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7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知识点(十六).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211440 上传时间:2025-03-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知识点(十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知识点(十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知识点(十六) 最低费用选择法   最低费用选择法,是指对每个备选的财政支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时,只计算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而不用货币计算备选方案支出的社会效益,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换言之,就是选择那些使用最少的费用就可以达到财政支目的的方案。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军事、行政、文化、卫生等支出项目。   最低费用选择法起源于美国,是对“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补充。现代社会生活错综复杂,政府对某项财政支出的项目可以设想各种不同的方案,用最低费用选择法对每个备选方案进行分析,选择最低费用方案。   最低费用选择法的操作步骤与“成本一效益”分析法大体相同,但由于最低费用选择法多用于军事、行政、文化、卫生等财政支出项目,不要求计算支出的无形成成本与效益,敌运用起来比“成本一效益”分析法简单一些。首先,要在政府规定目标不变条件下提出多种备选方案。然后,分别计算出各个备选方案的有形费用。如果涉及垄断价格,要运用影子价格清除其包含的不合理价格因素。在多年投资的项目中,要运用贴现法换算出费用流的价值,从而保证不同备选方案费用的可比性。最后,按照优前劣后的顺序排列供决策者选择。 但是需要指出,许多财政支出项目都含有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如果只是以费用高低来决定方案的取舍,而不考虑其他因素也是不妥当的。这就需要在综合分析、全面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择优选择。 “公共劳务”收费法   所谓“公共劳务”是指政府为行使职能而进行的各种工作,包括国防建设、行政、道路的建设与维护、城市供水与排水工作、住宅供应、公园的建设与维护等。国家向社会提供这些“公共劳务”,供社会成员所享用,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同样也要求最有效、最节约地使用,也就是要提高财政对这些方面支出的效益。为此,人们把商品经济中的价格机制引申到对“公,共劳务”的提供与使用中,借助价格、收费的作用来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公共劳务”收费法,就是通过制定和调整“公共劳务”的价格或收费标准,来改进“公共劳务”的使用状况,使之达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目的。   “公共劳务”收费法和“成本一效益”分析法以及最低费用选择法的区别在于,它是通过制定合理的价格与收费标准,来达到对“公共劳务”有效地、节约地使用,而不是对财政支出备选方案的选择。   对“公共劳务”的定价政策,一般有四种情况,即免费、低价、平价和高价。   免费和低价政策,可以促进社会成员最大限度地使用这些“公共劳务”,使之获得极大的社会效益。但是免费和过低的价格,又会使享用者降低对该种“公共劳务”的重视,从而产生浪费、不节约使用的现象。适用于免费和低价提供的“公共劳务”,必须是从全局和社会的利益出发,在全国普遍使用,但居民对此尚无完全觉悟的情形,如强制进行义务教育、强制注射疫苗等。 平价政策,可以用收取的费用弥补该项“公共劳务”的人力、物力耗费。从消费方面来说,可以促进社会成员节约使用该项“公共劳务”;从提供方面来说,政府有了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公共劳务”水平的费用。平价政策一般适用予从全社会的利益来看,无须特别鼓励使用,又无必要特别加以限制使用的“公共劳务”,如公路、公园、铁路、医疗等。高价政策,主要适用于从全社会利益来看必须限制使用的“公共劳务”。实行高价政策既可以达到有效限制使用的目的,又可以提供较多的财政收入,如繁华地段的机动车停车收费。“公共劳务”收费法只适用于可以买卖的、适于采用定价收费方法管理的公共服务部门。运用“公共劳务”收费法还必须制定正确的价格政策,才能达到社会资源最佳分配的目的。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   政府对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评估,与微观经济组织对其生产经营支出效益分析评估有许多不同之处,从这些区别中可以看到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政府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与微观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支出效益分析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   微观经济组织在分析其生产经营支出的效益时,只计算其自身直接投入的各项费用和自身实际所得。所费与所得相比较,所得大于所费,即可以说其生产经营活动是有效益的。然而,政府在分析财政支出的效益时,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较微观经济组织宽得多。政府不仅要计算直接的、有形的所费与所得,而且还需要分析间接的、无形的所费与所得;不仅要分析政府本身在某项支出上的投入及所得到的利益,还需分析社会为该项支出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获得的利益。   (二)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   微观经济组织在进行效益分析时其标准十分明确,且易于把握。其标准就是单纯的经济效益。而对于财政来说,衡量效益的标准就不是如此简单了。因为财政支出的用途十分广泛,有些财政支出项目可以带来直接的、可以用货币单位来表示的经济效益,而有些财政支出项目,其资金的使用只会带来无法用货币单位来衡量的社会效益。要对这些支出项目的效益做出评估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在财政实践中,能够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较少,更多的支出项目只产生社会效益。这在客观上决定了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中不能单纯地以经济效益为衡量标准,而必须确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双重的效益标准。   (三)择优的标准不同 对支出活动进行效益分析的目的,是要通过效益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支出方案,但微观经济组织与政府财政的择优标准有所不同。微观经济组织择优的标准很简单,自身直接所费最少、所得最多的支出方案即为最优方案。它绝不会选择使自己赔钱的方案。而政府财政则不然,财政分配所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最大效益,因此,某些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社会总体效益很大,而对于政府财政却无经济效益可言、甚至赔钱的支出项目j仍是政府安排支出时的选择目标。 (本文来自东奥会计在线)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经济类职称考试评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