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模式.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9267917 上传时间:2025-03-1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模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模式25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一、导论信息通信科技之广泛应用对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商业经营模式造成革命性之改变与影响。然究其内涵,企业加强产业经争力、提升产业效率、加强顾客服务之经营理念由来已久。电子商务时代之到来使得顾客对于产品之价值前提(Value Proposition)从以往以价格为导向,转变成为对于商品品质、个人化需求、成本以及服务品质等多方面之要求,迫使企业加速各项营运管理与作业流程之整合。与其说电子商务带来商业革命,不如说是电子商务为企业营运管理之一个必经的演化(Evolution)过程。 电子商务时代消费者对于产品要求之提升,固然代表了新的商业机会

2、相对地也代表了新的商业竞争与挑战。电子商务之影响,除了改变消费者对于产品之期望外,亦代表新的商业竞争模式之产生,电子消费产品之增加、产品生命周期之缩短、市场与运销管道区隔界线之模糊、产业进入门槛之降低、产品替代品之增加以及不同企业间原有合作竞争关系之改变,在在迫使企业调整自身组织架构,重新检视企业竞争优势,朝更有效率及竞争力提升之作业模式与提供产品附加价值之方向前进,以因应电子商务时代所带来之冲击。 电子商务时代之到来改变了传统产业推(Push)之经营模式,逐渐转型为以顾客价值为主体之拉(Pull)之经营模式。企业于电子商务时代所面临之议题,不再是如何估算出市场之供给与需求量,进而制造出合适

3、之产品;而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针对不同的顾客对于不同产品所需之价值前提,以最低之成本,制造出满足顾客需求之产品并提供顾客最佳化之服务。 实务上发现部份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仍存有错误认知,无论近年来网络公司之泡沫化或企业电子化导入之失败,均使大众对于电子商务之实质效益存疑,然而电子商务早已对传统商业运作造成根本性结构之改变。 部份企业将电子商务定位在计算机信息与软件之应用,藉由营运流程电子化之努力固然能够改进企业营运效能,然而电子商务所涉及之面向与涵盖之范围远较计算机软件为之广泛。电子商务时代,企业不但需要提升自身之营运效率,更重要的是企业能够实时反应顾客需要与有效运用企业资源之经营模式,而此种经

4、营模式往往并非单一厂商努力即可达成,其涵盖之范围一般包括与产品整体供应链所有成员间之合作。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之兴起,信息软件与专有名词之推陈出新,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以及电子商务所衍生之信息科技、新规格、新的信息产品以及新的经营模式感到困惑,本文将针对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息息相关的供应链管理出发,分别从二者间基本观念及关联性着手,介绍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于商业应用层面之认知,毕竟企业于电子商务之应用上仍应以信息科技应用对商业活动之影响层面为主,而非以信息科技为主体。 二、 传统商业模式与电子商业模式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有何不同?多数企业在进一步了解电子商务内涵,或是利用电子商务改进企业运作模式及拓展商

5、务之前,往往尚不了解企业自身问题之所在;也就是说,企业往往在解决问题后,尚无法掌握问题核心之所在。大部分企业于传统的商业环境所遭遇之主要议题大致包括下列三项: (一) 地理环境之区隔:地理环境之区隔造成拓展商业市场之限制,以及市场中出现同构型过高之顾客与供货商。企业受限于商业地理环境之限制,买主无法找到合宜之卖主,提供满意之产品与服务;相正确,供货商亦无法找到合适之顾客,导致整体经济资源之错置与浪费。在传统的商业环境中,买卖双方迫切需要一种发现对方或被对方发现之机制,因而增加商业交易之机会,然而受限于地理环境之限制,市场中买卖双方往往不知对方之存在,而造成行销上市场及顾客群之区隔。(二) 企业

6、间联系与互动之频繁:企业许多作业流程中缺乏效率导因于企业运用人力来管理企业间复杂之联系与互动关系,此种管理方式导致企业间之联系变得十分复杂与繁琐,且易产生错误。企业间商务交易之行为牵涉不同企业以及不同部门间包括订单、报价、原料购买、制造、储放、运输、发票、会计作业等,细微错误之产生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与资源加以修改更正,营运效率因此大幅低落。(三) 充斥过多的产品库存:缺乏攸关产品各项计画之能见度与透明度,导致产品供应链中充斥着过多之库存品,主要原因为供应链间之成员无法了解其它成员之营运计画,导致无法于适当之时间点产生正确之产品组合与产量。 电子商务的到来与信息软件之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传

