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二章复习题.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238097 上传时间:2025-03-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二章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一、单选题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改变b的辐射方向 D.增强c辐射 下图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字代号按顺序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4.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 ①离太阳近 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 ③云层厚而且夜晚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⑤⑥ D.①⑤⑥ 5.大气的保温效应主要是由于(  ) A.大气中的水汽和CO2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而增温 B.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 C.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 D.大气热容量大,容易降温 6.上海郊区某蔬菜大棚,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 而不是常见的白色透明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据此完成下题。 在此季节,农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筒单的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7.下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A.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B.中国东部季风环流 C.人造烟幕防御霜冻 D.春季多沙尘天气 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某滨海地区某日海陆表面气温日变化曲线和海陆上空气流运动特征,据此完成问题。 9.由甲图判断海上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由甲图分析,乙图现象出现的时间是( ) A.6~18时 B.8~16时 C.16时~次日8时 D.18时~次日6时 如图表示甲、乙、丙、丁四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能够正确表示环流方向的是( ) A.甲→丙→丁→乙→甲 B.乙→甲→丁→丙→甲 C.甲→乙→丙→丁→甲 D.乙→丁→丙→甲→乙 12.关于图示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 B.若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甲为海洋 C.若表示山谷间的热力环流,乙为山顶 D.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甲为郊区 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3.从图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甲地气流上升 B.乙地是低气压中心 C.a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 D.b地正出现阴雨天气 14.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5.热岛效应形成了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M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6.能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关系的图示是( ) A.A B.B C.C D.D 下图为某半球的风向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7.根据右图所示正确的是( ) A.北半球 近地面风 B.北半球 高空风 C.南半球 近地面风 D.南半球 高空风 18.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a B.b C.c D.d 读下图“近地面的等压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9.图中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A B.B C.C D.D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 B.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速度 C.高空大气运动的方向和等压线斜交 D.摩擦力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 21.一架飞机从北极飞往赤道,再飞往南极,一直保持在12千米的高度,这架飞机是 从( ) A.平流层-对流层 B.对流层-平流层 C.对流层- 平流层-对流层 D.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大气层冷却强烈,较高大气层冷却较慢,气温从地面开始向上递增,称为辐射逆温。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2.图中a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一般出现在午后;b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后,一般出现在黎明以前。则c出现的时间最可能是 A.上午 B.正午 C.傍晚 D.凌晨 23.逆温的影响有①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②利于雾的形成 ③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④减轻山区农作物冻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降落过程中( ) A.所穿过的大气层温度越来越高 B.由臭氧层进入平流层、对流层降落地面 C.所穿过的大气层温度随高度降低是先降再升,再降再升 D.在平流层要穿过电离层 如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判断下题. 25.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6.该大气层气温的垂直变化(  ) A.受地面影响明显 B.主要与二氧化碳气体有关 C.主要与臭氧气体有关 D.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 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7.关于大气垂直分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A层 B.流星、极光等自然现象多出现在C层 C.飞机一般在A层飞行,通常所说的臭氧层存在于B层 D.C层大气密度小、气压低 28.关下列于A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流运动以平流为主 B.集中了几乎全部水汽和杂质 C.主要靠来自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 D.空气稀薄,有利于高空飞行 29.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 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 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0.关于大气的组成成分及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低层到高层的大气成分依次是水汽、干洁空气、尘埃 B.对流层由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使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C.平流层既对生物有保护作用,又有利于飞机飞行 D.高层大气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密度减小,与人类活动没有关系 二、综合题 31.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代码表示的含义 ①:               ②:               ③:              甲:                            乙:                                   (2)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辐射;(填写代码,以下相同) (3)多云的白天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        增强; (4)拉萨被称为“日光城”是因为          减弱; (5)科学家提出抽取海水向空中喷洒海盐颗粒、增加云量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这一方法是为了减弱         辐射; (6)大气保温作用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和       。 32.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①中,甲地空气 (上升或下沉),其近地面气压 (高于或低于)乙地。 (2)请在图①中a、b线段上分别补画箭头,完成甲—乙和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 (3)图②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 (白天或夜间)。 (4)热力环流是由地面 不均形成的。 33.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的b表示 ,c表示 。(2分) (2)该图表示 (近地面或高空)风向图,判断的依据是 。(2分) (3)此风是在 半球,判断理由是 。(2分) (4)图中a的特征是 。(2分) (5)图中A、B两地中,风速较大的是 地,原因是 。(3分) 34.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 (2)依据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________和大气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划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高层大气。 (3)图中a、b、c分别代表大气垂直分层代号,图中曲线表示的是___的垂直分布状况。 (4)图中b为________层,它的上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这是因为其中的_____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5)a为_______层,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6)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层,整个地球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_______层(填名称)。 31. ①太阳辐射②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 甲: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乙: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2) ② (3)甲 (4)甲 (5)① (6)乙 ③ 32、 (1)上升 低于 (3)夜间 (4)冷热 33、 (1)风向 地转偏向力 (2)近地面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3)北 地转偏向力向右偏 (4)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决定风的大小与方向 34、 (1)地面温度过高 (2)物理性质 对流层 平流层 (3)气温 (4)平流层 增加 臭氧 (5)对流层 递减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 (6)对流 对流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