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所有分类xx集团集装箱码头工程1号方案设计梁板式高桩结构.docx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927461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3.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所有分类xx集团集装箱码头工程1号方案设计梁板式高桩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所有分类xx集团集装箱码头工程1号方案设计梁板式高桩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集团集装箱码头工程1号方案设计 梁板式高桩结构 摘 要 本工程位于黄骅港综合港区一港池南侧,东侧紧邻通用散杂货码头。根据吞吐量预测和船型分析,拟建设3个5万吨级专业化集装箱泊位,码头主体结构按10万吨级设计,设计年通过能力为150万TEU。码头总长度为1057m,堆场纵深996.3m,码头顶高程为6.0m,近期前沿设计底高程为-13.6m,远期可浚深至-15.3m,总长度为1057m,其中东侧496m考虑兼顾散杂货泊位功能,码头前沿线距已建围埝W3~W5轴线100m。码头总宽60m,其中前方桩台36m,后方桩台24m。主要用于装卸桥的布置;后方桩台宽15m,主要起连接作用。面板采用预制板,搭接在纵梁上。纵梁分为装卸桥轨道梁(轨距30m)、一般纵梁和边纵梁,纵梁搭在桩帽上。在结构计算部分,本设计计算了高桩码头横向排架和面板,其中纵梁按刚性支撑连续梁计算其内力。横向排架间距为7m,桩长为40米。 关键词: 集装箱码头;泊位;集装箱;装卸桥 ABSTRACT KEY WORDS:;;; 目 录 第1章 设计背景 1 1.1 工程概述 1 1.2 设计原则 1 1.3 设计依据 1 1.4 设计任务 1 第2章 设计资料 3 2.1 地形条件 3 2.2 气象条件 3 2.3 水文条件 3 2.4 泥沙条件 4 2.5 地质条件 4 2.6 地震条件 5 2.7 施工条件 5 第3章 设计成果 6 3.1 总体设计成果 6 3.2 结构方案成果 6 3.3 施工图设计成果 6 3.4 关键性技术要求 6 3.5 设计成果评价 7 第4章 总平面设计 8 4.1 工程规模 8 4.2 布置原则 8 4.3 设计船型 8 4.4 作业条件 8 4.5 总体尺度 8 4.5.1 码头泊位长度 8 4.5.2 码头前沿高程 9 4.5.3 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尺度 9 4.5.4 码头前船舶回旋水域尺度 9 4.5.5 陆域设计高程 9 4.5.6 航道设计尺度 9 4.6 平面方案比选 10 4.7 装卸工艺设计 10 第5章 结构选型 11 5.1 结构型式 11 5.2 结构布置 11 5.3 构造尺度 11 5.4 作用分析 11 5.4.1 永久作用 11 5.4.2 可变作用 11 5.4.3 偶然作用 15 第6章 结构设计 16 6.1 面板设计 16 6.1.1 计算原则 16 6.1.2 计算参数 16 6.1.3 作用分析 17 6.1.4 作用效应计算 18 6.1.5 作用效应组合 21 6.1.6 验算及配筋 22 6.2 纵梁设计 23 6.2.7 计算原则 24 6.2.8 计算参数 24 6.2.9 作用分析 25 6.3 横向排架 26 6.3.1 计算原则 26 6.3.2 计算参数 26 6.3.3 作用分析 27 6.3.4 作用效应计算 27 6.3.5 作用效应组合 39 6.3.6 强度验算及配筋 43 致谢 51 参考资料及设计规范 52 外文资料及译文 54 毕业设计任务书 68 设计进度计划表 72 第1章 设计背景 1.1 工程概述 1.2 设计原则 (一) 程建设法规、政策和规定。 (二) 结合国情,采用成熟的技术、设备和材料,使工程设计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工程量少、总造价低、施工进度快,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 注重工程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不占用土地,方便管理,节省投资。 