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企业理论的演进与前沿.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9228108 上传时间:2025-03-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理论的演进与前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企业理论的演进与前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前沿(1)   【 内容 提要】通过对 企业 理论 演进过程的回顾,着重探讨了近年来新出现的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是把企业看作为一个整合其雇员特有知识的机构,从一个崭新的视角,重新解释了企业的存在、企业的边界、企业中的协调、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决策权与知识的关系等 问题 。 【 英文 摘要】By review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firm theory, this articlefocuses on the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 that hasemerged in recent years. The theory views the firm as anagency that integrates its employee’s special knowledge. Froma brand-new perspective,it explains the issues including theexistence and the boundary of the firm, the coordination inthe firm,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tructure, decision-making power and the knowledge. 【关 键 词】企业/企业理论/知识整合/知识 经济  enterprise/firm/theory of the firm/knowledge integration/evolution 【 正 文 】 澳洲莫纳什大学的杨小凯教授1994年发表了“企业理论的新 发展 ”的论文。企业为了实现最大利润, 必须按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进行单一产品的产量和价格决策。 新古典企业理论实际上不是真正的企业理论。因为它没有回答有关企业的一些基本问题,例如企业为什么会出现,企业内部是如何运行的,企业是选择生产还是从外部市场购买,它仅仅是利用局部均衡分析 方法 预测企业在输入市场的购买决策和输出市场的供应决策。 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种静态优化理论,它隐含地假定人的利益是和谐一致的、产权界定清晰、零交易成本、人具有完全理性等。这些隐含假定决定了新古典企业理论存在一些缺陷[3], 它无法解释企业内部组织及企业范围的整体布局;无法解释企业中的一般契约关系;也无法解释企业绩效与国家经济效益之间的联系。总之,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理论假设前提阻碍了企业理论的发展。 2.现代企业理论 一般认为,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标志着现代企业理论的诞生。在该文中,科斯利用交易成本的概念解释了“企业为什么出现”这一被新古典经济学家所忽视的简单问题。科斯认为,市场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劳动分工的办法,二者具有互替性,企业的存在是由于它能节约市场的交易成本,所以交易成本的差别是企业出现的真正原因。但是,企业不能完全代替市场,也不能无限扩大,企业的边界是由企业内部行政管理费用与市场费用相比较来决定的。遗憾的是,从3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几十年内人们对科斯的这种新观点“引而不用”,企业理论未能得到实质性的进展。 80年代以后,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分支,一是威廉姆森借鉴有限理性的假定,假定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提出了资产专用性概念,证明事前的合约是不完全的。二是张五常、杨小凯加以发展的间接定价理论,张五常在1983年发表的论文中指出,企业并不是用非市场方式代替市场方式,而是用劳动市场代替中间产品市场。因为中间产品直接定价和直接交易会产生极高的交易成本,而劳动市场的交易成本相对较低,企业的出现就在于用交易成本低的要素市场代替交易成本较高的中间产品市场,中间产品通过企业获取的收益相当于对其进行间接定价[2]。 以阿尔钦和德姆塞茨为代表的产权理论主要是分析企业内部的激励结构问题[4], 它是科斯在产权、交易费用和外部性等方面 研究 成果的发展。该理论认为,企业的实质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在团队生产中,一个人工作的努力程度会 影响 他人的效率,因而一个监管生产的人成为必要。在这种背景下,他们提出了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剩余索取权”的概念。 现代企业理论除了上述核心内容,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企业契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 二、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 近年来,现代企业理论随着知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的日益提高,逐步出现了新的发展。