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众化计算机普及教育迫切需要改革.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9210950 上传时间:2025-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众化计算机普及教育迫切需要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众化计算机普及教育迫切需要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众化计算机普及教育迫切需要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众化计算机普及教育迫切需要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众化计算机普及教育迫切需要改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众化计算机普及教育迫切需要改革传统公共计算机教育模式摘 要:世界已经进入以计算机为代表信息时代,导致对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强。计算机从“阳春白雪”到现时代人必不可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已演变成为一种所有人都该掌握的大众化基础文化。计算机教育要走进千家万户,要涉及各个人群,要专业化与大众化相结合、要高端应用与普通应用相结合、要做到人人都会使用计算机,全方位整体提高全民族的计算机水平。因此,改革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模式已越来越突现出迫切性、重要性和现实性,计算机教育的专业化与大众化共存的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与重视。Abstract:The world has entered th

2、e computer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resul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knowledge and ability to demand more and more. Computer from the Spring Snow to the people is essential to the work of the times, study and life of tools,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a master of all the p

3、opular basis of culture. Computer Education to enter tens of thousands of households to the various groups involved, to a combination of special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to high-end applications with a combination of general appli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ensure everyone using a computer, a holis

4、tic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whole nations computer. Therefore,reform of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computer education has increasingly shown the urgency, importance and relevance .Professional computer edu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is the co-existence issue which more and more catc

5、h the peoples attention.关键词:计算机普及教育 计算机已成为大众化基础文化 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模式Key words:Computer universal education Computer has become the popular basic culture explore and reform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of computer 人类正经历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加快推进信息化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作为主要的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正日益介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变着人

6、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正对传统的社会和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教学和科研活动、精神文化生活等领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其它各个学科的发展。这种影响直接导致对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强,计算机从“阳春白雪”到现时代人必不可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已演变成为一种所有人都该掌握的大众化基础文化。因此计算机教育要走进千家万户,要涉及各个人群,要专业化与大众化相结合、要高端应用与普通应用相结合、要做到人人都会使用计算机,全方位整体提高全民的计算机水平。改革计算机教育的传统模式已越来越突现出迫切性、重要性和现实性,计算机教育的专业化与大众化共存的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与重视。一、我国飞跃

7、的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和普及速度迫切要求计算机教育改革不言而喻,在当今社会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人群超过学习任何技术的人群,一方面,各行各业都有与之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和应用软件、通有的计算机办公软件在各个行业更是最广泛的普遍使用,计算机应用在当今社会的各行各业中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同时,众多家庭、许多在校大学生和城市新一代年青族都配备了个人计算机或手提电脑,在我国,计算机走进各行各业,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大众化的辅助工具的速度越来越快,我国政府公布的“十一五”至2020年发展预测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计算机装机台数将超过2亿台。另一方面,Intenet实现了数以几十亿计文化层次与知识结构不同的网民以

8、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各种网络上使用不同层次的计算机技术,信息革命和计算机普遍使用使得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么多人在不同层面上学习和应用不同层次的同一种技术。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7月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2007年底我国网民数增至为2.1亿人,2007年一年中国网民增加了7300万人,年增长率高达53.3%。2008年6月份截至,我国网民数达2.53亿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9.1%,已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发

9、展研究部预测:在2008年底,我国的网民规模已达到2.8亿,超过我国总人口数的1/5还多。到2020年,我国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过4亿,占我国总人口的25%至30%。这些数字表明我国计算机应用和普及速度之快、面积之广、人群之多是令人惊呀的。这么多的人都在使用计算机,是否都基本掌握了计算机?其实不然,有资料显示,我国90%以上的人在网上是聊天或娱乐。当然,不排除这些人中有许多人是计算机行家,他们上网是娱乐休闲的。但确实有许多人只不过聊天或游戏,这些人中绝大多数又都是青少年,未满18周岁的大约占19.6%,他们基本上属于网上消费娱乐型,他们对计算机有兴趣,也非常专注,他们中间有许多人头脑灵活,思想活跃

