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四章单元检测题(一)
1.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
A.风化作用和沉积作用 B.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和固结成岩作用 D.侵蚀作用和岩浆活动
2.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和冰岛火山爆发说明了 ( )
A.内力作用都进行得极其缓慢
B.内力作用都进行得非常快,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C.火山喷发导致的地表形态的变迁不属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D.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说明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缓慢改变
读图1,回答第3~4题:
图1
3.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 )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A.①②B.③④C.③⑤D.⑤⑥
4.图1中 (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读 “某区域图”( 图2),回答5~6题:
图2
5.图2中H地的地貌类型是 A.V型谷 B.冲积扇 C.河漫滩 D.三角洲
6.图3为沿ab线的河床横剖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
图3
图4
图4是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5中岩层发生弯曲及断裂位移的主要原因是( )A.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 C地壳运动 D外力作用
8.与汾河谷地成因相吻合的地质构造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结合图5回答9~10题:
图5
9.在图5所示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A.搬运 B.堆积 C.侵蚀 D.风化
10.如果在图示的①、②、③、④四处进行码头选址,比较合适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图6回答11~12题:
11.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图7是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13—14题。
12.和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寒流 B.大气环流 C.山脉迎风坡 D.暖流
13.④地自然带的名称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温带草原带
14.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15.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l2℃,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6.在学习河流地貌时,某中学教师带领同学们做了下面的实验,观察实验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杯小米、黄豆的混合物,一本书,一张白纸。
步骤:①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②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③将混合颗粒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④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如图9所示)。
图9
(1)从实验中堆积体具有的扇形特征,推测该实验模拟的河流地貌名称是 ,其一般发育于 。(2)实验中堆积体的物质颗粒在扇缘处较 ,扇顶处较 (填“粗”或“细”),此结果与河流地貌中颗粒物的分选情况正好相反。
(3)结果分析:实验中的堆积体主要是在重力及重力加速度影响下形成的,而自然界中的堆积体主要与流水的 作用有关。在山区,洪水携带大量砾石与泥沙,由于地势突然变 (填“陡”或“缓”),流速变 ,搬运能力 情况下逐渐形成堆积体。因此,建议改造此实验。
17.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18分)
图10
图9
(1)写出甲、乙、丙三地的地形和地质构造地形: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地质构造:甲是______,丙是________。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在甲、乙、丙三处选择________处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不能选择在其他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6分)
地理单元考参考答案
1B 2D 3C 4C 5B 6A 7C 8B 9B 10C 11C 12A 13A 14B 15C 16B
17.(8分)
(1)冲/洪积扇(平原)(1分) 山前/山麓/山口(1分)
(2)粗(1分) 细(1分)
(3)堆积/沉积作用/搬运作用(1分) 缓(1分) 慢(1分) 减弱(1分)
18.(18分)
(1)谷地 山地 背斜 断层(4分)
(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4分)
(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4分)
(4)甲 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内容易积水,影响工程安全;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6分)
19.(26分)
(1)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
(2)由沿海向内陆 水分条件的变化 中
(3)A 山地的垂直 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递减,水分发生变化
(4)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5)G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