这一新发展得益于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知识库的重要命题[4],也就是说,出现了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 它来自技术管理、创新与信息经济、基于资源的理论和组织 学习 等最新研究成果。在理论层面上,潘罗斯、阿罗、哈耶克及其他学者的知识中心论,由于演进经济学家尼尔 森与温特,以及认识论学家波兰伊等人的贡献而得到极大的丰富[5]。 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与新古典企业理论和现代企业理论根本不同的解释[6]。 ·企业为什么存在; ·企业的边界是如何决定的; ·企业中协调的本质是什么; ·企业的组织结构意义,即层级和决策权分配的意义是什么。 1.企业为什么存在 德姆塞茨认为,企业的存在代表一种对知识经济学基本非对称的反应,知识获取比使用需要更强的专业化,因此,生产需对处理许多具有不同类型知识的个体专家进行协调。但市场不可能确保这种协调作用,因为市场无法面对:稳含知识的不可流动性;潜在购买者占用显性知识的风险。这样,企业作为生产产品和服务的机构而存在,因为这种机构能够创造使多个个体整合其特有知识的条件。 这种把企业的作用看作是整合知识的机构的观点与科斯-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企业理论是很不相同的,交易成本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存在是因为它们能够避免同市场交易相关的成本;而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则关心与特殊交易类型相关的成本。然而,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强调企业是管理团队生产的组织,而非交易的机构。Ghoshal与Moran认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核心优势不是简单地避免交易成本,而是以与市场很不相同的逻辑控制某种特定经济活动的独特优势[7]。 2.企业的边界 如果企业的存在是为了整合大量个体所拥有的特殊知识。那么,由什么决定企业的边界呢。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根据知识利用的相对效率来分析企业的垂直和水平边界。 德姆塞茨在1991年解释了企业在垂直边界[7], 如果市场能有效地转换产品而转移知识缺乏效率,如果在生产阶段B需要使用阶段A所利用的知识,则生产阶段A和B的垂直连接将被整合在同一个企业中。另一方面,如果阶段A和输出不需要使用阶段A所利用的知识就可在阶段B 来进行处理,则阶段A和阶段B能有效地通过由市场界而相联系的独立企业来进行。 企业之间的水平边界出现在产品与知识群体的空隙中。许多知识并非要求产品的特殊性,而是要求范围经济。因此,有效的知识利用要求多产品企业和企业的知识领域与其产品领域相一致。一般来说,完美的一致性是不存在的,因为企业的知识领域并没有完全被其提供的产品所利用,反过来,产品生产所需要的知识也不可能全部从企业中获得。这样,为了实现知识的充分利用,经济中便出现了反映产业特征的产品——知识包[6],其中小包表示个体企业, 不同的产品——知识包决定了企业的水平边界。 3.企业中的协调 企业中的协调是企业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最显着的特点在于对企业中的协调提出了崭新的观点。传统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的基本任务就是协调多个专家的努力。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强调,实现有效的协调是企业的一个主要任务。在协调理论的研究上,劳伦斯和罗斯齐把协调看成是组织内部目标冲突的解决[8]。 传统组织理论对于协调的研究着重于作为基础结构的层级,因为复杂 社会 活动的组织集中于权力关系,合作的实现是通过幕僚程序的垂直影响。基于知识企业理论已有的研究结果认为,如果大部分与生产有关的知识是隐含的,那么知识在组织成员间的转移将是极其困难的。如果生产要求整合许多个别的专家知识,那么效率的关键是在组织成员通过交叉学习使知识转移最小化的条件下实现有效的整合。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有希望作出较大贡献的就是对企业中协调的分析。 4.组织结构 上述把企业作为知识整合的机构的观点,对企业内部结构有重要意义,一是层级的作用;二是决策权的分配。 层级的作用 组织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在组织所包含的许多个体中实现有意义的、协调的行动。这个问题有二重性,一是纯协调问题;二是合作问题。即使协调的技术问题可以解决,分歧的个体目标应如何解决呢。层级就是作为有效地解决个体分歧目标的机制而出现的。层级对于协调一个包含多个特殊单元的复杂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机制。 基于知识的企业观点认为,如果高层次决策依赖于低层不流动的知识,那么层级就会 降低高层决策的质量。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生产需要许多类型知识,如果这些知识存在于许多个人之中,并且整合机制仅包含相当少量的个体,那么,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是可行的。最近几年流行的基于团队的结构,实际上是对缺乏效率层级的一种改善,基于团队的组织的实质是通过直接接触个体专家能够最有效地实现协调。如果专家协调者不能利用必需的专家知识,他们就无法有效地协调。 企业中决策权分配的意义 企业中决策权分配的意义与层级在知识整合中的作用有关。传统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的所有者拥有决策权,作为所有者的代表,董事会把决策权授予高层管理人员,然后管理者依次向下授权给各层级。基于知识的企业观点对决策权分配作出了新的解释。 第一,关于决策权与所有权的关系。如果企业的主要生产资源是知识,而且知识存在于个体雇员之中,那么雇员拥有大量的企业资源,企业同雇员签订合约是为了使用那些知识资源。然而,雇佣契约不像实物资产,它无法明确规定企业对雇员知识资产的所有权关系,如果决策权由所有关系授予,且如果企业资源由股东和雇员共同拥有,那么管理的决策权由股东或董事会向下授予,由雇员向上授予。 