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诗经ppt课件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9222466 上传时间:2025-03-1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ppt课件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诗经ppt课件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1/42,提纲,诗经研究简介,诗经的思想内容,诗经的艺术成就,2/42,诗经题解,诗经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诗三百零五篇。当初人们只称它为“诗”,或举其成数称为“诗三百”、“三百篇”,并没有尊之为“经”。到了汉代,武帝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政权,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原来经孔子整理过几部经书正式被官方确认为“经”,至此才确定了诗经名称。,诗经研究简介,3/42,西汉时期,保留研究诗经主要有四家:,鲁人申培所传“,鲁诗,”齐人辕固所传“,齐诗,”燕人韩婴所传“,韩诗,”鲁人毛亨与赵人毛苌共传“,毛诗,”,“三家诗”,今文诗学,古文诗学,“三家诗”与“毛诗”,诗经研究简介,4/42,东汉以后,三家诗逐步衰落,而毛诗兴起。,著名经学家马融、郑玄等人都研究毛诗,郑玄并作毛诗笺,所以毛诗取代三家诗而独传。流传至今诗经本子,因为是毛亨、毛苌所传,故诗经亦称,毛诗,。,诗经研究简介,唐开成石经毛诗拓片,监本诗经,5/42,“采诗”与“献诗”,采诗,之说,始于汉代,*,礼记王制篇说:“天子五年一巡守(视察诸侯所守之地)。岁二月,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汉书艺文志说:“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食货志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于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诗经研究简介,6/42,献诗,之说,见于国语,*国语周语上说:“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而后王斟酌焉。”,*国语晋语六也说:“古之言王者,政德既成,又听于民,于是乎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使勿兜(蒙蔽)。”,诗经研究简介,7/42,从主观需求考虑,统治者为了考查民情,了解施政得失,方便于巩固政权,很需要经过采诗掌握民众思想动态。另外,经过采诗,还可丰富宫廷乐章,以满足庆典、祭奠和宴乐等对声乐需求。,从这部诗歌总集编纂成书客观情况来考虑,也能够说明它是经过采集整理而完成。,至于献诗之说,除国语记载外,在诗经中也能够找到内证。如,小雅节南山有“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和大雅崧高“吉甫作诵,其诗孔硕”,记述,说明“献诗”事是确实存在。,采诗与献诗是诗经三百零五篇诗歌主要起源。,诗经研究简介,8/42,“孔子删诗”说,经过采诗与献诗两个渠道搜集诗歌创作,最终集中于管音乐周太师。所聚集诗歌数量一定是很多,是谁把它加以选编整理而成为三百零五篇诗歌总集呢?于是又产生了,孔子删诗,说法,。,诗经研究简介,孔子,9/42,诗经研究简介,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凡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汉书艺文志,:,“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清人方玉润依据孔子言诗,只说“三百”而未说三千;只说为雅颂正乐,未说对诗有所增删记载,否定司马迁关于孔子删诗之说。,左传吴公子季札游鲁观周乐,让乐工为他演唱风、雅、颂,其分类、名目、先后次第和今本诗经基本相同,其时孔子还不满十岁。由此能够断定孔子以前诗经已经有定型本子,今本诗经根本不可能由孔子删订。,当代学者普通认为诗经由周王朝乐官编辑成书。,10/42,“六义”之说,周礼春官宗伯,;“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六诗”与“六义”同实而异名,对于“六义解释,从来研究者有种种不一样说法,。,唐孔颖达毛诗正义,:“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一样,而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即,风、雅、颂是诗体制,赋、比、兴是诗表现手法,。