10、模仿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很强,一些很复杂的游戏软件,经他们自我摸索,在手中玩的“飞转”。但他们中间许多人对计算机注意面的范围很窄,也没有多少系统的计算机的应用知识,就拿QQ软件来说,他们只不过是用来文字聊天,最多也不过是语音聊天和视频聊天。他们中间有多少人使用过QQ的文件传输功能、远程控制功能?又有多少人知道QQ的网盘用途?怎样启发这些人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向往;激发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轻松自如、兴趣盎然地进入计算机应用的大门,这迫切需要我们在计算机教育模式上进行探索和改革,针对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替他们找出一套事半功倍的有效学习方法,促进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学习计算机,促进他们向

11、计算机专业性或应用性方向全面发展,使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我国今后计算机应用的庞大生力军。二、计算机普及教育工作迫切要求计算机教育改革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状况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发达程度,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包括中小学普及教育、大中专非计算机专业普及教育、社会性普及教育三个方面。我国计算机普及教育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基本上每10年为一个计算机普及周期。目前,我国正处在波澜壮阔的第三次全国计算机普及高潮时期。回顾历史,80年代在我国出现第一次计算机普及高潮。在那以前,只有少数科研部门进行计算机的应用及开发,在大学的非计算机专业基本上都没有开设计算机课程,使用计算机,只是少数专家的事情。第一次

12、计算机普及主要从科学计算角度上应用计算机,普及的内容主要是计算机高级语言,普及对象主要是高知识结构的大学生、部分在职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和大城市中的部分中学生。那次普及结束了大学毕业生仍然属于“计算机盲”的历史,使部分在职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和大城市中的部分中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在我国高层次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中注入了不可缺少的计算机知识这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形成一支计算机精英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我国科研、教育、国防等前沿领域的技术能力,为计算机能在全国范围内应用成为可能。90年代初,在我国掀起了全国性的第二次计算机普及高潮,对象已扩展到广大公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一

13、般知识分子,包括所有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中的人员。涉及的对象范围比第一次计算机普及高潮广泛得多,带有职业和岗位的特点。当时,计算机已在我国各行各业中广泛使用,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成为人们求职的重要条件,各地各部门都制定了对工作人员在晋升职务、职称和工作考核中在计算机方面的要求,并要求通过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考试。普及的内容主要是文字处理以及常用的一些应用软件。经过第二次计算机普及高潮,我们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缩小了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这十年在计算机普及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也正是第二次计算机普及使得计算机真正在我国面向全国、渗入各行各业,走进千家万户,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民族的综合能

14、力和素质。新世纪开始不久,我国开始出现了第三次计算机普及高潮。这次高潮的普及与前两次的普及有质的不同,不仅仅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高科技技术、一种生存的工具,而是把它作为一种文化向一切有文化的人普及。如果在第一次普及高潮中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人数以百万计的话,那末,在第二次普及高潮中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人以千万计,在这仍进行中的第三次普及高潮中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人数以亿计。这样规模的群众性学习计算机活动,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而且在世界上也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这次普及高潮将使我国完成几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以后凡是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有初步的计算机知识和初步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全国2.4亿职工中,至少有5

15、0%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职工自主择业和岗位竞争能力;全国所有领域将全面普及计算机的应用,所有公务人员和在职干部都要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全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将上一个新的台阶,大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更进一步的提高。显而易见,这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它的意义深远,产生的效应是难以估计的。对提高我国全民族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对传统的社会和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教学和科研活动、精神文化生活等领域将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会有力地推动其它各个学科的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会更大的缩小我国与先进发达国家计算机应用的差距,甚至在有的方面完全有可能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虽然我国通过前两次和正在进行的第三次

16、计算机普及教育已取得可喜的成绩,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计算机普及教育存在着非均衡发展的矛盾,尤其是大城市与边远乡村的差距更为突出。另外计算机普及教育除了专业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大众化普及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新闻、网络书店、博客/个人空间、论坛/BB、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信、远程登录、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网络支付和网络炒股这些大众化的等网络技术。使得公共计算机教学比任何时候更加突现它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性。这更迫切需要我们在计算机教育模式上进行探索和改革,针对计算机已成为文化的特征,专业化与大众化教育相结合,切实有效找出一个对亿万人进行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模式,顺利的完成第三次计算