第二,关于决策与知识的关系。决策的质量决定于其所依据的相关知识。如果与某一特殊决策相关的知识能集中于组织的某一点上,那么集中决策是可行的,但转移与积累知识的能力由于知识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显性知识是可转移的,但不一定要集中于某一点上。特殊知识是转移成本很高的知识。因此,即使决策所要求的知识是集中的,根据隐含性经验知识所作的决策可能是分散的。   三、组织创新与管理创新: 企业 竞争的必由之路 通过对企业 理论 演进过程的回顾,我们 分析 了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在一些关键方面与新古典企业理论及 现代 企业理论的重要区别。概括起来,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主要是作为整合知识的机构而存在,它能把存在于个体中的特有知识整合成产品与服务,并降低知识交易的成本;知识利用的相对效率决定了企业的垂直与水平边界;协调是企业内部目标冲突的解决,企业的首要任务是为知识整合建立起必要的协调;层级对于协调一个具有多个特殊单元的复杂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机制;有知识的雇员拥有大量的企业资源,决策权由雇员自下而上授予,决策的质量取决于作出决策所需的相关知识,知识的属性决定了决策是集中的还是分散的。 显然,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对新古典和现代企业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它必将引起企业管理的一场革命,企业管理将进入适应知识 经济 时代 要求的,以拥有知识资本的人才作为管理核心的“知识管理”新时代。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创新与管理创新是企业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增强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组织创新就是要建立能有效整合知识的企业组织,这是一种把与企业有关的人和企业内部的人用 网络 联结起来的 学习 型组织,该结构能最充分地利用知识并再生知识,使企业具有活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建立一种智力基础设施,使知识能够彼此联系并发生作用。所以,管理创新的目标就要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企业 发展 要求的管理体系,以知识为纽带,将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生产过程、市场开发乃至企业的经营战略等协调起来,形成一种能够创造、使用、保持、更新以及转让知识的全新的管理模式,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高效地运作。未来的企业将主要通过知识而不是有形的物质资源进行创新的管理来获取竞争优势,求得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从理念上突破新古典主义的禁锢,把企业看作是整合知识的机构,从而为企业的组织创新与管理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知识企业理论所包含的一系列新观点及其引发的企业管理革命,对我国的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指导和启迪意义。当前我国企业正处于转型时期,普遍需要一种有效的管理新思维和新 方法 ,从这个角度看,只有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才能满足这种需要。因此,知识管理是我国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进行管理革新的必然选择。 【 参考 文献 】 [1]杨小凯.企业理论的新发展[J].经济 研究 ,1994,. [2]符正平.西方企业理论研究中的三大 科学 研究纲领[J].经济研究学术动态,1998,. [3][丹麦]尼古莱·J·福斯,克里斯蒂安·克努森编,李东红译,企业万 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4]Alchian. A. A. and H. Demsetz. Production, information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C].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2,62:777-795. [5]Spender J. C. and R. M. Grant. Knowledge and the firm:overview[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17(WinterSpecial Issue):5-9. [6]Grant, R. M.. Toward a knowledge based theory of thefirm[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17(Winter Special Issue):109-122. [7]Ghoshal, S. and P. Moran. Bad for practice: A critiqueof transaction cost theor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6,21:13-47. [8]Lawrence. P. R. and J. W. Lorsch(1967). Differentationand integration in complex organizations[J]. AdministrativeScience Quarterly,12:1-47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