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模具拆装与测绘实验说明书样本.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9270520 上传时间:2025-03-1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具拆装与测绘实验说明书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模具拆装与测绘实验说明书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模具拆装与测绘实验说明书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模具拆装与测绘实验说明书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模具拆装与测绘实验说明书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说 明 书课程名称: 模具拆装与测绘 院系: 航空材料工程学院 班 级: 118051 指导教师: 王仙萌 完成时间: 4月26日前 言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之一, 也是一个国家加工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利用模具来生产零件的方法已成为工业上进行成批或大批量生产的主要技术手段。模具对于保证制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缩短试制周期进而争先占领市场以及产品更新换代和新产品开发都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个地方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模具制造业的发展, 地区模具制造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这个地区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质

2、量、 创新能力和地区产业的经济效益。制造业要发展, 人才是关键。尽快拥有一批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是先进制造业实现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的迫切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任务。中国打造”世界工厂”, 使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艰巨的挑战, 同时也向我们表明了本次实验的重要性。目 录第1章 实验任务 4第2章 冲压模具的拆卸 5第3章 测绘冲压模具零件 8第4章 冲压模具的装配 15第5章 冲压模具平面装配图绘制 16第6章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18实训小结参考文献 第1章 实验任务1.1实验题目对如图所示的模具进行拆装与测绘。1.2 实验任务( 1) 按要

3、求正确拆卸模具。( 2) 测画模具非标准件零件草图。非标准件包括: 凸模、 凹模、 凸凹模、 固定板、 卸料板、 垫板、 固定挡料、 导料板、 承料板、 模柄、 上下模座。( 3) 按拆卸过程的逆向顺序, 重装模具。( 4) 绘制模具零件图和装配图。1.3注意事项( 1) 不准用铁榔头直接敲打模具, 防止零件变形。( 2) 分开模具前要将各零件的连接关系做好标记。( 3) 上下模座的导柱、 导套尽量不要拆开, 否则不易还原。( 4) 绘制模具装配图时, 应打开上模, 绘制下模的俯视图。装配图的右上角为冲件工序图, 工序图的下边为排样图。1.4实验要求( 1) 按要求完成模具的拆装过程。( 2)

4、 按标准用CAD完成模具各个零件的零件图若干张, 装配图一张。( 3) 编写说明书一份。第2章 冲压模具的拆卸2.1实训前的准备( 1) 选择模具一套。( 2) 拆装工具: 游标卡尺, 台虎钳、 榔头、 十字和一字螺丝刀、 砂纸、 锉刀等常见钳工工具。( 3) 准备几块碎布、 盆、 纸板、 煤油。2.2拆卸时的注意事项拆卸前对需要拆卸的模具进行观察、 分析, 了解其用途、 结构特点、 工作原理以及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和紧固方式、 相对位置和拆卸方法, 并按钳工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 以免破坏模具零件。( 1) 先测量一些重要尺寸如模具外形: 长X宽X高X。为了便于把拆散的模具零件能装配复原和便于

5、画出装配图, 拆卸过程中各零件及相对位置应做好标记, 并保存好原始记录。( 2) 在拆卸过程中, 切忌损坏模具零件不能强行拆卸的部位, 不能强行拆卸。拆卸过程中对少量损伤的零件应及时修复, 严重损坏的零件应更换, 不能用铁锤直接敲打模具防止模具零件变形。( 3) 上下模的导柱和导套最好不要拆下, 否则不易还原。2.3冲压模具拆卸( 1) 将模具整体浸入煤油中, 浸泡3050分钟, 浸泡期间用毛刷将模具上的污垢进行初步清洗, 然后取出, 晾干。( 2) 如图所示, 首先把模具翻转, 基准面朝下放在平台上。( 3) 分离上下模用橡胶锤向模具分离方向打击导柱、 导套附近的模板。开模时, 上、 下模要

6、平行严禁在模具倾斜的情况下猛打。( 4) 下模拆卸上、 下模分离后对下模进行拆卸, 如图所示先用一字螺丝刀卸下凹模的紧固螺钉, 由下模座底面向凹模方向打出全部定位销钉, 然后卸下导料板螺钉, 分离承料板和导料板。( 5) 上模拆卸上、 下模分离后, 对上模进行拆卸, 如图所示用一字螺丝刀卸下凸模的紧固螺钉, 由上模座上表面向凸模方向打出全部定位销钉, 分离上模座、 凸模垫板、 凸模固定板、 凸模。2.5拆卸注意事项( 1) 拆下的上、 下模座板和固定板等零件务必放置稳当, 防止滑落、 倾倒砸伤人而出现事故。( 2) 各类对称零件及安装方位易混淆的零件, 在拆卸时要做上记号, 以免安装时搞错方向

7、 3) 拆下的螺钉、 销钉及各类小零件需用盒子装起来, 或分类摆放整齐, 防止丢失, 也方便随后安装, 避免细小零件丢失。第3章 测绘冲压模具零件5.1 测绘前准备将各个模具零件进行表面清理, 用煤油洗去表面油渍, 然后用砂纸将模具零件表面的锈迹抛光, 避免测量时造成误差。5.2 模具零件测绘方法及步骤( 1) 绘图前, 仔细观察、 分析模具零件, 确定各部分的形状和相互关系, 选择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2) 目测模具零件大小, 一般采用先确定零件基本单位长度, 然后以此长度确定其它各部分尺寸的大小。应使绘制的模具零件三视图总体和局部形状、 大小比较接近零件实际。( 3) 画图时, 应注意

