相通视,边长视实验场地而定。若边长较短,测角时应特别注意对中和瞄准的精度。
3.如无起始边方位角时,可按实地大致方位假定一个数值。起始点坐标也可假定。
4.限差要求为:同一边往,返测相对误差应小于1/2000。导线角度闭合差的限差为±60",n为测角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差为1/2000。超限应重测。
2.2.5数据处理(见表)
2.2.5.1计算公式有:
角度闭合差f=,n为测角数
坐标方位角α前=α后+180˚+β左
坐标增量计算公式∆x12=D12cosα12;∆y12=D12sinα12
点2坐标公式x2=x1+∆x12;y2=y1+∆y12
2.2.5.2数据整理(详细见附表)
2.3 点的高程放样
2.3.1目的与要求
一已知点和一已知直线确定一个平面,要求在空间找到一个平面且平面上各点的高程相同。
2.3.2计划与设备
1.实习时间安排为一上午;
2. 地点:图书馆前;
3.实验小组由7人组成:4人操作,1人记簿,2人扶尺;
4.实验设备:DS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根,尺垫2个,记录纸一本,三角架1个;铅笔1根。
2.3.3 方法与步骤
1.高差法
如图所示,若已知A点的高程,欲测定B点的高程。在、两点上竖立两根尺子,并在、两点之间安置一架可以得到水平视线的仪器。假设水准仪的水平视线在尺子上的位置读数分别为尺(后视)读数为,尺(前视)读数为 ,则、两点之间的高程差(简称高差)为
于是点的高程为
1.任选一点作为已知点:在小足球场南面墙上选定一点,为点1;
2.确定点2:将仪器架在两面墙的中间线上,使仪器到点1和点2的距大致相等,将水准尺的底部与已知点重合,用水准仪测量该点的高程,记录黑面或红面的读数为a,将水准尺立在对面的墙上,上下移动水准尺,使从水准仪看到的水准尺的读数仍为a,标记该点,为点2;
3.确定点3:在距离点20米的地方那面墙上立水准尺,将水准仪架在1、3点之间,使仪器到点1和点3的距离大致相等,将水准尺的底部与已知点重合,用水准仪测量该点的高程,记录黑面或红面的读数为b,将水准尺立在对面的墙上,上下移动水准尺,使从水准仪看到的水准尺的读数仍为b,标记该点,为点3;
4.校核:分别用水准仪测量1、2点,2、3点,3、1点的高程,记录数据,并计算是否超限。
2.4 点的平面放样
2.4.1.实验仪器和设备
1、尺垫2个
2、斧子1把
3、钢尺1把
4、测钎2根
5、小刀1把
6、钢钉10根
7、铅笔(4H)1支
8、DJ6经纬仪1台套(含脚架1个)
9、导线记录手簿1本和水准测量记录手簿1本
10、DS3水准仪1台套(含脚架1个,双面水准尺2根)
2.4.2 实验原理
首先,点的放样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
本实验采用极坐标法放样,已知条件为两个已知控制点的坐标和带放样点的坐标,由坐标反算可得到象限角和两点间距离,再由坐标方位角和象限角之间的关系推算出坐标方位角。由两控制点的坐标方位角定下基准方向,确定待放样点的直线位置,再在该直线上用钢尺量取所算的距离,从而确定待放样点实际位置。2.4.3 实验步骤
设定O(100.000,100.000) 1点(94.000,116.000) 2点(93.000,118.000)α=90°
检核:|12|=2.236m
(1) 在一已知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对中、整平后,瞄准另一已知控制点,调节度盘,使读数窗的水平角读书正好为已知的坐标方位角α=90°,完成后将度盘制动,则此时的度盘零度即为坐标系的正北方向。
(2) 由坐标反算,推算待放样点与架设仪器点的坐标方位角和水平距离。
确定B点:△Y=16m △X=-6m
α1=arctan△Y/△X α1=-69°26′38″ △α=α1-α=-259°26′38″
|O1|=20.110m
确定2点:△Y=118m △X=-7m
α2=arctanΔY/ΔX α2=-86°36′18″ Δα=α2-α=-176°36′18″
|O2|=22.104m
(3)在水平方向上调节,使水平角读数为待放样点与架设仪器点的坐标方位角,然后在该方向上寻找一点,定下待放样点的方向。
(4)在该方向上截取坐标反算时得到的水平距离,即可定下待放样点1的实际位置。同理确定2点的实际位置。
(5)用钢尺测定被放样的两点间的距离进行检核。
实测|12|=2.240m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合格。
2.5断面图
用一个剖切平面将形体剖开之后,形体上的截口,即截交线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称为断面。如果只把这个断面投射到与它平行的投影面上所得的投影,表示出断面的实形,称为断面图。与剖面图一样,断面图也是用来表示形体内部形状的。表达机件某处断面的实形,如机件的肋、轮幅的断面、轴上孔和键槽的断面以及手柄、吊钩的断面等。
断面图的断面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断面轮廓线范围内也要绘出材料图例,画法同剖面图。断面图的剖切符号由剖切位置线和编号两部分组成,不画投射方向线,而以编号写在剖切位置线的一侧表示投射方向。断面图剖切符号的编号注写在剖切位置线的左侧,则表示投射方向从右向左。
1断面图的标注:
(1)、移出断面图一般应用剖切符号表示剖切位置,用箭头表示投射方向,并注上字母,在断面图的上方用同样的字母标出其名称“×—×”。(2)、配置在剖切符号延长线上的不对称移出断面图,应画出剖切符号和箭头,但可省略字母。(3)、不配置在剖切符号延长线上的对称移出断面图,不论画在什么地方,均可省略箭头。(4)、配置在剖切面迹线延长线上的对称移出断面图,不必标注;(5)、按投影关系配置的移出断面图,可省略箭头。
2、重合断面图的标注对称的重合断面图不必标注,不对称的重合剖面图应画出剖切符号和箭头。
附表一: 图根水准测量
测站
编号
后尺
下丝
前尺
下丝
方向及
尺号
标尺读数
K+黑减红
高差中数
备注
上丝
上丝
后视距
前视距
黑面
红面
视距差d