17、机普及教育工作。三、计算机难学的普遍性迫切要求计算机教育改革虽然,我国现有超过1/5的人在不同程序上使用计算机,其中许多人,甚至是大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时,总会发出计算机难学、横向掌握和应用计算机更难的感叹;即是学了一些计算机知识,但在使用过程中一遇到硬、软件问题就束手无策更是普遍性问题。原因到底何在?许多从事多年的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问题是有多方面的原因。1.是计算机本身所决定,计算机虽是高科技智能型产物,但它的智能发挥是在人的干预下进行的,是依靠命令、程序或操作完成的,而这些命令、程序或操作的掌握需要一定的计算机专门知识,这些计算机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奥性、机械性、难懂和难理解性

18、并且具有很强的约定性,原来怎样设计的,你就得怎样依规定操作,人家怎么说的你就得怎样做,需要强记和被动式执行。学习者在很大程度上被一些命令、程序、规定、协议牵着走,被动性很强,学习起来枯燥无味,甚至不知所措,有许多人学着学着就“不耐烦”的跑了。2.计算机的强大的多功能智能性决定着计算机知识有多面性、复杂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许多教科书在介绍计算机的知识和应用时,无耐的从理论性、系统性上追求知识的全面性、表述的完整性,采取希望读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方式编写教材,使得许多计算机方面的书籍都有较复杂的理论性和知识深度,像“天书”一样,虽然比较全面,有深度、广度,有一定水平和价值,但一般的

19、人看不懂,让人望而生畏,把许多人原本想学计算机的人“吓”跑了。3.要比较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的使用,一般来说最少需要三大块知识。即对计算机本身进行操作和管理方面的知识,重点在操作系统、汉字录入、主要是文字输入和编辑方面的知识;与工作、学习或生活相关的应用软件方面的知识,重点在不同的应用软件的使用,主要是不同的应用软件的使用知识;网络知识,主要是Internet和局域网的使用以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客观上,这三大块知识都有一定广度和难度,同时,它们既有独立性又相互关联,缺少谁,都很难比较熟练的使用计算机。而这三大块知识确实很难用一本教科书或一门课程讲述清楚,一块知识或一个应用软件少则一两百页,多则三

20、四百页,除去难学不说,让人有时间、有精力去全面的学习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4.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使用,应用软件的种类不断增多,功能也日趋完善,更新速度快,使一些人感觉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速度跟不上计算机知识更新的速度,对计算机的学习失去信心或半途而废。5.在教学模式上把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照搬到非计算机专业,把学校的学习模式照搬到社会,从而让许多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人,打开书本就被各种各样的抽象概念搞糊涂了,感到计算机太难学,甚至打退堂鼓。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得不引起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怎样让计算机这一门确实比较复杂,人人都想学,但学起来又确

21、实比较困难、比较枯燥的应用学科,成为大众群体能入门、学得会,用得好的实用技术。这就需要我们在计算机教育模式上和教材编写方式上进行探索和改革,认真解决计算机虽然难学,但又要让大众群体不但能学而且能学会的现实问题,把计算机的学习或使用从“阳春白雪”变为“下里巴人”。长期以来,有许多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老一辈计算机教育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坚忍不拔的努力,为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文化向全民普及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出无私奉献。在这方面,摆在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很坚巨的,任重而道远,仍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长期的坚持,只有从理论上、实践上,摸索出一条大众化计算机普及教育的路子,才能有效解决计算机难学和

22、学而至用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计算机的全民普及,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所有人都该掌握的大众化基础文化,向全民推广,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全民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四、进一步完善计算机考证是大众代计算机教育的需要近年来,计算机考证在社会各种考证中可谓独树一帜,令人注目。在所有考证中是主管部门最多、种类最多的一种考证。有信息产业部主办的软件水平考试;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全国少儿计算机考试(少儿NIT);劳动部主办的高新技术技能测试;各地方、各部门举办的考试,如职称计算机考试、大学生计算机统一测试等。社会上对计算机考证持有一些不同看法。其实,任何事物的出