,这种说法,现在已为学者们所采取,。,诗经研究简介,11/42,国风是采自各地民间歌谣。,包含周南、召南、邶、鄘、卫等十五国,共一百六十篇,合称“十五国风”。,诗经研究简介,十五国示意图,12/42,何谓“风”?,朱熹,在诗集传中突破前人解释,提出了新说法:,“国者,诸侯所封之域;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这是说,国,指诸侯所管辖区域;风,是民俗歌谣。,高亨,在诗经今注中说,:“所谓国风,就是各国乐曲。”,现在普通研究者也都认为,国风是采自各地民间歌谣,。,13/42,十五国风中诗歌,除少数作品外,大都是流传在民间口头创作,它是劳感人民集体智慧结晶。,国风含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全书精华所在,文学价值最大。,诗经研究简介,豳风图(局部),宋代马和之画,14/42,包含小雅、大雅,合称“二雅”。小雅七十四篇,大雅三十一篇,共收诗一百零五篇 。,“雅”就是“正”意思,“雅乐”就是“正乐,”,。,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首诗,只有题目而没有词句。朱熹认为这六首诗,原来就有声而无辞,它只是用笙吹奏伴奏乐曲。这种新说,很有说服力,所以过去就把这六首诗称为“,笙诗,”。,“二雅”中诗歌,除小雅中有少数民歌外,大都是周王朝贵族文人作品。它包括内容很广泛,即使有别于国风中真实地反应现实生活而含有高度现实主义精神民歌,但也有不少思想与艺术都较为优异作品。学术界在中国文学史中对“风诗”成就必定较多,而对“雅”诗成就评价偏低。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对“雅”诗看法,给它以应有地位。,诗经研究简介,15/42,包含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共收诗四十篇。,“三颂”大都是庙堂祭奠乐歌,“三颂”中诗歌,都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庙堂文学,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高,不过它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发展,却有主要史料价值。,诗经研究简介,16/42,赋,郑玄周礼大师注,:“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篇,:“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赋”是经过客观事物描绘与叙述,以表示主观思想感情一个创作方法。,如,诗经豳风七月,,全诗均用赋体。,诗经研究简介,17/42,比,郑玄周礼大师,注:“比者,比喻于物也。”,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释“比”时说:“且何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比”是“比喻”意思,也就是,用打比喻方法,使抽象事物详细化,。,诗经里有诗整体用比,以拟物手法反应现实生活,表示思相感情。如,魏风硕鼠,。,诗经研究简介,18/42,兴,毛诗正义,:“兴者,起也,取譬引类,发起己心。”,朱熹诗集传,:“兴者,先言他物以引发所咏之词也。”,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兴者,起也,情者依微以拟议。”,“兴”是说某种客观景物激发了诗人思想感情,诗人就把它形象描写下来,作为诗开端,以引出下面要咏唱事物来,又称“起兴”。,诗经中“兴”利用,情况比较复杂。大多数兼有发端和比喻、象征作用,但有只有发端作用,有仅与正句有音律上联络。所以对于兴,可依据诗实际情况作详细分析,才能作出较为准确解释。,诗经研究简介,19/42,毛诗序,也就是毛诗序言,简称诗序。,诗序有“大序”、“小序”之分。列在每首诗前面,说明该篇主题序言叫做“,小序,”;总论诗经序言叫做“,大序,”。因为“大序”是附在首篇关雎“小序”后面,所以对怎样划分大小序,也有不一样说法。,毛诗序.doc,诗序在长久封建社会里,对诗歌创作与批评曾产生过很大影响,我们必须以正确态度对待它,给它以应有地位。,毛诗序,诗经研究简介,20/42,历代诗经研究,毛诗故训传属古文经学,最初并没有占据汉朝博士宝座。但因为它按字义解经,训诂简明,又能吸收春秋末期以来儒生解经结果,所以毛诗虽被汉武帝逐出官学,而在民间传习学者却日益增多。,东汉时,经学大师,郑玄,为毛诗故训传作笺。郑玄对今文经也很精通,作笺时,能够吸收今文经之优点,补古文经之不足,使毛诗释义,远远超出了“三家诗”,所以以后居上,取得了权威地位。,郑玄,字康成,汉北海高密人,诗经研究简介,21/42,从三国至唐代,传习诗经学者,大都宗奉毛郑诗学。其间也有王肃、孙毓等著书立说,对郑笺提出责难。