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魏家桥镇中心小学 姜露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节。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谱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感悟《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
难点:感悟、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聆听一首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
2、教师用低沉的声音配乐介绍阿炳的身世。
3、告诉老师,这悠扬的琴声让你听到了什么?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听、悲伤、苦难、抗争……)
5、阿炳为什么能创作出这首《二泉映月》呢?请把书打开,自己读课文思考。
二、以词带文,了解大意
1、刚才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这篇课文有许多生字词,看看都认识吗?
课件出示词语:
明月高悬 月光如银 月光如水
双目失明 历经坎坷 苦不堪言
委婉连绵 低回婉转 如泣如诉
2、指名读。
3、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词语,看看有什么发现。
4、学生汇报:
第一排是写月亮的,第二排是写阿炳坎坷的身世,第三排写的是《二泉映月》的旋律。
5、教师指导朗读。
6、学生带着感情齐读这些词语。
三、抓住重点,精读课文
1、同学们读得很好,下面来学习课文。
请大家拿出笔,再读课文,划出文中带有“听”的句子。
2、找到的同学请举手,课文第2节有许多带有听的句子,谁来读一读。
3、指名读。
4、小阿炳听到什么声音了吗?师傅又是怎么说的?
5、重点理解“奇妙”?“奇妙是什么意思?”
小阿炳长大了,他又听到了什么?
6、指名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他听到了什么?一起回答。
7、他听到了深沉的叹息、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你认为这样的声音奇妙吗?
8、他为什么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难道师傅说错了吗?我们再回过头来到第三自然段找找关键词。
9、你找出了什么关键词(双目失明)。
10、让学生闭上眼睛体验阿炳双目失明后的感受。
11、阿炳看不见了,他看不见什么?
12、所以,他似乎听到了……(指名朗读)
13、你们看到过卖艺的人吗?展开自己的想象,阿炳卖艺时是怎样的情景?
出示:
情景一:
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是怎样操着胡琴卖艺的?
情景二:
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样操着胡琴卖艺的?
情景三:
一天,阿炳病了,烧到40度,是怎样操着胡琴卖艺的?
14、播放《二泉映月》,导语激情,让学生选取一个场景,闭上眼睛去想象阿炳卖艺的情景。
15、凄惨的琴声传遍了大街小巷,他又来到二泉边,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却听到了……(引读:深沉的叹息、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16、指导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17、阿炳为什么只能把自己的情怀倾诉给月夜?
(课文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
18、循环播放《二泉映月》,指导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缓缓流淌”、“时而……时而……”
19、指名朗读描写琴声的句子,当琴声委婉连绵时你仿佛想到了什么?
20、学生评价。
21、跟着二胡曲轻轻哼读。
22、师示范读。
23、学生背读。
24、学生畅谈:阿炳靠什么来创作如此伟大的作品?
四、拓展延伸,深化感受
1、出示小泽征尔在指挥《二泉映月》后说的一句话: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2、提问:小泽征尔要跪阿炳的什么精神?板书: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
3、此时此刻,我们该怎么去听《二泉映月》呢
4、让我们再次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这首《二泉映月》。
5、在音乐中结尾:苦难本来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悲伤、哭泣痛苦,但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一个敢于与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勇敢地苦难吧面对!
五、板书设计:
听:苦难、凄凉、抗争、怀念……
二泉映月 听:没有(奇妙)
听: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对命运的抗争
对光明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