∑d
1
1336
1376
后
1396
6084
-1
L=∑后视距+∑前视距=369.2mm
30=18.22mm
∑h= -9mm
所以高差闭合差9<18.90
结果显示实验数据合格
1457
1448
前
1412
6099
0
12.1
7.2
后-前
+0016
+0015
-1
+0016
+4.9
+4.9
2
1350
0698
后
1408
6094
+1
1461
0952
前
0825
5511
+1
11.1
25.4
后-前
-0583
-0583
0
-0583
-14.3
-9.4
3
1770
0832
后
1842
6530
-1
1911
1011
前
0922
5610
-1
14.1
17.9
后-前
-0920
-0920
0
-0920
-3.8
-13.2
4
1260
1525
后
1350
6035
+2
1441
1665
前
1596
6283
0
18.1
14.0
后-前
+0246
+0248
+2
+0247
+4.1
-9.1
5
1068
1340
后
1178
5865
0
1290
1525
前
1435
6120
+2
22.2
18.5
后-前
+0257
+0255
-2
+0256
+3.7
-5.4
6
0998
1325
后
1110
5798
-1
1222
1578
前
1450
6135
+2
22.4
25.3
后-前
+0340
+0337
-1
+0338
-2.9
-8.3
7
1202
1520
后
1280
5970
-3
1360
1800
前
1660
6349
-2
15.8
28.0
后-前
+0380
+0379
-1
+0380
-12.2
-20.5
8
1182
1470
后
1257
5942
+2
1331
1640
前
1555
6241
+1
14.9
17.0
后-前
+0298
+0299
+1
+0298
-2.1
-22.6
9
1191
1100
后
1281
5969
-1
1375
1360
前
1230
5916
+1
18.4
26.0
后-前
-0051
-0053
-2
-0052
-7.6
-30.2
10
1130
1171
后
1239
5927
-1
1349
1360
前
1266
5952
+1
21.9
18.9
后-前
+0027
+0025
-2
+0026
+3.0
-27.2
附表二:成果表
点号
测站数
实测高差(mm)
改正数(mm)
改正后高差(mm)
高程(m)
点号
1
1
+16
0
+16
100.000
1
1
100.016
2
1
-583
0
-583
2
99.433
3
1
-920
0
-920
3
98.513
4
1
+247
-1
+246
4
98.759
5
1
+256
-1
+255
5
99.014
6
1
+338
-1
+337
6
99.351
7
1
+380
-2
+378
7
99.729
8
1
+298
-1
+297
8
100.026
9
1
-52
0
-52
9
99.974
10
1
+26
0
+26
10
100.000
1
10
+6
-6
0
辅助计算
<
附表三:导线测量原始数据水平角观测
测回
竖盘
位置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度值
较差
修正值
° ' "
° ' "
"
° ' "
<1012
左
10
00 00 00
172 51 18
18
172 51 09
2
172 51 18
右
2
180 00 00
172 51 00
10
352 51 00
<123
左
1
00 01 00
110 42 30
6
110 42 33
3
110 43 30
右
3
180 01 18
110 42 36
1
290 43 54
<234
左
2
00 02 00
154 12 54
6
154 12 57
4
154 14 54
右
4
180 02 00
154 13 00
2
334 15 00
<345
左
3
00 00 00
110 46 00
0
110 46 00
5
110 46 00
右
5
179 59 30
110 46 00
3
290 45 30
<456
左
4
00 00 00
171 26 56
30
171 26 41
6
171 26 56
右
6
180 00 30
171 26 26
4
351 26 56
<567
左
5
00 00 00
179 09 30
24
179 09 18
7
179 09 30
右
7
180 00 06
179 09 06
5
359 09 12
<678
左
6
00 00 00
105 45 54
54
105 44 57
8
105 45 54
右
8
180 00 06
105 46 00
6
285 46 06
<789
左
7
00 01 00
150 00 12
18
150 00 21
9
150 01 12
右
9
180 01 30
150 00 30
7
330 02 00
<8910
左
8
00 00 00
112 31 48
54
112 31 21
10
112 31 48
右
10
180 00 30
112 30 54
8
292 31 24
<9101
左
9
00 00 00
172 31 36
0
172 31 36
1
172 31 46
右
1
179 59 54
172 31 36
9
352 31 30
附表四: 点平面距离测量
边名
读数
平均值
一次读数
二次读数
1-2
45.750
45.780
45.765
2-3
34.800
34.900
34.850
3-4
32.900
32.800
32.850
4-5
40.250
40.350
40.300
5-6
39.760
39.780
39.770
6-7
47.180
47.200
47.190
7-8
42.200
42.200
42.200
8-9
31.490
31.510
31.500
9-10
43.150
43.490
43.500
10-1
39.500
39.500
39.500
附表五:经纬仪闭合导线坐标计算
点号
观测角(左角)
°′″
改正数
″
改正角
°′″
坐标方位角
°′″
距离D(m)
增量计算值
改正后增量