1.3 设计依据 1.4 设计任务 第2章 设计资料 2.1 地形条件 2.2 气象条件 (一) 气温 年日平均气温低于-5℃的天数为71天,低于-10℃的天数为23.8天。 (二) 2.2.2降水 日降水量大于25.0mm的年日数为5天,最多7天。 (三) 2.2.3雾 年平均雾日数为12.2天,最多20天。 2.3 水文条件 (一) 特征水位 极端高水位:5.61m; 极端低水位:-1.22m。 (二) 设计水位 设计高水位:4.05m; 设计低水位:0.62m; (三) 波浪 表2-1-3-1码头前沿(五十年一遇)波浪要素表 (四) 潮流条件 2.4 泥沙条件 2.5 地质条件 表2-1-5-1 地质资料 层号 土名 土的状态 土层平均深度 (m) 预制混凝土 挤土桩 灌注桩 桩侧 极限 摩阻力标准值 qf (kPa) 桩端 极限 阻力 标准值qR (kPa) 土的地基抗力系数随深度增长的 比例系数 m (MN/m4) 桩的 极限 侧阻力 标准值 qsik (kPa) 桩的 极限 端阻力 标准值 qpk (kPa) 地基土 水平抗力系数的 比例系数m (MN/m4) 液性指数 IL 孔 隙 比 e 密 实 度 ①1 淤泥 1.69 1.69 2.0 4 2 12 2.5 ①2 淤泥质 粘土 1.31 1.23 4.1 10 3 20 4 ②1 淤泥质 粉质粘土 1.45 1.08 5.9 15 5 22 4.5 ②2 淤泥质 粘土 1.15 1.17 8.8 15 4 24 5 ②2下卧夹层 粉土 0.70 0.75 稍密 11.8 55 5.5 50 12 ③1 粘土 0.76 1.04 13.0 30 5 50 10 ③2 粉质粘土 0.72 0.71 14.4 34 6 55 15 ③3 粉土 0.58 0.68 稍密 中密 15.5 60 7 55 20 ③4 粉质粘土 0.75 0.78 17.0 40 6 53 15 ③5 粘土 0.73 0.99 18.6 34 6 55 15 ③6 粉土 0.66 0.57 稍密 中密 19.8 68 7 55 20 ③7 粉细砂 中密 密实 21.6 90 15 65 60 ④ 粉质粘土 0.78 0.82 24.5 38 5.5 50 12 ⑤ 粘土 0.78 1.02 27.3 38 5.5 50 12 ⑤下卧夹层 粉质粘土 0.56 0.64 30.5 60 8 65 25 ⑥1 粉土 0.44 0.60 密实 31.6 80 3800 15 75 1100 60 ⑥2 粉细砂 中密 密实 32.3 110 5500 16 80 1300 65 ⑥3 粉质粘土 0.59 0.67 39.1 65 2350 8 65 800 25 ⑥3夹层 粉土 0.49 0.67 密实 39.3 85 4000 15 80 1150 60 ⑥4 粉土 0.52 0.61 密实 46.7 90 4200 16 80 1200 65 ⑥5 粉细砂 密实 47.8 130 7000 18 85 1300 80 2.6 地震条件 2.7 施工条件 第3章 设计成果 [正文×××× 宋体小四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1 总体设计成果 3.2 结构方案成果 3.3 施工图设计成果 3.4 关键性技术要求 3.5 设计成果评价 第4章 总平面设计 4.1 工程规模 4.2 布置原则 (一) 总平面布置应满足本区域岸线规划的要求,满足港口整体发展的需要,充分与已建工程和将来预留发展工程相协调。 (二) 总平面布置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结合岸线资源使用现状,远近结合并留有发展余地。 (三) 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和依托条件,尽量减少工程数量,节省建设投资。 (四) 码头及航道布置合理,满足码头、船舶安全作业要求。 (五) 符合国家环保、安全、卫生等有关规定。 4.3 设计船型 4.4 作业条件 4.5 总体尺度 4.5.1 码头泊位长度 : 中间泊位: L——设计船长,为293m; d——泊位间富裕宽度,查表取30; 1-5-1-1泊位尺寸 端部泊位: =293+1.5×30=338m 中间泊位: =293+30=323m 4.5.2 码头前沿高程 4.5.3 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尺度 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宽度应不小于2倍的船宽,即2B=64.6m, 4.5.4 码头前船舶回旋水域尺度 本码头为有掩护码头,其回旋水域的回旋圆直径为2.0L(L为船长)。