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期2023年7 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Education JournalNo.4July.202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结构的实证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赵诏(浙江传媒学院完华策电影学院,杭州31 0 0 1 8)摘要:以1 5 0 0 余名浙江省在读本科生为研究样本,总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各维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机制加以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健康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学校环境、和谐的朋辈环境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呈正相关关系,负面的社会环境、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大学生社会主
2、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呈负相关关系;认同影响因素中影响力最大的是家庭环境,影响力最小的是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中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影响力均大于思政课堂的效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有效途径。关键词:核心价值观;认同;大学生;结构方程模型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2 0 9 5-1 7 6 0(2 0 2 3)0 4-0 1 1 6-1 7一、引言2020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强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
3、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收稿日期:2 0 2 2-0 1-1 0作者简介:赵诏,女,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基金项目:本文系2 0 2 0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基于认知图式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 的成果(项目批准号:2 0 JDSZ3186)。第4期是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守的底线,也是当代中国发展必须解决和落实的命题。大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客体,价值观的认同实效
4、关系着教育工作中“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2 0 2 3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第十年,意味着核心价值观一直伴随着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整个学生时代。验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被有效地接收,以及是否肩负起大学生群体价值引领作用正当其时。本研究试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核心问题聚焦于自我认同的结构,力图通过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接收或者被认同背后的结构性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有效路径。二、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设关于价值观、意识形态的研究属于与社会学、心理学相关的跨学科领域。自特拉西提出意识形态概念,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代表性著作后,西方学者形成了一
5、股强劲的意识形态研究热潮。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有关研究国外可以追溯到2 0 世纪30 年代,在心理学领域开始了价值观的量化研究和实证研究,主要侧重于价值观测量技巧、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理念等。如Perry(1 9 2 6)、A l l p o r t、Ve r n o n&Li n d z e y(1 9 6 0)、Ro k e a c h(1 9 7 3)、Br a i t h w a i t e&Sc o t t(1 9 9 0)分别对价值观的分类进行了研究,并编制了价值观量表(VS),为价值观的量化研究拟定了方向。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研究自2 0
6、 世纪9 0 年代才萌发,研究通常集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本质、意义等基础理论性论述。早期从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出发,以元理论切入将核心价值观总结为“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性质”的、“社会主义阶段”的、是“核心”部分、是“观点”而非“体系”的,从学科基础确立核心价值观的定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标识,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武器”。2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热度持续上升。从文化资本理论视角,不论是家庭文化资本还是学校场域,文化资本的差异均会影响大学生价值观。3 也由此催生了“文化认同、认同机制”的相关研究,并从文化认同理论中析出认知认同、情感
7、认同、行为认同三大要素,4这三要素也是一个有序递进的发展阶段5 。同时,学界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结构的实证研究117118的自为转化,主体需要经历认知、认同到践行的逻辑进路。6 1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理论研究持续深入,随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有关“认同规律、动因及践行路径”成为研究热点。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注重实践养成、立足社会关系。7 从微观角度引入日常化教育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核心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的“现实诉求、认知图式、情
8、感认同及事件中”8 ,在日常生活研究视域和思维框架内通过“经常化、具象化、文化化、制度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理性认知、情感认知、行为转化等各环节内在规律的深人性研究渐增。总体看来不足之处有三:一是理所当然式的推理论证占据了绝大部分,有关研究集中于定性和思辨层次,实证研究成果偏少,其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不仅是个抽象的理论概念,更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的范畴 1 0。二是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也暴露出“硬伤”,出现了明显的“认知度低、认同度高”的逻辑悖论。通过对全国30 所不同类型高校学生调研发现,“大学生低度认知、高度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欠缺内涵深度”;调研结果显示,“大学