坐标值
点号
∆x(m)
∆y(m)
∆x(m)
∆y(m)
x(m)
y(m)
1
2
3
4=2+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00.000
100.000
1
40 00 00
45.765
4 35.058
31 29.417
35.062
29.448
2
110 42 33
+18
110 42 51
135.062
129.448
2
330 42 51
34.850
3 30.396
24 -17.047
30.399
-17.032
3
154 12 57
+19
154 13 16
165.461
112.425
3
304 56 07
32.850
3 18.821
22 -26.930
18.815
-26.908
4
110 46 00
+18
110 46 18
184.276
85.517
4
235 42 25
40.300
3 -22.706
27 -33.295
-22.703
-33.268
5
171 26 41
+19
171 27 00
161.573
52.249
5
227 09 25
39.770
3 -27.043
27 -29.160
-27.040
-29.133
6
179 09 18
+19
179 09 37
134.533
23.116
6
226 19 02
47.190
4 -32.592
32 -34.127
-32.588
-34.095
7
105 44 57
+18
105 45 15
101.945
-10.979
7
152 04 17
42.200
3 -37.285
29 19.765
-37.282
19.794
8
150 00 21
+19
150 00 40
64.663
8.815
8
122 04 57
31.500
3 -16.731
21 26.689
-16.728
26.710
9
112 31 21
+19
112 31 40
47.935
35.525
9
54 36 37
43.500
4 25.192
30 35.463
25.196
35.493
10
172 31 36
+19
172 31 55
73.131
71.018
10
47 08 32
39.500
3 26.867
27 28.955
26.870
28.928
1
172 51 09
+19
172 51 28
100.001
100.000
1
40 00 00
2
-0.032
-0.270
0.001
0.000
总和
1439 56 53
187
1440 00 00
辅助计算
∑β测 = 1439˚ 56′53″
∑β理 =1440˚ 00′00″
ƒβ=-187″
ƒx=∑∆x测=-0.032,ƒy=∑∆y测=-0.270
导线全长闭合差ƒD =±0.07m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 = 0.07/396.61 =7/39611
容许的相对闭合差 k容=
ƒβ容=±60″√10=±3′09″
所以成果合格。
心得体会
本次实习也让我真正体会到测绘专业是一个团队的工种!我们组有7名组员,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和各自的长处是不一样的,我们配合起来才能发挥出较高的效率。我的主要任务是使用仪器测出数据。同时这次实习也拓展了我们与老师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因为以前人家说工程测量特别需要团队合作精神,我都没有能够完全了解。的确,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将要做的工作做好。只有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另外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化了友谊。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闹得大家都不愉快,但是我们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忘记昨天的不愉快,迎接新的朝阳!我们完成这次实习的原则也是让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并且能够单独的完成一项工作,达到相应的锻炼效果后进行轮换,以达到共同进行的目的,而不是单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这样也达不到实习的预期目标。即使收工了,百分之百也要重新来过,这样的话太划不来,既浪费时间和精力,有摧毁了组员的积极性,百害而不一利。另外,如果我们在平时就这样马马乎乎,对我们自己而言是自己对自己不负责,现在马虎惯了,将来对待工作也回、会草草了事!另外,我们拥有这样让你锻炼的机会是少之又少的,马马乎乎就等于将一次绝佳的机会给浪费了,丢掉了确实很可惜!所以,我们这个组的每个组员都分别进行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对经纬仪测量都是在现场进行计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没有对上一步的检核,绝不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做到步步有检核,回来后还要对内业进行准确计算,因为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避免测量的不准确还要进行重测。即使重测,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直至符合测量要求为止。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耐心、毅力和做事严谨的态度。只有这样,日后走上工作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