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上第八单元.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9243424 上传时间:2025-03-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第八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上第八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分析 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本组教材是这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内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可耳闻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同时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赶艘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资料,以帮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 1、 本单元要求学会写25个生字,会认25各字。 2、要求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3、能利用各种渠道接触、了解科学技术信息,能合理想象,培养学生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的兴趣和能力,鼓励学生写科幻作文。 4、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课文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2课时。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说自己的看法。 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自读课文。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齐读。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齐读语句,在教师引导下针对这句话质疑。 说这几个词语的意思与区别。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 有感情朗读课文。 根据问题填空。 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总结全文 作业超市 1. 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              科技→发现和发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指导书写12个生字。   3. 交流、品评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和手抄报《科技天地》。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赖”、“幻”、“潜”的写法。   三、全班交流小练笔《畅想未来》,互相品评,再次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表达特点。   四、手抄报《科技天地》交流展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赖”、“幻”、“潜”的写法。 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全班交流小练笔《畅想未来》 互相品评,再次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表达特点。 手抄报《科技天地》交流展评 进行小结。 进行参观,说自己的感受。                  30*电脑住宅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栋你心目中的电脑住宅。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电脑住宅所具有的其他功能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引入新课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我们通过电脑学习、工作,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这节课,我们要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指挥的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做大胆地预测。 读课题。 初读感知 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再读课文,思考: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根据自读要求进行自学。 指名分段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看看电脑住宅有哪些奇妙的功能?边读边想,用笔在相应的段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高科技化的电脑住宅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在同学们所了解的其它的电脑住宅,还具有其它不同的功能吗? 是啊,正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有了这一栋栋神奇的电脑住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人人都能住进这具有奇妙功能的电脑住宅。 默读课文。说自己的感受。 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集体交流: (1)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2)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3)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4)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5)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6)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交流收集的资料。 课外拓展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想一想,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一起来评一评,谁设计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最佳住宅。 完成作业。 (有时间就进行交流)。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一支恐龙怎样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和听说过恐龙这种动物,喜欢它们吗?课前你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动态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板书课题。 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读课题。 整体感知,回馈预习 1、自读全文:  指名逐段读,想:  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 ⑴ 读词语比赛,出示生字词屏: 分小组读、男、女生读。 ⑵ 猜词语比赛,出示字屏: 颜色多,灿烂多彩──五彩斑斓  在空中回旋地飞──翱翔 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空中──凌空 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点睛之笔。 ⑶ 根据动作选配词语: 放映有关恐龙与鸟类动态画面,认识部分词语,如:(恐龙的)笨重、迟钝……;(鸟儿的)轻灵、敏捷、翱翔……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自学全文。 分段读课文。 读词语。 猜词语比赛。 根据动作选配词语。 说说课文说了什么。 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方法: ⑴ 先自己读。 ⑵ 再讨论。 ⑶ 汇报。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出示句子: ⑴ 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 ⑵ 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小组讨论。 汇报: ① 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 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④ 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读句子。 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指名带读生字词,听写部分生字。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并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课文。 读生字。 听写生字。 朗读感悟,理清课文内容 1、 学习第一段: ⑴ 自读一自然段,画出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二者毫不相干。 ⑵ “毫不相干”是什么意思?“二者”指的是谁?归纳二者在外形、习性方面的不同点。 ⑶ 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为了给人类的假想找到依据,中外科学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发现?  2、默读第二段,思考中外科学家的不同发现,并小组交流。 出示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副古生物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⑵ “点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点睛”之笔呢? ⑶ 指导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家在钻研过程中的心情。在读中感悟欣喜若狂的含义。 学习三、四自然段: 1、轻声自读这一部分,并画出自己认为写的好语句多读几遍。说说这部分介绍的是什么? 2、指名读三、四段,小组讨论: 陆地上的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飞向蓝天的? 3、完成表格: 4、思考: 在作者描写的内容中,哪一支描写的最具体?这样具体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5、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6、再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7、班上交流: 有条理地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8、练习背诵猎食性恐龙演变成鸟类的过程。 