9、生缺乏理性自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存在悖论”1 2 1 。三是数据分析方法单一,仅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现状而开展,讨论相关影响因素也主要涉及社会人口学特征,因缺乏问答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层的数据挖掘不够,实证研究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于当代中国大学生而言,是社会、家庭、社群和学校等环境综合影响下的某种思维倾向,是一种内在于自我认同,意识形态属性的事物。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不管采取何种研究方法,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涵于文化认同的规律性与促成它形式的外界影响因素都不可忽视。综上,笔者建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生和外因双重作用下的结构模式。内生结构,即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于文化认同之中;外因部分,则主要有以下五种影响因素:(一)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全球化进程引发价值多元化,加上社会思潮对我国全方位的渗透,以及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转型和财富分配不均等问题,均对个体价值观产生冲击和影响。另一方面,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特别是在防疫抗疫过程中,我国展现了大国风范,交出了一份令人民满意的答卷,公民自豪感不断增强,也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推动了大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意义,坚定了“四个自信”。基于此我们提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3年第4期出研究假设:假设1:负面的社会环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11、二)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首要微观环境,在其价值观塑造的过程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影响往往会伴随其一生。家庭环境可以分为有形和无形环境两种,有形环境指可以直接衡量的金钱、地位、物品等财物情况,而无形环境指的是父母自身提供的关爱、支持、保护等情感联结。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家庭环境氛围,都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起着无以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我们提出研究假设:假设2:健康的家庭环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三)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主战场,如何在校园里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厚植人心、外化于行,一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的根
12、本出发点。学校环境包括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课堂既包括作为主力军的思政课堂也包括所有其他课程,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必须旗帜鲜明讲思政,现在也已开始从“思政课堂”向“课堂思政”转变。同样,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尤其是在个体的影响和塑造作用方面更加明显,大学精神、校园氛围等因素都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起着重要作用。同理,要在实践中实现价值观的同一性,在实践过程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性。基于此我们提出研究假设:假设3:良好的学校环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四)朋辈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个体的逐渐成熟,朋辈(例如同学
13、、朋友和邻居)逐渐取代父母成为个体重要的社会化媒介之一。同样,在高校这一急速促进社会化的特殊环境中,朋辈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朋辈环境的影响要素主要包括朋辈影响、朋辈沟通和朋辈关系。朋辈影响是指个体会感知到同学、朋友的价值观倾向,并把价值观的认同作为一种规范,成为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准则。朋辈沟通是指通过与同学、朋友的交往,个体了解进而掌握有关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等,增强了认同的社会动机。同学和朋友是大学生获得支持和接纳的重要来源,朋辈关系是个体生活环境安全性的重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结构的实证研究119120标志,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其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基于此我们提出研究假
14、设:假设4:和谐的朋辈关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五)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调节作用外界环境提供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土壤,为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指明了方向,但是这些因素发挥作用的程度还取决于个体内在的认知图式,个体原有的价值观将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起到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已有研究表明,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物质主义是一种看中个体所拥有的财物的价值观,是一种狭义的本我的价值观,在某种意义上,与我们所提倡的具有“超我”意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对立性。也就是说,个体物质主义价值观将在个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过程
15、中起到调节作用。基于此我们提出研究假设:假设5:物质主义价值观在外界环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之间起消极型调节作用,当个体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平低时,良好的外界环境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影响力更强,三、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3年(一)研究设计与模型构建本研究首先采用访谈调查法,与多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深人交流,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在借鉴社会认知研究和高校思政研究的成熟量表的基础上编制问卷。在借鉴了郭朝辉教授(1 2 项价值目标的认同量表)【1 3 和李静教授和郭永玉教授“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参考了国外Richins和Dawson(1 9