,唐贞观十六年(642),孔颖达,等奉敕统一诗注,撰,毛诗正义,,又称毛诗注疏,注指毛传、郑笺,疏即“正义”。因为它采诸家之善,融汇贯通,并详备刑名制度,故题曰“正义”。因为它聚集了魏晋至隋唐时期学者研究诗经结果,是诗学集大成者,所以唐人讲诗,大多以它为依据。,诗经研究简介,22/42,宋代,毛诗地位开始动摇。欧阳修、苏辙、郑樵、王质等各立新说,阐述己见。在很多新说中,影响最大是南宋,朱熹,诗集传,。他抛弃毛序,为诗经自作新序;解释词义,克服了注疏繁琐冗长缺点,力争做到简明扼要。此书一出,学者宗之,直至元、明两代,朱熹诗说仍占统治地位。,诗集传解诗,虽亦有不妥之处,并有宣扬理学之嫌,但他另辟新径解诗之功,依然应该必定。,朱熹,诗经研究简介,23/42,清代学者对诗经进行了更多研究和探索,在众多研究诗经清代学者中,除崔述、姚际恒、方玉润等少数人,勇于突破旧说,提出自己新看法,颇有参考价值外,大多则重视于考据与训诂。,诗经研究简介,24/42,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诗经研究迎来了一个百花齐放春天,取得了丰硕结果。这些著述主要特点有四:,一、扫清了经学家笼罩在三百篇上层层迷雾,不再把它看作“经”,而是把它作为一部最早诗歌总集来进行研究;,二、对这部诗歌总集思想性和艺术性进行了较为全方面而深入分析论证;,三、对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和对古代诗歌发展所起巨大作用给予了应有必定与评价;,四、为这部古籍通俗化进行了有益尝试。,这些成就为今后对诗经深入深入研究,创造了极为有利条件,成绩是巨大,影响也将是深远。,诗经研究简介,25/42,经学家把诗经当做“经”、当做“史”来传习,目标是在宣扬王道政治理想,进行“温柔敦厚”诗教,以感化人心,规范德行,而巩固封建统治制度。他们重视“雅”、“颂”,以美刺解诗。对于“风”诗中揭露阶级剥削压迫罪恶和反抗封建礼教迫害作品,则不惜用曲解主题思想方法,毁灭或淡化其反抗意识,以到达缓解阶级矛盾与友好人际关系双重目标。,“十五国风”中诗歌,不但深刻地揭露了当初现实生活中主要矛盾,真实地反应了现实生活原来面貌,同时也突出地表示了劳感人民原望和要求。它是一个自我教育工具,也是一个对敌斗争武器。“二雅”中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讽刺统治阶级丑恶行径诗歌,也应该给予足够重视。,我们研究诗经思想性,要把“国风”和“二雅”中真正反应现实生活作品作为重点。,诗经的思想内容,26/42,(一)反抗剥削与压迫,在漫长阶级社会里,因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与压榨,劳感人民即使终年辛勤,但过却是牛马不如痛苦生活;统治阶级不劳而获,但过却是骄奢淫佚享乐生活。这便组成了劳感人民与统治阶级之间永远不可调和矛盾。对于这种剥削与压迫不合理现实,劳感人民当然要在自己歌谣中表现他们强烈仇恨和愤恨反抗情绪。,豳风七月、魏风伐檀、魏风硕鼠,是当初劳感人民表示其反抗剥削与压迫情绪代表作品,。,七月.doc,伐檀.doc,硕鼠.doc,诗经的思想内容,27/42,(二)倾诉征戍徭役之苦,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政权或扩大疆域,往往不惜用发动战争方法来处理矛盾。战争不但死伤人口,损耗资财,破坏生产,造成灾荒,还会给人们带来种种精神方面痛苦与不幸。所以劳感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对于抵抗外侮,保家卫国正义战争,人民不但不反对,而且是竭诚拥护,主动参加。,如反应宣王反抗犭严允入侵小雅采薇和秦襄公抵抗西戎犯境秦风无衣,就充分表现了人民不怕牺牲,团结御侮爱国思想。这也正是他们保卫和平精神详细表示。与此相反,诗经中许多倾诉征戍徭役之苦诗篇,则表示了人民反对非正义战争,渴望和平生活强烈愿望,。,鸨羽.doc,伯兮.doc,东山.doc,诗经的思想内容,28/42,(三)揭露统治阶级暴政与丑行,统治阶级因为掌握生杀予夺最高特权,又拥有剥削榨取而来巨大财富,所以便专断独行,毫无忌惮。他们有重用小人,残害忠良;有颠倒是非,任意刑罚;有役使臣民,无休无止;有荒淫无道,寡廉鲜耻。他们准则是一切都以自己专权与享乐私欲为转移,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无所不用其极。对于这种暴政与丑行,“二雅”与“国风”中有不少诗篇从不一样角度进行了无情揭露与讽刺,。,新台.doc,黄鸟.doc,诗经的思想内容,29/42,(四)反应爱情与婚姻问题,在阶级社会里,因为包办婚姻制度迫害和礼教规范束缚,不但使许多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相反却给众多青年男女造成了痛苦和不幸,其中受迫害最深重则是妇女。诗经中大量相关爱情与婚姻问题诗篇,从各个不一样角度,深刻地反应了这一现实生活中矛盾。有写约会欢聚高兴,有写热恋相思痛苦,有写遭受迫害悲愤,有写无故被弃怨恨。这悲、乐、苦、怨,是青年男女们追求幸福生活愿望不一样形式详细表示,。