即,集装箱泊位的回旋半径为。回旋水域的水深与航道水深一致。 4.5.5 陆域设计高程 4.6 装卸工艺设计 第5章 结构选型 5.1 结构型式 5.2 结构布置 5.3 构造尺度 5.4 作用分析 5.4.1 永久作用 码头结构自重力:钢筋混凝土: 混凝土: 5.4.2 可变作用 量值随时间的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忽略的作用。包括堆货、起重和运输机械荷载、汽车、铁路、缆车、人群、船舶、风、浪、水流、施工荷载、可变作用引起的土压力。毕业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项 第6章 结构设计 6.1 面板设计 本设计中,前、后边板为单向板,计算较为简单,在此仅计算四边与纵、横梁相连的双向板,计算图示如图所示: 面板 面层 600 600 7000 图6-1-2面板纵断面图 6.1.1 计算原则 施工期:预制面板安装在横梁上,按简支板计算 使用期:面板与纵、横梁整体连接,为连续板,板的内力计算,首先按四边简支板计算出两个方向的跨中弯矩和,连续板的跨中弯矩取和;支座弯矩取和高桩码头设计施工规范(JTJ291—98)中4.1.9条,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冲切承载力按JTJ291—98中4.1.10条计算。 6.1.2 计算参数 Mx=0.07098×3.6×4.482=5.139 kN·m My=0.0256×3.6×4.482=1.850 kN·m Mx=0.525×1.850=0.971kN·m My=0.525×5.139=2.698 kN·m Mx′=﹣0.75×1.850=﹣1.388kN·m My′=﹣0.75×5.139=﹣3.854 kN·m a1=S+ a0+2h=0.587+0.46+2×0.15=1.347m b1= b0+2h=0.54+2×0.15=0.84m (La=4840mm,Lb=7680mm) a1=0.84m b1′=0.842m b1=1.347m 系数公式: α0、β0——系数; a=a1=0.84,b=2(b1+b1ˊ)=2×(1.347+0.842)=4.377 a=a1=0.84,b=2b1ˊ=2×0.842=1.684 a∶la=0.84∶4.48=0.19 b∶la=4.377∶4.48=0.977 b∶la=1.684∶4.48=0.376 lb∶la=6.58∶4.48=1.469 查表得:α1=0.135,β1=0.068 α2=0.194,β2=0.134 =0.2 =0.09 ===115(kN·m) ==45(kN·m) b=b1=0.84,a=2 (a1+a1ˊ)=2×(1.347+0.842)=4.377m b=b1=0.84,a=2a1ˊ=2×0.842=1.684m a∶la=4.377∶4.48=0.977 a∶la=1.684∶4.48=0.376 b∶la=0.84∶4.48=0.19 lb∶la=6.68∶4.48=1.469 查表得:α1=0.092,β1=0.091 α2=0.171,β2=0.156 =0.132 =0.101 ===60(kN·m) ==50.5(kN·m) Ma、Mb——双向板在单位宽度上计算宽度为la和lb的跨中弯矩标准值(kN·m); P——集中荷载标准值(kN)。 x y x y Mx=0.525×50.5=26.5(kN·m) My=0.525×115=60.36(kN·m) Mx0=﹣0.75×50.5=﹣37.86(kN·m) My0=﹣0.75×115=﹣86.25(kN·m) 59.68 2.698 0.971 ﹣3.85 -1.39 施工荷载 14.32 正面吊 60.36 26.5 -86.25 ﹣37.9 Mx=1.2×(59.68+0.971) +1.5×26.5=112.53(kN·m) My=1.2×2.698+1.5×60.36=93.78(kN·m) Mx0=﹣(1.2×1.388+1.5×37.86)=﹣58.46(kN·m) My0=﹣(1.2×3.854+1.5×86.25)=﹣134(kN·m) Mx=1.2×59.68 +1.3×14.32=90.24(kN·m) Mx=59.68+0.971+0.8×26.8=82.092(kN·m)My=2.698+0.8×60.38=51(kN·m)Mx0=﹣﹙1.63+0.8×52.5﹚=﹣31.68(kN·m)My0=﹣﹙4.93+0.8×93.75﹚=﹣72.85(kN·m)Mx=59.68+0.971+0.6×26.5=76.55(kN·m)My=2.698+0.6×60.36=38.91(kN·m)Mx0=﹣﹙1.388+0.6×37.86﹚=﹣31.68(kN·m)My0=﹣﹙3.854+0.6×86.25﹚=﹣72.85(kN·m) 6.2 纵梁设计 纵梁包括海侧装卸桥轨道梁、24m路侧装卸桥轨道梁、连系梁及后边梁,各梁断面及受力情况均不同。断面及断面特征值如下: 面积: 轴心位置:(距梁底边) 面积矩:S= 1.72(m3) 惯性矩:I= 0.539(m4) C50混凝土弹性模量 6.2.3 计算原则 (1)施工期:预制轨道梁安装在桩帽上,按简支梁计算,作用在梁上的荷载为预制梁及现浇接头混凝土自重,此时梁的有效断面为预制断面。 (2)使用期:纵梁按连续梁计算,作用在梁上的荷载为码头面板、面层自重及使用期的可变荷载作用。此时梁的有效断面为叠合断面。纵梁的内力计算参考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 291-98)“4.2.5”。 6.2.4 计算参数 预制梁长6m,搁置长度0.25m,连续梁支承宽度1.5m,净跨5.5m,横向排架间距8m。 1)简支梁 弯矩计算跨度 ,但不大于 剪力计算 式中:为计算跨度;为净跨;为搁置长度 2)连续梁 弯矩计算跨度,取中到中 剪力计算 6.2.5 作用分析 面板上的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包括短暂状况和持久状况)。 1)永久作用: (1)预制纵梁及现浇接头自重: (2)面层自重: 2)可变作用: 集装箱装卸桥:前轨距码头前沿线4m,轨距/基距=30m/15.6m;8轮/腿×4腿=32轮;轮距为1.2m;工作状态最大轮压为70t;非工作状态最大轮压为88t;两个方向水平力均按轮压的10%考虑,两机联合作业时的最小间距为3m。 集装箱正面吊运车:码头前方桩台装卸桥轨距范围内重载作业,控制荷载为前轴,共计4轮,单轮轮压250kN,接地面积0.46m×0.54m。码头前方桩台其他范围、后方桩台及引桥空载通过。 集装箱拖挂车:拖挂车载重量600kN,牵引车前轮轮压20kN,后轮轮压70kN,半挂车轮压56kN。 集装箱荷载:集装箱装卸桥轨距内,任意位置可堆放二层20′箱或40′箱,箱角荷载为137.2kN/角。集装箱尺寸:长宽=6.096m2.438m,箱角荷载P=120KN。集装箱尺寸:长宽=12.192m2.438m,箱角荷载P=152.5KN。该荷载可以与装卸桥同时存在。 6.3 横向排架 横梁为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面板一下部分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花篮型梁,其上部与面板连接部分为横梁的现浇叠合部分。 横梁内力计算分别施工期和使用期两个阶段计算。 6.3.1 计算原则 (一)施工期:分为四个施工阶段,需要分别计算其内力。 (1)安装横梁,横梁搁置在桩帽上,按简支梁计算内力。 (2)安装靠船构件,安好后现浇纵横梁接头。 (3)安装面板及现浇面板接头混凝土,此时横梁按弹性支承连续梁计算。 (4)施工期梁的有效断面为预制断面,作用在梁上的荷载为永久作用。 (二)使用期 使用期按弹性支承连续梁计算,作用在梁上的荷载为码头面层混凝土和各种使用荷载,使用期梁的有效断面为叠合断面。横向排架的内力计算参考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 291-98)“4-2-7”。 6.3.2 计算参数 施工期,横梁按简支梁计算时: 弯矩计算跨度:=4.4+0.2=4.6,但不大于1.05 剪力计算跨度:=4.4 式中:—计算跨度m; —净跨m; e—搁置长度m。 使用期及浇完街头混凝土后,横梁按弹性支撑连续梁进行计算,横向排架的计算跨度据《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第4-2-2条规定均取5m。 