16、9 2)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M VS)1 4 的基础上,以感知结构理论模型为依据,初步确立自我感知量表维度的框架,以此测量被调查对象的部分自变量的感知情况。问卷主要采取李克特量表进行测量,其中“很不同意”=1 分、“不太同意”=2 分、“不确定”=3分、“比较同意”=4分、“非常同意”=5 分。在初步确立量表后进行试调查,并根据测试结果进一步修改相关项目,形成最终的调查问卷。本研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结构模型见图1,其中包含因变量、自变量、调节变量和控制变量。自变量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朋辈环境。结合个人的主观选择和外部的客观影响,基于现有文献,第4期围绕这四个核心变量分
17、别设计一组测量变量来表示,共1 4项,具体的组成指标体系见表1。社会环境主要考察社会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媒体正面宣教和负面信息报道的自我感知情况,家庭环境主要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包括家庭收入、父母职业、受教育水平)、家庭结构、家庭政治面貌、家庭沟通方式以及教养方式等客观情况,学校环境主要考察作为第一课堂的思政课效果、校园文化的营造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现实表现,朋辈环境主要考察同伴影响的压力、同伴沟通的频繁程度以及同伴关系的自我感知。因变量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认同度,并进一步划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维度来考察。调节变量为大学生的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平,采用李静教授和郭永玉教授修订的物
18、质主义价值观量表进行测量,该量表分为财物成功、获取中心和获取快乐三个维度,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属性,在学界被广泛使用。控制变量即为性别、年级、专业、政治面貌等个体特征。社会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媒体营造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结构政治面貌沟通模式教养方式思政课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朋辈影响朋辈沟通朋辈关系核心变量A,社会政治环境社会环境XA2负面信息报道A,文化环境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结构的实证研究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朋辈环境图1 核心价值观认同结构模型的构建表1 核心变量与测量变量测量变量西方社会思潮在逐步渗透媒体充满负面信息的报道身边充满积极正面的社会现实121物质主义价值观国家层面价值观认同社
19、会层面个人层面指标指向122核心变量B,政治面貌B2沟通模式家庭环境XB,教养方式B4社会经济地位B,家庭结构C,思政课堂学校环境XC2校园文化C,社会实践D,朋辈影响朋辈环境X4D朋辈沟通D,朋辈关系Y,国家层面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Y,社会层面的认同价值观认同YY,个人层面的认同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十二个维度的认同指标参考“郭朝辉教授(1 2 项价值目标的认同量表)”。1 5(二)数据来源本次调研主要抽取浙江省内高校本科生为样本,为保证一定程度的代表性,本文根据学校层级、学科类型的差异,选取了浙江大学、湖州师范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样本学校既包括了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也包括了综合类高校
20、、师范类院校和艺术类院校。每所高校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定额下发5 5 0 份问卷,最终回收问卷共1 5 8 3份,有效回收率9 5.9%。所得样本呈现以下社会人口学特征(见表2),涵盖了人文社科类、理工农医类所有学科,其中将艺术类学科单列,试图探寻艺术类学生与非艺术生的认同差异。因艺术类和师范类高校女生比例较高,抽样后被试者中男生42 8 名,占27.04%;女生1 1 5 5 名,占7 2.9 6%。调查对象包括6 0 1 名(37.9 7%)大一、38 5名(2 4.32%)大二、36 7 名(2 3.1 8%)大三、2 30 名(1 4.5 3%)大四学生。其中,从生源地看,农村、县
21、镇和农村分别占47.2 5%(7 48 名)、1 7.44%(2 7 6 名)和35.31%(5 5 9 名),有1 0 2 名(6.44%)学生是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占总样本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续表1测量变量父母的政治面貌与父母可以平等交流家庭教育方式是民主的家庭收人、父母职业、受教育水平是否独生子女思政课堂教育效果好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多周围同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认同的会与同学交流有关核社会主义心价值观的内容与同学的关系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维度的认同指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四个维度的认同指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维度的认同指标202
22、3年指标指向第4期三分之二的学生(1 0 5 6 名)有担任学生干部经历。表2 样本的社会人口学特征(N=1583)变量N(%)男428(27.04%)性别女1 155(72.96%)大一601(37.97%)大二385(24.32%)所在年级大三367(23.18%)大四230(14.53%)是830(52.43%)是否独生子女753(47.57%)是否担任过是1 056(66.71%)学生干部否527(33.29%)(三)信度与效度检验为确保调查问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首先,利用 SPSS软件,以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Alpha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
23、校环境与朋辈环境5 个潜变量的1 7 个观测变量进行信度分析。最终得出:社会环境的Cronbach值为0.6 0 9,删除测量变量“身边充满积极正面的社会现实”后,Cronbach值提升为0.7 6 9,因此,这个测量变量将被排除在最终的结构模型之外。而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朋辈环境、物质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情况的CronbachsAlpha分别是0.8 7 6、0.8 6 6、0.8 6 9、0.8 1 8 和0.955,均大于0.7,表明测量结果具有良好的信度,且量表具备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其次,通过因子分析检验该假设模型的效度,使用KMO和Bartlett检验数据,得出KMO值
