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边城》教案王正印.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9270737 上传时间:2025-03-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城》教案王正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边城》教案王正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城》教案 王正印 长沙市一中 导入: 碑文: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今天的凤凰,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景点,是我们湖南省的一块非常具有魅力的名片,在美丽的凤凰小城边上,在溪水潺潺的沱江边上有一座静静的坟墓,墓碑上有这么一行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行墓志铭很谦逊,没有给自己立丰功伟绩;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又能感受墓主人的自信,至少在思想上是这样的。他就是在中国现代文学世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被台湾学者金介甫称为地位仅次于鲁迅的沈从文。 教学过程: 一、 走进从文 向你介绍一个作家——沈从文 • 一生跌宕起伏,富有传奇色彩 • 台湾学者金介甫:沈从文仅次于鲁迅 图:凤凰古城 • 沈从文1902年诞生于湖南凤凰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 • 父亲是军人,母亲能读书,懂医方,会照相。沈从文的启蒙教育得益于这位富有“胆气与常识”的母亲。 • 参读链接:《从文自传 · 我的家庭》 少年时代顽劣异常,却又不怕背书 • 上私塾总是逃学、打架、撒谎,和一批“小流氓”(沈从文语)四处游逛。 •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逃避那些书本枯燥文句去同一切自然相亲近"。 • 于是挨打、罚跪,没人能治。但背书却从来难不住,即便是全生的课文,临时背上十遍八遍,也能顺利过关。 • 参读链接: 《从文自传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1.湘西少年: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希奇。最希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分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为什么骡子推磨时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得烧红时在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作成?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这些古怪事情太多了。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2.军旅生涯:一到第二天,各处团总来见司令供办给养时,同时就用绳子缚来四十三个老实乡下人。当夜过了一次堂,每人照呈案的罪名询问了几句,各人按罪名轻重先来一顿板子、一顿夹棍。有二十七个在刑罚中画了供,用墨涂在手掌上取了手模。第二天,这二十七个乡下人就被簇拥到市外田坪里把头砍了。 (《清乡所见》) 当土匪出身 • 根据当地传统,家长和他本人都想让他成为将军,所以不到14岁就去当兵,却是一支“半匪半军”的队伍。由于写得一手好字,担任“司书” 。  • 这支队伍最常做的事是“清乡剿匪”,其实就是杀人、筹集军饷。六年时间,沈从文眼见有上万人被杀。 • 有人戏说,沈从文是“当土匪”出身。 参读链接: 《从文自传 ·清乡所见》 只身闯北京苦读,北大“蹭课” • 20岁时,沈从文厌倦了“半匪半军”的生活,只身来到北京,想上大学。 • 连新式标点都不懂,自然考不上,也上不起,只好在北大“蹭课”。而北大竟然也让这样的人“蹭”。 • 一边苦读,一边写作。没有经济来源,冬天只穿两层单衣,生活十分困窘。 不懂标点符号,竟成著名作家 • 1924年12月沈从文在《晨报》(徐志摩)副刊发表了一篇小说,初涉文坛。 • 到1948年,出版小说、散文、文论等共70多本,平均一年3本,是中国最多产的作家。 只有小学文凭,却当大学教授 • 1928年,只有小学文凭的沈从文应聘上海中国公学讲师,竟受到校长胡适赏识,让他讲授“小说写作”、“新文学研究” 。 • 后来又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讲师,在昆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副教授、教授。连江青都说,她在青岛大学读书时最爱听沈从文的课。 • 还编辑过《京报》 《大公报》《益世报》等大报的文艺副刊,编撰过中小学国文课本,创办过文学杂志。 • 他的爱情生活幸福美满——夫人张兆和是才女加美女,他们的婚姻还有一段佳话¡¡ 成就如此之高,却被点名批判 • 1948年郭沫若发表《斥反动文艺》,斥责他“专写颓废色情”,是“桃红色作家”,“一直是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存心不良,意在蛊惑读者,软化人们的斗争情绪”。 • 还有“左翼”作家攻击他 “为地主阶级歌功颂德”,“粉饰地主阶级恶贯满盈的血腥统治”。 参读链接:于继增《艰难的抉择:沈从文退出文坛的前前后后》 倒霉后自杀未遂,又成文物学家 • 北大不能干了,堂堂教授被安排到历史博物馆做一般职员:抄卡片,作讲解,为各方面打杂……文学创作从此停止。曾用刮脸刀片割颈动脉自杀未遂。 • “反右”时坚决不提意见,偶然逃过“反右”大劫。 • “文化大革命”中先后8次抄家,无休止的检查、批斗之余是扫厕所,到农村“劳改”。 • 但仍写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唐宋铜镜》《战国漆器》《中国的瓷器》等大量学术著作,著名作家转变成著名文物学家。 参读链接: 陈徒手《午门城下的沈从文》 国内臭国外香,晚年又“火”了起来 • 但他倒霉时,香港、日本、美国等海外的沈从文研究一直薪火不断,给他以极高评价,被尊称为¡°中国当代最伟大的在世作家¡±。 • 晚年的沈从文又¡°火¡±了起来:1981年《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在香港精印出版,成为国家领导人出访赠送外国元首的礼物;1978年调中科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1980年赴美国讲学;大量著作重新出版。社会出现“沈从文热”。 • 1985年中组部发文件给以部长级待遇:涨工资,换房子,配汽车、司机、秘书 • 参读链接: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润华文章《沈从文:一只不断上涨的股票》 两次诺贝尔奖提名,可惜擦肩而过 • 1983年沈从文患脑血栓,左身瘫痪。 • 1988年5月10日心脏病猝发逝世,这年86岁。 • 如果他晚去世半年,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参读链接: 瑞典专家披露中国作家屡屡错过诺贝尔文学奖原因 墓地十分奇特:一块五色大石 碑文: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图:出于景仰,张老师于2006年8月9日前来拜谒沈先生。 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沈从文出版文学作品分类统计 • 中长篇小说 10部 • 短篇小说集 38部 • 散文集  10部 • 评论集  3部 • 其他著作  14部 代表作:《边城》。1934年出版 • 评论家司马长风:《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 《边城》电影剧照 • 这是一个青春少女的爱情经历,兄弟两个共同爱上一个姑娘,二人为她而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决斗”。 • 《边城》有多个版本,还拍成了电影。 • 影响巨大! 二、 情节梳理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 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 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 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 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己 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 来!” 著名评沦 家李健吾称沈从文的 《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亚洲周刊》在评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时,将《边城》评为百强第二名,真是很有见地。 三、 体会“三美” 四、 揣摩从文写作目的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这篇中篇小说以川湘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二三十年代的恬静生活为背景,展开了一个悲剧故事。沈从文通过《边城》这部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出示PPT)作者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这些话正可证实小说的主旨。这篇作品人物形象生动细腻,山光月色描写得诗意盎然。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