23、现都有它的必然性,包括计算机考证在内的社会考试的热潮也不是偶然的,应该是我国改革开放历程中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与社会同步发展的各行各业在发展中需要不同类型人材,普遍的需要一系列能对专业技术能力科学的、公正的、客观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在激烈的社会竟争中,应试者也希望有种方法,向用人单位有利于的证明个人能力,在竟争中取胜。而光靠在整体上反映一个人知识水平的学历证书,很难反应一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为了适应和满足社会的这种需要,各种考证也就自然运用而生。从社会的发展和竟争的角度来看,证书考试是需要的,也有客观存在的生命力和社会需求。从理论上和理智上来说,计算机考证不应取消,相反更应成为现代社会

24、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并且由于计算机考证,不少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依据证书考试的大纲和内容,对组织计算机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同时,一大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为了取得计算机职业资格,主动的学习计算机,在各行各业成就了一大批计算机应用的生力军,推动了社会的计算机的普及。既然如此,为什么会有不少的人持有不同意见呢?特别是其中还有长期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工作者。问题出在那里?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考证内在原因: 1.考试内容和大纲往往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例如,一个计算机普及和考证都走在全国前面的大城市的计算机技能考试,今年仍在考Word2000,而实际上Word2009都出来了。2.计算机考证

25、通常采用理论题和实操题的形式,以标准题来测试应试者的水平,但标准题过于机械和呆板,知识复盖面也不够,没有太大的实际的工作意义,难以测量出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水平,往往产生应试者死记硬背,靠做熟几套考证题就可能高分通过测试,但实际上并不能较好的操作计算机。 3.有些行业规定全体人员必须参加某一种考试,比如在一些省份,技工学校的学生必须通过计算机技能中级考证方可毕业,为了参加统一考试,学校只好按照这种统一的考试内容要求组织教学。把大量的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在了考证上了。这种统一的要求可能难以照顾到各个专业的特点。对于打字速度、文本编辑要求不是太强的专业,如机械、绘图、餐饮、汽修、幼师等许多专业,他们有专业

26、需要的计算机知识和相应的计算机考证,就不一定要参加计算机技能中级考证。不然会影响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的完成。这点正是一些长期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工作者对考证有一定看法的关键原因。二是考证外在原因,也许是计算机本身大众化的特点和大众化计算机普及的派生,目前计算机考证名目是繁多,类别也特别细,市场化、社会化和经济化的烙印也特别明显。一些部门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设立了一些本不应有、也没有太多意义的考证,使得计算机考证这个本来是正确、有益的事物渗杂了一些让人说不出来的味道,不考不行,也是不对的;考又确实存在有一些证意义不大的不争事实,这点也正是一些长期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工作者对考证有一定看法的另一个原因。规范

27、和改革计算机考证是大众计算机普及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工作,要从计算机考证曾经对计算机普及工作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以后怎样加大这种推动作用的角度来思考计算机考证,让计算机考证真正适应我国的计算机教育,更进一步的推动我国的计算机教育,起到促进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达到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作用。五、大众化计算机普及教育的思考大众化计算机普及教育的范畴很广,它包括除普通大中专院校、中高等职业院校和中高级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以外的一切人员的计算机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全民计算机教育的范畴。在进行大众化计算机普及教育时,首先要从普及教育对象的知识结构上、从实用型知识掌握的程度上为学习者设计学习内容,要站在他

28、们的立场和需要组织教学,为他们“想”而教,为他们“要”而授。在教育内容要讲实效、重应用,从“基础模块Basic Module”、“专业模块Professional Module”、“扩展模块Expansion Module”三个教学模块进行组织教学。“基础知识模块”主要由“汉字录入方法”、“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三个部分组成。首先解决计算机汉字录入瓶颈问题,在这还是应以五笔字型为汉字录入主要手段,辅以其它拼音录入方法。其次解决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从而掌握计算机基本组成和对计算机系统有一清晰的了解,为使用计算机打下基础。最后以最基本的Word、Execl、PowerPoi