7、统商业经营所面临的问题。电子商务之使用增加了企业价值链间之透明度(Transparency),企业得以突破既有市场上之限制,利用不同之行销管道结合商业合作伙伴,将产品推展至以往无法触及之市场;同时企业亦得以利用网络之联结驱动企业间彼此之联系与合作,真正落实商业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亦可藉由电子商务软件大幅度增加产品供应链间之透明度与能见度(Visibility),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产品库存,并藉由信息之交流,使得企业可随时掌握产品市场信息,了解顾客需求,以提高产业竞争力。 由于电子商务的使用增加了企业价值链间之透明度,企业供应链之管理不再局限于公司内部之成本降低,而扩展至公司原有之上下游厂商

8、之相互合作。供应链管理使得厂商从原先企业内部静态的控管提升至动态的管理模式,由于局部化的管理模式与成本控制并无法有效反应顾客之需要,取而代之的是以顾客价值为导向之整体供应链经营模式,为因应电子商务所带来之变革,企业必须不断地取得及分析既有与可能合作之上下游厂商、信息科技与公司组织架构,机动调整经营模式。 三、 电子商务与企业电子化电子商务与企业电子化在本质上有其根本之不同。电子商务,一般界定为利用电子媒体于网络上从事买卖之商业行为;而企业电子化,则涵括了电子商务,其所涉及之领域包括企业间前端至后端之电子媒体应用,不但止于电子交易,而是彻底利用电子设备重新界定自身经营模式,以创造顾客价值。从电子

9、商务与企业电子化之实质内涵而言,电子商务改变了有形与无形商品间买卖之交易行为;而企业电子化则改变了企业与企业、顾客甚至内部员工间之关系。 多数专家认为由于企业电子化(E-Business)与电子商务(E-Commerce)之本质不同,研究时应加以区分;惟亦有主张认为对企业而言,如何得以在电子商务时代进行商业竞争诚为企业了解电子商务之关键,因此电子商务与企业电子化二词应可交互使用,认为凡涉及利用电子信息媒体来进行商业经营管理与交易之方式均可称之为电子商务。由于本文仅针对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二者间之关系加以分析,因此除特定章节外,对于企业电子化于电子商务二名词并不特别加以区分。 基本上电子商务可概

10、略分成二层面向(Two Dimensions)。第一层面向(First Dimension),就电子商务所涉及之交易个体(Transaction Party)而言,电子商务可区分为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个人(B2C)、以及个人对个人(C2C),此为分析电子商务之基本方式,主要着眼点为电子商务涉及之市场与行销管道;其次,依据电子商务交易之本质(Transaction Nature)来区分(第二层面向,Second Dimension),电子商务能够为电子信息软件之应用,其层面可定位为卖方(Selling)、买方(Buying)、及买卖双方同时进行的交易。 一般而言,客户关系管理(CRM)所

11、涵盖之范围如电话客户服务中心(Call Center)、电子商店(Electronic Storefront)以及数据库采矿(Data Mining)与商情分析(Business Intelligence)等均属卖方范围;而电子采购(E-Procurement)、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等,本质上多属买方;而近来兴起之电子市集(E-Marketplace),其于商务应用上之本质则涵括买、卖双方。电子商务除了改变企业之经营模式,创造了不同的商机与挑战,然而电子商务对于商业经营所造成之影响不但止于企业本身,而在于电子商务改变了顾客的价值导向。消费者在传统的商业时

12、代,只能针对商家所制造出来的商品选择买或不买;而藉由各种商业分析与判断,商家于购买产品物料后再大量生产,以赢取消费者青睐。 然而电子商务之兴起,使得消费者之地位不再处于商业价值链之最后端;相反的,消费者对于商品之喜好程度与满意度成为整体价值链与供应链之驱动力量。电子商务前所未有的力量使得消费者有能力使生产者倾听消费者之意愿,今日的消费者不再以购买生产者所制造出来之商品为满足;相反地,消费者藉由电子商务之工具使得生产者必须满足不同顾客间对于商品之价值前提;而相对地,电子商务也促使企业有能力同时经营不同的市场,并将商业触角延伸至不同之顾客群。 四、 商业网(B-Webs)电子商务使得消费者有了与厂