结构断面特性:见 阶段 断面图 截面面积 中和轴 惯性矩 混凝土 弹性模量(KN/m2) EI(KN.m)计入10%(钢筋面积) 预制 安装 阶段 0.825 0.66 0.1183 C50 345×105 40.18×105 试 用 阶 段 1.155 0.886 0.2875 C50 345×105 99.19×105 图6-3-2-1 6.3.3 作用分析 面板上的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包括短暂状况和持久状况)。 1)永久作用: (1)横梁自重:; (2)面板传给横梁自重:; (3)现浇面层自重:; (4)纵梁自重:; 2)可变作用: (1)堆货荷载:30KPa (2)装卸桥荷载:每台装卸桥4组轮子,每组8个轮子 (3)船舶荷载:①系缆力:按9级风计算, 。②撞击力:船舶靠岸速度 。 6.3.4 作用效应计算 1.相关数据[《港工建筑物》和《港工规范》] 混凝土采用C50混凝土,其弹性模量En=3.45×104N/mm2=3.45×105kN/m2 桩采用直径为1200mm的大管桩,为保证桩与桩帽的连接质量,桩头应嵌入桩帽50~100mm,取100mm。 桩帽宽取1500mm,桩帽高度不宜小于0.5倍的桩帽宽度,且不得小于600mm,取900mm,桩帽外包的最小宽度:0.25倍桩直径 =300。 (1)使用期:按弹性支承连续梁计算。 轴向刚性系数: (6-3-4-1) 式中:—桩自由长度段(m);—桩材料的弹性模量(KPa);—桩断面的面积 (桩入土段的刚性系数,R单桩垂直极限承载力) (6-3-4-2) (6-3-4-3) 其中,根据地质资料得: =8+21+27+43.5+165+36+47.6+66+60+54.4 +81.6+162+110.2+106.4+192+88+77 =1345.7 另外, 则 由上式(6-3.-4-2)得,C0=(115~145)R=130×7282.77=946760.1(kN/m) 由几何知识求得每根桩的自由长度为: l(n-3)a=6.0+13.75-0.62-0.15-0.5-1.4-0.9=16.18(m) l(n-3)b=16.18-1.2÷3=15.78(m) l(n-2)= 15.78-5.2÷3=14.05(m) l(n-1)a=14.32(m) l(n-1)b=11.34(m) ln=9.85(m) l(n+1)= 7.75(m) l(n+2)a=6.74(m) l(n+2)b=5.36(m) 由公式(6-3-3-4-1)得出每根桩的轴向刚性系数分别为: =6.68×105(kN/m) =6.91×105(kN/m) =6.87×105(kN/m) =7.29×105(kN/m) =7.52×105(kN/m) =7.86×105(kN/m) =8.04×105(kN/m) =8.30×105(kN/m) 支座的刚性系数CnV=CeNncos2αn ,其中CeNn——n桩的轴向刚性系数(kN/m);αn——桩轴线与垂线的夹角(°),cosαn=1; C(n-3)aV=6.63×105×1=6.63×105(kN/m) C(n-3)bV=6.68×105×1=6.68×105(kN/m) 双直桩C(n-3)V =C(n-3)aV+)+C(n-3)bV =6.63×105+6.68×105 =13.31×105(kN/m) C(n-2)V=6.91×105×1=6.91×105(kN/m) CnV=7.52×105×1=7.52×105(kN/m) C(n+1)V=7.86×105×1=7.86×105(kN/m) ②叉桩支座的刚性系数 αm、αm′——叉桩中两根桩轴线与垂线的夹角(°),皆取正值; sin2αm=sin2αm′= ,cos2αm= 、——叉桩中两根桩的轴向刚性系数(kN/m)。 = = =1.27×106(kN/m) = = =1.48×106(kN/m) 列出五弯矩方程 (6-3-4-4) r11= =11.75×10﹣-7 r12= =1.27×10﹣-7 r13==0.205×10﹣-7 r21= =1.337×10﹣-7 r22= =11.75×10﹣-7 r23= =4×10﹣-7 r24==0.346×10﹣-7 r31==0.205×10﹣-7 r32= =1.47×10﹣-7 r33= =12.12×10﹣-7 r34= =3.75×10﹣-7 r35==0.331×10﹣-7 r42==0.331×10﹣-7 r43= =1.218×10﹣-7 r44= =12.06×10﹣-7 