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
一、基本理念
(一)引领发展
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带头人。要认识信息技术对教 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的重要意义,理解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方 针政策与战略部署,把握信息技术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引领教 育理念变革,促进教学模式创新,推进管理方式转变,不断加 快学校教育现代化步伐。
(二)协同创新
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组织者。要深入了解信息化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努力调动多方面积极因素,整合多方面资源,推进学校信息化发展。要加强与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沟通,达成加快信息化步伐的共识。要积极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高新企业等合作,寻求多方面资源支持,推进学校信息化快速、可持续发展。
(三)提升素养
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践行者。要遵守国家相关信息技术应用的法律法规,规范信息技术应用行为。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能利用互联网实现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要关注信息技 术发展趋势,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要求
专业
职责
核心内容
(一)
规划
设计
1.依据有关规划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织编制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将其作为学校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遵循新课程改革理念,以教育理念转变和教学模式创新为突破口,组织制订各学科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办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3.组织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研修计划,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组织编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设计课内外信息技术主题活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应用的能力和水平。
5.依据有关政策,组织制订学校信息化规章制度,建立人事、财务、资产管理等信息化工作保障机制,促进学校有关信息化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
(二)
组织
实施
6.推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研发多种主题、形式的校本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7.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主动运用网络自主学习,有效使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网络研修社区,依托学习共同体,积极参加有关专业学习活动,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8.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断优化信息技术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健康上网;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提升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组织建立健全学校信息化发展规章制度,引导、规范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
10.组织运用信息技术对人事财务、资产后勤、校园网络、安全保卫与卫生健康等进行管理,并逐步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学习过程的记录,提高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师生的能力水平。
11.组织建设校园信息网络,介绍学校工作成效,弘扬学校优良传统,向师生推荐优秀精神文化作品和先进模范人物,营造校园优良育人氛围,努力防范不良的流行文化、网络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三)
评价
推动
12.组织评估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程度等,依据结果调整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13.组织评估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协作与创新水平。
14.组织评估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状况及终端设备、工具平台、软件资源的使用绩效,促进软硬件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15.组织评估学校信息化相关政策制度、专项经费、队伍建设的合理性、有效性,并制定相应整改措施。
三、实施建议
(一)《标准》是中小学校长信息化时代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是《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等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落实于体现,适用于国家和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可参照执行。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建立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培训质量保障体系,为推进中小学校的信息化提供制度保障。鉴于地区差异,可依据《标准》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实施意见。
(三)有关高等学校和校长培养培训机构要将《标准》作为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养培训的重要依据,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课程,改革教育方式与培训模式,保障培训质量。
(四)中小学校长要以《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准则,主动参加培训研修,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创造性地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推动学校信息化工作,与时俱进地引领学校信息化发展,成为符合信息化时代要求的学校带头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