13、商抗衡之力量,藉由网络之使用,消费者能够很迅速地得知同类型产品之信息与定价,也可藉由网络之应用,向厂商表示对产品的期望以及对服务之要求。电子商务时代之到来迫使企业必须聆听顾客之心声,了解顾客对于产品服务之要求。然而不同之产品与市场区隔,顾客对于产品之价值前提亦有所不同,而满足顾客对于商品之不同要求与期望,则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竞争之关键。要了解顾客对于商品之价值前提,首先要从电子商务之本质着手。电子商务不但为电子信息软件之应用,电子商务之应用对整体商业结构产生根本结构上之改变。在数字资本(Digital Capital)这本书中,认为在电子商务时代,不同产业间之供货商、运销、服务商、基础设施以及顾

14、客使用网络将彼此间之商业合作与交易关系紧密契合,形成一个特殊的商业结构,称之为商业网(B-Webs)。该书依据不同之顾客价值前题将之分类为:(一) 开放性市场市集(Agora)型态与传统之市集相似,其存在之价值主要为动态性之价格导向,对于顾客而言主要之价值前提为变现性(Liquidity),即为将货品转化成期望之价格。(二) 集团(Aggregation)商业型态存在之主要价值在于汇总商品数量与服务,提高顾客之选择性与便利性。其价值前提为将商品之选择、价格、便利性、买卖交易之撮合等作最佳化之安排。(三) 价值链(Value Chain)强调企业流程之整合,其价值前提为商品之设计、制造、运输、服

15、务等流程之整合,以创造顾客价值。(四) 联盟(Alliance)主要价值为产品之创造力,透过不同企业或个人间之联盟合作关系,能够创造出符合不同顾客价值导向之商品。(五) 运销网络(Distributive Network)其主要之价值在于将有形或无形之商品运送至企业或顾客之处,强调的是商品之分配与运销,而其对于顾客所产生之价值为便利商品之交换以及信息、货物及服务之运输。上述五种分类方式基本涵括了电子商务对于传统商务结构所造成之影响,也点出不同商业网络中顾客对于商品及服务之价值前提,因此无论电子商务所涉及之新兴商业模式、现象、软件应用、专有名词等,实际上均为凸显电子商务对商业环境及顾客价值所造成

16、之影响,此种影响层面涉及如前述之电子商务之第一与第二面向,因此企业在界定自身商业模式前,应先辨明电子商务对于企业内部与外在环境整体商业结构所形成之改变,同时了解自身经营模式中顾客对于所提供产品之价值前提特性。五、 企业电子化电子商务之四个阶段由于电子化所费不赀,企业采行电子化时除了评估其成本效益与投资报酬外,最重要的考量为电子化之程度能否符合企业对于商务拓展之期望,增加企业竞争力并同时满足顾客对于产品与服务之要求。不同的产业由于商品与作业流程之不同而对电子化之程度与范围不一,甚至单一企业不同部门间对于电子化之要求亦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因电子化导入之范围与程度之不同,企业电子化可区分为下列几个阶

17、段,在此企业电子化(E-Business)界定为数据资料之传输特质;而电子商务(E-Commerce)则为数据传输特质对应于商务上之应用。 (一) 网站呈现(Web Presence)单向之沟通(One Way Communication)在电子化的第一个阶段,企业利用网络提供企业服务、商品信息予顾客群。此种与顾客之沟通方式为单向之沟通,顾客并无法利用企业网站进行商务交易。而此类商业模式在电子商务之运用(在此电子商务界定为电子应用软件之使用,亦即利用电子软件来从事商务)可界定为电子邮件、资料与文件下载及网站浏览等。(二) 电子商务(E-Commerce)信息库之存取(Data Access)第

18、二阶段之电子化为企业于网络上设置网站提供顾客下单订购之服务,在电子商务之界定上,能够产品之咨询、窗体登录乃至于网络上交易之进行为例。(三) 数据传输(Data Delivery)资料交换(Data Exchange)此阶段着重企业间供应链之配合,利用资料交换可提高产业间之能见度,了解顾客需求,进一步提供企业对于商品制造、运输、销售等信息。传统的电子信息交换(EDI)可为具体应用实例。(四) 自动化之商业流程整合(Automated Inter-Business Processes)流程分享(Sharing Processes)在终极阶段,电子化程度已臻完善,整体供应链之成员可藉由电子商务软件之