r53==0.331×10﹣-7 r54= =1.558×10﹣-7 r55==11.23×10﹣-7 (6-3-4-5) 式中:—外荷载作用下,基本体系(简支梁)第n跨左支承和右支承的虚反力;—外力作用下,基本体系中第n支座的反力 将横向排架上的荷载分成以下情况由(6.3.4.5)求如下: 计算△np 面层:q=24×0.15×6.2/2×2=22.32kN/m 面板(面板自重由两根横梁承担)q=25×0.5×6.2/2×2=77.5kN/m 横梁q=25×1.155=28.875kN/m(使用期) q=25×1.851×6=277.65kN/m(施工期) 纵梁P=25×1.851×6=277.65kN 靠船构件(简化成集中力和弯矩) P=497kN M=1/2×497×4=994 kN.m 前方悬臂(简化成集中力和弯矩) G=24×6.2×0.15×4+25×0.5×6.2×4+25×1.155×4(使用期) =541.78kN M=1/2Pl=1/2×514.78×4=1029.56 kN.m(使用期) G=24×6.2×0.15×4+25×0.5×6.2×4+25×0.825×4(施工期) =481.78kN M=1/2Pl=1/2×481.78×4=963.56 kN.m(施工期) 后方悬臂(简化成集中力和弯矩) G=24×6.2×0.15×2+25×0.5×6.2×2+25×1.155×2(使用期) =541.78kN M=1/2Pl=1/2×257.39×2=257.39kN.m(使用期) G=24×6.2×0.15×2+25×0.5×6.2×2+25×0.825×2(施工期) =240.89kN M=1/2Pl=1/2×240.89×2=240.89kN.m(施工期) 堆货荷载:q=30×6.2=186kN/m 门机荷载:P=880kN 船舶撞击力:R=825kN M=825×0.6=495 kN.m 使用期 1)横梁自重,以均布荷载作用于横梁上: 图6-3-4-1 支座 0 1 2 3 4 5 横梁自重 虚反力 A1 B1 A2 B2 A3 B3 A4 B4 A5 B5 280.9 280.9 280.9 280.9 280.9 280.9 280.9 280.9 280.9 280.9 支座反力 89.5 179.03 179.03 179.03 179.03 89.5 表6-3-4-1 注:△1p=0.92×10-5 △2p=11.41×10-5 △3p=2.8×10-5 △4p=3.13×10-5 2)面板及面层自重,以三角形荷载作用在横向排架上: 图6-3-4-2 支座 0 1 2 3 4 5 面板及面层自重 虚反力 A1 B1 A2 B2 A3 B3 A4 B4 A5 B5 619.53 619.53 619.53 619.53 619.53 619.53 619.53 619.53 619.53 619.53 支座反力 154.7 309.44 309.44 309.44 309.44 154.7 表6-3-4-2 注:△1p=3.85×10-5 △2p=19.47×10-5 △3p=9.49×10-5 △4p=8.12×10-5 3)靠船构件自重,以集中力和弯矩作用于海侧支座处: P=870(kN) 图6-3-4-3 支座 0 1 2 3 4 5 靠船构件集中力和弯 矩 虚反力 A1 B1 A2 B2 A3 B3 A4 B4 A5 B5 -3925. 76 -1962.88 0 0 0 0 0 0 265.97 531.94 支座反力 949.78 0 0 0 0 257.39 表6-3-4-3 注:△1p=-8.28×10-5 :△2p=0: △3p=0:△4p=5.49×10-5 (二)可变作用标准值产生的作用效应: 堆货均布荷载、起重运输机械荷载等引起的内力,注意不同可变荷载同时存在的可能性。 1)装卸桥,以集中力作用在横向排架上: P=6904(kN) 图(6-3-4-3) 图6-3-4-4 支座 0 1 2 3 4 5 装卸桥 虚反力 A1 B1 A2 B2 A3 B3 A4 B4 A5 B5 0 0 0 0 0 0 0 0 0 0 支座反力 880 0 0 0 0 880 表6-3-4-4 2)堆货荷载,以均布荷载作用在横向排架上: q=30×6=180(kN/m) 图6-3-4-5 支座 0 1 2 3 4 5 堆货荷载 虚反力 A1 B1 A2 B2 A3 B3 A4 B4 A5 B5 1154.4 1154.4 1154.4 1154.4 1154.4 1154.4 1154.4 1154.4 1154.4 1154.4 支座反力 288.3 576.6 576.6 576.6 576.6 288.3 表6-3-4-5 3)船舶撞击力: P=142×0.378=53.676(kN) 图6-3-4-6 支座 0 1 2 3 4 5 船舶撞击力 虚反力 A1 B1 A2 B2 A3 B3 A4 B4 A5 B5 1023 511.5 0 0 0 0 0 0 0 0 支座反力 0 0 0 0 0 0 表6-3-4-6 (二) 施工期:施工期连续梁只考虑横梁面板自重以及靠船构件的作用,算法也按五跨连续梁计算。