29、nt等办公软件解决计算机大众化的基本操作问题,使计算机真正能成为大众化的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工具。“专业知识模块”主要是以各个专业依据专业需要而设置的一些专业软件,以计算机辅助专业工作的智能化、标准化、快捷化。这个模块内容具有多样性、技术性和复杂性,是以专业特点与需求决定模块的内容和深度与广度,但应当从实际出发,围绕应用和实用组织教学,坚决舍弃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到的内容。要提倡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用字上狠下功夫。“扩展知识模块”主要是解决学了一些计算机知识,但在使用过程中一遇到硬、软件问题就束手无策和网络技术两方面的问题。它主要应包括基本的Bios知识、Windos操作系统、计算

30、机参数设置知识、驱动程序、Ghost知识、常用计算机软件、安全软件、多媒体软件、装机必备软件和网络基础知识等。通过三个模块的学习,使学习者对计算机系统、常用软件、硬件参数设置和网络基础知识有了系统和综合的掌握,这个过程可使学习者掌握怎样根据需求配置一台计算机、又怎样将一台祼机安装成多媒体机;掌握怎样对计算机硬件参数设置;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从而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处理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软性故障,轻车熟路的利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工作和网络操作,成为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行家。其实这三个模块,对专业性教学也好,大众化教学也好,只不过是广度与深度不同而已,具有很强的共溶性。在教学方法上特

31、别要重视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于“鱼”。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使用,应用软件的种类不断增多,功能也日趋完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各种软件用途虽然不同,但是在操作方法上或者某些功能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在教法上要以一两种较为流行的软件为主,从各种软件的共性入手,让学习者不仅仅是学会软件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学会自我学习新软件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才有可能让学习者把计算机真正作为工具,学会利用计算机来为实际工作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从单纯地学习如何操作计算机变为得心应手的掌握计算机,从被动的操作计算机上升到主动的控制计算机。计算机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新事物,每天甚至每时

32、每刻都有大量的新软件和新硬件出现,对于教育者来说,培养学习者的计算机素养比计算机能力要重要的多。计算机能力或技术是第二位、浅层次的,今天的优秀软件或技术,如VB、Office、Windows等将来都完全可能被更好的软件或技术取代。但计算机素养却是可持续的,有了计算机素养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程序编写,具体的语言是可选和多变的,而且它们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也在改变。但是算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基本保持不变,这就是要培养学习者的计算机素养的内容。再比如计算机绘图,工具软件有许多,Photoshop、CorlDraw、Freehand、illustrator都可以在不同方面完成绘图,使用方法虽

33、各不同,但却存有共性,菜单式窗口、工具箱、工具面板和图层就是它们的共同之处。这便要求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或软件,更要教会学习者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正确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术,掌握其中的规律,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学习者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无论计算机或软件怎样变化,也会具有根据规律自学的能力。这样才能使计算机教育做到培养创新人才,而不是培养计算机的使用者。在教学观念上要认识到计算机教育不能与传统的学科相提并论,计算机技术有它的独立性,但更有与其它学科的关联性,从根本上来说计算机只是个高效解决其它问题的工具。在计算机教学中,如果缺乏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意识,单独为

34、讲计算机而讲计算机,就会就大大降低了计算机教育的应有价值。比如讲汉字的输入就应结合办公自动化对打字的要求和速度、讲Word就应结合排版技术、讲绘图就应结合宣传、广告、设计等。计算机教育与其它学科的相关联的问题实际上是个实践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解决好了这个问题,才能真正帮助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兴趣,激发能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主动学习或研究计算机。参考文献1 谭浩强.关于计算机普及教育的几个问题J.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3 曲德祥.高职计算机教学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2(1).4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5 戴仕明,宪遐,等.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9(6).6 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关于ME命题的论证J.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8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社会民生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