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二年级 数学 科第 五 单元(章) 2课(节)集体备课(2016年 03 月 31日)
主备人
陈文静
成员
张学香 史启红 徐帮 杨志远 陈文静
审核人
张学香
课题
乘加(减)与除加(减)的混合运算
教学
三维
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明确乘加、乘减以及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计算混合运算的算式。
3.情感目标:经过对比、推导,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加、乘减以及除加、除减算式题的含义,通过学习、交流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个性备课
一、复习导入
1. 说出下列每道算式计算的第一步。
12+4+30= 2×4×7= 15+10-8= 6÷3×2= 师: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时,应先算什么?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1. 探索混合运算的顺序。
⑴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师:假日的跷跷板乐园可热闹了,有许多游玩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多少人在玩耍呢?(情景图出示)请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一个跷跷板上有4位小朋友,一共有3个跷跷板,还有7位小朋友在一旁观看。(不回答就提问,有几个跷跷板,几人在玩几人在看?)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回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然后请你们说一说。
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尝试独立叙说或解答。
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生1:我先算跷跷板上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3个跷跷板,每个上面有4人,所以跷跷板上有4×3=12(人),再加上一旁的7人,一共有12+7=19(人)。
老师根据学生口述,板书:4×3=12 12+7=19
生2:我也是这么算的。我列的综合算式,式子是4×3+7,这个式子先算乘法4×3等于12,再算加法,加上7等于19。
生3:还可以这样列式计算……
⑵.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
师:同学们真厉害!有这么多的解决方法。其中涉及了乘加的混合运算,大家按照从左往右的原则书写综合算式。那么是不是乘加混合运算也和加减、乘除一样,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呢?7+4×3这一道题你能进行计算吗?大家试着算一算。算完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己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组内交流。
师:是先算7加3还是先算3×4呢?
老师明确乘法和除法是比加法和减法高一级的运算,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比如乘法和除法、加法和减法,它们都是同级运算。遇到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应先算高一级的运算,再算低一级的运算。那么,现在可以说说这样的算式怎么计算了吗?
生:先算4×3=12,然后7+12=19。
老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
7+4×3
↓
=7+12
=19
师:同学们,咱回过头来想一想“跷跷板乐园里面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可以用综合算式计算吗?为什么?
生:可以,求共有多少人应该先用乘法算出跷跷板上的人,再用加法加上旁边的7人,这个算式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计算的。
思考:比较4×3+7的运算顺序和7+4×3的运算顺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综合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法时,无论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 完成“做一做”。
⑴出示:20-8÷2。
师:这道算式是什么样的混合运算,它的运算顺序怎样?
生:这道算式有减法,有除法,是除减混合运算,除法比减法高一级,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⑵出示7×5-3、4+4×6、81÷9+2。
师:请同学们分别说说这几道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1:7×5-3是乘减混合运算,乘法比减法高一级,应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生2:4+4×6有加法和乘法,乘法比加法高一级,应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生3:81÷9+2是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除法比加法高一级,应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师:根据这些混合运算,你能总结一下,它们遵循什么样的运算法则吗?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50页第4题。想一想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同桌交流,尝试表达,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 完成课本50页第5题。指导学生先计算再比较大小,然后指名回答,突出同级和不同级运算的计算顺序。
3. 完成课本51页第6题。独立思考后,说说题意,根据题意列综合算式,集体反馈、订正。
4. 课后练习。新动力课堂讲练考34面1至4题。
四、课堂小结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言,教师予以总结。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乘加(减)与除加(减)的混合运算
7+4×3
↓
=7+12
=19
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形成了一定的口算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类统计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够完成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也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个别学生学习还比较吃力,自控能力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