因施工期主要是固定荷载,故可求得: 1)横梁自重,以均布荷载作用于横梁上: 图6-3-4-7 支座 0 1 2 3 4 5 横梁自重 虚反力 A1 B1 A2 B2 A3 B3 A4 B4 A5 B5 204.8 204.8 204.8 204.8 204.8 204.8 204.8 204.8 204.8 204.8 支座反力 63.94 127.86 127.86 127.86 127.86 63.94 表6-3-4-72)面板及面层自重,以三角形荷载作用在横向排架上: 图6-3-4-8 支座 0 1 2 3 4 5 面板及面层自重 虚反力 A1 B1 A2 B2 A3 B3 A4 B4 A5 B5 619.53 619.53 619.53 619.53 619.53 619.53 619.53 619.53 619.53 619.53 支座反力 129.77 309.44 309.44 309.44 309.44 154.72 表6-3-4-83)靠船构件自重,以集中力和弯矩作用于海侧支座处: P=870(kN) 图6-3-4-9靠船构建纵断面图 支座 0 1 2 3 4 5 靠船构件集中力和弯 矩 虚反力 A1 B1 A2 B2 A3 B3 A4 B4 A5 B5 -3789.36 -1894.68 0 0 0 0 0 0 248.92 497.84 支座反力 916.78 0 0 0 0 240.89 表6-3-4-9而各项系数分别为: r11= =11.75×10﹣-7 r12= =1.27×10﹣-7 r13==0.205×10﹣-7 r21= =1.337×10﹣-7 r22= =11.75×10﹣-7 r23= =4×10﹣-7 r24==0.346×10﹣-7 r31==0.205×10﹣-7 r32= =1.47×10﹣-7 r33= =12.12×10﹣-7 r34= =3.75×10﹣-7 r35==0.331×10﹣-7 r42==0.331×10﹣-7 r43= =1.218×10﹣-7 r44= =12.06×10﹣-7 r53==0.331×10﹣-7 r54= =1.558×10﹣-7 r55==11.23×10﹣-7 使用期: (KN.m) 横梁 面板 靠船构件 装卸桥轨 堆货荷载 撞击力 作用效应组合 M0 0 0 1899.56 0 0 495 2973 M1 -21.14 -73.23 14.19 -174.41 -119.42 -117.43 -672 M2 -249.25 -505.23 -158.94 1.42 -107.06 -31.28 -1299 M3 -49.80 -164.27 -19.45 -2.15 -38.65 3.75 -332 M4 -40.08 -114.02 -84.16 -159.50 -246.94 2.48 -852 M5 0 0 257.39 0 0 0 289.1 表6-3-4-10 6.3.5 表6-3-4-11作用效应组合 承载力极限状态的作用效应组合: 根据公式横向排架跨中弯矩为: (二)短暂状况的短暂效应组合: 其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按下式确定: 施工期: 表6-3-5-1 使用期: 表6-3-5-2 横向排架内力值: 对于五跨的弹性支承连续梁,由五弯矩方程式可建立四个联立方程式,联立求解可得支座弯矩M1、M2、M3、M4、 M3。支座弯矩求出后,在由以下求每跨梁中跨中弯矩:X=(1/2)Ln Mnx=M0nx+MnX/Ln+(Mn-1-Mn)/Ln 支座反力: Rn=Rn0+(Mn-1-Mn)/Ln+(Mn+1-Mn)/Ln+1 单桩轴向力: Nn=Rn/cosan 叉桩轴向力: 施工期内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防水防火防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