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开展统计局长经济责任审计的经验做法
众所周知,统计部门是一个专为领导层提供数据服务的“清水衙门”,人员少、资金来源小、项目资金极少。如何根据统计部门的实际情况开展审计工作,正确评价领导干部实绩呢。笔者日前参加了这样一类审计,我们的做法是:
首先,搞好审前调查,详细了解统计职能。通过审前调查,我们了解到统计局是一个纯业务部门,它的工作对象就是数字,即我们常说的“数字游戏”。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给党委、政府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便于领导决策。有了这种认识,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就有了方向和重点。
其次,根据部门特点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既然统计部门的工作成果以数据表现出来,那么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无疑就是我们审计需要关注的重点,也是我们评价领导实绩的重要依据。为此,在审计实施方案中,我们突出对“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重要经济指标的关注,并结合统计局据此向党委政府提供的统计信息,分析统计部门的工作成效。
第三,撇轻就重,搞好延伸调查。经济责任审计向来都离不开财务。但对于统计局这样一个人少、资金来源小的“清水衙门”来说,财政财务收支与统计业务相比就显得不是非常重要了。再把主要精力放在清理有限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上就得不偿失了。因此,我们对财政财务收支初步掌握后,就将上述指标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汇总的准确性进行验证。我们主要采取了进企业查看账目、进工地查看施工日志、进农户查看记账情况、进系统查看录入数据获得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关联分析、重新计算等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再将这个结论与统计部门提供给上级的信息进行比较,据此发现统计部门执行统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为正确评价领导干部实绩提供依据。
第2页 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