,静女.doc,柏舟.doc,氓.doc,诗经的思想内容,30/42,诗经艺术成就,包含许多方面,内容十分丰富,不可能一一加以叙述。下面仅就几个突出成就作些简明介绍和说明。,(一),现实主义精神,优异诗歌,要能抒人民之情,言人民之志,充分表示时代精神。国风中诗歌,作者大都是劳感人民。他们对生活有深切感受,所创作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应了当初社会现实,勇敢而大胆地揭露了被剥削者被压迫者与统治阶级之间各方面主要矛盾,突出地表示了他们反抗争精神。这些出自心底诗歌,揭示了阶级社会本质,道出了人民心声,因而奠定了我国古代诗歌中现实主义基础,成为我国两千多年来文学遗产中优良传统。,诗经的艺术成就,31/42,(二),赋、比、兴表现手法,赋,即“铺叙”,是经过客观事物直接描绘与叙述以表示主观思想感情一个方法。,比,即“比喻”,是借客观景物作比况,使要说明事理和要表示思想感情更详细形象。,兴,即“起兴”或“发端”,是用眼前景物为比喻和象征,把它作为诗开头,然后引出要歌咏本事。,诗经的艺术成就,32/42,氓,这首写婚姻悲剧名篇,综合利用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出含有深刻社会意义主题思想,。,它用,铺叙,方法,详细叙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合到被弃经过和结果。,诗经的艺术成就,33/42,诗中利用“,比,”地方就更多。,“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写出两种情感详细表现;,“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说明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表现两人德行根本区分。,“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喻男子改变无常,用是隐喻。,“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以男子前后两种截然不一样态度作对照,揭示其丑恶嘴脸,也是一个对比。,诗中也用了“,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与,“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都是用人们熟悉景物“起兴”,引出下文,又兼有比喻女子颜色盛衰意义。,诗经的艺术成就,34/42,(三),精炼生动语言,劳感人民语言最为丰富、生动,他们歌谣在流传过程中,又不停地经过加工和提炼,所以表现在诗歌中语言也极为精炼而又丰富多彩。据有些人统计,诗经中仅表示手不一样动作动词,就有采、掇、拔、折等五十多个。各种动词、形容词,也异常丰富。另外,双声叠韵连绵词巧妙利用,对形声、状物与增强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也发挥了枳极作用。,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这是对诗经语言精炼、生动而又丰富特点较为中肯概括与说明。,诗经的艺术成就,35/42,(四)重章迭唱与友好音韵,重章迭唱形式,也有些人称它为复沓体。它是指由若干章(节)组成一首诗,每章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更换少数关键性词语,重复咏唱。,利用这种回环咏唱方法,能够加强抒情效果,能够表示事物进展程序,也能够逐步深化主题思想,同时也便于传诵和记忆。,诗经民歌中这一篇章结构上特点,形成了它独具特色艺术格调。,诗经中大部分诗歌,就含有显明韵脚和有规律节奏组成友好音韵这一特点。因为有了这个特点,不但便于吟咏朗诵和记忆,而且对于了解诗歌内容和体会诗人思想感情都有很大帮助。,诗经的艺术成就,36/42,诗经思想与艺术不但为我国诗歌开创了一条现实主义发展道路,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艺术表现手法。所以,后代诗歌发展和创新,都与这个光芒起点有着千丝万缕联络。,汉代乐府民歌以及汉代以后民间歌谣,直接继承发展了诗经现实主义精神与艺术表现手法,写出许多优异诗歌。,历代文学史上伟大诗人如屈原、杜甫、李白、白居易等人,他们批判现实精神,抨击黑暗政治与关心人民疾苦优异诗篇,从思想内容与艺术格调到表现手法与语言技巧等方面,都与学习诗经继承其优良传统有着亲密关系。不但如此,一些进步作家还把这个优良传统作为批判形式主义诗风有力武器。,由此可知,诗经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是极其巨大而深远。这些主动影响,主要来自“国风”和“二雅”中部分优异诗歌。,诗经的艺术成就,37/42,在必定其主动影响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诗经消极影响。