24、为0.9 35,旋转后因子累积方差的解释率达到6 5.7 6 2%,显著性概率为0.0 0 0。说明变量相关性强,问卷设计合理且适合做因子分析。(四)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针对验证聚合效度可知(见表3):共5 个因子对应的AVE值全部大于0.5,且CR值全部高于0.7,意味着本次分析数据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进一步检验影响因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相关关系,表4表明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 5,可知四个影响因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并且家庭环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相关性最强。同时,针对区分效度进行分析可知,五个因子分别对应的AVE
25、平方根值最小为0.7 9 5,大于因子间相关系数的最大值0.7 6 2,表明研究数据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结构的实证研究人文社科类839(53.00%)(除艺术类)专业理工农医类182(11.50%)艺术类562(35.50%)中共党员102(6.44%)政治面貌共青团员1 384(87.43%)群众97(6.13%)城市748(47.25%)生源地县镇农村123变量N(%)276(17.44%)559(35.31%)1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表4Pearson相关与AVE平方根值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朋辈环境价值观认同社会环境0.795家庭环境0.218学校环境
26、0.232朋辈环境0.225社会主义核心0.172价值观认同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表3模型AVE和CR指标结果因子平均方差萃取AVE值社会环境0.633家庭环境0.702学校环境0.690朋辈环境0.6970.7240.8380.6640.7450.5072023年组合信度CR值0.7740.8760.8700.8730.967社会主义核心0.8310.7620.4850.8350.4920.851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一)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一般状况关于调查对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认同情况和三个层面上认同水平的调查结果见表5。表5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27、观认同度情况层面项目各项平均分富强4.597民主4.398国家文明和谐自由平等社会公正法治各项标准差0.7280.8664.6660.7084.0791.2574.5960.7444.5380.7754.5520.7574.5550.774中位数55555555各层面平均分4.4354.560第4期层面项目爱国敬业个人诚信友善由上表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非常高,各项均值均在4以上,表明大学生整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非常认同态度。从三个层面比较看,个人层面 社会层面 国家层面;从各项比较来看,高认同度的是个人层面的诚信、友善,低认同度的是国家层面的和谐、民主。可以说,大部
28、分大学生都非常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虑到个人层面的价值观要求更易于理解和实践,对个人层面的认同要高于国家和社会层面的认同。(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群体间差异根据大学生群体的不同特征类别来考察其认同度的差异,经过方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总体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较高个体特征中“性别”“年级”“专业”的不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均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显著性差异;然而,“政治面貌”(F=2.905,P=0.034)与“学生干部经历”(F=5.926,P=0.015)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6)。具体对比差异可知:中共党员
29、共青团员 群众 其他,“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中选择“是”的同学的认同度会明显高于选“否”的同学。可见,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思想认识上确实起到了模范带头和价值引领作用,总体上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较乐观。表6 政治面貌和学生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方差分析结果政治面貌(平均值土标准差)项目中共党员共青团员(n=90)(n=1 374)Y总体认同度55.528.34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平均值标准差)项目是(n=1 056)Y总体认同度54.558.26p0.05*p0.0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结构的实证研究续表5各项平均分各项标准差4.5280.8144.47
30、10.8834.7130.7124.7040.698总体平均值群众(n=97)54.407.8852.7910.1651.8511.93否(n=527)53.897.90125中位数各层面平均分5555其他(n=22)2.9050.034*FP5.9260.015*4.6044.533FP1262.生源地和家庭类型对不同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有显著影响家庭特征中“是否独生子”“父母政治面貌”“家庭年收入”的不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均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而家庭特征中的“生源地”(F=3.133,P=0.044)和 家庭类型”(F=4.315,P=0.014)分别对社会主义核心
31、价值观中“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认同呈显著性差异(见表7)。具体对比可知城市要高于县镇、双亲要高于其他类型。可见,不同阶层出生的个体对社会要求的价值观认同有着不一样的取向,可以归结于成长环境的不同以及城市与县镇文化的差异产生的差别。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将为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而家庭角色的缺失不利于个体价值观的塑造,进一步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认同。表7 生源地和家庭类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方差分析结果生源地(平均值土标准差)项目城市(n=748)县镇(n=276)农村(n=559)Y社会层面18.392.87家庭类型(平均值土标准差)项目双亲(n=1 42
