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走进技术世界 导学案之一(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通用技术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
2、理解技术的内涵和两个属性,认识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增强技术意识,破除神秘感,自觉的参加各种技术实践活动。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技术有一些感性认识,但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一般认为技术比较神秘,是技术人员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因而参与技术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学生对技术的内涵、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及技术与科学的关系比较陌生,较难理解。
3、学生沿袭高一时候的坏习惯,上机课打游戏现象普遍,课堂管理造成困难。学生、其他教室对课程的不重视,对会考不重视,课堂开展有一定困难。
一、通用技术课程包括九个模块分别是
必修模块2个:
选修模块7个:
二、技术的产生
不管是古代发明的造纸术和印刷术,还是近代发明的飞机,它们都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和愿望,拓展人类的能力,解决当时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可见,技术是有_______的,技术的产生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举出几项满足人们需求和愿望的技术,填入下表,并和同学们进行讨论、交流。
技术项目内容或产品名称
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和愿望
三、技术的内涵
技术是伴随着人类的劳动而产生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不断发展,其内涵不断扩展,人们对技术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在古代,技术仅仅是指个人的_____和_____。
在手工业生产条件下,技术是指手艺人世代相传的制作____、_____和_____等。
中国的四大发明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世界范围的三次技术革命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逐步丰富了技术的内涵。(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纺织机械和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技术革命的标志是内燃机和电机的发明。第三次技术革命是以核能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为标志。)
什么是技术?
广义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和技能的总和。
狭义技术:是具体“技术工作“中的技术,是生产技术、工作技术、医疗技术、驾驶技术等,是针对人与自然的技术。
通用技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针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和迁移价值的技术。
四、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技术的自然属性:从本质上看,技术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应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这就是技术的自然属性。(永动机梦想的破灭)
2、技术的社会属性:技术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是由人掌握、控制和使用的;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这就是技术的社会属性。(新中国大面积蝗灾的成功防治)
问题思考:你是怎样理解技术的社会属性的?试举例加以说明。
五、技术的发明与革新
技术创新表现为两种形式:_______与_________。
技术革新本身并不是发明,而是在别人的技术发明(现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某些改进,使其完善、提高,以适应各种新的需求。
技术革新的两种形式:
A.功能由单一到多功能化,其技术原理的整体性没有改变,只是技术功能发生了局部性变化。
B.其技术原理和功能基本不变,但其产品结构、形状发生了某些变革,性能有所增强。
习题检测
1.通用技术在本课程中是指( )
A、信息技术 B、体现信息性和专业性的技术
C、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技术 D、专业技术
2、都江堰的建造使得成都平原由“年年洪灾水患”变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并使直接受益的成都成为“天府之国”。这体现了( )
A、技术与人 B、技术与社会 C、技术与自然 D、技术与环境
3、下列能说明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的是( )
A、煤油灯的产生 B、金属卤化物灯的产生
C、B超技术的产生 D、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的产生
4、1912年,在电灯发明50周年的时候,包括总统在内的500 多名社会名流在华盛顿隆重集会庆祝。爱迪生在热烈的掌声中出场,他激动的说“倘若我做的工作给这个社会哪怕只带来一丝的幸福,那我也就因此而满足了…”这主要说明 ( )
A、爱迪生对自己的发明很满意 B、技术具有两面性
C、技术活动能实现自我价值 D、技术解放人
5、在人类历史上,总是有人幻想设计“永动机”,以提供“没有本钱的能源”。“永动机”的想法一直持续了几百年,无论是从物理的方法,还是化学的方法,都没有成功,这样的设计为什么会失败( )。
A.它们不符合技术的目的性 B. 它们不符合技术的创新性
C.它们违反了基本的科学原理 D. 它们没有技术专利
6、徐明设想要对自己使用的普通手机进行改造,既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手电照明功能,以方便夜间行路照明。这种改造属于( )。(2分)
A. 原理创新 B、功能扩展 C、新技术应用 D、外观设计
走进技术世界导学案检测题:1、C 2、C 3、D 4、C 5、C 6、B
走进技术世界 导学案二(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技术的综合性
2、了解不同技术应用的两面性,提高明辨是非、逻辑 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办法
4、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方法和途径,加强技术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技术的发明和革新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对其内涵并不是很清楚。
2、学生对技术发明和革新的意义有所了解,因而有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3、学生对亲历发明和革新有一定的困难。
4、学生对技术的综合性不太理解。
5、学生对技术应用的正面影响了解得很多,对技术应用的负面影响知道得较少,对技术的双刃剑作用的提法比较陌生。
6、关于知识产权及其保护,学生平日接触不多,但本节内容难度不大,只要认真组织教学,学生较易接受。
一、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1)技术与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 技术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生产过程的物质手段、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等,是生产的组成部分,它是直接的生产力,具有实践性(实践性)