8、先后顺序和位置关系。( 4) 三视图轮廓线绘制完成后, 用标注命令按测绘的数据进行标注。( 5) 检查各视图及标注的尺寸是否正确, 经过修改, 确定无误后保存。( 6) 拟定技术要求, 检查、 填写标题栏。5.3 模具零件主要尺寸图凹模承料板固定挡料销导料板固定卸料板模柄凸模凸模垫板凸模固定板上模座下模座第4章 冲压模具的装配4.1 模具装配前的准备装配前需用煤油清洗各零件, 特别是螺纹孔、 销钉孔要用抹布擦拭干净。4.2 上模的安装上模的安装一般按一定步骤进行, 具体操作如下。( 1) 用游标卡尺测量凸模外形尺寸及固定板孔尺寸, 防止凸模装错位置或方向。用橡将凸模打入凸模固定板对应的孔中,

9、保证凸模底部与固定板底面相平。( 2) 把固定板、 凸模垫板、 上模座按照拆卸时所做的标记合拢, 对正销孔, 打入销钉, 用螺钉紧固。4.3 下模的安装下模的安装也需按一定步骤进行, 其过程如下。( 1) 将承料板与导料板用螺栓紧固。( 2) 将固定卸料板、 导料板、 凹模按照工作顺序放在下模座上, 对正销钉孔, 打入销钉, 并用螺钉紧固。4.4 上、 下模合模合模前, 导柱、 导套需涂抹黄油。合模时, 上、 下模应处于工作状态, 即上模在上, 下模在下, 中间加等高垫铁或方木, 防止合模到位后引起冲击。上、 下模要平行, 导柱、 导套要顺滑, 用铜棒轻击即可自动合拢, 禁止上、 下模在歪斜情

10、况下强行合模。最后再一次检查工作场所周围有无零件掉落。第5章 冲压模具平面装配图绘制5.1 模具平面装配图的作用新模具的设计、 仿制及旧模具改造, 一般要先画出模具装配图, 再由模具装配图拆画模具零件图。在模具制造过程中, 模具装配图是指导模具装配、 检验的重要技术依据。在模具使用和技术交流中, 一般从模具装配图了解其性能、 工作原理、 使用和维修方法等。因此, 模具装配图是指导模具生产、 维修和改造的重要技术文件。5.2 模具装配图5.3 模具工作过程1销钉 2上模座 3导套 4螺钉 5导柱 6下模座 7销钉 8凹模 9导料板 10固定卸料板 11凸模 12凸模固定板 13螺钉 14凸模垫板

11、 15压入式模柄冲裁过程: 将条料沿着导料板9从前向后手工送料至条料料头顶住固定挡料销, 模具的上模部分向下运动, 在凸模11运动到接近最低位置时, 条料被凸、 凹模冲剪, 工件与条料分离: 凸模11继续运动至最低位置时, 工件被凸模11推出凹模8, 此时压力机滑块刚好在下止点, 冲裁过程完成。 回程过程: 在压力机作用下, 上模座2上行, 凸模11与凹模8分离, 在固定卸料板10的作用下, 条料被留在固定卸料板10与凹模8之间。完成回程过程, 准备下次冲裁。第6章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6.1 模具零件图的作用每一套模具或机构都是由许多零件按一定装配关系和技术要求装配起来的。表示模具结构、 大小

12、及技术要求的图样称为模具零件图。模具零件图是制造和检验模具零件的依据, 是指导模具零件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6.2 模具零件图凹模承料板导料板固定卸料板模柄凸模凸模垫板凸模固定板上模座下模座实训小结此次实训是本学期以来的第一次实训, 为期时间仅为一周, 因此我们的实习的时间不多。本次实训的内容是模具拆装与测绘, 实训的第一天我们听老师讲解拆装模具的一些知识和拆装测绘的注意事项, 以便我们接下来的实训操作。实习我们按照老师的先前的讲解的步骤进行, 先是我们选好一副模具再拿着书本上的知识对照了解冷冲压模具的工作原理、 结构组成、 模具零部件的功能、 相互间的配合关系, 然后刘宝和肖寿平负责草绘冲压模

13、具的总体的结构图, 负责测量所需要的尺寸, 陈键和梁松山就在一旁分析模具拆卸步骤, 模具的总体机构画好之后, 洪学涛就开始分模了, 先是把上模的螺栓拎开, 把上模取下后我们就开始草绘, 最后我们逐步完成了拆卸与装配的整个过程。在本次实训中我们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体会到的是合作精神, 因为以后真正工作时有些工件不是一个人就能做出来的, 感觉团队的力量是很大的;第二是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 都亲自动手了;第三比较全面的了解了模具的结构、 动作过程以及原理;第四体验到了”细心”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的道理。总之, 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 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 能力、 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 匡和碧冲压模具设计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2 党杰 机械制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63 王璞 AutoCAD 西安西安工业大学音像电子出版社 .94 杨海鹏磨具拆装与测绘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