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 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话是这一段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包含的信息? 2、理解:   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里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要证明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只能依赖于对化石的采集。如果能把恐龙向鸟儿进化的过程全部以化石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就毫无疑问地说,鸟儿是恐龙进化而来。 3、齐读最后一段。 读第一段,画出相关语句。 回答问题。 有感情读第一段。 默读第二段,思考中外科学家的不同发现,并小组交流。 读句子,体会“点睛之笔” 有感情朗读课文。 轻声读这一部分,画出好语句多读几遍。 (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 读三、四段,讨论相关问题。 完成表格: 恐龙的庞大家族 恐龙的演化过程 它们各自的特点 作者说明的角度       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练习。 练习背诵。 自由读第五段,思考。 进行汇报。 齐读最后一段。 概括全文 本文假想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说明简洁,意思完整,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积累语言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文有许多语句的意思表达得很准确,请你找一找、读一读,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凌空翱翔的鸟儿。将这样的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积累语言。 作业: 1、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⑴ 恐龙最终都演化成鸟类大家族。        (  ) ⑵ 恐龙演化成鸟类经过了三千万年。         (  ) ⑶ 带羽毛的恐龙化石是证明恐龙能飞上蓝天的关键。  (  ) 2、分析下面的句子,说说好在哪儿: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3、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 板书设计: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许许多多年后→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恐龙中的一支  飞向蓝天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2003年的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还记得吗?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在“神州五号”飞船上,除了我们伟大的飞行员──杨利伟叔叔,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们到底是谁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 自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 回答问题。 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植物种子为什么要去作航天旅行呢?把你最感兴趣的语句勾画下来。 2.集体交流。 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课文以外的太空蔬菜或花卉,让我们一起来大开眼界吧! 3.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就获得了如此的“魔力”,那么谁是那位伟大的魔法师呢? 4.总结:   科学的领域无边无际,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在这片领域进行着不断的开发、创新,才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植物种子为什么要去作航天旅行呢?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勾画下来。 进行交流: (1)科学家从参与太空“旅游”的植物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优良品种,加以推广,种植出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的农作物。 (2)为什么从太空回来的植物种子会发生变化? (3)太空蔬菜是怎么形成的?(淘汰不良的,培育优良的,并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最终形成太空蔬菜。) (4)太空蔬菜与我们地球上的蔬菜有什么不同? A.外形:更大、更长、颜色的变化 B.味道:更鲜美 C.营养:更丰富,抗病力强 D.其他价值:药用、美化、绿化 指名学生上台进行介绍,后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筛选  产量高 淘汰  品质好 美味佳肴 生命力强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注意听听同学发明创造,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能主动发现同音字,并正确使用,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科学名言,从中体会名言的含义。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感受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感受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网上等收集多的资料作成剪报。 课前准备: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的奇思妙想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在本组课文中,我们从《呼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等文章中,了解到科学的威力和奇迹。今天,我们就畅想一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呢?   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吧!可以说说未来的生活、学习,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说。   2.小组交流:   前后两组同学组成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发明创造的快乐。交流时可以互相问学,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介绍得好的,大家感兴趣的到班上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畅想真神奇、真美妙!我们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   如果要想使你们的幻想成为现实,必须现在好好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让幻想成为现实。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写一篇想象作文   一、谈话引入:   上一节课,同学们大胆畅想了未来世界,有许多奇思妙想很有新意,今天我们就把这美好的幻想写下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学生讨论。   2.教师补充: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可以奇思妙想的,也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自己设想、创造的。   3.习作方法指导:   ①叙述想象的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   ②记叙中要具体,特别是想象的事物特点要写详细。   ③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4.学生自己交流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交流习作: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说好在哪点?全班交流。   6.教师选出有特色的习作讲评。   7.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修改,同桌互改,提出修改意见。 第三课时 继续写作文 一、开心点评 上节课,同学们发挥了大胆的想象,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想象符合未来时代的特点,但还要继续纠正。 二、实践练习 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指导修改 1、学生各自读自己的习作。 2、互相交流修改意见。 3、师指点要修改的地方。 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 一、导入本课内容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完成这次习作的初稿,这节课我们一起交流,评改自己的作文。 二、指导评改,体验成功 1、激发兴趣 同学们,把你作文中最精彩的地方念给同学们听,让别人也分享一下你的成果。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习作中的最佳片段。 3、全班交流、赏析。 4、讨论修改作文中自己的不足。 三、修改习作 四、小节总结 同学们,通过交流评讲习作,知道了如何写好想象文章。 第五课时 一、教学“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指名读词语,注意正音。   3.符合词义,说说带点的词的意思。   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广告乱改成语。   5.小结:注意区分同音字。 二、教学“日积月累”   1.学生读科学名言   2.交流:你从科学名言中了解了什么?   3.小结: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应怎样,同时,教育我们要向科学家学习。 三、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信息?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4.举办《科学在身边》手抄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社会民生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