19、应用,达到产业间自动化商业流程整合之目标,特定企业商业资料之输入,可自动引发上下游企业之商业流程,使得整体供应链流程趋于完善,产业间亦可藉由资料之分享共同进行商品之规划、设计、制造等,以提供顾客更佳的服务。如货主负责之库存管理(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以及协同计画预测与运补(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 CPFR)等均为电子商务之运用。 六、 供应链管理之定义供应链能够定义为企业间跨功能部门中运作程序整合协调之合作策略;而供应链管理之本质则是追求企业合作之效率,以较少之产品前置时间

20、与营运成本之最佳考量,来获取企业营运之竞争优势,二者本质上有所不同,应加以区分。供应链管理为传统管理理念,存在已久,并非电子商务下之新产物,最佳的例子就是电子资料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EDI)于商务上之应用。 以往企业间为达成信息互通或电子交易之特性,以增加信息透明度以及降低交易成本,减少资料于作业过程中重复输入之人力资源耗费与错误之发生,遂采行EDI作为供应链之管理工具;然而完整供应链管理所涵盖之范围不但涉及原料采购及与供应者间之关系,其实质影响之层面涵括从原始物料到产品交付顾客乃至其后之售后服务等。 以往供应链专家多认为供应链管理乃针对在企业间于运

21、筹(Logistics)及运销(Distribution)之活动整合。然而,现代的供应链管理层面涵盖更广,一般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企业流程中与其它企业之共同合作之过程,其中包括采购、产品规划、制造、库存管理、组装、仓储与产品运输等流程。 换言之,供应链管理为有效整合供货商、制造者、仓储等企业流程,因此企业得以制造并于适当的时间,分销适当数量之产品至适当的地点,并得以减少产品之整体成本同时满足顾客之服务品质要求。 从企业的观点而言,供应链管理类似企业流程之一把大伞(Process Umbrella),涵括范围从产品之制造到最终运输至顾客间之各项流程。 而从企业之组织架构而言,供应链管理应视为商业

22、合作关系之网络结构,不同公司间从产品之原料来源、制造、配销、运送等形成一个紧密之合作关系。其主要的特征可包括: (一) 物流(Material Flows):包括实质产品从供货商至顾客之供应链管理,乃至反向之产品退件以及产品服务与弃置等。(二) 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s):包含需求测试、订单传递、产品运送状态之查询与告知等。(三) 金流(Financial Flows):包含信用卡资料、信用控管、付款方式与计画、以及委托销售等相关措施等。 因此供应链管理能够定义为产品之原料实体、产品信息以及金融财务等相关信息在整体供应链成员间之互通情形。供应链管理将原本独立、非常态性合作以及

23、片段之产品作业流程,整合为一整体性紧密合作之系统以提供最佳顾客最佳的产品价值。根据研究机构IDC的定义,所谓的供应链管理,乃是指企业将供货商与交易伙伴整合(Integrate)至本身的组织之中,藉以最佳化(Optimize)资源的分配,乃及合理简化(Streamline)由产品设计或概念发想至实际销售或递送过程中之信息、商品、服务的一段连续性过程。 七、 供应链管理之必要性一九八及一九九年代,随着国际化趋势潮流的来临,为面对国际化商业竞争与挑战,企业开始注意内部之控管,此阶段之经营管理观念重点在于组织架构调整及成本降低。于企业管理之变革所造成之影响,即为企业不断地运用组织再造(Restruct

24、uring)与缩减组织规模(Downsizing),来达到降低成本之目标。藉由成本之降低、资源之有效应用以及组织结构与作业流程间效率之增进,企业能够大幅提升其产业竞争力。 过去的十年由于电子商务的到来,企业面对国际化之冲击所采取的策略亦有所改变。上述传统的降低成本策略已不足以应付电子商务之需要,特别在电子商务时代,低成本虽然仍为吸引顾客之主因,然而顾客对于产品之期望已不再限于价格一项,如何降低成本已不再是企业主要的努力目标,取而代之的是如何赢得顾客满意度,这也成为所有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所面临之最大的挑战,特别现在的顾客群对于产品的要求较以往更为严苛,企业间竞争更为激烈,而顾客对于高品质产品及服