32、4)Y个人层面18.472.693.媒体宣传在促进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否观看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片”样本对于个人层面(F=8.605,p=0.003)社会层面(F=12.306,p=0.000)、国家层面(F=6.102,P=0.014)及总体认同度(F=10.314,P=0.001)全部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见表8)。观看过宣传片的同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均显著高于未观看过的同学,意味着宣传片的推广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要注重媒体宣传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教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33、认知认同,进而内化为自我价值的一部分。表8 媒体宣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方差分析结果是否观看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片项目(平均值标准差)是(n=1 480)否(n=103)Y个人层面18.472.78Y社会层面18.312.81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17.903.0917.212.59单亲(n=142)其他(n=17)18.11 3.2416.715.01*p0.05*p0.0117.64 2.6917.302.762023年FP3.1330.044*FP4.3150.014*FP8.6050.003*12.3060.000*第4期项目Y国家层面Y总体认同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34、结构的实证研究续表8是否观看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片(平均值土标准差)是(n=1 480)否(n=103)17.79 2.9117.06 2.6954.508.1451.857.72p0.05*p0.01127FP6.1020.014*10.3140.001*五、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结构的实证检验(一)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与修正对模型拟合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各项的拟合度较高,但是“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调节作用不明显,而数据显示“物质主义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对模型进行修正,将“物质主义价值观”设置为直接影响因素,修正后模型见图2。修正后再进行模型的检
35、验,发现模型的拟合度更高了,如表9 显示常用的七个拟合指数均达到要求,表示新的模型与观察数据可以契合,达到适配的标准。因此,修正前文假设5 为:物质主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社会环境)家庭环境)-0.0670.2980.925社会主义0.188核心价值(学校环境)观认同0.1160.8840.070(朋辈环境)物质主义价值观图2修正后模型结果图表9模型拟合指标卡方自由度比常用指标GFIRMSEARMRX/df判断标准0.9000.100.9430.066NFI0.900 0.9000.0350.961NNFI0.9000.9560.949128(二)路径分析用SE
36、M结构方程模型,利用AMOS对前文的假设进行验证,所得模型如图2 所示,其影响结构关系见表1 0,测量关系见表1 1。可知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朋辈环境与物质主义价值观五个变量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 6 7、0.2 9 8、0.1 8 8、0.1 1 6、-0.0 7 0,可知五个核心变量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效应是显著的,前文构建模型的假设均成立。标准化X-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一朋辈环境物质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认同备注:-表示路径影响关系表1 1各项的测量关系非标准化X-A1-A2-B,-B2-B3-C,-C2-C3-DI-D
37、2-D;-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表1 0模型回归系数汇总非标准化Y路径系数社会主义核心-0.046价值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Y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学校环境朋辈环境朋辈环境朋辈环境2023年ZSE-2.4880.0190.0130.3115.342.0.0580.0000.1883.531 0.053 0.0000.1241.575 0.0790.000-0.119-3.3890.0350.001ZSE载荷系数11.01310.9670.94211.0150.98910.9351.115PP15.5160.065
38、0.00039.6200.0240.00037.4200.0250.00036.8710.0280.00035.4420.0280.00046.0090.020 0.00038.3000.029 0.000路径系数-0.0670.2980.1880.116-0.070标准化载荷系数0.8360.7530.8120.8720.8330.7670.8860.8520.8690.8780.786第4期X个人层面一社会层面-国家层面一获取快乐-物质主义价值观获取中心-物质主义价值观1.720财物成功-物质主义价值观0.841备注:一 表示测量关系。(三)结构方程模型解释通过对五个核心变量及可观测变量对
3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以下五个结论:1.负面的社会环境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环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力标准化路径系数值为-0.0670,并且此路径呈现出0.0 5 水平的显著性(z=-2.488,P=0.013 0,并且此路径呈现出0.0 1 水平的显著性(z=5.342,p=0.000 0,并且此路径呈现出0.0 1 水平的显著性(z=3.531,P=0.000Y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129标准化ZSE载荷系数11.0570.9991P71.6620.0150.00057.2840.01
40、70.00017.3630.0990.00019.3640.0430.000载荷系数0.9250.9630.8840.5981.0810.491130践,均正向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同时,从比较系数来看,学校环境是仅次于家庭环境的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因素,并且从各测量要素的荷载系数可以看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系数分别是0.7 6 7、0.8 8 6、0.8 5 2,校园文化的影响最大,思想政治课堂的影响最小。因此我们要把握好这一关键的教育环境,校园文化的熏陶和社会实践的广泛性大于理论教育作用,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体
41、制机制。4.和谐的朋辈环境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朋辈环境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影响时,标准化路径系数值为0.116,并且此路径呈现出0.0 1 水平的显著性(z=1.575,p=0.0000.01),因而说明和谐的朋辈环境如优质的人际关系及主动交流、践行核心价值观等,都会积极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可见,榜样的力量不可忽视,借助学生中先进分子的力量,通过身体力行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辐射带动周边同学,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化乃至内化。5.物质主义价值观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物质主义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42、影响时,标准化路径系数值为-0.0 7 0 0,并且此路径呈现出0.0 1 水平的显著性(z=-3.389,P=0.001 3 的教育效果。三是从学校环境中的各测量要素比较来看,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影响力均大于思政课堂的效力。要注重全过程,强化学校立德树人实效。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部2 0 2 0 年5 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首先,本次调查显示思政课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的影响力低于其他因素,这表明我们的思政教育课堂要进行调整和改革,呕待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以此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其
