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说课提纲:一、说教材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目标 五、说教法、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一 说教材
《沁园春•长沙》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属于必读课文。本单元的学习主要以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为主,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的趣味。
二、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毛泽东的词很多,不少词的艺术成就都在《沁园春•长沙》之上,但《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一新生的第一堂课,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的情感教育优势显而易见。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诗歌的特点以及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如下教学要求
1、知识与能力
掌握重点字词“看、忆、恰”等,了解此词的写作背景;了解词的一般常识;学习以生动精炼的语言表达感情的写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合作学习,把握词中关键词的意思和作用,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怀。
3、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的远大理想。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鉴赏诗歌应从语言文学描绘的形象即意象,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来体会诗中的意境。因此,我把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作为本课的重点。
古人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秋雨愁煞人”。古代文人一般都有悲秋情结,所写秋景也大都有萧杀感伤的情况,作为一种传统,也可算是一种文化积淀。但此词一反传统做法,虽写寒秋景象,但色彩绚烂,但表现出昂扬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本课难点为理解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萧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五、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结合前面分析的学生情况,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评点法。
(二)说学法
通过反复朗读及课前要求在老师的引导和指示下共同讨论分析理解词中所蕴含的情怀。课后让学生找些相类似的词(特别是毛泽东的词)来作辅助性阅读、赏析。
1、自主合作探究法 2、联想学习法
五、说教学程序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我是这样安排程序的。
1、导语设计
同学们,还记得吗?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革命前辈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现在哦我们一起来回忆背诵这首词(师生齐背)在这首词中作者大笔挥洒、纵横议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雄奇瑰丽的全景式的北国风光,抒发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情怀,表现出以为为人平凡的精神世界。在毛泽东的作品中,像这样写景抒情的篇章还有许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之一。
2、朗读感知
(1)听录音(边听边纠正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认知词的内容。
(3)全班朗读
3、词的有关知识
4整体感知
1、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分析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2、要求学生先找出显示本词思路的关键词,再尝试理清本词的思路层次。(“立”、“看”明写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怅”“问”暗写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过渡到回忆起曾并肩作战的有人激起革命的历史责任感。)
5探究课文
突破重难点可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讨论。
(1)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萧杀、感伤的“悲秋”情调,为什么?
(2)如何理解这首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寓情于景,情中显志)
6、布置作业:把这首词和《沁园春·雪》作比较,自选角度,写300-400字赏析短文(可提示)。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7、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又是一个微型教案,既要体现文章得重点内容,又要反映文章的中心,让学生一目了然,因此我设计了一下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