25、务之需求也将永无止境。 传统之经营模式强调预测顾客对于产品之喜好与需求量,然后再大量制造以降低成本。然而标准化的产品已逐渐在电子商务之竞争中败下阵来,企业以传统的推销方式将已制造好的商品推销给顾客,已证明无法在电子商务革命中存活。然而其要义并非凸显每一厂商均需藉由电子商务与顾客作直接之沟通与联系,而是强调企业应善用电子商务之特性,佐以产品之特质与顾客之价值前提,结合上、下游之企业,以产品整体性之服务品质作为商业竞争之基础。 电子商务中几项重要的法则值得企业注意,电子商务时代中,既有的营运观念已逐渐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服务取代商品本身之价值;顾客需求引导产品之生产;而产品价格将迎合市场条件等。各

26、项法则均说明公司应认知其在产品整体供应链上所扮演之角色,以产品供应链之整体表现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另外,由于顾客对于产品的要求度愈来愈高,单一厂商实在无法担负起满足顾客需求之重担,因此藉由与上下游厂商在供应链上之合作,可提高企业之竞争力。 八、 供应链管理之目标与其困难度供应链管理的短期目标为提高产能、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及减低产品销售循环所需之时间;而其长期目标主要为提高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以及公司收益。供应链管理之改变不但改变了企业经营的态度,亦对企业之文化造成了变革。 传统上企业对企业之合作关系充满了怀疑与不信任感,供应链管理之关键促使上下游的厂商在互信的基础上合作,也促使厂商彼此形成一

27、个动态性的交易网络,彼此分享产品生产计画和各项信息以满足顾客需求。企业对企业间之关系也从传统的依序性的信息传递,演变至今日的共同合作计画与协调供应链上之各项工作。 分析家指出,多数厂商未能达致顾客满意之主因为供应链管理失当,部份未能随着时代进步之厂商完全忽略供应链管理之重要性,最终则难逃电子商务竞争之淘汰。过去二十年来,由于计算机与信息科技之发展,顾客对于产品服务要求度之提高,企业供应链间之复杂度以及供应链中所花费之成本所占产品之比例也日益增加,供应链管理也愈形重要。 供应链管理涵盖之范围甚广,从原料供应、生产制造到运销至终端顾客为止均属供应链管理之范围。惟供应链管理虽可大幅提高企业之生产力、

28、降低成本、改进服务品质与增加顾客满意度,仍有几项困难有待克服。 首先,不同企业间之经营目标不同,各自拥有不同的经营设备与经营目标,导致整合困难;其次,供应链是一个动态随时调整之竞争环境,商业伙伴间之关系随着市场上之变化而有所改变,长期互信之合作伙伴关系甚难培养。九、 网络驱动(Internet-Enabled)之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历史由来已久,产业间企业上中下游之相互合作本就是不同企业间为追求竞争力而发展出之商业模式。电子商务盛行之后,由于传统经营模式与商业竞争均迥异于以往,因此企业间也大量采用信息软件来负责供应链间之信息传递与营运经营,透过网络之联结,供应链管理之效率也较以往提升。网络之普

29、及化,加速新商业模式之诞生,与以往之商业模式相较,网络驱动之供应链大致可产生下列四种不同的商业模式: (一) 电子化设计(eDesign)藉由信息软件之应用,不同厂商间能够透过网际网络交换产品之设计与规划,加强原料供应者、制造商,以及运销业者间对新产品研发之意见交流。 (二) 电子媒介商与电子市场(eMediaries and Exchange)新兴电子媒介商与电子市场的大量出现对于企业传统之交易行为造成了革命化之影响。不同企业间可藉由网络之传输与联结,整合彼此间之交易行为,除了可降低成本与节省人力时间外,并可透过网络之买卖行为机动性处理库存品。(三) 协同规划(Collaborative P

30、lanning)也就是所谓的虚拟供应链。不同企业间在产业的价值链管理上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透过网络的联结形成一分工合作之企业共同体。不同的企业可专职其长,而将价值链中其它管理部份交由不同的厂商来处理,如此可大幅提升整体供应链之竞争力,而供应链中之个别产商也因此而获得公司最大之利益。(四) 电子履行作业(eFulfillment)电子商务另一个重要的课题在于如何满足顾客之各项需求,包括产品之供应量、运销乃至售后服务等。由于网络作业快速,顾客对于产品之信息要求及服务也相对提高,如何整合供应链各个成员,提供顾客最新的信息,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正确的商品送至正确客户之手中,成为企业供应链间努力之方向。

