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附件2:
教学设计作品模板
教学设计表
学科 小学数学 授课年级 三年级 学校 清丰县韩村乡染村中心小学
教师姓名 201406021张巧玉
章节名称
吨的认识
计划学时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
学习内容分析
(可附加知识导图)
教材首先创设了生活中“过桥”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提出各种问题,探究有关质量的知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通过背一背、看一看、算一算.。
想象、感悟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1000千克,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估测能力。
学习者分析
一般特征
“吨”是一个常用的质量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关吨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坏,将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
学习特征
同时学生已使用人教版教材两年多,他们喜欢上数学课,善于独立思考,同时乐于合作交流,该班学生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学生敢说敢想,愿意发表独立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本课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页测量的第三课时"吨的认识"。是一节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单位中的克与千克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首先创设了生活中"过桥"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提出各种问题,探索有关质量的知识和方法。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借助于生活素材,使学生体会到质量单位的重要价值。让学生在观察、间接体验、联想的过程中,感受体验质量观念的建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感训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
及解决措施
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
及解决措施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中,我通过 “猜测、验证、操作、感受”等以学生体验为主的总体思路。
教学设计思路
(理念与方法)
依据的
教育教学理论
吨的认识这一课,看起来似乎内容不多,但要真正上好这节课很不容易。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其次,在选择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吨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感受“吨”、建构“吨”、应用“吨”。
教学策略
选择与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为了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质量单位"吨",通过让学生"“搬一搬"”、"“抱一抱"”、"算一算"、"跳一跳"等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概念。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应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过桥"、"货车、电梯的载重量"等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中创设"小动物过桥"的情境,在"搬一搬"、"抱一抱"等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环境
□ DVD+TV □ 教师机+投影(上网/不上网)
□ 教师机+投影+电子白板 □ 教师机+投影+应答分析器
□ 电脑教室+投影(上网/不上网) R电脑教室+电子教室控制
其他:
资源与媒体应用分析
知识点
媒体内容
与形式
使用方式与时机
使用目的
资源与媒体
来源
初步认识“吨”
课件
创设情境,引发情景
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
实物
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课件
讲解—播放—举例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的教学资源
1吨=1000千克
课件
播放—讨论—总结
得出结论。
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的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策略、方法
看图说故事,导入新课
出示例6情景图
2分钟
说一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积极思考给出不同的答案,带着问题听老师解释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图中小动物怎样过桥,建立吨的概念,学习、吨与千克的计算。
10分钟
它们能一起过桥吗?同学们能帮助他们吗?哪种方法最节省时间,又安全,1吨究竟有多种呢?
独立计算,小组交流。集体研究。得出结论
由于学生基本上属于“教师不讲就会”的状态,所以对吨与千克单位之间的换算所花费的教学时间少。
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12页“做一做”、练习三1、2题。
15分钟
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通过做练习,进一步巩固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
课外拓展
1、出示教材13页练习三第3题的图。
2、写一篇教学日记:《我心中的吨》。
10分钟
改问题为:用载重分别为1吨和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已知租一辆载重为1吨的货车运费200元,租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费150元,应该怎么租??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师落实了教材设定的教学目标后,课末后布置了学生课后实践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向了研究性的行为中,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环境。
课
堂
教
学
流
程
图
(表)
学习评价表
学习目标
练习与检测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思考过程,当得出1吨==1000千克后,出示4吨==( )千克,6000千克==( )吨,引导学生规范地叙述想法。如一个小学生25千克,10各这样的学生重多少千克?你是怎样想的?多少个共重1吨?先同桌商量,再全班交流。在后面的各类习题中,教师同样让学生先思考、后交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小明的“数学日记”,其间出现了大量的质量单位,如“3千克的大象”、“80千克的香蕉”、“100克的熊猫”等,让学生改错。这些都是联系实际生活的话题,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一会儿就找出了各种错误。并且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重量单位的数学日记。这样,既内化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评价量规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了解了1吨有多重。教材用了四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并感知,教师用课件加以呈现,使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
2、本节课就总体设计而言,层次分明、重难点突破,特别是对练习的设计层次非常清楚,照顾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拓展延伸环节中的数学小故事“曹冲称象”是教材提供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素材。这个故个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的设计,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主要体现在:
1、创设生活的、有意义的情景,引导学生参与。由学生感受物体的重量,体会到重量
单位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很自然地将学生吸引到新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中。
2、给学生时间、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只要学生发现什么都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
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我才是课堂上的主人”,学生参与意识强,在小组合
作中发现新知。重点、难点突破较好,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不足:由于时间安排的不太好,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练习的少一些,我还要对自己
的应变能力进行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