43、次,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涵养价值观的认同自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感染和带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实现文化育人。同时,在实践中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教育,通过践行感受社会变化、服务群众,最终实现大学生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终极目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结构的实证研究131参考文献:1 杨生平,刘世衡.国外学者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综述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 1,2 9(01):1-7.2陈曙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元理论问题J.学习与实践,2 0 1 3(0 8):6 3-6 7.3范磊,梁倩蓉.文化资本视角下大学生社
44、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 0 2 0(0 3):4-6.4 1何美子,洪晓楠,方明豪.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实证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1):100104+127.5马小华.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认同J.学术交流,2 0 1 8(0 3):5 4-5 9.6 李姝婧.个体价值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为转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 0 2 0(03):172176.7黄义灵,王萍,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132想教育,2 0 2 0(2 3):30-32.8吴翠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日
45、常生活的困境与消解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 0 1 4(0 1):37-40.9朱晨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日常生活视角J.山东社会科学,2 0 1 4(1 0):1 40-1 44.【1 0 沈贤岚,沈又红,郭庆.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一基于湖南省的实证分析J.伦理学研究,2 0 1 7(0 3):1 8-2 4.1 1 左殿升,冯锡童.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实证研究以全国30 所高校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 0 1 9(0 3):7 0-7 4.1 2 】田丰.优秀文化记忆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 0 2 0,39(0
46、 3):7 9-8 6.1 3 1 5 郭朝辉.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实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1 4,35(0 9):2 1 0-2 1 5.14李静,郭永玉.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J.心理与行为研究,2 0 0 9,7(0 4):280-283.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3年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Identity Structure ofSocialist Core Valu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47、Equation Modeling MethodZHAO ZhaoAbstract:Taking over 1500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Zhejiang Province asresearch sample,this study summarized the status quo of college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and took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internalmechanism between the dimensions an
48、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re value identifi-cation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Results revealed that healthy family en-vironment,good school environment,and harmonious peer environment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college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with socialist core values;negative social
49、 environment and materialistic valu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with college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with socialist core values.It is recognized thatfamily environment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while social environment is theleast influential factor.The influences of campus culture and social p
50、ractice inschool environment were greater than tha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On this basis,this study puts forward effective ways to promote the identity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for college students.Key words:Core Values;Identification;College Students;Structural Eq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