31、网络驱动之供应链管理模式可有效达成供应链管理之重要目标。举例而言,电子商务时代,新产品的设计与研发,除了必须符合顾客之期望以及顾客对于产品之价值导向外,压缩产品上市之时间与周期,亦成为产品发展成功与否之关键,因为只要能推动新产品上市,即有机会掌握最大市场占有率。 然而新产品上市时间的关键,除了产品本身之设计外,整体供应链间之原料供应、制造、管销等业者也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制造出顾客满意的产品并能够上市销售,关键就在于新产品必须具有供应链友善(Supply Chain Friendly)之特性,从原始物料之取得、制造生产、运销等均有一套完善的管理运作机制,而网络化之供应链管理

32、因具有上述四项特点,因此也成为电子商务时代中供应链管理之主流。 十、 完备的供应链管理完备的供应链管理必须具备下列几项条件。首先,供应链管理必须设法减低供应链成员间相互反应之时间。第二,必须提高供应链间合作伙伴相互之信任关系。第三、企业在供应链上不同之生产、配销等活动应设法予以整合,企业应持续不断地寻找合适之方法以整合企业间供应链之各项活动与流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不同企业间虽然能够透过供应链管理及相关软件来增加竞争力,惟仍应经常保持联系,毕竟商业合作关系之维系非软件应用或流程整合所能取代。 在改进供应链管理之同时,有几项议题值得重视。首先,供应链管理在于增加合作伙伴间之能见度(Visibi

33、lity),所有供应链成员应可取得合作伙伴间之各项生产资料,因此企业与企业间能够得到实时的市场信息,以调整自身之经营计画。 其次,供应链管理有赖企业本身之电子化能力,因此企业在进行供应链管理前,须先了解自身之电子化程度。自一九九年代起,多数企业皆已安装企业资源规划软件(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其系统之功能可处理之议题,几乎涵盖所有之业务范围包括业务规划、行销、销售、物料规划、生产排程、现场作业管理与物流等所有企业营运之需要。由于上述企业已具备电子化之能力,得以了解企业本身生产管理之各项优势与弱点,了解成本支出与产品特性,因此上述企业在处理供应链管理

34、上较具优势。 第三、供应链管理并非将公司原有之作业流程电子化,而是企业利用现有之计算机软件重新思索处理自身经营产销之各方面需要,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最后,由于供应链管理涉及企业供应链上所有成员,因此所有的成员无论公司内外以及合作伙伴最好皆能将其纳入,方能得到实效。 十一、 供应链管理之评估与执行由于供应链是一个极为复杂之系统,涉及层面甚广,因此企业在改进供应链管理上,往往有无从下手之感,部份提供供应链管理之软件厂商也表示,在软件销售推动上,最大的困难并非软件的规格与功能性,而是企业间对于供应链管理知识之贫乏,或是对于供应链管理之错误认知。 企业应如何努力改进供应链管理?除了可利用一般企业策略分

35、析、成本分析等方式,了解企业在整体商业环境中之优缺点,以及改进供应链所需花费之成本效益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必须要清楚掌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次为了解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之进程与表现。 Manugistic供应链软件制造商发展出一套评估模式(Manugistic Supply Chain Compass Model)来衡量企业内部对于供应链管理之表现,以及产业竞争者在供应链管理之进程。这套评估模式将企业供应链管理区分为五个阶段,分别着重产品品质、顾客服务、营运效率、创造市场价值以及市场领导者。 其它软件厂商或顾问业者亦纷纷发展出不同的评估标准与模式,藉由不同之标准与评估方式,企业能够了解公司当前供

