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课时 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特征及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
收集历史和民间的各种轴对称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让学生一起欣赏各种各样的图案。
2、提问:这些图案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过渡:对于这些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过,今天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案,引起对轴对称图形的回忆和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的感性认识。
二、自主动手、探求新知
1、师:请大家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
(课件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轴对称图形,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这也是二年级学习和五年级学习同一个内容的不同的教学目的。
3、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出示课文第3页的例1。
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点A与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你是怎么知道的?
点B与点B′呢?点C与点C′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而且对于一幅图中的任何两个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从而得出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例题1感知并能够说明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特别是对称点之间的关系,学生只有充分感知了,下一步才能够根据他们的特点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甚至自己能够设计出轴对称图形。
4、教学画对称图形。
刚才同学们经过探讨发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个房子只有一半,同学们能不能把另一半“建”起来。
(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如:屋檐的点、墙与屋檐的连接点、墙角的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让学生用铅笔自己动手试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4)教师演示画的全过程,并归纳总结画法。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够画出房子的另一半,在学生充分交流的过程中,也是对轴对称图形理解更上一个层次的过程。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画。试画完成后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展示的过程中帮助学困生。
三、方法应用。
完成课文第4页的“做一做”。
(1)让学生判断把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画上一个图形,剪出的是什么图案。
(2)学生动手剪,培养学生进行空间想像,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变换的特点。
(3)如果学生想像对折四次剪出的图案有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按书上的方法实际折一折、剪一剪,帮助学生进行想像。
[设计意图]在学生动脑想了、动嘴说了完成后,再动手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图案,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样才能够画出房子的另一半,在学生充分说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检测
检测A
1、 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美丽的图案。
2、 下列图案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剪出来的?
检测B
( )条对称轴
( )条对称轴
( )条对称轴
( )条对称轴
( )条对称轴
( )条对称轴
1、 在下面图形中,你还能画出其它对称轴吗?如果能,请画出来。
2、 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张上剪下来的?请连线。
3、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