¡ 科学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与生产不发生直接联系
¡ 科学只有利用技术作为中介,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中介性)
¡ 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 含义不同:科学属知识体系,技术属应用体系
¡ 成果形式不同:科学类不具有商业性,技术类具有商业性
¡ 任务不同:科学是回答问题,技术是解决问题
¡ 科学与生产不发生直接关系,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离开了实践就无法体现技术的价值
总之,科学与技术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技术应用的两方面性
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本身并无正面、负面之分。但是技术应用过程中,给人类带来财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时,也可能给人类造成危害。这就是技术应用的两面性。
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三、知识产权及其保护
1、知识产权是指智力的创造性劳动取得成果后,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民法通则》规定知识产权包括:公民、法人享有的_________(版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技术成果权。
2、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按专利法授予申请人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发明成果所享有的独占、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它是一种财产权,受国家法律保护。
专利的特性: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利的种类:
¡ ________________指技术含量高,花费创造性劳动多的新产品及其制造方法、使用方法。保护期限___年。
¡ ________________指涉及产品形状、图案、色彩及其结合的、富有美感且适合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保护期限___年。
¡ ________________指对产品的构造、形状的技术改进。保护期限____年。
3、专利申请的原则:_______________。
专利申请的途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专利申请文件:请求书、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说明书附图、摘要附图。
5、专利申请步骤:写好专利文件à递交__________________并交纳________________à________________审查文件à批准专利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专利侵权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习题检测
1、建造一座桥梁必须具有力学、地质学、气象学等方面的知识,说明了技术具有:( )
A、目的性 B、创新性 C、综合性 D、两面性
2、技术可以解决人类所遇到的问题,给人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有的时候技术又会给人类带来一定的危害。下边所列出来得技术对人类的危害中,不是危害地球自然环境的是( )
A、水土流失 B、噪声污染 C、酸雨现象 D、胎儿鉴定
3、技术对人的解放作用表现为人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了自己的手、脚……等身体器官,拓展了活动空间,提高劳动效率。下列技术的发展解放了人的体力的是 ( )
A、B超技术 B、摄像技术 C、电视技术 D、蒸汽动力
4、现代技术的发展,如我们所熟悉的克隆技术,挑战着我们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由技术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这反映了技术的什么性质: ( )
A 技术的目的性 B 技术的创新性 C 技术的两面性 D 技术的专利性
5、20世纪中叶,美国施乐公司发明的复印机掀起了一场划时代 的办公室革命,公司为阻止某些公司的加入,先后为其研发的复印机申请了500多项专利。这说明了技术的 ( )
A、目的性 B、创新性 C、综合性 D、专利性
6、下列活动是科学活动而不是技术活动的是 ( )
A、蒸汽机的发明 B、B超的技术
C、万有引力的发现 D、摄像技术的发明
7、下列活动是技术活动的成果的是( )
A、克隆 B、牛顿第一定律 C、热能转化为动能 D、动量守恒
8、有两家公司A、B经营电器,A公司的某职员盗取了该公司的商业机密卖给B公司,这时A公司应以侵犯( )告这个职员。
A.商标权 B.商业秘密权 C.商号权 D.产地标记权
9、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警告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人类每一次对自然界的胜利都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A、技术具有目的性 B、技术具有两面性
C、有了技术人类可以陶醉自然 D、技术的未来在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10、某同学制作一个小板凳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这说明了技术的( )
A、专利性 B、创新性 C、综合性 D、两面性
11、显示器是电视机的核心部件,普通电视机常用的是阴极射线管。它经历了从球面显像管,柱面显像管,平面直角显像管到纯平显像管等革新过程。说明了技术的( )
A、目的性 B、创新性 C、综合性 D、两面性
12、为了08年北京奥远会会微不受侵犯,该公司应进行技术的( )保证
A、综合性 B、两面性 C、专利性 D、目的性
13、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从小就是个求知欲特别强的孩子。为了弄懂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他纵身跳进水中,险些淹死;看到母鸡孵出小鸡,他也学着母鸡的样子趴在鸡蛋上……对技术的浓厚兴趣和热情推动着爱迪生不断地进行创造和发明。爱迪生在技术上的创造和发明使他得到了终身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个案例说明了技术的价值体现在以下的什么关系中( )
A、技术与人 B、技术与社会 C、技术与自然 D、技术与科学
14、B超技术的不良使用,从而导致男女比例的失衡,这主要体现技术的( )
A、目的性 B、创新性 C、两面性 D、专利性
15、1769年,瓦特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研制了第一台单动式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时由于技术具有( ),让他成为一个富有的名人资本家。
A、创新性 B、目的性 C、综合性 D、专利性
16、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能源技术的发展,应以( )为目标。
A、可持续发展 B、快速发展 C、稳步发展 D、缓慢发展。
17、专利的申请和获得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初审2.授权3.提交申请4.实质审查5.公布6.受理 。正确的顺序是( )
A、1-2-3-4-5-6; B、3-6-1-4-2-5; C、3-6-1-5-4-2; D、4-6-2-1-3-5
18、技术的应用具有两面性。所以我们在使用技术有利的一面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还应该注意避免技术不利的一面给我们带来的危害,这是每一个地球人都应该正确对待得问题。请你按照自己对技术的了解,举出两个例子来说明技术的两面性,并就所举的例子,简单阐述应如何合理地应用技术的一些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