36、应链管理之表现,进而了解企业本身在整体产业竞争力之优劣,然后针对未来之努力方向与商业策略规划,藉由电子商务之运用强化供应链之管理,以争取市场主导地位,提升企业竞争力。 不同企业因产品特质之不同以及供货商数量之多寡,其所管理之供应链往往相当地复杂多变,不易掌控,因此企业在导入供应链管理时,除应针对公司电子化之进程详加分析外,更重要的是应该了解自身产品的特性,以界定顾客之价值前提,避免无谓之投资浪费,以求取企业最大之投资利益。 另一方面,企业除了必须对供应链管理之导入求取必要客观之财务分析外,亦须了解财务或成本降低之表现,并不足以完全反应企业导入供应链之重要性,提高顾客服务效率、增加市场占有率、加

37、速产品上市时效以及强化公司竞争力等,往往无法藉由财务报表数据之具体量化得知,因此企业在导入供应链管理前须先设定导入之目标及界定明确的重要表现指针(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s),始能完全掌握供应链管理所产生之实效。十二、 电子市集之兴起应用信息软件来改进供应链之功能,除了企业自身之需求外,企业亦必须了解与上下游厂商及竞争者间之关系,界定产业供应链所拟达成之目标,以作为实施供应链管理之参考。然而信息软件固然可有效增进供应链管理之效能,惟其投资成本庞大以及信息软件彼此互通之问题,往往对供应链厂商之进一步合作造成影响。 因此,供应链管理之发展也随着产业或厂商之特性

38、以及企图心之不同而有所差异。近年来除了供应链商业软件之盛行外,具备供应链整合特性之电子市集亦蓬勃发展,虽然电子市集之商业运作模式未臻成熟导致失败案例屡有所闻,惟电子市集具备跨国性整合供应链之特性,且电子市集之发展可大幅减少产商供应链软件之应用开发与上线之时间与经费,普遍被认为是另一个供应链管理之未来发展方向。 惟企业发展或参与电子市集之考量在于自身产业实力与产业特性。一般而言,产品性质属于规格化、标准化愈高之产业较适合发展电子市集;而企业在产业供应链中所居之关键位置亦左右企业发展电子市集之态度,一般可分为下列数种: (一) 孤立份子(Isolationist)由于此类企业于产业间居有绝对优势之

39、经营实力,可运用其优势迫使其供应链中相关成员配合其标准;且加强与产业间其它企业之合作,对其而言并无效益,故将致力于发展自身电子市集。 (二) 局部合作者(Associators)此类企业由于在市场中并未有足够之优势,因此无力整合其产品供应链中其它成员,故于电子市集之发展中,将寻求与产业其它成员之合作;惟由于其仍具相当竞争实力,因此在整体供应链之整合上,意愿并不高,仅愿就局部方面之合作范围做出努力。 (三) 合作者(Cooperators)部份公司考量整合供应链管理所带来之竞争实效,将会致力推动产业间之供应链管理之整合。 (四) 孤立与合作同步进行者(Dualists)此类厂商由于已具备供应链管

40、理之经验与优势,除致力发展自身供应链标准操作模式外,亦热衷于产业供应链管理之整合。 十三、 结论由电子商务的第一面向(Transaction Party)来讨论,电子商务使企业得以将触角扩展至不同的客户族群,相对地,企业也必须迎合顾客对于产品与服务不同之价值前提,而供应链管理则为达成此一目标之必要方式;至于现代化之供应链管理在效能与流程整合上,也必须导入电子商务来连结供应链间不同成员,此为由电子商务之第一面向扩展至第二面向,以电子商务来达致整体供应链表现之最佳化。 供应链管理涉及层面甚广,企业缺乏对供应链管理完整之认知,对企业自身在产业市场之清楚定位,单纯藉由信息软件之导入,简化作业流程,固然

41、可达致提高营运之效果,然而离整体供应链整合仍有一段距离,且不当之调整作业流程、错误的软件投资、复杂的作业程序、封闭之操作系统,不但无法为企业产生效益,反而成为企业业务拓展之负担。 因此,供应链管理不但是导入信息科技与网络之使用,相对地,供应链管理必须从了解顾客需求及企业自身定位着手。电子商务固然带来了庞大的商机,也相正确对部份企业构成了强大的威胁,在一片e化浪潮声中,信息科技之应用成为商业经营之主流,不当之投资与信息软件导入失败之案例时有所闻,然而胜利者之故事亦多有所在,其共同之特征为企业导入电子商务改进其供应链管理之表现,并藉供应链管理来拓展电子商务,重新定位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之策略与运作模式,始能于电子商务信息时代获得胜利。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物流/供应链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