它虽不占主要地位,但也应给予足够重视。“三颂”和“二雅”中一些贵族祝颂诗,内容都是歌功颂德。这些诗歌或宣扬天命思想,或美化文治武功,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御用文学。后世粉饰现实、歌功颂德庙堂文学和形式主义文学,如汉代堆砌词藻大赋与后世一些专门歌功颂德颂、赞、箴、铭,无不受其影响。我们对它也应该有清醒认识。,诗经也流传到了国外。它在中世纪传入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十八世纪以后,英、法、德、俄等国也有诗经译本或选译本相继出现。所以它在国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国家学者和诗人,不但喜爱其诗歌,而且有还有研究专著出版。据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附录三诗经参考书目中统计,国外研究诗经相关著作就有日本龟井昱太郎毛诗考,山本章夫诗经新注,岡元凤毛诗品物图考和朝鲜申绰诗次诂等二十余种。,诗经的艺术成就,38/42,经典章节,无衣,(部分),无衣,刺晋武公也。武公始并晋国,其大夫为之请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诗也。天子之使,是时使来者,并,卑政反,下注同。为,于伪反。使,所吏反,注同。,疏“无衣二章,章三句”至“是诗”。正义曰:作无衣诗者,美晋武公也。所以美之者,晋昭公封叔父成师於曲沃,号为桓叔。桓叔生庄伯,庄伯生武公,继世为曲沃之君,常与晋之正適战争不息。及今武公,始灭晋而有之。其大夫为之请王赐命於天子之使,而作是无衣之诗以美之。其大夫者,武公之下大夫也。曲沃之大夫美其能并晋国,故为之请命。此序其请命之事。经二章,皆请命之辞。,39/42,笺“天子”至“来者”。正义曰:不言请命於天子,而云请命於天子之使,故云是时使来。使以他事適晋,大夫就使求之,欲得此使告王,令王赐以命服也。案左传桓八年,王使立缗於晋。至庄十六年,乃云“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为晋侯”,不言灭晋之事。晋世家云:“哀侯二年,曲沃庄伯卒。晋侯缗立。二十八年,曲沃武公伐晋侯缗,灭之,尽以其宝器赂周僖王。僖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於是尽并晋地而有之。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计缗以桓八年立,至庄十六年乃得二十八年。然则虢公命晋侯之年始并晋也。虢公未命晋之前,有使適晋,晋大夫就之请命。其使名号,书传无文也。或认为使即虢公,当来赐命之时,大夫就之请命。斯不然矣。传称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为晋侯,则虢公適晋之时,赍命服来赐,大夫不假请之,岂虢奉使適晋,藏其命服,待请而与之哉!若虢公於赐命之前,别来適晋,则非所知耳。若当初以命赐之,即命晋之时,不须请也,故笺直言“使来,不知何使”。,40/42,参考书目,1.诗集传20卷(宋)朱熹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2.读风偶识4卷(清)崔述撰崔东壁遗书本,3.诗经原始18卷首2卷(清)方玉润撰中华书局1986年版,4.诗经六论张西堂撰商务印书馆1957年9月版,5.诗经周满江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5月版,6.诗经韵读王力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2月版,7.诗经选余冠英撰重庆出版社1982年7月版,8.诗经直解陈子展撰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10月版,9.诗经今注高亨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8月版,10.诗经译注程俊英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2月版,11.诗经选译余冠英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10月版,12.诗经词典向熹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版,13.十三经辞典(毛诗卷)刘天泽、曾志华、司少华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41/42,谢谢!欢迎批评指正。,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亚元据刘天泽 十三经导读导读制作,42/4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